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饭后,余老头说了明天要去镇上卖恭桶,“这几天没下雪,积雪化得也差不多了,路好走。”
“当家的,明天我和老大媳妇也一起去,把这几天做的手套和头绳卖了,顺便买一部分年货,再半个多月就要过年了。”
“也好,是要准备了。”余老头点头说道。
余何氏和刘花、余萍把这些日子的成品分类整理,带挂饰的头绳制作较为方便,还有兔兔的加入,共有棉布的三十根、丝绸的二十根;刺绣的费功夫,只有丝绸的三根、棉布的两根。
手套这批是露指和露指加盖帽的,这种全新的样式肯定更好卖。粗布棉花露指,开两个口的制作方便,足有二十副;粗布棉花露指,开五个口的十副;粗布棉花露指,开两个口,加盖帽的十五副;粗布棉花露指,开五个口,加盖帽的十副。
棉布棉花露指,开两个口的,十副;棉布棉花露指,开五个口的五副;棉布棉花露指,开两个口,加盖帽的十副;棉布棉花露指,开五个口,加盖帽的五副。
余青梅看着一火忼的手套头绳,惊得眼睛、小嘴都成“o”型,“娘,怎么有这么多。”
余何氏爱怜的看了旁边站的刘花和余萍,“你这两个嫂嫂的眼圈都黑了,不知道熬了几个夜。”
余青梅转头一看,果然。唉,只能感慨一句,都是为了生活。
“娘,这不明年涂涂和牛牛要上私塾了,这书、笔墨纸砚的老贵了,衣服也得做套新的,这不就想趁着年前用这新样式多挣点。”刘花不好意思的用手捋着鬓边的散发到耳后,低着头说道。
余何氏看着俩儿媳脸色虽憔悴,但眼睛亮的耀眼,都是为了孩子,“嗯,念书是大事,到时让小伟帮着准备这些,等他回来我们带着涂涂和牛牛去趟镇上,看看需要什么。”
刘花和余萍笑得嘴角都到耳后了,“好的,娘。”
“娘,我也要去。”余青梅举起小手,踊跃表达自己的意愿。
“你去干啥,咋哪都有你的事。”余何氏抱起小闺女点着她的小鼻子说道。
“娘,我是大功臣,这可是我想出来的样式,怎么也得让我去镇上挑块布料,不是要给我做新衣服。”
“那之前说不用做新衣裳的是谁?”余何氏逗着小闺女。
“也是我呀,我孔融让梨过了,让小侄子、侄女做新衣。不过娘您都要给我做了,那不得我亲自去挑。”余青梅骄傲的仰头说道。
“得得,念了书就是不一样,这说出的话娘都听不懂了,什么时候让梨了,这孔融又是谁?”
牛牛这时进屋找余萍,“娘,妹妹要去茅房,这么晚,她害怕。”
“诶,娘这就去。”余萍急匆匆的跑出去了。
“牛牛,你给嬷嬷讲一下什么是孔融让梨。”余青梅说道。
牛牛一听这话立马挺直小背,两眼炯炯有神地回答:“《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谦让,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
余何氏和刘花听着牛牛的话,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余何氏放下余青梅,过去摸摸牛牛的头,“我们牛牛真聪明,这么小就知道这么多了,明年你也四岁了,到时去上私塾要好好听老师的话,知道不?”
牛牛认真的点点头:“嗯,我会好好念书的。”
余萍回来了见到这一幕有点疑惑,这自己不在的一小会儿发生什么事了。
“弟妹,牛牛可真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你以后有福了。”刘花一脸真诚地对余萍说道。
余萍听了就道:“涂涂别提多灵活,多聪明了,大嫂哪用羡慕我。”
刘花听了内心很是触动,自己的儿子也是个好的。
“都好,都好……”余何氏笑得很是开怀。
“娘,那我能不能去镇上呀。”余青梅再接再厉地问。
“你都把孔融搬出来了,我能不让你去?”
“耶,娘真好。”
余萍抱着牛牛出门后问:“大嫂,你们刚刚是在说什么事?”
刘花兴奋的说:“问牛牛,刚刚就是牛牛在说,小小年纪都知道孔融让梨,我是从来没听说过,哈哈哈。”
“牛牛,刚刚说了什么,再跟娘说一遍?”
“《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牛牛稚嫩的声音渐行渐远,夹杂着刘花和余萍的称赞。
------------
第三十八章 地保关照
第二天,天还是黑咕隆咚的,北风呼呼吹,幸亏没下雪,余何氏早早起床做了早饭,烙了些玉米饼带去镇上当干粮,余老头一行人吃完带着粗布手套,摸黑挑着恭桶向镇上走去。
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时辰,到镇上的时候天刚亮没多久。
余老头还是去了上次那个摆摊的地,河山镇最热闹的街米市街。整条街上各种店铺,不过以粮食为主,所以叫米市街。
街旁摆摊的很多,卖早点、卖蔬菜、卖肉等等,进去摆摊要在街口那登记,专门有地保负责,回答卖什么、哪里人,并付两文钱摊位费。
余老头前去登记,地保抬头瞄了一眼,问,“卖什么,哪里人?”
余老头恭敬地回答,“这位爷,小人是上余村人,今个是来卖恭桶。”
“恭桶。”地保又惊又喜地猛抬头,“你就是之前来卖过一次恭桶的人?恭桶呢?我看看。”
余老头忙招手让余大伟挑过来,“爷,这个就是。”余老头指着地上的恭桶说道。
地保起身拎起大恭桶里的小恭桶,细细看来,“你这手艺不错,做的很牢固,这小号的还有板子可以坐,不错不错。我试试漏不漏水。”
旁边已经有有眼色的摊贩拎着水桶过来了,“哗啦”一阵响,地保拎起恭桶,仔细看底部,发现真的一滴不漏,“你这个怎么卖的。”
“爷,这大的八十文;小的五十文。”余老头回答道。
“嗯,给我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地保说着就拿荷包掏钱。
余老头忙摆手笑道,“爷,这个是小人送给您,不用钱。您能看上小人做的东西那是小人的荣幸。”
地保张常存认真看了余老头,余老头两眼发光、一脸激动,是真心想送给自己的,内心点头:是个聪明的,人也老实。
“这位大哥怎么称呼?”张常存问道。
“使不得,使不得,小人叫余西来,爷叫我老余头就好了。”
“老余,这恭桶我就收下了,哈哈。之前有好多人来问过这卖恭桶的怎么就来了一次,好多人都等着你呢。”
“呵呵,之前忙着帮村里人做恭桶,忙活了好一阵子才又做了来镇上卖。”
“能再来就好,这恭桶也就县城才有、还贵,要买实在不方便,老余你的这个手艺是造福镇上的人了,哈哈哈。”张常存笑道。
“什么造福不造福,我们也是靠着这个挣点钱,互相都有好处的,爷真是太过奖了。”
张常存听了余老头的话,对他很是肯定,虽是个村里农人,但认识很是清楚,老实又圆滑,“以后你就在这摆摊,不用担心其它的,去吧。”
余老头谢过后带着家人去摆摊了。
余何氏一边帮忙摆放,一边问道:“当家的,这位官爷是啥意思?”
“刚刚我们送了恭桶给他,现在让我们不要担心其它的,这是要照看我们了。”余老头对余何氏这点很是满意,在外面无论懂不懂,男人处理事情时绝不插嘴,也不似一般妇人眼见狭隘。
“当家的,我和老大家的去趟锦罗坊。”
“好。”
余何氏和刘花一人背着一个包袱走进锦罗坊,小伙计刘天就迎了过来,“大婶子,您可算来了,您再不来,我们掌柜的都要上门去了,哈哈哈。”
“小哥,之前的是不是卖的不错呀?”刘花问道。
“嫂子,你叫我刘天就好了。是呢,没两天那些都卖掉了,还有好多人来问,说要买,可是没货。”
刘天一边说一边引着余何氏和刘花进入店铺就座,“大婶子,我给你们倒茶去。”
“小哥别忙活了,我们这种农村妇人根本不懂得水和茶的区别,给我们喝就是浪费。”余何氏忙拦住刘天,“而且这茶老贵了,我们就卖几副手套的,你呀亏了。”
“好好,大婶子,那我去喊我们万掌柜,你们稍等。”刘天说完就掀开门帘进入后院。
没一会,万云祥就来了,刘天跟在后面端着木托盘,给了余何氏和刘花一人一杯茶,“大婶子、嫂子,这个是红枣茶,听说妇人喝着很好的。”
“小哥,你太客气了,这个……”余何氏一脸不好意思。
“余嫂子,你们就喝吧,都泡好了,不喝可就浪费了。”万云祥笑着说道。
余何氏立马端起来喝了一口,又是欢喜又是肉疼,“嗯,又香又甜,一喝下去人都暖和了。老大媳妇,你也快喝,可不能浪费,又是红枣又是糖的。”
刘花也端着小口喝起来。
“哎呀,我这记性,小万掌柜,这是新做的头绳和手套。”余何氏放下茶杯打开包袱。
万云祥眼睛顿时亮了,跟上回不同的造型:手套是露指的,有些露两个口,有些则是五个口,还有加盖帽的;头绳除了像之前那样有挂饰的,还有直接刺绣图案的,样式更为简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