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队伍最前头的,依然是钧容直分出来的仪仗队,他们挥舞着旗帜、应和着激昂的开场曲飞驰而出,迅速、整齐地奔跑入城,分立与御街两侧的警戒线前,傲然地站在冬末初升的艳阳之中。
百姓们看着近在咫尺的火红旗帜,辨认着上面巨大而端正的“宋”字,心中忽然升腾出一种难言的骄傲,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
若是平时有这样盛大的活动,一准你推我挤、吵嚷不堪,可看着这鲜红的旗帜、听着这雄壮的开场曲,百姓们却无端地感到此刻理应肃穆、理应摆出大宋国民的素养让外邦使者们看看!
就这样,使者们看到御街两旁挤满了百姓,场面却一点都不见混乱。此时此刻入耳的,竟只有大宋军乐团演奏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开场曲。
王雱也听得精神大振,跟官家一起遥遥注视着南熏门那边刚露了个头的骑兵方队。走在最前头的骑兵方队骑着统一的白马,马儿高大漂亮、精神奕奕,士兵们也个个面庞方正、五官俊秀,身上透着久经磨练的铁血气质。
百姓们看着那高高的、毛色统一的马儿,已惊叹不已,再看看马上坐着的大宋儿郎,哇,背厚,腰实,腿长,一个个身姿潇洒、马术精湛,看着都是万里挑一的将才!
王雱掌握着一手资料,这时候自动充当解说员,给官家和宰执们介绍这个第一方队:这是我们大宋最骁勇的骑兵方队,个个都是在哪里哪里训练过的厉害将士,里面的某某立下过什么什么功劳。
官家听得感慨不已:“我大宋,不缺良将啊!”
浩浩荡荡的骑兵方队到达朱雀门下,放缓了前进速度,停在底下等待官家检阅。官家注视着这些为保家卫国挥洒过无数血与汗的大宋男儿们,趁着钧容直静下来的当口朝着底下的骑兵方队挥手致意。
骑兵方队从得知自己将最先入场后早就激动不已,看到官家朝自己挥手更是热泪盈眶。大宋重文轻武,他们这些武夫在朝廷永远不那么受待见,随便一个低品文官都能给他们冷眼。
私底下,他们也常常觉得官家不公允,那些个白衣士子官家都会去见,可官家何曾关注过他们这些为大宋抛头颅洒热血的人?
可现在,官家,在朝他们挥手!官家的目光直直地落在他们身上,带着欣赏、带着赞许,带着他们梦寐以求的重视与关心。众将士泣下如雨,带着哭腔高喊:“吾皇万岁!——大宋永昌!吾皇万岁!——大宋永昌!”
明明只是数百人的方队,吼声却像是能响彻天际。周遭的百姓们被这震耳欲聋的喊声震住了,在将士们喊出第二遍的时候才恍然回神,激动地跟着喊:“——吾皇万岁!——大宋永昌!”
官家听得身心激荡,举起的手直至骑兵方队开始进入朱雀门才放下。此时钧容直那边已经换成了《禁军进行曲》,又是一首全新的曲子,曲调高昂澎湃,很具洗脑功力,多听几遍基本能跟着哼哼几句。
使者们还是头一次见识这种齐齐整整的山呼万岁阵势,以往他们前来大宋时虽然也会听文武百官这样喊,但那到底只是朝官而已,人少,气势不怎么大。这次不一样,自城楼上剧目看去,大街小巷里挤着满满的人,偏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却没有发生任何推搡事件,反而还在第一方队高喊万岁时齐齐跟着喊,万口如一,震撼人心!
宋人竟团结至此?!
王雱抽空扫了眼使者们的表情,偶然间对上完颜劾里鉢的目光,他非常友善地朝对方露齿一笑。
这仗势自然不是随随便便能有的,王雱让周武联系了许多托儿分散在人群里做思想工作,都是当初从无忧洞里出来的三教九流人士,脑筋活泛得很,提前一段时间让他们持之以恒地宣传“这次阅兵大典关乎大宋颜面”“各国使者都会来观礼,谁都不要丢脸丢到国外去”。
现在这些人也都还混在人群里,掐着点带头开喊。事实证明只要有人负责带节奏,大部分百姓都可以配合得很好!
王雱继续在钧容直提供的背景音乐里给官家解说各个方队的情况,官家听着都觉得这些全是国之栋梁,挥手致意的动作一直没停下,惹得一队队将士含着热泪由衷地高呼万岁。
官家,没有忘记他们啊!
官家眼里并不是只有那些天天耍弄笔杆子的文官!
这次阅兵除却展示将士,还展示武器,虽说条件所限,很多武器不能当场演示,但是光是一把把钢刀亮出来、一辆辆战车开出来,就已经足以震慑一些野心勃勃的家伙了!
尤其是王雱这个负责准备解说词的人特别能说,五分的用处能给他说成十分,众使者听完鸿胪寺官员的翻译后都惊骇对视,心七上八下,不知道这些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假。
王雱当然也知晓不能全靠一张嘴忽悠,他让范纯礼、张载他们混入一个军械方队里头,当众展示“文弱书生轻松撬起超负重马车”的精彩节目。在众人目瞪口呆时趁机洗脑:这些简单的小玩意已经广泛用在各个码头之中,其实不能算什么大发明,也不能算军械,小意思小意思,根本不足挂齿。
有使者实在忍不住了,趁着新方队还没走近时悄声问相熟的鸿胪寺官员:“你们王小状元一直都是这样说话的吗?”
鸿胪寺官员道:“……好像是的。”他给使者们科普了一下王小状元的光辉事迹,比如走到哪祸害到哪,害得一干师弟们把他堵在酒楼雅间里对着他嚎啕大哭,场面可惨烈了。
使者们听完,觉着宋人心胸如此宽广,居然没打死这家伙。
最后一个方队走完时,各个方队已经在宽敞的街道上整齐列队。随着钧容直的仪仗队举起旗帜用力一挥舞,满城顿时响起响亮的歌声。
洪亮如奔泻激流的歌声整整齐齐地回荡在宽广繁荣的开封城上空,连腾空而过的飞鸟都为之震颤。城楼下,坚持了全场的钧容直依然精神抖擞地演奏着,与满城歌声配合得严丝合缝。这歌,词好记,曲简单,最初只是将士们在唱,后来满城百姓也含着热泪跟着唱了起来。
听着这几十万、甚至过百万人齐声高唱祝愿大宋万寿永昌的歌,官家感觉疲惫全消,眼眶再一次湿润了。
这是他们大宋的将士,这是他们大宋的百姓啊!
民心如此,何愁大宋不兴,何愁大宋衰败!
官家转头看向左右,发现韩琦他们眼中也莫名含着泪。不管何时何地,这种千千万万人齐声呼喊、齐声唱和的盛景都让人既震撼又感动。
官家也手扶着围栏,高声呼喊:“大宋永昌!”
韩琦等人年纪都不小了,面对此情此景却也不再静默,都随着官家竭声高呼:“大宋永昌!”
唯一静默的,只有旁观的使者们。
这一刻,他们莫名感觉眼前的大宋已非往日之大宋。
往日之大宋宛如他们古之圣人所宣扬的谦谦君子,平和,守礼,永远缺乏战意,若是能以钱帛换取和平,即便会让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他们也非常乐意去做,所执着的只有把这些送出的钱粮称之为“岁币”还是称之为“纳贡”而已。
可在这一瞬,他们看到了大宋军心民心之所向,看到赵祯这个宋朝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他只要站在城楼上招一招手,就能让万民同泣、万民同歌!
他们可有这样的君?可有这样的民?可有这样精良的武器与这样忠诚的将士?
一个个问题浮上心头,不少使者背脊都渗出阵阵冷汗。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搞大排场,也是我的专长!
第一五五章 侄孙仲针
阅兵虽只占了一天, 影响却一直延续到上元节都没散去。
各家子弟但凡是无心学文的, 看完阅兵之后便磨刀霍霍冲着武学去。听说官家很快要开武举, 这文状元武状元,那都是状元呐!没看见官家待将士们多么亲厚吗?若是能考入禁军, 当那出类拔萃的一撮,来年阅兵指不定他们也能上!
于是不少宅院中都能听到年幼的孩童高声和父母抗辩:“我不要读书, 我要习武!我要当武状元!我也要被选去阅兵!”
原本还能死死按着儿子或孙子去念书的人, 这会儿都恨这大阅兵恨得咬牙切齿:好端端的, 谁给弄出这么个阵仗来, 把他们家孩子都唬得不轻!当武官,路能好走吗?在军中混得不错的, 那都是从文官转过去的!你要没那样的脑子,上了战场就是给人送人头!
皇城之中寸土寸金, 宅子又是有定数的, 是以除非御赐宅院,否则普通官员即便买宅子也在朱雀门的外城。
这朱雀门内有一户人家, 姓贺,乃是太祖孝慧皇后外家。孝慧皇后是太祖结发妻子,与太祖感情甚笃,少年夫妻, 恩爱不疑, 可惜在太祖未登基前她就已经香消玉殒,连皇后之位也是追封的。
贺家虽算是后族,行事却十分低调, 甚至一度居于外州。这贺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名叫贺铸,长得黑瘦,却能跑能跳,整日拿着把木剑挥来挥去假充大将军。
自从看完阅兵,贺铸竟扔了木剑,跑书房中找他爹的书看了起来。他爹觉着很稀罕:“别家孩子看了阅兵都吵着要习武,怎么到了你这就变成去看书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妖后倾城:陛下,您失宠了! (郝宝贝) 云起书院vip 完结时间2018-12-15阅文点击:8638486 总人气:28768 周人气:3 总字数:1592221起初,她说他是悍匪,夺人...
-
皇家小娇娘 完结+番外 (女王不在家) 2018-12-10完结3336942907营养液数:23749文章积分:1,202,381,824顾穗儿本是小家碧玉,因缘巧合腹中怀下尊贵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