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医 完结+番外 (寂寞的清泉)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寂寞的清泉
- 入库:04.10
榆青院是长公主府东北边的一个角。北边一条宽阔的道路,再过去就是下人住的一大片院子,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后街。
这条街的南北泾渭分明,南边干干净净,高墙大院,寂静无声。而南边,远远望去,就是一些普通的民房,还有一些下人的孩子在笑闹着。
榆青院的小门开在东墙,进去就是东厢房的侧边。院子不大,地下铺着青石坂,院中央有颗光秃秃的老榆树,上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被重新粉刷过的房屋看着很新,只是没有井。
何氏和何承非常满意榆青院,笑得满脸灿烂。
听到陆漫说没有井,不方便,何氏笑道,“你是富贵日子过惯了,怎么知道穷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在乡下,你吴叔和吴婶每天都要走一里多路,去村头的井里挑水。”又道,“这里离东辉院近,让他们去那里挑水便是。”
几人参观了屋里,商量了一番买木头请木匠做家具的事宜,这些事就交给王伯和吴叔去做。
陆漫已经跟何承说好,屋里的一切家当由她出银子置办,以后他们过日子,就用自己的钱好了。另外,她已经让人去把同仁堂那个院子的地契换成了何承的名字,还给了他三百两银子的租金。
同仁堂赚的钱暂时没分。因为先期陆漫个人投了很多钱进去,除去院子租金和大夫月钱等成本,赚的钱不多,主要还是靠同仁蛤蜊油和同仁益母膏赚的,而且以后还有大投入。
只有老驸马嫌弃地看了看房子,说道,“这里不好,又小又简陋。亲家母和何小郎还是住去我们府吧,我们还有好些空院子……”
陆漫截住他的话笑道,“我娘和我弟弟又不是姜家人,怎么好住去长公主府。”
几人把榆青院前前后后看了一圈,才满意地往回走。
刚出了榆青院的小门,就看一个货郎挑着担在后街沿街叫卖。或许怕吵着府里的贵人,他的声音不算很大。
这时,突然看见对面那堵长长的院墙上的一扇小门打开了一个缝隙,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一下闪出来,向他们这边跑过来。
那个丫头急急跑到这群人跟前,环视了他们一番,过来给陆漫福了福,说道,“您就是姜三奶奶吧?我是平国公府的丫头,我们姑娘想见见你。”
陆漫有些愣神。现任平国公刘大人是御林军副统领,从二品大员,又是皇上的近臣。他家姑娘的丫头怎么会从这么偏僻的后院偷偷跑出来见她,还说她的姑娘要见她。她们如此,不应该是端架子,而应该是她的姑娘不敢或是不能出来,应该是有什么病。而且,这个丫头不敢报自己的名字,也不敢报她主子的名字,不知她主子是刘府姑娘还是亲戚。
丫头见陆漫有些犹豫,眼泪都急出来了。小声说道,“我们姑娘和奴婢听说这个小院会给姜三奶奶的娘家母亲住,都高兴疯了,一直盼着能有机会见见姜三奶奶。”
陆漫觉得丫头这样偷偷摸摸,刘府肯定不愿意正大光明给那位姑娘看病。那么,那位姑娘不是得了什么隐疾,就是刘府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她不愿意参与到别人府里的争斗中去,何况自己现在正在怀孕,若是传染的隐疾,对自己更不好。
她便问道,“那位姑娘是有什么隐疾?”
丫头没有否认,说道,“求姜三奶奶帮着看看。”
陆漫还没说话,柳芽拦在陆漫前面,严肃地说道,“我们奶奶有身孕,现在长公主不许她给任何人看病,何况你们姑娘得的或许是隐疾。若过了病气,那就罪过了,我们这些服侍的人也得遭殃。”
说着,就扶着陆漫向前走去。
陆漫也不想多事端,就顺势走了。走了两步,还是回头对呆站在那里的丫头说,“若你们姑娘能出府,就去同仁堂看病吧。”
她也只能这样了。
走在最后面的何承见那个丫头哭了起来,于心不忍,走过去说道,“让你们姑娘去同仁堂看病吧,若那里的大夫看不好,是会来找我姐姐讨论的。”
一行人还没走到东辉院,就看见杏儿急急朝他们跑来。
陆漫皱眉道,“什么事如此慌慌张张的?”
杏儿急道,“三奶奶,不好了,陆老太太和陆大太太来了。奴婢们不好让她们在外面等着,还是把她们请进了屋。”
那两个人一定是听到何氏母子回来的风声,所以找来了这里。
何氏忙道,“漫漫,娘不想看见她们,娘和承儿回榆青院躲躲。”
陆漫道,“娘,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她们想见你们,总找得到机会。不如见见,当面锣对面鼓地把话说清楚,断了他们的念相。”
何承也道,“娘,姐姐说得对,回到京城,咱们就躲不过这家人,是得把话说清楚。”
几人回了东辉院,陆漫让姜玖把老驸马和姜展雁领去西跨院玩。
她则同何氏、何承一起去了上房,看见陆老太太和陆大太太正坐在上房厅屋右侧的椅子上。老太太觉得自己是长辈,来的时候还想坐去正位的罗汉床上,被杏儿拦了,直接让她坐在这里。
原来,陆大太太今天上午去一个邻居家串门,那个邻居说她前几天去同仁堂看病,正好看见了陆家的原二太太何氏,她正同陆漫,还有一个非常俊俏的小哥儿在参观同仁堂。
第二百三十三章 耍赖
这个邻居认出了何氏和陆漫,再看那个小哥儿长得跟何氏和陆漫非常像,便笃定他是何氏的儿子。
后来在看病的时候,听到大夫和学徒在议论,那个小哥真的是何氏的儿子,居然还是陆放荣的儿子,何氏是在被休后才知道自己怀了孕……
陆大太太听了,差点惊掉下巴,赶紧回家跟陆老太太说了。
陆老太太这些天天天都在骂陆漫忤逆不孝。老大升官的希望泡汤了,二儿子去打仗前让她回家她不回,大年初二接她回家她不回,陆雨嫁人也不回,那死丫头就是打着跟娘家老死不相往来的主意。
老太太又听说了这件事,更不高兴了,大骂道,“那何氏生的是我老陆家的嫡子啊!臭娘们,回京居然没让那孩子回家认祖归宗。”
陆大太太提醒道,“婆婆,当时不是说好何氏生的第一个男孩要过继给何家继承香火吗?”
陆老太太冷哼道,“老何家都灰飞烟灭了,还有屁的香火。咱们陆家的小子,又是老二的嫡长子,必须要回来。”想了想又哈哈笑道,“只要捏住了何氏母子,那死丫头就不敢不认咱们陆家。忤逆不孝的东西……”
陆漫走进厅屋,扶着何氏坐去罗汉床的左边,她则坐在右边。何承直接坐在了左边的椅子上,看了老太太一眼,又把眼珠转去别处。
陆老太太看着何承的眼珠都移不开了,没想到这孩子的人才会这么好,小小年纪就有这样沉稳的气度,比老大老二年轻时都强得多,那么多个孙子也比不上他,将来必定是有出息的。之前看抱琴生的两个孩子非常不错,现在跟他一比,嫡庶高低立见分晓。
老太太的一张老脸马上乐开了花,笑眯眯地对何承说道,“好孩子,你还不知道老婆子是谁吧?老婆子是你嫡嫡亲的祖母啊。”说完,还眨巴眨巴眼睛,混浊的老眼里,真的流出几滴眼泪来。又道,“老天有眼,还给了我家老二一个嫡子。”
何承很有礼貌地给老太太抱了抱拳,说道,“老太太,你定是认错人了。小子姓何名承,祖母已经在十几年前仙逝了。”
陆老太太的目光转向何氏,气急败坏地说道,“何氏,你居然敢让我老陆家的种姓何,还挑唆他不认祖归宗。他可是我二儿的嫡长子啊!你这个贱……”想到要给这个孙子留个好印象,不能骂人,又改口道,“你这个不贤不孝的妇人,枉为人母!”
过去,陆老太太只要一骂何氏,何氏就会贤惠地站起身认错,她是从心里怕这个泼辣强势的老太太。
但是,因为陆家荷待陆漫的事,何氏现在恨陆家的所有人。又听老太太说了那么不要脸的话,气得浑身发抖。愤怒战胜了怯懦,她一改往日的温婉,提高声音说道,“老太太,我怎么枉为人母了?我把我儿子养得这么大,教他怎样做人,让他读书明理,我儿子好得紧哩。可你是怎么做的?要了我那么多嫁妆,答应我会好好待漫漫。可你只管收钱不管办事,伙同小陈氏和抱琴谋去了我给漫漫留下的仁和堂不算,还从小苛待她,纵着恶妇故意把她丢进山里,最后竟然逼得她去上吊!她是你嫡嫡亲的亲孙女啊,你怎么能这样狠心……”
说着就大哭起来。
陆老太太没想到一惯温婉听话的陆氏对她这种态度,一时愣在那里。等反应过来,气得怒火中烧,大声骂道,“放肆!你个忤逆不孝的臭娘们,你才坏了良心。你不止是罪臣之后,还是个弃妇,怎么敢如此对我,怎么敢让我清白人家的好孩子去承继罪臣的香火。”
陆漫冷冷说道,“既然我娘是弃妇,就跟陆家,跟你没有任何关系了。她痛斥你谋夺她的嫁妆,苛待她的闺女,没有任何不妥,也说不上忤逆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