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帝侧女史官 (东君做主)



晋王这才沉声道:“臣弟请杀周煌。”

司马抚儿虽然好奇他有啥不可告人的事要说,但冷不防他竟然说了这么一句,心跳立马慢了半拍,手一抖,差点笔都掉了,幸好稳住,好家伙,赶紧颤着手写下晋王请杀周煌这几个字。

源流的语气倒很平淡:“为何?”

晋王继续沉着嗓子道:“若是南吴没有什么变数,自然可以留他,可现在卢林打着光复南吴的旗号占着歙州不肯投降,那他就是卢林的旗帜,臣弟请杀周煌,一旦周煌去世,卢林的旗号便倒了,那些个还心系南吴的人也就死了心了。”

糟!当初晋王毒杀郑王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理由,因为李骏、季非都是打着光复吉朝的旗号。

司马抚儿又猛地想起蜀地叛乱那次晋王也曾有过类似的提议,因为当时蜀地的叛乱也是打着迎回西蜀女国主这样的旗号。

只是晋王那一次不像这一次说得那么直白,而是有些含糊,带着点试探,不知是不是因为外界一直传言帝对西蜀女国主有情,而晋王也信以为真,所以才不敢太过造次,当时源流的反映也直接让晋王不敢再多说什么,就那么含含糊糊的过去了。

她自己当时虽然听出了晋王的意思,但倒一点没为孟南柯担心,一来是那些传闻,二来是那会儿西蜀女国主还在路上,尚未到达京城,若是亡国之主连汴京都没到就死了,帝以后还怎么劝降其他人。

帝的反映也与她预期的一样,她那会儿也更加坚信传闻不虚了,等到孟南柯一行晃晃悠悠到达汴京的时候西蜀那边已经平定,反正之后晋王没有再要求过杀孟南柯。

只是这次换成了周煌,帝即便跟孟南柯没有儿女私情,但也有兄弟情谊,而且孟南柯到汴京的时候西蜀已经平定,他自然会按照原计划封她蜀王给予她非常好的待遇,但周煌呢,帝与他并无私交,又不喜欢他,现在还有南吴旧臣要光复南吴,帝会采纳晋王的意见吗?

源流听他说完,只道:“卢林忠心有余但眼界太窄,一个小小的歙州能成什么事,朕之所以派使者前去劝降,只是为了少生杀戮,并不是就怕了那么一座孤城。更何况此事与郑国公无关。”

虽然听帝这么说,司马抚儿却一点也不敢松口气,即便他此时并无杀周煌之意,但若是晋王一再进言,不排除帝听多了晋王的进言也会开始疑心周煌,毕竟周煌不是孟南柯,晋王这次进言一点顾虑都没有。

而且这是动摇国本的事情,历代帝王在消灭其他国家的时候都会赶尽杀绝,除非是对他们毫无威胁的时候他们可以留着以显自己胸襟广阔宽厚仁慈,但一旦有威胁,都会下狠手。

晋王果然再度进言请杀周煌以绝后患。

源流依旧声音平淡:“别人拿郑国公当枪使,郑国公并没有必要担这个罪责,不过他现在是寰朝臣子,自然也应该为我朝做点事,卢林既然是他的老部下,那就让他自己招降好了,袭予不必多说了,一个小小的歙州还威胁不到我朝。”

晋王有些愤恨的退了出去。

杀郑王、杀蜀王,现在又要杀周煌,这厮真够狠的啊,希望那个卢林别再闹腾了,你知不知道你就要把你的主子害了,现在帝虽然不同意晋王的提议,但帝跟郑王和蜀王都是有旧交的,跟周煌可没有,可别被你闹得真的一气之下把你主子给毒杀了。

遭!往后还是晋王继承大统,到时候都落在他手上,一个都活不了了。

遭!这厮继承大统以后能保证不篡改历史吗,他现在看自己那眼神就跟要活剐了自己似得,以后自己落在他手里会有啥下场?哎哟,陛下您可要多多保重身子,您多活一日,本史官还能秉笔直书刚正不阿一天。

晚间,源流命有司于偏殿设宴招待周煌,周煌惶恐赴席,宴中源流笑谈了卢林到处吆喝要光复南吴的事,周煌极为惊遽的离席跪地请罪,源流让人扶他起来,“朕知此事与郑国公无关 ,郑国公不必代他承担罪责,但卢林毕竟是卿的老部下,不如卿寄书一封让卢林投降,我朝也好少生杀戮。”

周煌当即要了纸笔,立即于宴中修书一封递与源流,源流对他又好一阵安抚,一宴尽欢,君臣和睦,虽然周煌心中依旧忐忑惊遽。

周煌是个不善掩盖情绪的人,从他尴尬悲戚的脸色就能看出他的心情,司马史官又为他哀叹了,大词人国主真是不适合做国主,虽然文采斐然但治国才能是一点没有,还这么不善于掩盖情绪,性情中人啊,喜怒哀乐尽现于脸上,看看帝,成天一脸和润的样子,跟个圣人似的,谁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下黑手了。希望周煌的这封劝降书管用吧,只要管用,歙州归顺,寰朝再无危机,帝肯定还会继续做他的圣人的,就算晋王要下黑手,帝也肯定会阻止的。

这位忠于周氏的卢大将军在看到使者带给他的寰朝郑国公的劝降书后不再吆喝了,他似乎这会儿才彻底明白他的国主此时已经是寰朝的郑国公了。

国主已无复辟之心,他这个做臣子的瞎忙活个什么劲?而且使者明里暗里把郑国公的处境跟他说了,让他明白郑国公很有可能因为他丢了性命,而现在郑国公吃好喝好住好,也就是国主变国公而已,而且郑国公本来就对国事不感兴趣,现在更能一门心思的进行诗词创作了。

卢林大哭一场,降了。





第56章 第56章 春闱
开了春,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各路举子齐集京师,因为一年一度的会试即将举行。寰朝初立,帝求贤若渴,因此每年都会开科取士。

这次开考之前,帝下了道诏令,严禁官员向主考官推荐学生。

以往朝廷的高官都会在开考前向主考官推荐学生,最后主考官手上都会有一长串被推荐学生的名单,这样一来寒门子弟就更容易被官宦子弟挤掉。这种现象从前朝一直持续到本朝,帝有感寒门子弟出头太难,便下了这道诏令。前两年帝忙着平定内忧外患,便没有对科举进行改革,现在南边基本平定,帝也把精力放到了选拔人才上。

春闱尚未举行,却有一帮书生击了登闻鼓,帝在寰朝建立之初就于阙门前立了登闻鼓,百姓若有冤屈可以击鼓直达天听。

帝召见了这帮书生,确实是一帮,因为一共竟有三十六人。

听了他们的申诉帝才知道这三十六名书生竟原来是南吴亡国前周煌录取的那批进士,可怜他们还没被南吴重用,南吴就灭亡了,国土归了寰朝,他们现在成了寰朝人。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第但没想到他们还未从金榜题名的喜悦中走出国家竟然易主了,那他们这些南吴进士是要在寰朝再进行一次科举吗?这些个进士认为,寰朝既然接收了南吴的大部分朝臣,那也不能不管他们这些寒窗苦读考取功名的书生,他们只是还没来得及被封官,所以请求寰朝录用他们。

周煌录取的进士,源流看着面前这三十六位既痛于国亡又悲于己运的江南进士,思虑半晌,措大录取的自然都是些穷措大,但却当即下了这样的口谕——南吴录取的最后一批进士总计三十六名不用再进行此次春闱,但必须参加后面的覆试。

这三十六名进士听了后都谢了恩欢欢喜喜的回去了,寰帝虽然没有说立即录用,还要进行覆试,但毕竟不必跟那些寰朝举子们一起去考第一轮了,而且他们虽然要求寰朝直接录用他们但心中并无半点把握寰帝肯定能直接录用他们,而且有可能面临的局面就是寰帝直接摘了他们在南吴时期取得的功名,所以现在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陛下,本朝科举不是没有覆试的吗?”南吴进士们退出去后司马抚儿问道。

“之前是没有,但今年要加上覆试,不过只需世禄之家的子弟参加覆试,寒门子弟不需要。”

区别对待?本来世禄之家的子弟总是会有些便利的,主考官不看僧面看佛面,总是会多少优待些那些家世显赫的世家子弟,但若是这道诏令一下,“那对世禄之家的子弟岂不是很不公平?”

“若有真才实学又何惧覆试,世禄之家的子弟享受的特权太多了,科举本就是给寒门子弟机会的,若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用人脉权势挤掉了无权无势但有真才实学的寒门子弟那就是朝廷的损失了,现在朝廷需要有真才实学的人。”

“那那些南吴的进士呢,应该也有寒门子弟,怎么倒要他们全部参加覆试了?”

“措大录用的还不都是些穷措大,都已经免了他们初试,若真有真才实学,那就跟此次科举过了初试的世家子弟们一起参加覆试好了。”

怎么又是措大,还穷措大,帝又损人,司马抚儿不爽,“陛下既然这么不屑郑国公录取的进士倒还不如直接摘了他们进士头衔让他们重考呢。”

“穷措大也不容易,”源流笑道,“给他们一点甜头就开开心心的了,让他们直接覆试免得他们瞎嚷嚷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

“他们在南吴能考中进士自然是有些才学的,郑国公虽然治国无方,但也重视人才,不会乱录取那些不学无术的世家子弟,所以陛下就是直接录用他们也不为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