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阳筠气得脸色发白,武承肃心下已有了决定。
姜华是不能留了。命可以给他留着,毕竟其行动也是出于忠心,只是不能让他继续贴身服侍。
不能让他知道太多。
武承肃在心中盘算着如何妥善处置姜华,阳筠却想起一件她险些忽略了的事。
她想起中秋宴上宁王的垂头丧气,觉得其中必有蹊跷。
武岳提起武承训,怕不只是截断武承肃的路这般简单。
☆、第七十八回 情可悯
从阳筠进门起,姜华便借着换热茶躲了出去,一来方便他二人说话,二来,他自己也有事需要想想清楚。
太子殿下的脾气姜华十分了解,恐怕不能容他再在身边了。
姜华觉得自己没错。
他本就是皇后身边服侍的,因太子移居东宫,他才跟着出来,对皇后钱氏的主仆之情从来都在。
后来看着太子慢慢成长,太子的喜怒哀乐都有姜华陪着一起,他愈发体会到太子的不易,因此为太子劳心劳力,毫无怨言。
除了妥善安排衣食住行,连朝争的烦心事姜华也能私下议论两句,久而久之,姜华对太子的诚意超过了其对皇后的忠心。
也因如此,他瞒下了尚未圆房一节,不想害了阳筠性命,令殿下过得辛苦。
可是阳筠毕竟无用,在太子大业上没什么助力——不过在百姓中有些名望而已,在朝局变幻中不拖后腿就不错了。
殿下从未如此在意哪个,从送焦尾琴起,眼看着太子在八凤殿门口数次徘徊,姜华觉得太子有了软肋。
他想太子做个千古帝王,不想他被人拿捏。
卫良娣往外递消息之前,姜华已把太子动心的事告诉了皇后钱氏。钱氏原本大怒,对阳筠欲除之而后快,及发现卫氏也十分在意阳筠,这才罢了手。
姜华不懂钱氏的诸多想法,但他相信,阳筠迟早要被钱氏女替换掉。
直到武承肃要替阳筱谋门好亲事,姜华才又坐不住了。
他知道拉拢一个擅长带兵的王爷对未来的天子来说有多重要,只是把宝押在才冒头的武承思身上未免太过冒险。
宁可无视其勃勃野心,相信不倒的钱氏一族,姜华也不能任太子谋划,由着太子费劲替阳筠打算。
太子殿下这是在拿自己的基业赌,换阳筠的通天大路。
姜华便拿自己的性命去赌,把太子的打算告诉了钱氏;而钱氏为了娘家,把事情告诉了武岳。
武岳的心思则简单很多,天下以后必然是儿子的,只是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允许任何人有能力和他分庭抗礼。
众人为着各自的心思,硬是弄出一个武承训来。
阳筠委婉提起中秋宴宁王的反常。
“我瞧着宁王叔一言不发,陛下也视而不见,还以为是我多心,如今看来竟蹊跷得很,也不知是否与亲事有关。”
“宁王叔平日话最多,且时常不分场合,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说得出口。”武承肃略皱眉,“那日|我也纳闷,当时以为或许他府中有事,如今看来确实古怪。”
阳筠抿了抿嘴唇,试探问道:
“只是不知宁王叔闷闷不乐,究竟是因他其实不满意筱儿,却于彼时已得了皇命,还是求筱儿为媳被父皇拒绝,可有望查清楚么?”
“查清倒也不难,不过需要些时日。”武承肃低头思忖半天,缓缓摇头道,“按说不会因为对婚事不满。若父皇早与宁王叔谈及此事,不会等着我要提承思,才忽然拿承训挡着。”
阳筠略一想也觉得有理,但还是心中难安。
见阳筠锁着眉,武承肃柔声安慰道:
“恐怕还是宁王叔自己有甚不如意,父皇当时只能对其视而不见,后正巧碰上此事,便打了承训的主意,权当弥补了宁王叔,能将一箭落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武承肃说着,又提起告密之人。
阳筠心中有数,虽怨姜华多事,却不得不佩服其忠肠,唯恐武承肃处置不当,伤了身边服侍的心,再三劝说后,武承肃才答应暂不打发姜华。
他也知姜华忠心,只是不能容忍其蔑视太子妃,更不能容忍自己身边的人吃里扒外,即便另一边是自己的母后。
既然跟了他,只需要效忠便是,需要的时候出出主意,毕竟旁观者清,不需要的时候,好好服侍着也就罢了。
他容不下一个仆人自以为是,质疑他的决定不说,还擅自行动。
姜华的眼光只在朝局,不在天下。
武承肃提议阳筱与武承思联姻,其实有三分冒险是为阳筠,另外七分可都是为自己打算的。
他需要钱氏一族作支撑,却不想跟父亲一样,永远被妻族钳制。他又需要兵权稳当,外姓人带兵固然不可,同宗的王爷没有更牢固的关系,他也信不过。从长远看,扶植阳筠本是好事。
然而武承肃不得不承认,阳筠的话也有道理——阳筠讲“过可议,情可悯”,说姜华无论是用心还是结果,均无甚错处。
错只是他擅动而已。
武承肃果真暂时按下此事。
姜华忐忑半日,却不见太子有何举动。
他早做好了一切准备,或罚或遣,姜华也都不后悔,没想到殿下什么都没说。
晚膳后,崇文馆里,依旧只有武承肃和姜华。武承肃把阳筠求情的事说了,姜华面色微动,口中谢恩。
武承肃见了皱眉。
次日,武承肃便以“试探无果”为借口回了武岳。
“太子妃倒没说不可,只是说二王主从小舞刀弄枪,高阳国主一直想给她寻一个能带兵打仗的夫婿。”武承肃一脸坦然,毕竟这是事实,“儿臣以为,承训怕不能合高阳国主之意罢。”
岂料武岳哈哈一笑,道:
“非要带兵打仗,承思倒是个好的,只是毕竟不是世子,配不上人家二王主!”
不等太子提议人选,武岳先把武承思否了,又继续道:
“你宁王叔平日看着不求上进,年轻时倒也领过兵,打过大大小小十数场胜仗。承训如今只是碍着世子的身份,不好学人家领兵上阵罢了,家学渊源可是有的!”
武承肃只能沉默:他总不能说世子出身的武承训,不如一个只有公子身份的堂弟吧?
武岳也不拖延,大手一挥,道:
“这事就这么定了,成与不成总要试试。依朕看,你宁王叔倒有十分诚意,亲自来求朕数次,断不会亏待了二王主的!”
见武岳分明早有主意,不过走个过场,还先出言把自己的话堵死,武承肃心知此事确不简单。
恐怕宁王根本没看上阳筱。
而武承训从不忤逆父亲,阳筱若真的嫁入宁王府,想要安身立命,自己的夫君是指望不上的。
至于宁王妃,实是个再平庸不过的人,武承训的性子倒有五分像她。
他只盼着阳曦不答应便好。
武岳行动很快,没几日便派了重臣去高阳求亲。
大约过了一月有余,求亲使到了高阳,递交了国书。
阳曦看着那国书,气得几乎要升天。
☆、第七十九回 鲍启勋
早几日阳曦便收到了阳筠的书信。
是武承肃通过官驿站,昼夜不停,一路加急送来的。
信中言辞恳切,说得无非是惦念众人,又提及阳筱婚事,真像普通的家书一般。
“万望叔父替筱儿做主”,阳筠信中如是说。
阳曦看得发懵,以为阳筠不过是思念太盛。
月前他已有书信去魏国,委婉提及阳筱与周绰的婚事,周道昭倒直接回应,却提出周绰太小,不得不再拖一个生日。
阳曦想要回信给阳筠,说明已与魏国重提此事并达成一致,却想起阳筠用词暧昧,并未言明周绰一事,恐怕这信送出去也不安全。
且不说燕皇武岳会不会派人查看,燕国太子就极可能先读过,才会将信转交阳筠手中。
一旦被燕太子发现高阳与魏国之事,十之**要连累阳筠,连周绎一事被翻出也未可知。
阳曦想了想,也学着阳筠的措辞,回了一封中规中矩的信。
信才送出去四五天,想是还没到临水,忽然有燕人来拜访。
来的是正三品端明殿学士鲍启勋,平日无甚职掌,因备顾问,出入宫廷乃是常事。
临水城内不少百姓都知道,有一个诗书满腹的大学士平日不做正事,专给皇帝陛下进谗言。
但鲍启勋所为也仅限谗言。
他不过是对皇帝溜须拍马,出些损人利己的主意,真害人性命的倒也不敢多言。
而阳曦对时事虽了解甚多,这样的事却无关要紧,从没在这等谗臣身上留心。
因此,虽然鲍启勋风评不佳,阳曦却一无所知。他只当鲍启勋是个读书人,更是个大学士,虽未见面,心中却已高看了三分。
收到国书后,阳曦气不打一出来,却没因此迁怒鲍启勋,依旧接见了他,不曾有丝毫怠慢。
鲍启勋在人前倒是端端正正,他不卑不亢却又似满怀忐忑一般,把大燕国宁王世子求娶二王主一事恭敬提了,说完便垂首低眉,静立一旁。
相似小说推荐
-
十里桃花一世安 (西鸾) 晋江非V高积分2017-3-14完结为保父母平安,年幼的她只身入长安为太皇太后侍疾。不料朝堂一夕风云变色,父王登基...
-
重生金玉满棠 (燃灯鼠) 2017-02-23完结重活一世,季海棠顶着十四岁的皮囊,三十岁的魂魄,她决定为老不尊,顶着一张盛世美颜,藏着一副蛇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