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看着手里的这八份资料,又仔细想了想,吩咐道:“派人把太子爷请来,把四阿哥和六阿哥也叫过来。”稍会儿弘昂和弘为就到了,“弘昂(弘为)给额涅请安!额涅吉祥!”太子妃把那八份资料递给弘昂,说道:“我从你阿玛拿来的三品以上满军旗大臣之女选出的七个人选,这七个,额涅都是好好看了的,无论是家世还是人品都属于一流。你选一个合你意的。最后一个,五十年时,上折奏报账簿陈旧的尤步凡的女儿,尤步凡现任者大理寺卿的职位。这尤步凡虽然是个汉人,但跟毓庆宫有些缘分,现在他的女儿正当年纪,你阿玛特意把他放进来或许有些别的考虑,你看看若是合意的话,也留下她当个侧福晋。你先看看,等你阿玛待会儿过来了,再说你的人选。”弘昂听了,就拿起那叠纸,仔细看了起来,弘为见了,就拿过最后这份资料,自己也看起来。
太子见了太子妃派来的丫鬟,就起身朝正殿过来了。一进来,就见母子三人正拿着一叠纸正看呢。相互见礼后,太子妃说道:“爷手下人才济济,爷拿过来的大理寺卿家的女儿也不错,不如留给弘昂做个侧福晋吧。”太子爷一听,就知道这正是自己特意拿过来的尤步凡家的资料。到底是多年夫妻,不用说就能领会到自己这其中的深意。太子也无不可,说道:“那行,就给尤家一个恩典吧。这嫡福晋的事儿,你可定下来了?”太子妃于是把自己挑出来的人选和这几家能被挑出来的道理跟太子说了一下。太子听了,也觉得家世、人品也还合适。太子看着弘昂把那几份资料都看过了,于是问道:“弘昂,觉得哪个合意啊?”弘昂说道:“儿子觉得阿玛选出来的大理寺卿家的就挺好。”太子夫妇一听都吓了一跳,清立国以来就没有汉军旗出身的嫡福晋,更遑论特等铁帽子王嫡福晋了。太子妃说道:“儿要实在喜欢这尤步凡之女,以后你纳了她做侧福晋,只要不失了嫡福晋的体面就行。何必非要她做嫡福晋呢。四十五年,平郡王娶了个包衣嫡福晋,虽然是皇上的旨意,但让一个奴才当了正房太太,到底是不好看。大清建国就没有汉人当嫡福晋的。你若执意,不说你面上不光彩,就是把她娶回来,她也受委屈。你拦不住悠悠众口啊。”太子妃的苦心,太子也能理解,这也是太子的意思。但太子到底是觉得自己这个嫡长子不是那么简单的就会凭几张纸看上一个人的,这其中或有其他的用意,遂问道:“八人中,你独取这尤步凡之女可有什么?”弘昂心里感激阿玛对自己的信任,说道:“ 阿玛身后,只有赫舍里氏、瓜尔佳氏是牢固的太子党。朝廷上 ,四叔和八叔也只是面上不会与阿玛作对,只要阿玛坐住了太子的位子,四叔和八叔虽添不上甚么助力,但也不会与阿玛为难。但现在玛法年迈,十四叔又得宠,明面上阿玛身后人多势众。儿子要是再娶个大姓之女,玛法未必真心乐意,于毓庆宫是弊大于利。儿子想着反正儿子已经是铁帽子王了,也算到顶了,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娶个汉女。既合了满汉一家的道理,能让皇玛法放心,也可以帮着阿玛拉拢汉人大臣。等日后,儿子也好与弘为兄弟真心相处,也安了额涅的心。此实乃一箭五雕的好事儿。儿子心里也乐意。”太子听了,对弘昂既是骄傲,又是难受儿子还没成人,就事事为自己,为毓庆宫考虑。太子妃却忍不住痛哭,拉着大儿子的手,说道:“额涅的好儿子啊,让额涅怎么能不心疼你啊!”弘昂安慰道:“能让阿玛和额涅高兴,儿子就心满意足了,更何况尤大人现在不过四十就能做到正三品,将来指不定还往上升呢,也不会拖儿子的后腿,尤大人本人才干非常,想来他的女儿也十分出众,将来后宅的事儿儿子才好放心。儿子还得感谢阿玛早年能伯乐慧眼,提拔了尤大人,儿子现在才能帮着上阿玛呢。”太子听了心里更是感动。太子妃看着太子没有反对,心里也就知道太子这是赞成弘昂的选择了,说道:“既然你们父子都选了这尤步凡的女儿。那我明天就传她过来见见,要是这人品貌不出众,我可不能依你们。”太子听了这话,就知道太子妃这也算应了,只要尤步凡的女儿不是貌若无盐,品行有大差错,弘昂的福晋就定了。
作者有话要说:
28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 癸巳(4)
当日正值沐休之日,尤老爹正是在家。听到太子妃传召,一家人既惊又喜。尤老爹自去招呼传唤的太监,魏太太赶紧让为绵回院梳洗。尤老爹让大管家陪着那传话的太监在正厅喝茶休息,自己连忙回正房传个信儿。
魏太太见尤老爹回来了,忙问道:“老爷可问出太子妃传为绵是为了什么事儿?”尤老爹悄声说道:“那太监口风挺紧,塞了银子过去,才漏了点儿信儿。太子妃病重了,皇上已经准了太子妃提前给万世王选嫡福晋。只是不知道这个关口,太子妃见为绵所谓何事了。”魏太太听了,心里顿时生喜,说道:“老爷,会不会是太子妃选中咱家大小姐了。”尤老爹听了,说道:“立国以来,就没有汉人嫡福晋,就连汉军旗都没出过嫡福晋。太子妃怎么会选了为绵?若不是这事儿,为绵平日里也很少在外走动,也没有什么显赫名声,太子妃传为绵就只能是咱家里的事了。罢了罢了,反正咱家平日里也算遵纪守法的,没什么出格的地方。为绵去了,也应该没什么大碍。”这就不是魏太太所能知道的了。
很快,为绵就梳洗罢,过来了。尤老爹又把刚才打听来的话,跟为绵又说了遍,又说自己平日为官没什么差错,咱们家也是合格合法合规的人家,你就放心跟那太监去宫里吧,应该没什么坏事儿。为绵听了,心里也就有底了,尤老爹不是那说大话的人,若他说有七八分把握,那基本上就十成十的准了。为绵就跟着那太监坐车朝毓庆宫去了。
“臣女尤氏给太子妃娘娘请安!娘娘吉祥!”为绵一直微低着头向前行走,到了正殿,见了太子妃行礼道。太子妃叫起,仔细看了看这尤氏,行为举止看着倒也是个恭敬老实的,自己一人到了宫里也丝毫不胆怯,但也能撑得住场面,太子妃看着尤氏面上还算端得起,心里那不满也去了二分。太子妃说道:“给尤小姐看座。”为绵谢恩落座,也不敢松懈。太子妃说道:“你平日在家都做些什么?来跟我好好说说。”为绵听了这话,心里松了一口气,不管太子妃问自己这话是为了什么,但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尤老爹公事上的大事儿,于是,说道:“回娘娘,臣女平日里在家也就是看看书,跟在二娘身边学学管家,闲时也做些针线。”太子妃道:“哦,都看些什么书啊?管家有什么心得没有?做的针线,身上带着没有?”为绵道:“回娘娘,臣女细看过女四书,以前在大兴小时,也曾粗粗看过一点儿四书。管家之事,臣女想着只要制定一个规章制度,再安排人管着,就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年节之时,再按人平日里的表现和功绩做一嘉奖,以安人心。臣女拙见。臣女身上的络子是自己亲手打的。”说完,又把自己身上佩戴的一个鲜艳的络子解下来,递给身旁的丫鬟。那丫鬟接过络子,又递到太子妃眼前,见太子妃看过一面后,又把反面反过来让太子妃看过。太子妃点点头。
太子妃道:“大面上没什么差错,但这细里还有许多学问。我看你家里也没什么出众的女长辈,正好我身边有两个贴身的嬷嬷,也懂得些管家之事,我就把她们赐给你做教养嬷嬷吧。”说完,太子妃站着服侍的嬷嬷中有两人向前迈出一步。为绵听了太子妃的话,虽不知为什么太子妃又是问自己日常的生活,又是赐下贴身嬷嬷给自己做教养嬷嬷,但有太子妃身边的嬷嬷教导自己,对自己也是件大好事,更何况太子妃的话已经说出来了,自己也没法反对。于是,为绵谢道:“多谢太子妃娘娘恩典!”太子妃跟尤氏说了一会儿话,已经有些乏了,对这尤氏为人处事已经有了六七分底儿了,就派人把尤氏送回去。为绵就行礼带着太子妃赐的两个嬷嬷退下了。
等到了家,尤老爹听了为绵转述的与太子妃的对话,又见太子妃把自己贴身的教养嬷嬷给了为绵做教养嬷嬷,心里也有些同意魏太太的话了,太子妃是不是想让为绵做个侧福晋啊。魏太太这个时候也不敢乱说话,打乱了尤老爹的思绪。为绵再回想一下太子妃的问话,自己也有了几分猜测。为绵道:“爹是不是已经跟太子表示过爹的立场了。”尤老爹点头应是。为绵想起上一世看的那些评论,康熙早年选妃,选的是家世;雍正宠爱年贵妃,也有年羹尧的几分功劳。后宫与朝廷是分不开的。那今天太子妃传自己,是不是太子爷拉拢尤老爹呢。为绵道:“爹爹,能不能跟太子说一声,女儿不想做侧福晋,,侧福晋虽然也有礼部的册封,有定制的冠服,到底不是正妻,也就是个有名分的贵妾罢了。”尤老爹也不想自己女儿去当一个小妾,即使是有名分的妾在正房面前也是个奴才。魏太太虽然心里觉得为绵能当上铁帽子王的侧福晋,也是好的。但自己到底是继室,在为绵这个元配嫡女面前矮上一层,对为绵的亲事更是说不上话。于是,魏太太就在一旁老老实实的呆着,也不说话。尤老爹道:“太子妃身边的嬷嬷是个好的,你先跟着她们好好学学。至于今天的事儿,我找机会向太子爷问问。”为绵写过尤老爹费心,就带着那两个教养嬷嬷唐嬷嬷和杨嬷嬷回了自己的东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