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凌所联系的那些人,都是他格外看重的,有意拉拢的对象。这当中大多是朝廷大臣,也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商贾之家,以及各大世家。
总之一夜之间,一切就是翻天覆的变化。
而唯一的一个例外,却是太傅府。
自景寒天出事那会儿起,穆太傅就对帝王有了一层寒心和失望,接下来对景家相关人员做的那些事,不管对错一律抓进大牢的做法,穆太傅看着,心更是凉透了。
自此,他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以至于,太子和宁王的争夺储君之战,他压根没想过掺和一脚。
楚凌几次登门未果,人更是直接被赶了出来。
昨夜本想最后一次去找穆太傅商谈,不想,直接被告知,他想告老还乡了。
楚凌心中那个气啊!
就差把这死老头抓起来也关进大牢里去。
“这倔老头,这个时候竟然拿想着告老还乡,明摆着就是告诉天下人,他是不支持本宫登基,刻意和本宫唱反调。”
徐相闻声,立刻安慰道,“殿下切不能动穆太傅,那可是三朝元老,在朝中的威望声誉,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虽说他无权无势,但是他底下出来的那些门生,可是遍布天下,皆有所成就。一旦逼急了穆太傅,一言之下,只怕事情十分棘手。”
徐勉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穆太傅这个人实在太特殊了,轻不得重不得,拿捏起来着实麻烦。
楚凌听着,顿时烦躁的要起毛,当初,他便知道这老头难搞,不想经景寒天一事,这老头更是倔犟到死死的。
“本宫就想不明白,他为何偏偏要和本宫作对。”
徐相没说话,却是心里门儿清。
穆太傅反对的可不是什么太子,那是对晋国的皇权的反对,景寒天当初可是他十分爱惜的学生,当年那些事,他可是记忆清晰的很。
而刚驾崩的皇帝,却对明明是忠诚的景家赶尽杀绝,穆太傅如何不心寒。
“殿下,还是着手处理皇上的葬礼要紧,皇陵开启的日子已经选好了,就在十日后。”
楚凌这才平缓下毛躁,开始着手做紧要的事情。
“这些事情按部就班即刻,但是眼下,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楚凌看向徐相,问道,“北部边境可有急报传来?”
“还未有其他消息,殿下莫急,再过些日子,应该就有消息到了。”
这一等,又是三天。
楚凌一边处理嘉和帝的后事安排,一边暗暗准备自己登基大事,但同时时不时关注着北部的战事。
八百里急报送进宫里时,楚凌正在和徐相商量事情,一看到那封急报,人差点坐不住站起来。
他声音急切,催促着将急报送到他手上。
拿到的刹那,他整颗心扑通扑通跳的狂烈,那种渴望的眼神力透纸背,仿佛透过信封就要戳进去。
还未看,人已经有些控制不住了。
“殿下?”徐相忍不住出声提醒。
楚凌这才努力平复心情,小心翼翼的打开情报,期望能看到他最想看到的消息。
然而!
刹那后,他整张脸彻底变了,面色刷的一下苍白如纸。
这封急报被他直接扔在桌面,楚凌整个人往后一靠,头仰着望天,一脸不可置信。
“怎么会,怎么可能!”
这事情明明不是这样的,如何就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殿下,怎么回事?”徐相心中也是一个咯噔,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半响,楚凌回神,苦笑一声道,“北魏言而无信,直接对我们开战了。”
“什么?”
“北魏军队将北部边境打得几乎快要失去半个城,楚昱带兵退守到了二线,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北魏摄政王,他没有履行约定,假戏真做!”
楚凌心中的恐慌一瞬间淹没了所有的喜悦,仅存的一点理智还在支撑着他,才没有就此出现慌乱无措。
可是,北魏啊,那可是北魏摄政王带兵的一场大战。
若是楚昱没有坚守的住,那北魏岂不是要长驱直入,连夺他晋国好几座城池?
如此,他在这个档口登基,岂不是危矣。
徐相也沉默了没有言语,这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
“他不想要丽妃和七皇子二人了吗?他难道要看着他们死?”
楚凌脑子转了转,忽然想到了被容贵妃控制住的两人,二话不说就直奔容穗宫前去。
见到容贵妃后,便立刻将前线的事情告知,最后重重跌落在椅子上,“如今可如何是好。”
容贵妃也是被震住了,一时连声音都发不出来。她看着楚凌,脑子里出现了短暂了的空白。
“凌儿,你已经没有退路了。”
良久,容贵妃收拾好情绪,恢复了平日里那个端庄大气的贵妃模样。
她将局势做了一一分析,最后告诉楚凌,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下去。
“不要给北部支援,宁愿损失几座城池,也必须要让北魏将楚昱灭杀。”
“如果让楚昱活着回来,若是他查到我们做的事情,一切后果不堪设想。”
容贵妃眼底满是决绝,“登基,你立刻登基,让所有事情变成定局。”
------题外话------
看文的小可爱,不要急,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此处出没存稿君。
105章楚云启叛变
“可是父皇的丧事未办,一切根本来不及。”楚凌郁闷的说道。
他也知道,一日不登基当上皇帝,那便存有一日的变数,他现在每时每刻都还是担忧的很啊。
容贵妃却是笑了,她想到了历史上曾经的一个事例。
“当年晋国之前,曾经出现那样的一个局面,也是内忧外患政局动荡,先皇突然驾崩,朝中无人,便是那小太子即刻继位登基稳固人心。随之设立摄政王辅佐,这才勉强渡过了难关,得以保存国家。”
容贵妃说到此处,停了下来,她眼里闪闪的都是兴奋,“我们为何不可以,完全可以效仿。而且,你已经成年,根本不需要摄政王这么一说。”
如今,他们也是内忧外患,情况十分危急。
若是一直拖着没有帝王主持,晋国陷入更加严重的危机情况怎么办?
“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你现在登基,没有人敢多说什么,若是能够在登基后将北魏打出去,一切便是功绩,百姓只会记得你的英勇举措。”
“连楚昱都打不多,我如何能——”
“我们拿丽妃和楚衍去前线,我就不信,北魏摄政王真能亲眼看着他们死。”
就算不能打胜,但是能止住战争,那就是好的。
容贵妃心中就是这样的打算,用两个人换取北魏平息怒火,一切回归暂时的平静。
之后,等楚凌一切稳定下来,也就再也不用怕了。
母子俩这么一分析,便觉得十分可行,当下决定立刻执行,免得夜长梦多。
如此,这一系列的事情就落在了徐相头上。
他忙活着处理皇帝的丧事,同时更要肩负起太子登基的大事。
这种被重视委以重任的感觉,让他顿时有了位极人臣的感觉,一时,竟然觉得十分满足。
京城内,太子党一派喜气洋洋,个个都在等待着他们的运势到来。
太子登基后,他们的好日子可就要开始了,日后前途似锦,官运亨通,简直平步青云。
而站在太子对立面的,尤其是宁王一派,却是日子过得凄惨。
不仅成天担忧,还要时不时想着,等太子登基后,他们是不是就要被大肆打压,甚至要掉了脑掉?
“宁王殿下还在北部苦苦支撑,太子却不闻不问,只关心准备自己的登基事宜。”
“不派一兵一卒,可见其用心为何。”
“狼子野心,宁王殿下离开的冤枉啊。”
若是宁王殿下没有在这个紧要关头离开,皇上即便驾崩,也轮不到太子在这里得意显摆。
反正没有立下遗诏,便是反了太子又能如何!
到时候,他们才是该开怀大笑的人。可眼下,一切却是落到了这步田地。
他们不是没想过联系宁王,亦或者和打探宁王府如今是什么情况,然而却只得到一个消息。
王爷不在,概不管事。
他们这是被抛弃了吗?
一时,几位为首的重臣忧思忡忡,茶饭不思。
*
景枂得到消息,晋国皇帝驾崩之事,连带的附赠了两个消息给她。
宁王楚昱带兵前去北部,和北魏摄政王打仗,如今已经岌岌可危,损失了最前线的优越战位,差不多退到二线了。
其次便是,晋国太子楚凌,与十日后即刻登基称帝,特昭告天下。
景枂啪的一下扔了消息纸,脸色铁青一片,“这倒是够狠,前线战事吃紧却无一人关心,连支援的兵力都不曾派出分毫,后方已经喜气洋洋筹备登基大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