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抿唇一笑,“算是吧。”
张掌柜点头,“那以后你在城里,行事就方便多了!”
“我觉得、您才是我的贵人!”苏清微一挑眉,眼眸清澈含笑。
“哈哈!”张掌柜仰头大笑起来。
……
店铺买了,苏清次日进城带着大壮和桃妮将上下都收拾了一番。
桃妮开心的在楼梯上跑上跑下,大声招呼,
“虎子哥、大壮,你们来看,站在楼上能看出去好远呢!”
“哇,这楼上的风都感觉不一样!”
虎子听到桃妮一惊一乍的,无语摇头,“大壮,你赶紧去堵上她的嘴,呱噪死了!”
大壮憨憨一笑,笑容里藏着宠溺,“桃妮高兴,就让她喊吧!”
苏清三人用水将里里外外都冲洗了一遍,打扫干净后,窗明几净,让人心情舒畅。
开业的那一日,苏清请了张掌柜来剪彩,城主还特意让人送来一块诚信商户的牌匾,高高的挂在店铺上面。
店名取为鱼香苑,简单,又带着三分文雅。
众人惊奇不已,一个小小的店铺,竟然连张爷和城主都惊动了,这店家是何许人也?
一经常买鱼的妇人挤上前,大声笑道,“苏清,恭喜啊,你们都开了铺子了!”
苏清清冽一笑,“承蒙大家爱护,还请以后多多捧场!”
“一定!”那妇人笑了一声,让虎子帮她盛鱼,看着窗下的柜台里摆放的糖葫芦,好奇问道,“你们还卖糖葫芦。”
“是,搭着一起卖!”苏清喊道,“桃妮,取一个橘子的糖葫芦给王婶。”
“好咧!”桃妮高兴应声。
虎子站在门口大声喊道,“小店今日开业,多谢父老乡亲们捧场!小店卖的红烧鱼价格不变,还是十五文一条,糖葫芦三文一串,今日买一条鱼送一串糖葫芦,多买多送!”
他这一喊,又有不少看热闹的人围上来,也有人在远处观看议论,
“什么糖葫芦啊,要三文一串!”
“就是,街上的糖葫芦才一文一串!”
“我看就是为了卖鱼搞的噱头!”
刚才买鱼的王婶一手挎着筐子一手拿着糖葫芦,给看热闹的人们瞧,“你看,这糖葫芦里还有橘子,可真是新鲜!”
“尝尝好不好吃?”有人起哄道。
王婶真放在嘴里尝了一口,随即激动的点头,“好吃,真不错!”
说完将嘴里的山楂和橘子咽下去,又往回走,“苏清,我再买一串糖葫芦,带回去给我孙子,你这糖葫芦好吃!”
其他人一听,本打着看热闹的心思,此时也忍不住上前去看看到底是什么糖葫芦这么好吃?
没到晌午,带来的鱼和糖葫芦全部卖完。
张掌柜看的惊叹,“苏清,你这样会做生意,恐怕将来我的醉鹤楼都要受到威胁了!”
苏清笑了一声,自后房里取了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二十串糖葫芦,递给张掌柜,“无以为报,这些糖葫芦送给张爷,您吃也好,赏给下人也好,算是我们几个人的一点心意,希望张爷不要嫌弃!”
“我刚才看到他们吃就馋了,好,我都收下!”张掌柜让伙计将托盘接过来,温和笑道,“晌午我摆酒席给你们庆祝。”
“不麻烦了,爷爷在家里还等着我们的消息呢,改日再去醉鹤楼,我做东感谢张爷!”苏清浅笑。
“好吧,那祝你们以后生意越来越兴隆,财源广进!”
“借您吉言!”
送走了张掌柜,苏清和虎子收拾一番,关了门,套了牛车回村子里。
一路上众人高声谈笑,兴奋不已。
虎子在前面赶车,回头看向苏清精致淡然的侧脸,一股强烈的情愫在身体里涌动,让他忍不住想更加亲近,甚至想抱住她。
控制住自己的心情,虎子甩了一下鞭子,带着满心的希望向前而行。
次日,苏清他们多做了糖葫芦,依然卖的很好,有前面买鱼的老主顾,店铺的生意没有停滞期,和开业那日一样的红火。
糖葫芦卖的没问题,苏清让虎子将那些被刘财主辞退的长工人家都找了来。
算上孙冬子和宋晖家一共六户人家,听到苏清找,放下手里的活全部都来了。
他们以为苏清之前帮他们讨回了工钱,现在要让他们帮忙了,就算是帮忙他们也心甘情愿。
“苏清,什么事,你尽管说,我能做的一定帮你做!”高氏先开口道。
“是啊,苏清你说!”
其他人也跟着热情的附和。
虎子笑道,“是让你帮忙,但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们和苏清在城里又开了一个铺子,卖糖葫芦,忙不过来,你们有愿意来帮工的吗?每人每天三十文钱。”
帮工?还给钱?
而且比在刘财主家做长工还要多十文!
众人一时愣了。
高氏最先道,“我来帮工,但是不要钱!”
“我也帮你,也不也工钱!”又有几个人喊道。
苏清温和笑道,“只要来帮工的,都有工钱,每天三十文。”
众人忍不住面上露出激动,宋晖娘道,“真的每天有三十文钱?”
“婶子,苏清说的话当然是真的,你们谁想做就去苏老那报名,然后我们来教你做糖葫芦!”桃妮娇俏笑道。
“我来!”
“我也来帮工!”
众人对着苏清喊了一声,纷纷向着苏老涌去。
苏老坐在板凳上,铺好了宣纸,看着争先恐后的几家人,慈祥笑道,“每家都有份,不要抢。”
几家人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情,不再争了,自觉排好队在苏老那报名。
------题外话------
今天两万字发完,谢谢所有订阅的亲!
第一卷 第90章 不许亲我!
高氏悄悄将苏清拉到一边说话,“苏清,卖糖葫芦能挣几个钱,您给这么多人发工钱不是赔了吗?”
苏清笑道,“放心吧,赔不了。你和冬子一起来帮忙,我平时在城里,你帮我看着这些人干活。”
“我?”高氏露出腼腆之色,“我哪行!”
“您一定行!”苏清目光清澈。
高氏目含感激,“好,你相信我,那婶子一定好好干!”
此时那边已经报名登记好了,除了孙冬子家两个人,其他五户人家每家出了一个人来帮工,大多都是妇人,毕竟串糖葫芦这事是个细致活。
苏清让桃妮虎子给这些人分工,一人清洗,一人去核,一人做红豆馅,其他三人负责将做好的糖葫芦串在一起,还是苏老熬糖,目前也没有人熬的糖比苏老更好。
苏老有了事干,也格外开心。
孙冬子和大壮去外面收购山楂红豆橘子杏干等物。
分工后,各司其职,热闹的忙碌起来。
第一日只是让大家熟悉,做出来的糖葫芦几家分吃了,纷纷叫好。
次日早晨众人一早来了苏家老宅,开始正式做糖葫芦,苏清和虎子桃妮依然去山上抓鱼卖鱼。
等从山上下来,家里的糖葫芦也全部都已经做好了,搬到车上,一起拉到城里的铺子去卖。
第一天,做了两百串,到了城里不到晌午便卖完了,众人知道后,兴奋不已,心里都有一种莫大的成就感。
第二天,又增加了一百串,依然卖的很好。
甚至其他村子去城里赶集的人都慕名去苏清的铺子里买一串糖葫芦吃。
高氏带着家里这些人也渐渐越做越顺手,已经进了寒冬,苏清怕众人冷,又让虎子找了木匠,在苏家院子前面的空地上盖了一个棚子,搭了草帘,专门用来做糖葫芦,里面烧了火盆,温暖如春,众人也干的热火朝天。
村子里的人对苏清做糖葫芦一事惊奇不已,谁也不曾想到,一个糖葫芦还能做出花来,而且卖的这样好!
不仅如此,周围百姓本闲置在家里的山楂和红豆等农作物也全部卖到苏清这里换成了钱,比卖到城里的价钱还高,一个个对苏清也称赞不已,主动都背着山楂来苏清这里卖。
高氏有了苏清的话,做事异常积极,她又敢说话,对谁也不讲情面,有来送山楂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质量不好一律不收。
……
这日午后,苏清自城里回来,前边院子里,高氏正带着人清洗次日早上用的山楂,众人连说带笑,笑容朴实。
“爷爷,苏清!”
栅栏门被打开,苏成和他娘王氏走了进来。
王氏看了看做山楂的棚子,走到苏清面前,笑道,“苏清,听说你这里挺忙的,我和成儿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上的!”
“外面冷,去屋里说话!”苏老笑容慈祥,将两人让进屋里去。
苏清问道,“二伯的腿怎么样了?”
王氏忙道,“好多了,你买了那么多的鸡蛋和骨头,饭吃的好,人也好的快,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拄着拐下床走几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