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临渊捏着鼻子,看李甲把那尸体换上项羽的甲胄,又拖到岸边,半身浸在水中。
蒙盐如在梦中,伸手叹项羽鼻息——竟然只是晕过去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蒙盐也不知是松了口气还是更紧张了。
夏临渊捂着鼻子,道:“回去再说——李甲,你这找到的是死了几天的人了?这恶臭……”
李甲笑道:“就是今日死的啊,血还没凝固呢。我都怕项羽闻出来……”
好在项羽本就满身血污,又身上遍布伤口,倒是没意识到还有一股血腥味来自船上,并非他身上。
一时李甲布置好项羽死亡场景。
夏临渊便站在船头,哭一声“项王”,驾船离去。
岸上孔藂见状,命人搬走项羽尸首,要以此请功。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秦。
三日后,有一瘦削老者骑马来此,临江痛哭,悼曰:竖子不听我言,终究自取灭亡!自取灭亡!
正是彭城之外,以背疮诈死离去的范增。
他痛哭凭吊一番后,牵马走入苍茫湖泊地间,自此不现于世间。
两个月后,咸阳城中迎来了凯旋归来的秦军。
项伯等故楚人氏,素车白马,作为俘虏,被咸阳城中黔首沿街围观。
夏临渊骑在高头大马上,轻摇羽扇,左顾右盼,好不得意。
李甲在旁,却时刻留意着身后马车里的动静——好在一路并无动静。
蒙盐却是等到众人入城完毕之后,才独自悄无声息归来。
而齐王韩信,却仍在外未归——也没有表露出要归来的意思。
咸阳宫中,夏临渊一见胡亥,罕见得没有打滚洒泪,而是神气活现道:“幸不辱命!”
胡亥已从奏章中得知了情况,却也忍俊不禁,对李斯道:“瞧瞧,朕说什么来着?这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李斯抚着白须,也微笑道:“是老臣多虑了。”
“是朕取巧罢了。”
夏临渊睁着一双大眼睛,满脸迷茫,不知皇帝与左相在说什么。
胡亥道:“当初朕拟旨给你们,留项羽性命。左相恐怕消息泄露,引得楚地不安……”
当日密议。
李斯道:“留项羽,虽是陛下仁心,于国家却有百害而无一利。”
胡亥摇头,轻而坚定道:“是否有百害,还需时日观察。不过这一利,却是定了的。”
“还请陛下赐教。”
胡亥吐出一个名字,“蒙盐。”
李斯微愣,旋即会意,叹道:“陛下千古仁主。”
蒙盐为间谍期间的举动,另有埋伏在楚军中的秦人汇报。
凭胡亥等人对蒙盐的了解,不难揣测出蒙盐的煎熬境况。
蒙盐为人,最是恩怨分明。
若项羽因此而死,便是蒙盐此生过不去的槛儿。
胡亥叹道:“什么仁主?”他自嘲道:“朕乃天下第一残忍人。”
李斯不好接话。
胡亥又道:“况且朕也的确可惜项羽人才。”
李斯道:“若项羽不死,当如何安置?”
胡亥一笑,道:“这朕早已想好,你且静观事变。”
第156章
此刻, 项羽被擒, 李斯静观皇帝要如何处置这西楚霸王。
胡亥问夏临渊道:“项羽路上可有说什么?”
夏临渊道:“其实……项羽一路上都是昏迷着的。这也实在是没办法,这人死志坚决,只要一清醒,就要自=戕, 小臣和李甲几次险些给他得逞。小臣只能一路把他迷晕了送来。”
这一点,夏临渊不得不佩服。他就从来没见过这么想死、敢死的人。
当初荥阳城救李由, 一次便成了。
一个人死志不管多么坚决, 但是只要死过一次,就绝对不会再轻生了。
这曾经是夏临渊所相信的观点。
可是与项羽这一路入咸阳,颠覆了夏临渊之前的信念。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一心求死——虽百死其犹未悔。
胡亥点头,忽然问道:“朕要你救项羽,你怎么想?”
夏临渊一愣,一脸正色道:“既然是陛下的吩咐,小臣便是赴汤蹈火也要完成使命。”
胡亥瞥了他一眼,淡声道:“说实话。”
夏临渊有点为难,却也知道编瞎话糊弄不过去,耷拉着脑袋道:“其实……刚接到旨意的时候,小臣心里不舒服。这项羽杀了咱们那么多秦人, 是个大祸害, 只有叫他死了,才能为死去的秦人报仇啊!可是……这是陛下您的命令,小臣纵然心里不舒服,却也不敢违背, 只跟李甲嘀咕了两句……”
他说是两句,其实是念到李甲耳朵痛。
“……李甲说,陛下做事,从来奥妙难测,咱们做臣子的,若是贸然行事,恐怕坏了陛下大计。其实我这一路押送项羽来都城,心里也慢慢想明白了。对那项羽来说,活着比死了更痛苦,真叫他死了,反而是成全了他,叫他解脱了。”夏临渊叹了口气,真情实感道:“从前他是楚军的霸王,杀了咱们那么多人,我可真是恨死了他。可是跟他这个人短暂相处,却实在不是说他是穷凶极恶之人,甚至小臣都有些佩服他死志之坚。”
胡亥道:“若你是朕,当如何处置这项羽呢?”
夏临渊向李甲投去求助的目光。
胡亥对李甲道:“不许帮他。”
夏临渊无奈,既然编瞎话躲不过去,只能讲真话,道:“若是小臣从前的想法,自然是诛杀项羽,且叫天下人都看看。可是如今,小臣觉得叫他一死了之,是便宜了他。可究竟要怎么折磨他,小臣也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来。更何况……更何况,陛下您说是怜惜项羽之才……小臣直言,您若当真起用这项羽,如何对得起咱们死去的大秦儿郎?”
这话可就说得太重了。
殿内气氛一时凝滞。
李甲打圆场,忙道:“所以说陛下就是陛下,自然能有叫咱们都服气的处置之法,抱鹤真人就别替陛下担忧了……”一句话,把夏临渊质问皇帝的僭越,转成了为皇帝担忧的忠心。
胡亥负手踱步,被夏临渊问到脸上,不怒反笑,对李斯笑道:“悔不听老丞相所言——朕这是给自己弄了块烧红的炭回来啊。”
李斯抚着白须,徐徐道:“此事机密,天下知之者,不过寥寥数人。陛下若要抛这烫手火炭,却也容易。”
言外之意,要项羽活难,要他死还不容易吗?
胡亥沉思摇头,问夏临渊道:“他如今可清醒?”
夏临渊道:“迷药一日不敢断,他只要醒了就要寻死。这两个月的迷药下来,陛下若要召他问话,请先允小臣给他调理数日,恢复神智。”
胡亥默然,勉励夏临渊与李甲几句,待他俩下去后,对李斯道:“朕平生决断天下事无数,唯有此事,不知是对是错。”
李斯也叹息道:“先帝时,我大秦尽灭楚地;二十载后,这西楚霸王复楚灭秦;今日陛下再兴我大秦。”他的眼皮耷拉下来,垂垂老矣,眯眼回忆道:“从前臣的老师荀子曾经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又何论对错呢?”
在咸阳坚守的这四年里,胡亥与李斯等重臣朝夕相处、日夜对谈,名为君臣、亦师亦友。
是以谨慎如老臣李斯,也会对胡亥流露心声。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胡亥把这句话含在口中,颠来倒去得咀嚼,半响,摇头笑道:“老丞相,这话虽然叫朕宽心,却也消磨志气。”
李斯抚须微笑道:“臣是老了。陛下却富于春秋,正该励精图治,重整河山。”
重整河山。
四个字,说来轻巧。
如今霸王虽“死”,众诸侯望风而降,可是这天下暗潮涌动,其凶险比之秦楚汉三方征战之时尤甚。
项羽亡故、楚地皆降的消息传出来,汉王刘邦、赵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燕王臧荼并齐王韩信,都发信咸阳,请胡亥上尊号。
胡亥于渭水之阳,复帝位,君临天下。
刘邦上前祝祷,赞曰:“至此,天下始复有共主矣!”
胡亥环顾底下,诸侯中,只有刘邦和吴芮来了咸阳。其中,刘邦还是被绑来的。
没来的诸侯,虽然表面上给他上尊号,其实也正静候时机,只要这大秦帝国露出一丝软弱之处,他们就会扑上来,似豺狼野狗般,分食这甘美的天下。
不只是从前项羽说封的各路诸侯,甚至就连韩信……
韩信上奏,言称楚地虽降、民未集附,恐生祸端,所以留守镇抚。
这也合情合理,胡亥不仅允许,还嘉奖了他。
可是随后韩信又上奏,以故乡在淮阴为由,请求更齐王为楚王。
这第二封奏章,在胡亥案头压了两夜,不曾下放重臣商议。
第三日,胡亥下旨,更齐王韩信为楚王韩信。
典礼过后,胡亥置酒渭水之畔。
大战过后的庆典,正是文官们拍马屁的好场所。
叔孙通上前奉酒,称颂道:“陛下,您能恢复大秦,平定天下,固然有上苍注定的原因,却也因为陛下您封赏功臣,毫不吝啬。楚王韩信,起于微末,卒成一方王者。陛下与天下同利,乃百官万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