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家记事 (白糖酥)


  李巡检自是红光满面的,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不知情的说不得还以为是他中了秀才的,虽然他也确实中过武秀才。
  又拽着秦连熊不松手,恨不得当场就要同他把李蹊、茴香的婚期定下来的。
  秦连熊朝他翻了无数个白眼,恨不得打一架,老远就传来锣鼓声。
  阖家大喜。
  大堂哥也在院试中题名了。
  而且还考了第九名,比之秦连豹当初的成绩还要好。
  喜上加喜,虽有其余小小子们落榜的小遗憾,可本来希望就不是很大,就连小小子们都是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去的省城,阖家的喜悦之情还是溢于言表的,纷纷同秦连虎姚氏两口子道贺。
  就连秦连熊这会子再看李巡检,眼睛就好受多了,也不觉得他欠揍了,哥俩好的搭着肩膀,纷纷嚷道:“摆宴,摆宴,这样大的喜事儿,怎能不好好热闹一回的!”
  李巡检自是罢了,那是办老了流水席的,可秦连熊却显然已经把旧年流水席的后悔丢到了天边。
  秦连虎却是心有余悸的。
  何况大堂哥的情状同秦连豹又不一样。
  秦连豹能中举,他们兄弟四个直到这会子想来,都觉得热泪盈眶的,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旁人只看到了他如今的风光,可他们却是知道他肩上背负的重担的。可以说,他是替他们兄弟把整个家族的前程,都一肩挑起了。再加上到底是家里甚至族里,头一个获取功名的,真是怎的热闹都不为过的。
  而且,就连秦连豹自个儿都曾说过,他或许也就只能止步于此了。想要再进一步,说句实在话,却是难如登天的。所以今年开春,秦连豹并没有去京城参加会试。不是自此断了科举路,而是得缓上一缓的。
  他们自是知道他的不容易的,不管他做出甚样的决定,他们兄弟俱是全力支持的。
  可大堂哥如今不过中了秀才,还不是举人,更不是状元,就这样咋呼嚷嚷,还摆甚的流水席,不免叫人觉得浮躁轻狂,平白惹人笑话的。
  却不好这般直接驳了秦连熊的话儿,就道:“不管怎的热闹,总要正主在家才成吧,有甚的,等孩子们回来再说吧!你要是想热闹,咱们就关起门来,自家吃吃喝喝热闹一回。”
  这话儿,已经高兴的不知东西南北的秦连熊同李巡检自是同意的。
  李巡检在心里盘算了一回,就道:“想来顶多三五天,就该回来了。”
  哪里知道隔天就有李蹊,还有秦连豹的家书递过来,都说是还有些许的应酬,要迟些天归家,不过最晚也不会晚于中元节的。
  花椒有小小的遗憾。
  李巡检也有些焦急,他是真个想着赶紧把婚期定下来,年里就喝上媳妇茶的。
  李、秦两家虽然还没有定下婚期来,可不管是李家也好,还是秦家这厢也罢,其实早在之前就已是合着八字看了好几个吉日了,不是今年下半年的,就是明年上半年的。
  只不过秦连豹不回来,这桩事儿也就只能暂且搁置了。
  不过花椒时常守在长辈们身边,大概其知道,再过三个多月,不过十月里,茴香或许就要出阁了。
  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家里头做媒的一哄而上,又再度踏破了门槛。
  不但因着外出,消失在众人眼前一年多的大堂哥再度红的发紫,没有半点过气的迹象,就连这位并未题名的二堂哥、三堂哥,甚至于六堂哥,还有坐在家里都“飞来横祸”的丁香,也“行情”火爆了起来。
  大堂哥自是不必说的,十九岁的秀才,在莲溪这样文风昌盛的地界不说凤毛麟角,却也绝对是扳着手指头都数的出来的。
  而二堂哥三堂哥,时年方才十六岁,却已一口气考过了县试同府试,有了童生的资格,六堂哥年纪更小,自然都是丈母娘心目中的乘龙快婿的。
  至于时年十四岁,也到了议亲年纪的丁香,有个秀才的胞兄,有个武秀才的堂姐夫,还有个举人的亲叔叔,自是引人注目的。
  秦家的这点子家底,早被崇塘镇上甚至于莲溪城里的官媒私媒扒了个底朝天儿了。一串儿小字辈的年纪序齿,更是张口就来的。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个走门串户的媒人们一窝蜂似的往秦家跑,一众姻亲故旧也都忙活了起来,大多是替她们的姻亲故旧过来关说来了的。
  就好比姚氏的嫡亲弟媳,姚舅娘。
  天上老鹰大,地上娘舅大。
  到底是嫡嫡亲的至亲,何况姚舅娘又是他们这一支的宗妇,其实很久之前,回溯到大堂哥还未下场参加县试的时候,就有人过来姚舅娘面前递音,拜托她帮着保媒了。
  姚舅娘是自家人,自是大概其知道秦家人在儿女婚事上的“疙瘩”的,她虽赞同秦家的处事,可不得不说,这个媒人却是难做的。
  所以一直以来,姚舅娘咬紧了牙关,并不愿意参与其中,免得到时候两边不落好,即便亲戚间不大好交代,她也认了。
  可这回的这家姑娘,却是她想来想去都挺不错的。
  何况又是转折亲,在听说秦家这会子人流如织后,女家那边又十分的殷切,再三再四的登门,话也越说越直白,她咬咬牙,还是决定多一回嘴,不过丑话也在之前说好了,只不过是给两家撺合撺合,并不打包票。
  过来告诉姚氏:“……就是九甲上头,生泰木排行,史老爷家的大小姐,说起来正是我娘家姑母的外侄女的外甥女儿。那生泰木排行,在咱们崇塘家喻户晓,姑奶奶必是知道的,做得好大的买卖。只可惜子嗣不丰,那史太太倒是生过两个儿子,只是都没能立住,两口子只养活了一个姑娘,那可真是视若珍宝的。”
  姚氏听着就没有说话,姚舅娘是知道自家这个大姑姐的性子的,也不在意,继续道:“独养女儿,原本史老爷史太太是盘算着招赘的,哪里知道族里头不答应,非叫他们过继嗣子不可,史老爷史太太自然不答应,几番力争都没用,一气之下,就决定把木排行之外的产业都给女儿做陪嫁……”

  ☆、第四百二十七章 挑选

  崇塘商贸百花齐放,三百六十行,可谓行行俱全的。
  对于木排行,也算见多识广的花椒自是知道一二的。
  其实崇塘百姓口中所谓的“木排行”,就是“木行”,也就是专门经营各色木料买卖的商号。
  而崇塘作为江东要冲、京畿重镇,本就是长江南岸、以及运河沿岸城固民安的通衢要道。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不管搁在甚的地方甚的时候,都是不错的。
  想要在经济上头有所发展,交通必得先行的。
  就算花椒前世,也讲究个互联互通的,更遑论如今这世道。
  没有路,再好的物什却走不出去,就只有坐困愁城的份儿。
  崇塘地理位置优越,不仅仅自身就是鱼米之乡,物产富饶。而且天生还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要隘门户,镇子上头不但有南来北往的驿道过境,四通八达,尤其还是依托长江、运河两大水系的重要贸易节点。
  水陆两便,互为倚仗,从军事重镇演变成商埠重镇,能够商旅云集、市场繁荣,本就是天时、地利俱全的事体儿。
  又经过上百年的发愤展布,还有先辈们的远见卓识,崇塘商业进出从来利薄实惠,客商自然趋之若鹜,一步一步形成了如今的格局:镇上商铺挨家、门店比肩;埠头上舟楫泊岸、桅帆林立;驿道上骡马飞驰、车队如蚁……
  稻米丝茧、竹木薪炭、盐糖油茶、绸缎呢绒、南北杂货……皆能从崇塘北上南下,旁的不说,只说每天仅从崇塘乡间发往崇塘的船只,据说就有七十二只半之多。
  而在这诸多从崇塘进出吞吐的五花八门的贸易中,稻米自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宗的。
  虽然如今崇塘还处于休养生息的时期,因着一场天灾,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鼎盛,还在恢复当中,可就说旧年,船来船往、货进货出的茧吞吐就在三万担左右,棉纱也有五千余件,糖在两万担,油在二十万担,白芹在五千余担……
  可漕米的吞吐,却是高达五百万担的。
  这厢一对比,就知数量有多惊人了。
  米行贸易之大,已经母庸置疑了。
  可次之的却并不是数量亦相当可观的丝布,抑或油盐的吞吐,却是木材的进出。
  花椒扳着手指头算了一回,据她上回在埠头上所见的那般,满崇塘上千家的正经商铺中,九甲上头一字排开大概能有十来家的木排行。
  在崇塘诸多行业中的占比并不算很大,别说根本及不上吞吐还在之后的油盐丝布诸多行业了,依着花椒看,估计连咸鱼铺子的数量都比不上的。
  可正因为数量少,却贡献出了排名第二,仅此稻米的吞吐交易额……
  而史家的生泰木排行的买卖在满崇塘不说数一数二,却也在前段班。
  确实就如姚舅娘所说的这般,史家做得好大的买卖。
  要是在崇塘弄个甚的“富人榜”,估计是能排进前一百名的。
  也难怪能有如此的身家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