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眼底,浮动着一抹饶有兴趣,朝小內侍道,“他说为什么要见朕?”
小內侍道:“陶大人说,事关一些珠宝,必须亲自向陛下禀明,不敢由上司转呈。”
皇上眼底的冷意和嘲蔑立时一僵。
事关一些珠宝……
眼下,最让人感兴趣的珠宝,莫过于周浚案子里那匣子珠宝。
吏部尚书,是赵铎的人。
陶予打出这样的理由,又说不敢让吏部尚书知道……心头思绪转过,皇上咳了一声,道:“让他去御书房等着朕。”
小內侍得令,转身执行。
内侍总管一面服侍皇上更衣,一面道:“陛下是先去娘娘那里,还是先去御书房?”
皇上笑不达眼底,“你说呢?”
内侍总管忙道:“今儿是娘娘的生辰,陛下先前特意吩咐,要办的热闹些,可再热闹,也不及陛下和娘娘一起入宴。”
皇上薄凉的嘴唇透着一丝刻薄的笑。“既然如此,那朕就先去御书房。”
内侍总管得令,转身安排龙辇。
人人都以为,平皇贵妃转眼就摇身一变,入住中宫,唯有他清楚,这中宫的位置,轮得到谁,也轮不到平皇贵妃,不为别的,只为她姓齐。
纵然上一次齐焕的那条蛊虫不是冲着皇上而是冲着皇后,尽管齐焕并未存了害君之心,可皇上心里……容不下他就是容不下他。
当年,反对秦婠婠被敕封为后或为妃的,声调最高态度最坚定的,就是齐焕。
这么些年,皇上一直声称,他恨透了秦婠婠,并因为这份恨,迁怒到赵瑜身上,可皇上最恨的,还是齐焕。
只是,起初的朝局稳定,需要齐焕的支持,到后来,皇上的江山坐稳,齐家的势力,也越发不可撼动……
现在,莫说是吏部的官员,哪怕一个民间叫花子为了这件事求见陛下,只怕陛下也要见。
内侍总管心头千回百转的扶着皇上去了御书房,他们进去的时候,陶予已经立在那里。
眼见皇上进来,立刻行礼问安。
皇上一抖龙袍,在书案后坐下,将陶予上下打量几遍,道:“你知道那匣子珠宝?”
皇上直进主题,陶予也不啰嗦,立刻道:“臣私下调查了周浚的案子。”
皇上一双阴鸷而深邃的眼睛微微眯起,“说说看。”
一面说,一面一手撑着椅子扶手托腮,身子重重靠在椅背上。
阳光透过大窗打进来,将陶予照亮,却让皇上溺在一片阴影里,觑不得他半分神色。
陶予也并不敢抬头看皇上,只道:“前京兆尹方诀方大人有关周浚的调查,已经张榜公示,臣毫无异议,可这案子到了刑部,始终不能结案,臣便私下又调查了些,臣发现,整个案子,有关周浚的部分,其实已经可以结案,之所以现在搁置,是因为一匣子涉及齐大人的珠宝和一张房契。”
皇上略颔首,示意他继续。
“那匣子珠宝,是陶大人给三清山道长的,用来从道长手中购买一种能控制人心智的蛊虫,可那张房契,却是齐大人送给二皇子殿下的一处私产。”
“这些,朕都知道,朕,不想浪费时间。”皇上威严的声音里,带着凛冽的不满。
陶予下垂的手,微微打了个哆嗦。
第三百一十七章 觐见
“三清山的道长并非是失踪,而是死了,杀死三清山道长的,是齐大人。”陶予吸了口气,道,“而那匣子珠宝,则是齐大人杀了三清山道长后,又拿回的。”
皇上原本靠着椅背的身子,微微前倾,“你有证据吗?”
陶予道:“三清山道长依靠售卖蛊虫,大额搜敛钱财,单单齐大人为了一条蛊虫就给他那样厚重的礼,更不要说其他人,可三清山的道士们,却无人知道道长有巨额财富,可见,他是将这些财宝全部秘密隐藏。”
“据臣调查,三清山的道长每次见那些贵客,都是在他自己的房间,贵客登门,手提礼物,离开后,两手空空,可见,那些礼物,道长留下了,可三清山的道士却从未见过道长有什么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说,道长收了东西,东西却没有出过道长的门!”
“臣私下去三清山道观多次暗查,在道长的屋里,找到密室机关,进了密室,密室中,一片狼藉里,有三清山道长已经发臭溃烂的尸体,尸体的胸口,插着一柄刀。”
“进宫不能带刀具,那刀,现在在臣的随身小厮手里,小厮就在宫门口。”说着,陶予忽的抬头,朝皇上看去。
皇上审视的目光如箭一样射向他,“三清山道长的屋子,朕派禁军统领几次搜查,方诀也曾两次搜查,都没有寻到那密室,竟是被你找到?”
陶予面不改色,“臣就是找到了。”
脊背挺得笔直,那底气十足的样子,分明就是,他们找不到是他们能力的问题,我就是找到了,咋地!
皇上……
这吏部不显山不露水的抄书小吏,竟然还有这气势……
“去拿。”皇上吩咐内侍总管。
内侍总管应命,半柱香的时间后,一柄匕首摆在皇上的书案上。
扫了那匕首一眼,皇上道:“最寻常不过的匕首,如何确定,就是齐焕的?”
陶予道:“匕首左侧刀刃距离刀尖一拇指的地方,有一个缺口,那个缺口,和臣见过的齐大人用的一个匕首,一模一样。”
皇上凝着陶予,沉默一瞬,道:“据朕所知,你是赵彻的追随者,而且,凭你的官职,你如何见过齐焕的匕首呢?”
陶予直视皇上,面上没有任何起伏波动,“臣就是见过。”
皇上……这说话的语气,咋和方诀那么像!
前朝有个叫陶晔的人,史书记载,说话,也是这样!
深吸一口气,皇上道:“你自己见过,还是也有别人见过?”
陶予道:“齐大人的那把匕首,臣之所以见过,是在一次婚宴上,臣有幸受到邀请,和齐大人是邻桌,当时宴席上有一道烤全羊,臣见过齐大人用那匕首割羊肉,全席,就齐大人一人用的是自己的匕首,其他人,都用主人准备的小刀。如果有人留意,当时宴席上和齐大人一桌的,应该会有印象。”
“你为何对他的匕首,这么有印象?”
“席间,因为喝酒的缘故,齐大人的匕首掉过一次,恰好落在臣的脚下,是臣捡起来,擦拭干净,还给齐大人的。”
“谁家的婚宴?”显然,陶予的话,皇上信了。
“宁国公续弦那次。”陶予道。
“当时和齐大人一桌的人,都有谁,你还记得?”皇上深邃的眼底,有暗光浮动。
陶予立刻报出人名。
皇上转头吩咐内侍总管,“你现在就去按着这人名去查,切莫惊动了他们。”
内侍总管得令,立刻执行。
他前脚出了御书房的大门,陶予又道:“臣在密室中不仅发现了三清山道长的尸体,还发现了密室中一个通往郊外的密道,从密室到密道在郊外的出口,这一路,有车轮碾压的痕迹。”
皇上眼睛微眯。
陶予道:“这个车轮,一种可能,是三清山道长自己运出财宝时留下的,一种可能,是别人杀了三清山的道长后,将其财宝运出,留下的,不过,臣觉的,第一种可能几乎为零。”
话说到这个地步,皇上几乎全部相信了陶予,并且,他心里,是极其愿意相信陶予的,哪怕陶予说的不是真话,可只要他的话够完美够无懈可击,就够了。
他的目标,只是除掉齐焕。
名正言顺的除掉。
因为,他是明君,不能随意诛杀功臣,而齐焕,寻不到什么错处。
“何出此言?”
陶予恭敬又底气十足道:“因为那个车印,不仅很深,而且没有旧印子,车印所碾压出的土,潮湿程度,都是一样的。可见,是有人将里面的东西,一次性全部运出。”
皇上呵的一笑,“没想到,吏部真是卧虎藏龙,一个抄写文书的小吏,居然也知道这些!不过,朕有些好奇,你为何对周浚的案子,这么感兴趣?”
陶予抬眸,看向皇上,眸中闪着灼灼的炽热,“因为臣不想屈居吏部做一个文书抄写的小吏,臣想在陛下面前毛遂自荐,接方大人的班。”
皇上身子一欠,换了个姿势,嘴角噙着笑,“你想做京兆尹?”
陶予点头,“是!”
皇上顿时大笑!
“朕还是头一次见过你这样不知所谓的人!”
陶予面色不变,“别人不敢断的案子,臣能,别人不去想的事,臣想,别人不敢做的事,臣敢,做京兆尹,维护京都治安,除了要有凌厉的断案手段,这几条,臣认为,必不可少,可臣具备!所以,臣觉得,臣可以为自己争取。”
皇上再次审视陶予。
四个字,相貌堂堂。
“仅仅凭一把匕首,只怕不能断定,齐焕和案件有关吧,齐焕杀了三清山的道长,将三清山道长暴敛来的财富据为己有,这些,有可能,但是,齐焕为何要参与到周浚的案件中来呢?而且,周浚的案子,已经是铁板钉钉,周浚难逃一死,他有何必要再如此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