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齐军大营中除了扶越外,其他将领都还不知粮草即将用尽一事,皆在严守岗位,等待赵元的号令,随时领军开赴前线。
扶越率亲兵巡逻了营地,见营中秩序井然,军心稳定,心中稍感安慰。
昨夜,父亲下令凿开周严渠,引水至沁江,令沁江下游水位抬高。扶越以为还有其他辅助措施,没想到父亲只下完这个令后,便回内帐休息了。
当下战事吃紧,粮草一事迫在眉睫,光靠一个沁江就能解决吗?
扶越心里没底,但又不能在父皇面说出自己的忧虑,只好暗地里派人盘查卫国粮库的蓄粮情况,虽然父亲入卫国时答应对他们秋毫无犯,但是真到了生死边缘也顾不了那么多。
☆、225.第225章 蜀王拨算盘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赵元一直都没有再下其他的命令。
离断粮还有十天了,扶越心里时时如同火燎着肉般焦灼,但脸上还不能透露出分毫,每日按部就班地巡逻,见到营中人心平稳,才能稍感心安。
过了这几天,沁河水位抬高一事终于传到了沿线各国的重要人物那里,益国国君最早意识到事态严重,他召集大臣商议。众大臣有的说,不必多虑,沁江年年涨水,却少有决堤,只要加强河堤维护就可。
有的说,水涨得快,可能是齐军在上游引周严渠水入沁江,不可掉以轻心。
但这个观点一说出来,立刻就有人反驳,如果是齐军所为,他们为什么不一次性引大水入沁江,这样下游河堤决口,多国被淹,国内混乱,他们攻打起来岂不是省事了不少,何必这样让水位慢慢升高,拖延时间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难不成他们喜欢看河水升高解闷吗?
听了大臣的话,觉得都有些道理,一时没有主意,便派人送信到韩国与鲁国,共商对策。
韩国与鲁国接到益国候的书信,也觉得此事不能等闲视之,因为此时正是稻米快成熟的时候,国库中的存粮并不多,而且大部分都分发下去,被青黄不接的农民借去了。
如果齐国一心要出狠招,将上游的洪水引下来,河堤一但决口,死伤无数自不必说,两岸即将收割的稻田也会毁于一旦,到时候无米可以交税,国家粮库空虚,冬天如何度过,明年拿什么播种?
一但情况严重到影响国家税收,国库充盈之时,各国国君全都不能再视若不见,一方面他们派出大量兵力去维护沁河河堤,另一方面,三国国君联名给蜀王写了一封信,请他开仓售粮。
各国国君有一点没有想到,沁江水位慢慢地上涨,虽然没有决口,没有死伤,却把本来是齐军对粮草的恐慌如瘟疫一般传染到了沁江沿岸各地。
原本缺粮的是齐军,现在却变成了南方诸国全都需要粮草储备。
大齐国一向看不起蜀国,认为他们是西南蛮夷,除了会卖些粮食与蜀锦实在没什么其他本事。有一年蜀王请求成为大齐的属国,却被赵元一口回绝了,而是向一道圣旨,让蜀王成为相邻益国的属国,凡事要先请示益国,由益国向洛阳汇报。
当年的傲慢,让大齐今天尝到了恶果。
蜀王听说大齐军营急需稻米,二话不说,以十倍的价格对外标售,而且全国统一价格,若有人敢低价出售,斩立决。
不过,随着沁水水位的升高,几大柱国也来请求蜀王降价售米,蜀王能答应吗?
“当然没门儿!”蜀王看过三大柱国的书信后,对大臣们说:“米价早就定好了,若是给了他们低价,那大齐军队找上门来买米,我国又该怎样回复,岂不是招惹孝雅皇帝忌恨吗?”
于是便给三国国君回了书信一封,信中写道:“不是蜀国有心抬高米价,去年大旱,蜀国也受了灾,稻米收成比往年少了四成。各国的困难,蜀国深表同情,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如各位所愿。”
这信一到了益国、韩国,鲁国国君的手中,自然是引起骂声一片。益国候气得手锤书案道:“当年蜀地遭受天灾,益国曾派兵救助,出钱出力,蜀王还感动得热泪盈眶,说难忘益国大恩。还没过几年呢,就这种作派,真真令人齿冷。”
于是再次修书给其它两国,说好一起关闭与蜀国的贸易关口,三国的生丝不再卖给蜀国,看它的蜀锦拿什么绣。
消息传到蜀王那里,他听了哈哈大笑:“随他们去,没有今年的生丝,还有去年的,再说大不了不绣了,也死不了人。倒是他们,没米下锅之时,自然肯掏腰包来求我蜀国之米。”
离断粮还有五天了。
毫不知情的齐军将领与士兵来往穿梭,军容整齐,偶尔还有说笑之声传来。每每看到这一幕,扶越心里就像揣着一只刺猬般难受,背上常有冷汗莫名其妙地渗出。
赵元则每天行动如常,好像根本不为粮草的事担心。每天该升帐升帐,该议事议事,甚至还与孙奋比过一次射箭,引来众人一片叫好。
扶越冷眼在旁边看着,怎么也笑不出来,他心里想,只通过沁江一个方法就能解决眼前之困吗?怎么也应该有个备选方案吧?这些疑惑他常常想脱口而出,但终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此时父亲最需要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
回到帅帐中,扶越看了看条案上放着根本没动过的饭食,心想:“这是父亲第二天没吃东西了。”再看赵元虽然神色平静,可几天之内两腮都凹了下去,眼圈发黑,想来夜里也没怎么睡。
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给他添乱,扶越默默地退出了帅帐,自己出了大营,信步走上一个山丘,面向着沁江下游心想:“这几天真能迎来变数吗?”
同样焦心的还有益国候,不过今天他等来的却是好消息。
一早,急报就传到他手上,打开一看上面写着:“由于沁江水持续不断上涨,有些河堤低矮或是年久失修地段已经有决口的情况出现。百姓十分恐慌,怕今年如遇洪涝便会颗粒无收,于是自发组织收割还没成熟的水稻。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到早收的队伍里,河堤上反而少有人值守了。”
益国候一看,心里说:“这是好事啊。”但他还有些困惑,便传了专管农事的大臣来问话:“稻子还没熟就能收割吗?收割下来能吃吗?”
大臣回话道:“虽然没全熟,吃起来口感也不如成熟的稻米,但是经过农民的处理后能够充饥,只是这种稻米是不能播种的。”
拓跋霖点点头,他知道国库里播种的稻米还是留有许多的,于是接着问:“既然这样,往年有些小灾的时候,怎的不见百姓早收稻米?”
大臣叹口气说:“大王有所不知,这没熟的稻子虽然能吃,早收的结果却是一亩地要少收三四成。这些百姓一年的生计都要靠着这田间的几亩水稻,当然能多收就多收,若不是万不得已,是绝计不肯提早收割的。”
☆、226.第226章 骆谷城交易
益国候听罢,心情大为畅快,他可没功夫担心百姓的生计,而是赶紧命人备下笔墨给其他国君写了一封信,将益国情况说明了一下,又把这种早收割的方法介绍给各国国君。
于是很快,沁江沿岸的百姓都从河堤上下来,加入了早收稻米的队伍。
消息传入蜀国时,蜀王还在后宫声色犬马,日子过得风流快活。
一看完急报,蜀王的脸色就变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脸色凝重了起来。
送来急报的大臣上前说:“大王何必忧心,他们国家的事与蜀国也不相干,莫坏了大王的兴致。”
蜀王狠狠瞪了他一眼:“蠢材!怎的不相干?那边稻米虽没熟,却也是稻米,大批的稻米下来,南方诸国不缺粮了,何必来向蜀国高价买?我国的米若卖不出去,拿什么钱来买铁器与马匹?”
接着他手扶膝头想了想说:“不行,要是因这件事开罪了南方诸国,得不偿失。”
快步走到书案旁,蜀王给益国、韩国与鲁国国君各写了一封信:“此前不肯原价卖米,实属无奈,因为齐军一直在旁虎视眈眈地盯着,想要大量屯集益国的稻米,为了不卖给齐军,支持几大柱国的战事,蜀国只能提高米价,让齐军知难而退。如今几大柱国有困难,蜀国当然义不容辞,愿意筹备十万担稻米以原价卖给几大柱国。但是此事不能让齐军知道,所以只能选在水路方便的骆谷城秘密交易。”
可能是求米心切,各国国君的回信很快就到了,定在两日后的寅时骆谷城外二十里处交易。
离断粮还有三天了。
赵元也有四天没有好好吃饭了,瘦了一圈了,眼窝愈深了,远看去整个脸上就剩下两只深深的眼睛和一个尖尖的鼻子。
虽然面上平静,营中的各将领也隐约感到了什么,扶越发现在无人的地方,总有士兵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面对这种情况,扶越感到不能再等了,他将派出去打探卫国国库情况的将领叫了过来,让他详细写出了卫国粮库的位置与值守兵力。
然后,扶越拿着他写的情况去帅帐找赵元商量,不能明的抢,就暗的来,他计划将亲兵伪装成江湖大盗,趁夜深人静之时洗劫粮库,然后一把火烧了它,到时死无对证,量卫国宗族贵胄明知吃亏也只能干瞪眼,说不出什么来。
相似小说推荐
-
素手谋锦 (周琰西) 起点榜推VIP2017-02-20完结弱女翻身的故事,凄凉中透着暖意,愤怒中夹杂诙谐,素手亦能谋得个锦绣年华!...
-
本宫知道一切 完结+番外 (幼儿园) 2017-01-04完结汪凝菡上辈子知道的太多被渣皇帝灭口,这辈子如果是一般人也许就远离渣男,奔向忠犬的怀抱,可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