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沐秀儿手上动作一顿,心漏了那么一拍,须臾小声应道:“嗯,是呢。”
要去镇子,就得赶早,沐秀儿心里记挂着这事,睡得比较惊觉,天才透了亮,她就醒了,眨了眨尚带着几分模糊的眼,头一件事没去看天,而是轻轻地侧过了脸,张逸窝在她边上睡得正香,她身子半蜷着,被子下,一只手还搭在自己的腰上。
村长为这人驱鬼的当晚,张逸就同她睡一个被窝了,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可,这样的亲近,让沐秀儿暗暗欢喜的同时又有些难熬,身边这人,脱了男子外袍,散开了长发,没了那些伪装,她的这一张脸分明女气十足,找不到半点白天时的英气,睫毛细而长,鼻子高挺精巧,还有泛着粉色的唇,目光带着自己都不察觉的贪恋,细细地描绘着那长睡颜,看着看着下意识咽了口唾沫,藏在被下的指在床单上触摸般地动了动,晨间的欲望使得她的脑子又冒出了许多不应该想的东西。
不像在年少时,虽然成日跟在燕秋姐身后,偶尔也会有比较亲昵的举动,但在大多数时间里,她只能远远的看,心里暗暗地想,怎么能和现在比,每日朝夕相对,同食同寝,触手可及。
闻着那近在咫尺的呼吸,喉咙口一阵发紧,肚子里象有只耗子窜来窜去,挠得她心痒痒,小心地挪了挪,人凑近些,沐秀儿屏住了气,两眼着魔似的盯着那小嘴,真想亲亲看,是不是和想象中的一样,又软又滑。
“嗯。”睡梦中的人无意识地哼哼了一声,脸不自知地蹭了蹭。
沐秀儿只觉得那一刻,心都停了,僵持着没动,直到确定她没醒,才退开了距离,大抵是觉得安全了,心在瞬间释放,像是打鼓般,跳得又急又快又重又响。
‘咱们
往后日子还长着呢,’恍惚间记起了她的话,无声地将这句子在齿间反复,慌乱的心渐渐地平静,是呢,往后的日子还长呢,再次看向她,目光仍旧带着恋慕,眸心深处却添了些别的东西。
起床吃完了早饭,都准备妥当后,就出发了。
出门比往日要早,天还没完全亮尚带着些许暗沉,出了村,没过多久就到了岔路口,这次沐秀儿却没有和往常一样进山道,反而要继续向前,往大路上走。
乍见她走错路,张逸心底划过一丝讶异,可转念儿就明白了她的用意,心中瞬时涌出了感激,却还是伸手扯住她的衣袖:“秀儿,用不着的,咱们还是从山上走吧,这路绕得太远了。”
被这人扯住,沐秀儿停了下来,哪会不懂她的体贴,就如她明白自己的心意一样:“时辰还早呢,不赶的,咱们慢慢走。”
“秀儿,不用的,真的。”张逸坚持。
“你不怕了?”那双大而亮的眼,带着隐隐的笑意,沐秀儿回眸问道。
松开了她的袖摆,直接握住了她的手,“这样,我就不怕了。”张逸用行动回答。
如此,到达镇子的时间刚刚好,早市也正是最热闹的时候。
这个季节,东西是最多的,各种山珍野货,全是新鲜刚得的,又将近中秋,应节的玩意儿也多。
没有急着去鸡摊子,两人边走边逛,张逸瞧见了不少新鲜玩意儿,时不时会主动询问,沐秀儿很耐心地一一解答,但她也不见得全都能识得,有时两人都不知,就会和摊主闲说上几句,偶尔也会遇上不耐烦的,被瞪个白眼,却是乐在其中。
走走停停逛了大半,篓子里也添了不少果食,除去吃的还需要一些其他的物事,沐秀儿远远瞧见有几个杂货摊,就走了过去。
做生意的一个个吆喝个不停,有一个货郎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嗓门清亮,见有人过来立马招呼:“二位来瞧瞧,胭脂水粉,首饰针线,”他见两个衣着打扮,猜是夫妻,又指了指边上的玩具:“虎头鞋,不浪鼓,啥都有,不买看看也成。”
都这么说了,总得给他些面子,沐秀儿靠近了看,东西倒也算齐全,伸手拿了一股丝线,细细看。
张逸对这些不太懂,无非也就是凑个趣,目光在摊子上扫了扫,顺手拿了个簪花。
那货郎是个打蛇随棒上的,见客人拿了簪花,赶紧赞道:“这位大哥有眼光,这个好,买了给嫂子带,一定好看,我也不瞒您说,这样式是仿珍宝斋的,那可是镇上专为大户人家夫人小姐做首饰头面的地方,咱这材料
虽比不上,可做工却也差不到哪儿去,这簪花虽不是金也不是银,可也是实打实的铜,不信你掂掂分量,实心的,价钱也公道。”说完,拿手比了个数。
其实,在后世,哪怕是地摊货也要比这世道的高级货要精致许多,单讲做工张逸是绝对看不上眼的,她拿着簪花,侧头看了看挑线的沐秀儿,除了发带,头上就只有一根木簪,再无其它,被人说了那么一通话,不免就有些心动了,拿着簪花的手伸到秀儿面前:“秀儿,你看这个怎么样?”
听到问话,沐秀儿转过头看了看,东西倒还不错,没想到这人是要给自己买的,只当是她看中了:“你喜欢?”
这是有门了,不等张逸回话,那小货郎见缝插针:“大嫂子,这是大哥亲自挑的,肯定是喜欢的,您带上一定好看,那书上有句文邹邹的话怎么说来着的,对了,那个啥,女为悦己者容,大哥挑大嫂子带,这是顶顶好的事。”
他嘴皮子麻溜说者无心,偏这无心的话使得两人都起了小心思。
张逸抿了抿唇,有了决定:“秀儿,我看不错,买了吧。”
“嗯。”这素来节俭的人竟也爽快答应了。
接着又挑了几股丝线,剪了一段红绳,加上这簪花,同货郎谈了价,说定后,不等张逸掏钱,沐秀儿先一步付了帐。
那货郎做成了买卖,三两下把东西包好了,咧嘴笑呵呵地把东西递过去。
张逸没想到她动作这么快,这一路,她怀里的钱还没动过呢,捏着钱袋的手犹豫了一下,财不露白,眼下也不适合在这地方争这些,她没多说,伸手抢着接过东西,提在手里。
零零碎碎又买了许多,篓子里的重量慢慢增加,细点了点,在这里要买的东西都差不多了,想到还要去别处看看,就没有再如之前那样悠闲慢步,两人决定直奔卖鸡的摊子。
鸡贩子还是上次的那位,一筐筐的鸡就在边上,收来的买卖的杂货也都摊着,只是这回,他的摊子边上还多了一头毛驴,驴边上有一个七八岁大的瘦弱孩子,很是突兀。
这不由得让沐张两人多看了一眼,张逸心中好奇,多问了一句:“大叔,这孩子是同你一家的?驴也是你的?”
“也说不上是一家的,这孩子和我是同村,他家要卖驴子,就顺带跟我过来了。”鸡贩嘿嘿一笑,“怎么,大兄弟,想买驴?”他也不等张逸答话,转过头:“阿晋,别傻站着,快给这位大哥说说你的驴。”
那少年忙上前一步,结巴道:“这是俺家的驴,叫叫小呆,两岁了,母的。”
听他同自己的学生同名,
张逸不免生出了一份亲近,再听那毛驴叫做小呆,顿时让她有了兴趣,“你这驴要卖多少钱?”
阿晋看了看毛驴,神情有些不舍,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小呆它的腿不太好,只要二两银子。”
鸡贩听那孩子把底直接给漏了,忙打圆场:“大兄弟,这孩子嘴笨,这驴腿只有一点瘸,说来,它也是头义驴,年前这孩子放驴时遇上了狼,是这驴狠狠给了那狼一脚才没事的,腿也是那时候伤的,阿晋拉阿呆走一走,让大兄弟看看。”
阿晋听话地拉着驴在边上小走了个来回,果然,那驴走起路来微有点瘸,但也不是很明显。
“你看,我可没说大话骗你吧,这驴养得好,也有力气,磨磨,拉车,驼东西都能干,将来配了种还能生小的,二两是贱卖了,这孩子家也不容易,寡母带着个孩子,前儿他娘得了病,是为抓药急等着钱,才只能卖驴。”鸡贩子也是个善心的,一个劲帮着说话。
寡母带着孩子,听到这里,张逸禁朝沐秀儿看了一眼,虽然没有听她提过多少往事,但在仅有的几次对话中,她知道,沐秀儿对她娘的感情很深。
果然,那人听完了这一席话后,神色变了。
这不经意间的情绪流露,使得张逸改变了初衷:“秀儿,要不咱们买下吧。”
沐秀儿一愣,下意识地回望向她,又听到:“你看,原本咱们还要买些米面回去的,可是,没牛车都买不了,”指了指那快放满的篓子又指了指那驴:“有了它,咱们以后就方便了,我就再不用走山道了。”说完,还是故意地点了点头。
这番话说得轻松,可,哪儿又会察觉不到,这人是瞧出了自己的心思才说了那么一捅拐弯抹角的话,瞬时,一股子暖流从心底趟过,终在那晶亮的眸子的注视下,轻轻点了点头。
☆、第 44 章
“阿晋,你娘身子可好些了?”
小小少年跟在男子的身边,听到问话后,用力点了点头,嗯了一声。
慢慢走到了家,张逸打开门,回过头:“阿晋,进来坐,我给你拿药去。”所谓好事做到底,送佛上西天,买了毛驴细打听之后,才晓得这孩子就住在四里地外的邻村,沐秀儿动了心思,跟着他回去为林嫂子诊了脉,积劳成疾心郁难解之下又遇上了风寒,这才一病不起,这并不是什么难症,开了药又是好一通的劝解,张逸记得那天回家时,沐秀儿的眼圈是红的,可脸上的笑却格外的轻松。眼下,林嫂子的病已有起色,沐秀儿用的是省钱的土方子,药材也是进山时顺手采的,隔几日阿晋会来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