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一个管事的莫名就传来个消息,说是西北用兵势不可免。
而蔡凯,居然去了西北。
蔡凯年前刚和王文静分手,就娶了他家里安排的一房妻室,如今妻子已经怀孕。这番一过年,他就绕道京城,就跟着袁恭一路去的西北。
王文静再和他见面,不过是故人相见而已。
所以不如就不见。
可生离死别一般的难过,还是同样环绕着她。
她一边埋头在京城的生意,一边照顾着张静安,只想将自己忙死了,好忘记远去西北的蔡凯。有的时候看到张静安,她都禁不住去想,自己和张静安比起来,哪个会更可怜,更痛苦。
夜深人静想一想,不过都是爱而不得,张静安好歹还能有个孩子有个寄托。自己这辈子,大约就只能靠着心里那点子记忆过了。
同样西去的,还有跟着和郡王府郡主去和亲的方瑾。皇帝和亲的目的,就是安抚月山北狄不要与鞑靼人为伍,所以西北乱局将起,和亲的脚步自然要加快。而且,方瑾的父亲果然是个心狠的,皇帝将方瑾打发走,他只上了个谢恩的折子,连派个人来探望方瑾都没有。
谁也不知道方瑾是怎么一个情况走的。
谁也都不想知道。
方家,吴家,袁家,没一个人去关心这个事情。
不过谁都清楚,大约方瑾是再不可能回来恶心人了。
这年的春天过得很快,夏天的脚步随即到来。
难得的自去年秋天那场大雨之后,京畿四周可算是风调雨顺。
王文静的瑾月行往京城运了一个冬天的米,终于打响了名头,开始红红火火地做起了西洋货的生意。
慧能大师在白云寺登台讲经,吸引众多信徒争相向往膜拜。
张静安捐了大笔的香火钱给白云寺继续筹办善堂,周济那些贫困不得返乡的饥民。
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十日,宣府会有公文驰递京畿,袁恭总有办法,让人夹带家信回来。
偶尔是给老太爷,国公爷的,但是每次都有给张静安的。
信里无他,不外乎是他又去了哪里,干了什么,西北风物人情一一细数,却连张静安的近况也不问。
依稀仿佛,去年冬天他们闹得那场轰轰烈烈的和离不曾发生过一样。
或者说,那些恶心人的往事随着他离开京城去了西北,随着他与张静安的那句誓言,就随风消逝了一般。
袁恭一句话也不曾提过,只剩下元宝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在张静安跟前苦求,“二奶奶,您倒是给二爷回封信啊,您要是还生气,您杀了小的吧。都是小的的错,方家大姑娘的信是小的糊涂,捎给二爷的,可二爷真的就只想着不要方家大姑娘去做妾而已,他真的就是这样而已啊……”
张静安不想听元宝哭号,她和袁恭的纠结,不是这一世,或者那件事情就能分说清楚的。
她只是受不了了,她受不了自己一次次全身心地投了袁恭,再去知道其实现实总归不会给她幸福的。
只有她不去想,不去爱袁恭了。似乎她才能活得平静而无欲无求。
孕吐总归是好了些,她每日里不干别的,就是躺在床上养胎,然后念经抄经。
除了偶尔王文静来陪她,偶尔英国公府,或者交情并不很深的几个朋友送些东西过来探望。
她过得仿佛就是个闭门修道的居士。
直到五月十六这一天。
四太太柳氏带着袁佳以及三房的袁山过来探望她了。
第77章 袁佳
张静安知道自己这样闹腾,其实确实是损了袁家的脸面,连累了袁家的兄弟姐们叔叔婶婶。
所以离开了袁家之后,就几乎跟袁家断了联系。
觉得大约袁家以后也不会再兜揽她的事情。
大约就是两厢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了。
陡然见到四太太,她竟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相处了。
四太太其实也不是探望她,这番四太太过来,是给她送红蛋的。
三太太生了,又生了个儿子,七斤八两,十分康健。
这是特别指挥张静安来了,告诉她,这是家里第三代,又填了一个小兄弟。
张静安愕然,没想到,三太太这么早就生了。
也没想到,四太太居然还来通知她,给她送红蛋,最关键的是,四太太的那个态度,真的就好像她是搬出去的亲戚,并没有什么芥蒂的样子。
四太太飘了她一眼,真的好像是她闹和离闹得满城风雨的事情就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跟她说袁家的家长里短。
头一个说的是,袁家三房的次子袁海跟着袁恭去了西北。
他今年也十五了,按他的话来说,二叔十五岁的时候,都为国捐躯了,他却连狄犰都不曾见过。
当时三太太王氏马上就要生了,差点没给这个儿子给吓死。
他们三房的追求可没有长房二房那么大,他们只求儿子能稳稳妥妥的长大成人而已。
更何况,如果袁恭是带着官阶和爵位去西北,还能照顾一下堂弟。此番袁恭尚且自身难保,怎么可能照顾袁海?
可袁海却是信任堂兄的,他说,“二哥能做的,我也能做,我们兄弟两个一起,总归是比一个人好不是?”
可三太太又怎么舍得儿子这么小就去西北吃苦?
苦劝了十几天,也一点用没有。
最后,袁海还是跟着袁恭去了西北。
不过袁恭过西安的时候,就把袁海给抛下了,“......二郎是周到的,要是当真把袁海这个愣小子给带到大同去,三嫂哪里能安心生孩子?现在做着月子还求神拜佛的,就求二郎和阿海在前头平平安安......”
看张静安?然不语,四太太又转了话风。
说三房袁山也订下了亲事,分家了之后,袁三太太的心反而定了,也不指望大房再给说什么高门第的贵女。就说了三老爷一个同僚家的大闺女。那姑娘三太太很满意。是个特别稳重麻利的姑娘。
张静安就竖起耳朵听,想知道那个姑娘是不是姓徐,果不其然,四太太就说,“那姑娘姓徐,家里排行老大,父亲是军械司的一个掌库,如今还调到兵部武库司衙门当了巡检,说起来,官职还比三老爷高了足足一级半呢。”
张静安就放下心来了。
上一世袁山也是娶了徐氏。
就好像四太太说的。徐氏虽然出身也不高,但是却是个踏踏实实特别适合做长媳的,后来袁家分家之后,三房虽然没有出息,但是日子是过得最稳健的。徐氏可以算是功不可没,不然就三太太那个糊里糊涂的性子,肯定是不能将日子过得那么好。
她很替袁山感到高兴。
袁佳就偷偷告诉她。虽然说三哥的亲事说的晚,但是成亲要早呢,亲事就定在六月里呢。
张静安就傻眼了,这是为什么?有没有太仓促了一点?
毕竟袁山可是三房的长子,而且还是分家后娶头一个媳妇呢。
四太太就说,三太太这番生孩子吃了苦,家里刚分家又乱,难得亲家和三老爷熟,觉得既然都说好了亲事,还拖个什么拖,干脆就将姑娘嫁过来伺候婆婆,照顾弟妹好了。
张静安就“……”
好吧,这傻人也有傻福,三太太就是一个例子。说起来如果说张静安见过谁比自己还傻,还没出息的,也就是三太太了,可三太太就是有福气。婆婆慈爱,丈夫尊重,儿女孝顺,就算遇到再多的挫折,也都有旁人顶在前头,好了,现如今还没怎么地呢,儿媳妇就自愿顶上了。
你说她有福气没福气?
再有就是袁惠也要出嫁了,本来亲事就是春天的,张静安以为是因为自己遭了袁家人的恨,所以袁家没有请她。
可实际上是因为三太太想着自己要生孩子,怎么能操办唯一女儿的亲事?所以让三老爷去和亲家说了,亲事推后了三个月,杜家也很爽快。说推到七月太热,送嫁不方便,不如就推到九月初。凉爽了不说,好日子还多。还能让大姑娘在家过了弟弟的百日再出嫁。
于是乎,就又请人瞧了日子,定在了九月十二。
所以,袁惠在家养了这两年多,终于要出嫁了。
王氏想着要是没有当初张静安救了袁惠那么一把,哪里还有她如今风光出嫁的日子,所以必须也要请张静安一定去。
张静安看着自己已经挺起来的肚子,就很有些担心。宫里的太医给她看过了,说这回她怀的是双胞胎。
袁家有双胞胎的传统,国公爷和死去的二老爷是双胞胎,袁恭和袁兆也是双胞胎,所以张静安这一次怀上双胞胎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
可是她人瘦小,又娇弱,她真不知道等到了九月的时候,她挺着大肚子。还能不能支持着参加袁惠的婚礼。
三太太多强壮的一个人啊,生儿子的时候都不好了。
说起来张静安还是挺害怕的。
四太太就打发了袁佳走开,开始和张静安传递经验,“只要不吐了,就要吃得好,这个时候鸡蛋要多吃,鸡蛋对孩子好,补品什么的,你这边有嬷嬷看着,适当的也吃一些,关键是吃好了,还要睡好,白天不要懒着,多走走,晚上早点睡,吃好,睡好,多走动,将来生起来才不累……”又说,“阿惠反正不过是嫁到正定去,来回都是一天的功夫,又不是见不到了,这段日子都在京城,袁惠也就是伺候她娘月子走不开,不然也能经常过来看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