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久等不到宁辞的九公主挨不住,一头倒在了床上睡了过去。
才刚刚进入梦中便被文珠推醒:“公主快起来,你快起来……”
“什么?”九公主迷蒙地翻了一个身。
文珠不管她,拉着她起来,跑到院中,九公主脚步踉跄地跟着:“公主,你看天空。”
九公主抬头,只见漆黑如墨的天空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天灯,如同闪耀的星星,红光弥漫这片天空,伴着朦胧不可见的月光,这些灯虚幻而又缥缈。
天灯又叫祈福灯,寓意虽好,但宫中的建筑都是木头做的,极其怕火,所以宫中一直禁止放天灯、烟花之类的,若是要放,都必须得到上头的许可,且在空旷的地方,还时刻有人守着。
现在这些天灯漂浮在荣宫的上空,数量之具,让人惊诧。
九公主瞬间清醒,脸一白:谁在宫中放这玩意?
不会是宁辞说得给她的生辰礼物吧!
得到上头的许可了吗?上头自然是陛下的同意。
她侧目望着文珠:“我刚刚睡着的时候,宁辞来敲过门没有?”
文珠摇摇头:“没有呀,奴婢一直有注意,未曾听闻外面有动静。”
“可以看出这是从哪里升空的吗?”
“这、这奴婢不知道。”
“走,出去看看。”
文珠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走出去,还没有出院门,就拉住了九公主的衣角,劝道:“公主,现在不比之前,也不是在阳城驿站……这次您高调的回宫,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不可再大意。”若她们公主还如之前一般,只怕会落人口实,招惹祸端。
九公主驻足,仰着头望着如银河流淌的天灯,心思复杂。
同一时间,宫中的人均瞧见了这漫天的红灯,年轻的女子们则是好奇,觉得这一幕那么美好,如同幻境。
被那场大火吓到的人则有些不安:是不是又要宫变了?
还有的人在神思:谁能在明令禁止放灯的宫中做出如此大的阵仗,这是顶风作案呀!陛下让人放的?
荣帝被这一幕刺激到了:这绝对是挑衅,是那人的挑衅!他就知道那人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他就知道!
他惊慌失措的目光没有逃过周公公的眼睛,周公公忙让殿中的人退去,劝慰道:“陛下,陛下,想必这是有人祝贺陛下回宫给放的呢,陛下可别回错了好意。”
荣帝手都在颤抖:“不是,不是的,这是那人,肯定是那人,他要什么?朕给他就是,千万别再来做这种事情!这是威胁!”这荣宫就是他的家,他被迫出宫,有家不能回,一直躲了一年,这人还要怎么样!
周公公轻轻地抚慰:“陛下,这灯火是在后宫出来的,奴才马上让人调查调查……”
轻言细语下,荣帝渐渐地冷静下来,眼中迸裂出滔天的怒火,想来是把那一腔恐惧转成了怒气:“对,你赶紧让人去查!若是发现了,直接来禀报朕!”
“是,是。”周公公忙不迭地应声,唤了一声,随后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公低头迈着小碎步走进来,等周公公吩咐几句后,又迈着小碎步走出大殿。
周公公给荣帝端了一碗汤汁,喂着荣帝仔细地喝着。
过了一阵,小太监回禀周公公:“查清楚了,是大皇子殿下放的,但在湖边放的,同时还有几百只荷花灯,只是荷花灯未点。”
周公公诧异,随即冷声道:“下去,切不可乱说。”
“是,师傅。”
周公公望着满天的灯火深思:大皇子这是要做什么,这好不容易被陛下要封为太子,这个当口还做这样的事情,似乎……
似乎不是大皇子一贯的做事风格。
把死的说成活的,把黑的说成白的,这是他们这种近身奴才伺候最会的一件本事,周公公从跟在荣帝身边就会这一茬,周公公整理好思绪,同样地迈着小碎步走进大殿。
荣帝躺在床榻上,等着他回复。
周公公飞快地扫了眼那炙热的目光,亲切地祝贺道:“陛下,这是大皇子殿下在河边为陛下点燃的祈福天灯,殿下可真有心呐。据说还有荷灯,那荷灯是大皇子殿下亲自写的祈福语……”不管是不是真的,他都要这么说,而且必须让这成为真的。
“真是他放的?”荣帝放松了一些,又反问道。
不是那人放的?不是那人就好!
“可不是,在御花园的湖边放的,陛下可放心了?”瞧见荣帝脸上的神色好了些,又建议道,“陛下要不要去看看?这漫天的天灯,还真是难得一见的美景。”
“嗯。”荣帝点点头,在周公公的搀扶下,走出大殿,来到乾清宫前。
此时,天灯已经灭了许多,只留下如同星星的几个,孤零零地挂在天空,向着御花园的万春湖飞去……
荣帝的脑中突然跳出一个画面,是他对着自己未来的妻子说的话,那时候他年轻得一塌糊涂,在宫外的护城河上,他点燃了数不清的天灯,对她说,“茗儿,这满天的星光都不及你的光彩。”
他未来的妻子便是当今的皇后。
那时候他或真或假,既为了汤家的权势,又有些被当时的情景所惑,毕竟他也年轻,还没有见过更多的女子,自然也被这世家养出来的矜贵女子所吸引。
他伸出手,风从手中穿过,又把他的衣袖吹得微微翻飞,荣帝抽回手,心中渐渐清明:今夜的风大,看着是湖边放出的天灯,可加上这风,哪里是什么湖边放出来的,这明明就是从中宫的方向放出的天灯,被夜风一吹,正好落在了万春湖的上方,万春湖又极大,远远地看着便不辨方向……
不不不,汤家就是该死,他没有错!
她还想做什么?他有这番遭遇还是拜汤月龙所赐,她还没有保住他的小皇儿!她哪里配为国母,他刚回宫,还没有收拾她,她就开始作妖了!
荣帝回头,转身进殿:“你派谁去查的消息,通通处置了。”随即,他直视着周公公,冷笑,“朕知道里面有你一手教导的徒儿,干子,可别舍不得,下次教导还需仔细些。”
周公公浑身一寒,应道:“是。”
他刚才见陛下伸出手,便知道这徒儿怕是保不住了!
即便陛下一年不曾在宫中,可只要他回来,只要他一天是他们的主子,他便掌握他们的生死,他这徒儿一年没有跟在他身边,这才一当值便犯了罪,还差点连累他!
……
第二日荣帝自宫变后第一次登殿上朝,架子摆得很足,乍然看上去威严不容人冒犯。
当然上朝的第一件事便是解释了因自己身体的原因,出宫静养了一段时间,让各位担忧这么久,现在他好了,各位按照以前的该怎么就怎么吧,可千万不要懈怠;
第二件事情,就是提出了边境的问题,对大皇子的处置表示很满意,几个国家来势汹汹,这次荣国绝不姑息,坚决抗争到底;
第三件事情,就是让大家谈谈这一年时间有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大事发生,还没有解决的,可都一次奏报上来;
最后一件事,就是按众位的提议,决定立大皇子宁辞为太子,一月后是好日子,可昭告天下之类的。
这件事是重中之重,荣国这几年一直不安定,荣帝需要这么一个契机来告诉他的子民,这江山永远是他们宁家的,他们有人继承,外面的宵小不要觊觎这位子……
忠臣不管荣帝和前些日子占宫的人做了什么约定,总归荣帝现在在坐这位子,他们就该听他的,而且里面有什么弯弯道道,他们也看不透。
你想……谁花心思夺宫却不称帝?这不是缺心眼吗?
还有这孙炳南可是实实在在的在西边抗敌,总之啊,这政治,历来是迷得很,他们处在政治中心的人物都没有摸清楚这里面的水有多深,外面的人岂不是更迷糊?
但也不禁有些怀疑自个的智商是不是不在线……
立太子的诏书当天就在皇城中激起千层浪,这些消息在宫中也传开,压过了昨晚上对天灯和大皇子送九公主东珠的讨论:
“啥?立太子?”好新鲜的事情,荣国有多久没有太子了!
“辞皇子?”这是谁?宫中不是只有大皇子吗?
“是啊,据说这一年都是辞皇子在处理朝政!”
“据说陛下外出这一年,他就留在宫中监国。”
“哦……原来他就是大皇子呀。”有人拉着长长的嗓音道。
“这辞皇子长得什么样?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
“皇家的人长得都好看!”废话,宫中全是美女,生出来的还差的了!
等候在皇城外的漠北国迎亲使团,和南国的求和使团一同踩着点进宫请求面见陛下。
这南国的求和使团是之前秦陌带着人血洗莱宫后,南王派出来的,南王知道现在荣国是大皇子理政,南王想了许久才想起在秋围上躲在荣帝身后的一个小少年,当即就派出了使团,同行的有礼音公主和一个王爷,意为和亲求和,当然这礼音公主的归属还是要看荣国主事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