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天下第二美 完结+番外 (桂仁)



  他还指望,等事情办下来,再给师姐一个惊喜。却没想到,他父皇燕成帝,却要先给他找个天大麻烦了。

  京城,十一月初一,大朝会。

  燕成帝很是忧心,边关送来急报,今年天气反常,至今一片雪花都没落下。

  因为干旱,关外的草原上寸草不生,牛羊死了大片。

  但最麻烦的是,开始流行疫病。

  干咳,高烧,头疼。

  别说妇人孩子,就是年轻力壮的汉子,都有说倒就倒下的。

  边关将士只得严查过路客商,但也很担心会有人将疫病带进边关。

  想彻底封锁关口吧,得皇上下令。

  但要是当真封锁了关口,又怕逼得关外那些人越发没了粮食药材要造反。

  真是进也难,退也难,怎么办?

  皇上没了主意,朝臣们也吵成不休。

  有人就提议,不如拿了粮食药材去草原上低价换些牛羊,省得打仗费钱费力。

  但太瘦的牛羊没肉,谁要啊!

  若有病就更不能吃了。且还流行疫病呢,谁敢去干这事?

  饶是之前算到边关恐有战乱的礼部尚书,王瀚王老大人,也没了主意。

  更别提永定伯傅德厚了,缩在人群后头当鹌鹑,生怕皇上注意到他。

  燕成帝心急如焚。

  此事若不尽快想个办法,疫病蔓延可是比打仗更恐怖的事。

  毕竟打仗是为了守卫亲人家园,将士们还有拼死的动力。

  但要是疫病蔓延开来,首先人心就慌了。且去跟群有病的人打,输赢可能都得是个死,谁还愿意去拼?

  往坏处想,若那些异族坏心,只消把把病死的牛羊往关口一倒,不出三天,边关必定不攻自破。

  还打个毛啊!

  徐太师站那儿琢磨一阵,心生一条毒计。

  “启禀皇上,臣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最讨厌这些废话了!

  燕成帝耐着性子,“太师请讲。”

  徐太师摆够了姿态,方道,“传闻,上官先生有通天彻地之能,如今他既又入世,何不召他祈求天地,早日降下瑞雪,以解灾情?还有白龙观的长春真人,一向宅心仁厚,医术高超。听闻边关有难,定愿意去救济苍生。皇上不如下旨,请他二人出山,前去平乱,以解燃眉之急!”

  老贼好毒的心肠!

  王瀚心中大骂,这哪里是叫人去平乱,分明是叫人去送死!

  长春真人主持的白龙观,是因汉王殿下所建,而上官令,如今更是汉王殿下的先生。

  徐太师这招釜底抽薪,分明是要弄成这两个老人家,好剪掉汉王殿下的羽翼呢。

  可偏偏这二人名声在外,还当真不好拒绝。

  果然,徐太师这话一出,其党羽纷纷跳出来附合。

  反正现在也没有好办法,为什么不死马当作活马医,派他二人去试试,万一有用呢?

  眼看有些中立的大臣,都给说得渐渐倒向这一边,燕成帝眸光渐沉。

  王瀚急中生智,忽地生出个主意。

  “回皇上,虽太师所言有理,但上官先生和长春真人毕竟都年事已高,且天寒地冻的,恐怕难以成行。皇上何不下道圣谕,先行询问一番,再作定论?”

  “准奏。”燕成帝干脆利落,制止了这个话题。

  徐太师只得闭口不言了。

  他有再多的理由,也干不过老人家的年纪。

  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若这两个老家伙借口年纪老迈,身体不适,还当真勉强不了他们。

  敬老和孝顺,本就是传统美德,谁好意思忤逆?

  但即便如此,一道圣谕也紧急发向江州。

  傅德厚回府,立马唤来傅惜华,可有对策?

  傅惜华懵了。

  不是打仗,而是疫病?

  她,她不知道啊,也没关注过。

  那个时候上官令还未现身,天知道他会不会去祈雪,又会不会成功?

  别说傅德厚失望,连傅老夫人都不大高兴了。

  “还以为你多有本事,原来不过如此。”

  看他二人难掩失望之色,傅惜华耳朵都急红了,慌乱中憋出句话。

  “大概,不会成功吧。唔,就算求到了雪,可那些异族又没有牛羊来换粮食,肯定还是要打仗的。”

  呃,这话说得倒也有理。

  傅惜华略松了口气,又赶紧出了个主意,“不如,家里也存些粮食?若今冬无雪,明年开春,地里肯定长不好庄稼,粮价必贵!”

  傅德厚心动了,打仗的事离得远,但存粮的事,却可以早早来办。

  傅老夫人也心动了。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捞战功什么的,还可以放一放。多赚点银子,谁不喜欢?

  于是挥手让傅惜华退下,母子两个商量起囤粮之事。

  果然,边关消息一出,京城粮价没几日就开始上涨。

  傅德厚倒庆幸下手早,又赶紧囤了一大批,静待明年开春,好发一笔不义之财。

  第176章 开讲

  同样的十一月初一,江州芜城,迎来一件盛事。

  上官先生终于开讲啦!

  就算不能去,也有许多人在暗中关注。好比徐赟,就瞪大了眼珠子,让人探听消息,等着抓把柄。

  罪名他都罗列好了,若这回去的都是官员,到时就告上官令一个“结党营私”的罪名,连汉王殿下也讨不着好!

  理由是现成的,你先生结交这么多官员,还不是为了你?

  谁知消息传来,却令城中不少人都大跌眼镜。

  这回的三十张帖子,确实来了不少官员。

  但更多的是,素有才名的士子,和饱学大儒。

  当中有些人的名气不一定很大,但无一例外,都是有真材实料的,且私德很好。

  就算芜城里有位名声不大,却教过很多小孩子,默默育人无数的私孰老秀才,也接到了邀请。

  老秀才收到帖子的时候,还疑心这是假的。

  但又舍不得这个机会,让孙子扶着,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来了。

  未料却得到上官令的亲自迎接,还挽着他的手进去。说起他启蒙的那些学生中,出了多少英材,如数家珍。

  老秀才感动得不行。

  他教过的很多学生,自己都不记得了。当然,也有很多不记得他的。却不想,名满天下的上官先生却统统记得。

  老秀才只觉此刻便是死了,也心满意足了。

  听说了这些与会人的底细,徐赟实在挑不出毛病,却又不解。

  “那老头足不出户的,上哪儿去打听这些人的底细?莫非全是他算出来的?”

  师爷也想不通啊。

  有几个城中名气虽大,但私德不修的人,他早记着了。只等上官令请了,就好开撕。谁知竟是一个没有!

  也许这就是高人的本事?

  那要如此,往后还真不敢轻易得罪了。

  象他们这么想的,还不在少数。

  而作为高人背后的小高人,美娘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要说城中,最知道各家底细的,除了知之甚深的亲戚熟人,就只剩下——乞丐了。

  一个优秀的乞丐,甚至能从各家每天扔出来的残羹剩饭里,判断出这家近日的伙食情况,经济状况,乃至有没有人生病,病到什么程度。

  所以美娘敢主动揽下给上官令发帖子的差事,就是因为,她拥有一个庞大的乞丐网。

  只是如今大家都洗澡上岸,改行做顺心小哥了。

  但整个芜城,谁是真正善心好人,谁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再没有比他们更清楚不过的了。

  好比谁谁谁,名气挺大,其实抠得要死。自己老娘媳妇在家吃萝卜白菜,他倒成天跑青楼喝花酒,这种人,能做得出好学问?

  再比如那谁谁谁,名气不大,着实是个好人。家里虽不算富裕,每餐饭吃得干干净净,没什么剩的。从老人到小孩都特别懂事有礼,遇着灾年,总会施舍几个粗粮饼子,略尽心意。

  还有那个谁谁谁,老实本分,成天在家里读书,一年四季都听得到。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

  倒是那个名气大的,没听见他读什么人,家里倒是成天川流不息,迎来送往,比青楼的红姐儿还忙。

  于是这么一筛选,就知道请谁来,不请谁来了。

  而根据实际授课的效果,上官令也十分满意。夸美娘这事办得好,比那两个男弟子强多了。

  他俩送的基本属于友情帖,都是些官场老油条。学问都快丢光了,来了不过脸上贴金的,没啥卵用。

  倒是美娘找的这些人,挺有真材实料。除了一开始有些拘束,不大敢说话,后面渐渐放开了,便敢跟他讨论学术,还有些颇有意思的见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