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济灾民?
哼,皇后还没开始行动呢,你一个没品级的官眷却先蹦跶起来,真是不知死活!
果然,赵氏说这话的第二天,唐元贞便收到了风声,李家的赏春宴似乎有变。
“出面应酬的不再是王怀淑身边的妈妈,而是李家大房柳氏夫人的管事娘子。”
阿何恭敬的说道,“而王怀淑,已经好几天没有她的消息了。”
自从王怀淑决定举办赏春宴后,行事便十分高调。
坊间时常传出消息——
什么李家四娘(李其珏在李家排行老四,王怀淑作为他的妻子也就被人称为四娘)去京郊跟花农订了上百盆的芍药、牡丹等花卉;
什么李家四娘高薪聘请平康坊的石大娘来府里表演剑舞;
什么李家四娘……
王怀淑好像把京城八卦的热搜榜承包了一般,每天都能花样上榜。
可现在,距离赏春宴没有几天了,按理说,王怀淑更该怒刷存在感,却偏偏无声无息了。
实在反常啊。
唐元贞联想到赵氏说的话,不禁勾起了唇角,“又让阿家说准了,李家的老祖宗们果然出手了!”
王怀淑一脚深一脚浅的从花房里出来,脸色苍白得就像一张纸。
“四娘,您怎么了?“
小丫鬟见王怀淑摇摇晃晃的,十分担心,赶忙上前搀扶。
王怀淑抓着小丫鬟的胳膊,面前站稳了身子。她扭头看了看花房,眼底闪过一抹怨恨。
直到现在,她耳边还回响着大夫人柳氏的声音,“……你还年轻,没甚经验,咱们李家不比旁人,事事都不能出乱子。所以,这次的赏春宴我帮你主持,你和几个嫂子跟在旁边打个下手吧。”
王怀淑气得眼睛都红了,什么叫年轻、没经验?
整个赏春宴,从最初的提倡,到后来的慈善拍卖都是她的创意,每个环节都浸透着她的心血。
柳氏倒好,轻飘飘一句话,竟将她的努力全都夺走了。
还特娘的美名其曰“帮忙”!
呸,谁稀罕你帮忙?
辛苦了好几个月,眼瞅着就能成功了,柳氏这个不要脸的老婆子却跑来摘果子,凭什么?!
王怀淑只觉得胸膛里窝着一团火,烧得五脏六腑都灼灼的疼。
刚才若非还有一丝理智,王怀淑差点跟柳氏撕起来。
她翻过手掌,柔嫩的掌心一排四个深深的月牙印儿,她自己掐得!
就是靠着掌心的疼痛,王怀淑才勉强保持镇定,离开了花房。
对于柳氏的命令,她没有否决,也没有答应,只默默不做声。
但柳氏绝不会轻易放过。
王怀淑刚刚进了自己的小院,柳氏的人便追了过来,问她要宴请名单、慈善拍卖的流程以及宴会的诸多安排细节。
王怀淑又想拍桌子,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谁让她是小辈呢,而李家,最看重的就是规矩、孝道。
她若是敢跟柳氏的心腹拍桌子,明天柳氏就能让她去跪祠堂。
受过教训的王怀淑不敢再犟,满心不舍的将一沓子草稿纸递给了那个婆子。
那婆子仔细翻了翻稿纸,确定没有什么疏漏,这才行了一礼,草草的离开了。
嘭~王怀淑一个茶盏甩了出去,直接砸在婆子离开的门框上。
“什么叫为他人作嫁衣裳,今个儿我算是领教了!”王怀淑气得胸口疼,趴在榻上无声的掉眼泪。
这一刻,她多么希望有人能站在她这一边啊,比如她的枕边人。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枕边人也在生气。
话说李其珏从衙门回来,迎头碰到了身着大红长袍的李寿。
“见过四叔。”李寿恭敬的行礼。
李其珏点了点头,“十八郎这是从哪儿来?”一身红,很喜庆的样子啊。
李寿笑着说,“刚从四房回来,五叔家的二十五郎喜得贵子,今个儿洗三,我去吃喜酒。”
李家子孙繁茂,一个庶孙的降生,长辈们根本不在意。
所以,李其珏并没有得到消息。
听了李寿的话,李其珏有些意外:“二十五郎都做父亲了?”
四房的五郎君李其瑚与李其珏是同年生的,只不过李其珏大几个月。
如今李其瑚的孙子都有了,他李其珏却连个孩子都没有。
不知怎的,李其珏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偏偏李寿还在那儿絮叨,“四叔,不是我这个做侄子的僭越,您不能整天忙着公务,却忘了子嗣大事啊。”没有儿子,你忙天忙地的图个啥?还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李其珏听出李寿话里的深意,眸色不由得一暗,说了句:“知道僭越还多舌?聒噪!”
说罢,李其珏甩袖便走,他没有回自己的小院,而是去了父母的院落。
目送李其珏离开,李寿笑了……
第148章 阴你没商量
明明是美好的春日,京城却似进入了多事之秋。
京郊小县城发生了地震,几百上千的百姓受了灾,伤亡人数近百人。
就在朝廷忙着救灾的时候,灾区又传来噩耗,疫病爆发!
前去赈灾的户部侍郎万般无奈,在请示了中书省之后,将受灾的县城直接封死,不管是否染上疫病,所有的百姓都不得外出。
那个县城距离京城不足百里啊,万一疫病扩散开来,那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一时之间,京城里人心惶惶,有些权贵人家,甚至开始计划去骊山避难。
还是圣人使出雷霆手段,狠狠惩治了几个闹得最欢的宗室,这才遏制住了这股风潮。
但京城里,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
朝廷这般焦头烂额,胡人还不安分,竟派了个胡使来“为难”大梁。
据说弄了个破乌木匣子,硬是让满朝文武、整个京城的木器名匠都束手无策。
丢人哪,他们大梁什么时候这么丢人过?
就在满京城的人垂首顿足,大骂朝堂上都是瓜怂的时候,又传来风声,说是胡使的难题解开了。
还是被个未成年的小娘子轻松化解的。
至于谁家的小娘子,却不知道了。
但紧接着,太极宫发出了一道圣旨,封安国公、兼梁州折冲府王怀瑾的嫡长女唐宓为常乐县君,加封食邑一百户!
京城的人不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权贵们,很快就猜到了事情的真相——定是唐宓解开了胡使的鲁班锁,圣人论功行赏,这才封了她的诰封。
然后,京城热爱八卦的人很快就想起来了。
咦?王家的唐宓?不就是那个从小就有“神童”美名的小娘子?!
哎哟哟,不愧是“神童”啊,连这样的难题都能解开。
不知从何时起,坊间开始流传“唐小娘子大战狡猾胡使”的段子。
东、西两市的酒肆、茶楼里,人人都在说。
在段子里,胡使是个非常狡猾、诡计多端的人,他们大可汗倾慕天朝,一心想做天朝的女婿。
为了替自家大可汗求娶大梁公主,胡使准备了许多阴谋诡计。
大梁官员在圣人的英明领导之下,左劈右挡,一一化解了他的计谋。
最后,胡使祭出了大招,拿着一个花天价从某位木器大匠(必须注明:此人为汉人!)手里买了个鲁班锁,在大朝会上发难。
那个鲁班锁做得甚是巧妙,最初也确实难住了不少人。
但咱们大梁的圣人是一般人吗?
能被轻易难住吗?
绝对不能啊,面对胡使的为难,圣人微微一笑,随口点了某唐姓小娘子的将。
而这位唐小娘子也十分争气,三两下便解开了难题。
……
整个段子跌宕起伏,而写段子的人也很厉害,并没有把反派写得蠢笨如猪,而是将胡使塑造成了一个聪明的坏人,甚至连普通梁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却败在了大梁的皇帝和某唐姓小娘子手上。
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圣人更厉害?
不管坊间的百姓喜不喜欢,反正李寿很喜欢这个段子,丢给小厮一个荷包,让他继续去市井做推广。
李寿高兴了,姜清却很生气。
因为有了这个段子,坊间再也没人说什么“伤仲永”。
唐宓的名声更是扶摇直上,京城的小贵女们提起她,也多是赞誉。
姜清越听越火大,干脆跑到皇宫找皇后。
“姑母,唐宓解鲁班锁有功,我这个推荐人,是不是也有功劳啊。”
姜清心里生气,但脑子还在,笑嘻嘻的跟姜皇后讨赏。
圣人的难题化解了,姜皇后的心情也很好,见小侄女跟她撒娇,她也乐得成全:“阿清说的是,是该好好赏一赏。唔,正巧这次胡使进京,进贡了不少上等的皮毛,其中有几件红狐狸皮,成色极佳,就赏给你吧。”
姜清和顾家的亲事已经说得差不多,就差合八字、写婚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