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昆赶紧说:“请小姐放心,玉昆一定管住自己的嘴巴。”
秦明月点点头。要是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那这个曾玉昆哪怕再有才能,自己以后也不会再用了。这就当是一个考验吧。秦明月继续说:“好了,不说那个了,我们现在说说师家。你都知道什么?”
要是还在京城摘星楼,只怕秦明月立刻叫洗星堂的人调来了师家的案卷来看了。可是,现在是在偏僻的巴省,虽然也有洗星堂的机构存在,不过,这里的洗星堂分支,只有一些巴省的消息,哪里有天下世家的情况?所以,秦明月要问问曾玉昆。
曾玉昆稳定一下心神,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无论以后夺嫡之路有多么凶险,反正,自己已经跟着秦明月。她可是未来国师,无论哪个皇子上位,都要尊重国师的。可以说是天然的中立派。所以,只要自己能在秦明月面前有分量,哪怕将来,父亲站错了队,秦明月也能搭救曾家的。所以,曾玉昆更加用心,说:“师家前几十年有些不景气,不过,最近二十年十分兴旺发达。他们的家族日益庞大,占据左江最好的田产,最好的铺面,最好的生意,十分豪富,家族人口也日益繁多。”
“他们的族学也十分有名。这二十年中,培养出来的师家子弟,秀才是不计其数,举人好像都有三十多个,进士更是达到了五个之多。不过,这五个进士,就包括师传道这样的旁支庶出。目前都有不错的官职。除了师传道和师春兴之外,还有三个进士,目前一个在直隶当太守,一个已经是赣省的巡抚了。还有一个年轻一些,还在翰林院混着呢。”
秦明月皱起来眉头:“师家现在有一个巡抚,一个吏部侍郎,一个太守,嗯,不对,以前是两个太守。不过师传道已经废了。就剩下一个太守了。还有一个是翰林院的翰林,这未来的前途都很不错啊。怪不得师家人这么牛气?这个个前途什锦,出上几个宰相都很容易。哼哼。这几个人官声怎么样呢?”
曾玉昆本来想打哈哈说,都不错。作为他这样的世家子,自然不会说实话,讲究的就是要花花轿子众人抬。可是,话到了嘴巴边,他看到秦明月那微微露出寒芒的眼神,突然心中一凛。想起来了,这位小姐可不是一般人,这可是未来的国师。国师多么厉害,他这一生听的还少吗?更不要说,眼前这一位,刚刚十五岁的年纪,就已经在巴省陆续做下多少大事?杀蜃,改都江城的风水,这个只是他道听途说,可是,前儿个给云家看风水,在云家祖坟那个方向,引起来的冲天而起的星光柱子,可是曾玉昆在云雾城就看得清楚的。
那一夜,云雾城多少百姓跪拜在地,发誓以后只信奉道门?连带着这两天,云雾城飞来道观的香火兴盛了很多。当时,自己望着夜空,看着这样的神迹,心里有多么震惊?
曾玉昆只是一个转念就决定实话实说:“其实,我跟师家接触的并不多,不过是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罢了。听说,按个赣省的巡抚,官声倒是还不错。好像年年在吏部考评都是优的。当然了,也有人说,这是师春兴给自己家人脸上增光。不过,赣省距离京城太远,具体那里怎么样,我们知道的消息也少。”
“倒是直隶的那一位太守,因为靠近着京城,我们很是听说了一些趣事。听说,他和巴省这一位师传道是一辈的人,小时候在族学上学的时候,就比较要好。不过,那一位出身,近支,又是嫡出,自然得到的资源好一些,所以是直隶这样靠近京城的地方任职。他正妻留在了京城,单单带上了几房美妾上任,这还不过瘾,听说在当地又连续纳了十几房的小妾,那艳名都传到了京城。”
“他还喜欢诗文,平日里对政务倒是不怎么上心,反正,他们师家的子弟做官,都有世代为他们家服务的幕僚帮着管理政务。他自己只要好好的带着小妾赏花观景,作诗词就行了。倒是这几年,刊印了两本诗集了,在士林中颇有名气。”
“他还有一个爱好,喜欢呼朋引伴,经常招待一些文人墨客做诗社,每次都是豪华的宴饮,命令他的爱妾们出来奉酒,遇到朋友做出来好的句子,好的诗词,一高兴,就把小妾送给人家,还传为佳话。”
秦明月都气笑了,这都是什么人?
曾玉昆接着说:“京城里那个翰林,因为年轻,倒是没有听说,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只是听说,是一个诗词文章不错的人。我就知道这些了。”
秦明月笑了说:“这师家的人还真的是有意思。照这么说,朝廷让他做太守干嘛?直接让他幕僚做太守不就好了?真是滑稽。好了,这个事情,回到京城,我会留意。”
“你再跟我说说京城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吧?对了,今天,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曾玉昆忙说:“今天并没有什么事情。难得小姐喜欢听这些事情。我就把我知道的说一说。”
接着,曾玉昆又说了几个京城世家的事情。都是一些勋贵人家事情。说完了,秦明月听的津津有味,还要曾玉昆把他打听到的,在巴省的一些消息也说出来。
曾玉昆这一说,又是大半个时辰。秦明月听了倒是对巴省了解更多一些。
第一百四十三章 暗藏汹涌
等到曾玉昆走了,秦明月一个人坐在那里半响都没有动弹。
大周到了今天已经建国两百多年了。先帝十分荒唐,后宫广大,子嗣众多,曾经两度立太子,又两度废太子。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的师傅沈国师的任上。所以,这一次,秦明月把当朝太子的事情说给沈国师的时候。沈国师曾经说笑,本来想早点把国师大位传给你的。看到这样的情况,还是等等吧。等到太子真的谋反,然后被废了之后,再传给你。反正,我自己任上,废太子这样的事情,已经是经常了。
先帝的时候,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其实已经露出来败相,当今皇帝本来就是先帝的幼子,在几个兄长夺嫡的时候,全靠着母亲太后娘娘左右逢源,躲过了几道大的劫难,安分的待在了后宫中,还暗中和沈国师联络上,关系处理很好。在先帝晚年,那几个成年的皇子们因为夺嫡,基本上被废的废了,被杀的杀了,失去权势被圈在封地了。最后,反而是身为幼子的昌平帝得到了皇位。
当然了,这多亏了太后娘娘她当年十分智慧,虽然身为继后,昌平帝也是嫡子,但是,太后早早表明立场,说昌平帝太年幼,不是继承皇位的好人选,所以,一早给昌平帝求了一个亲王的封爵,还准备去就番,后来,又说是身体不好,才在京城中修养。这让那些成年皇子们放下了警惕性。
后来,居住在京城郊区修养的昌平帝结实了沈国师,又在太后的帮助下,返回宫廷,最后得到帝位。所以,昌平帝对太后十分孝顺,对沈国师也是十分敬重。
昌平帝登基之后,励精图治,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终于把大周这个快要崩溃的船给修补好了。国库不但补上了,还略有盈余,朝廷也是风平浪静。
可是,这样的平静下面,其实是埋藏着汹涌的波涛。
听听今天曾玉昆说的就知道了。还有这一路下来,秦明月自己的所见所闻,虽然她大部分时间都在闭关,可是,那么偶尔的在船上眺望,偶尔偷偷的下船,和萧瑞一起乔装之后,到那些小村镇逛逛,还是发现了很多事情。
大周承平已久,世家贵族们越来越多。这些所谓的世家们,家族日益繁衍,家族中的子弟除了会科举,除了会当官,读书,什么都不会。就像曾玉昆说的那个师家在直隶的太守一样,他们年轻的时候,一直都在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谓的圣贤书,也不是指研究农桑稼墙之类的书籍,而是儒家经典。所谓的圣人之言。
所以,这些读书人,一旦做官之后,什么都不懂,还是只能做文章,只能写诗作画,一个个都是艺术家,但是,一个个都不懂得民生。至于做官之后,要管理的衙门大小事务,从百姓们的官司,到一个地方的钱粮徭役,到百姓的死活,他们一概不管,全部交给家族中精心培养好的那些幕僚,常随,仆从们。
他们自己则是每日里做文章,养小妾,多生几个孩子,还继续教育孩子读书,务必使得书香不断就好了。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借助他们的官帽,使得自己家的资产再增加多一些,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使得家族里本来只有二百亩地,变成五千亩,变成五万亩甚至更加多。使得家里田产多不可数,铺面广大,生意遍地。
他们官官相护,互相通融,互相通婚,盘根错节,别人想要在他们的地盘上做生意赚钱,那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和他们一样的阶层,和他们是姻亲的才能在他们的地盘上做生意。
天下的田产都被这样兼并了,天下的钱财也这样被垄断了。百姓们终日劳作,却衣不蔽体,渐渐的连家里本来有的那二亩地也变得没有了,最后只能租地主的地来耕种,换取薄薄的一点存活的粮食。
相似小说推荐
-
楚巫 (捂脸大笑) 晋江金银牌推荐VIP2018-06-29完结“医”有两种繁体,“毉”和“醫”。其中&ld...
-
人人都爱长公主 (白色繁衍季) 2018-07-05完结世人皆知,长福长公主是个心狠手辣的罗刹女,然后萧天子娶了这个娘子。氏族完蛋了。大臣被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