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世界求生存/红楼父子齐穿越 完结+番外 (钱多多3974)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钱多多3974
- 入库:04.09
义仓:富商绅士出资买粮或把征购粮税得来的粮食,由民间管理,完全用于荒歉之年备用,南京的义仓储粮在唐代便有,后来历年沿用。
军储仓:军储仓储粮主要用于支付官吏的俸禄,当时还建有二十所军卫仓,储粮主要供应当时驻扎在南京的禁卫军。
预备仓:预备仓储粮是朱元璋当时请绅士出钱购粮,并由其掌管,作为灾荒之年救济之用。具体办法是:民间有余粮而自愿出售的,运到指定仓库,按照市价卖给官方,遇有灾荒之年再由官方借给百姓,秋后收粮归还预备仓。
历史上常平仓制度在中国置废不常。但至中华全境沦陷于满清时,其规置已经相当完整。清朝常平仓款项主要来自地方财政收入、截留漕粮以充实常平仓的资金和富民捐谷;常平仓的作用除了平抑物价,还包括出借给农民作为种籽口粮,以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同时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在大灾之时,也用常平仓谷赈济灾民;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储备的质量,每年出陈易新的部分约为总储量的百分之三十。
常平仓储量随着清朝国力的上升曾不断扩充,清朝由盛而衰,存谷也逐渐空虚以至枯竭。至清末,对于全国极大多数地区来说,经济的稳定器常平仓已经名存实亡。
美国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将宋代王安石新政中的常平仓政策引入了罗斯福新政,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美国政府农业政策的理论基础。
保险、期货……这些西方好的经济机制当然要学,但中国好的制度模式也不能丢。期货只有在常平仓之下才可能真正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因为常平仓使投机者永远不敢超越常平仓划定的价格界线。
可惜,美国的农业政策都知道借签了常平仓的制度,反而是现在的中国对于我们自己老祖宗传下的好的东西没有坚持,看看现在肉价、粮价,天天说动用国家储备平抑物价,但本身有关这些储备都没有做好,怎么能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60第五十九章
林海站在太和殿的宫殿中,听着上面的皇帝、上皇两人关于昨天提到的清查常平仓的处理决定,在朝会上正式宣布这个案件交由邢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司进行会审。
上皇退位以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上朝,自从他的身体稍有好转,一个月便会参加朝会四五次,或者每次有重大事件宣布时的朝会都有参加,昨天关于常平仓的处理意见,上报上皇以后,今天算是正式宣传由三司会审,所以今天这个朝会上皇也有在坐。
林海在心里不由暗想,不怪那些老臣现在还唯上皇的旨意为先,对新皇就敢阴奉阳违,上皇在一些重要的事务上,根本不愿意、也不想放手,不说李珉彻底掌权,就是想要能有实力和上皇抗衡,就林海目前猜测,最起码也还要有一两年的时间准备、积累,现在的皇上还是以忍为先吧,不过目前上皇和皇帝二人之间的争执,对朝堂的稳定实在无益。
林海坐在回府的轿中,不由回想着今天早些时候单独陛见时,自己和皇上说过的话。
自己跟着戴权去到乾清宫,叩见请安后,皇帝李珉便直接问道:“林卿对此次的清查常平仓的处理有什么看法?”
“陛下不是决定了三司会审吗?”林海很想说我还能有什么看法,这也是你老人家和上皇的决定吧?!
林海稍抬头看了看坐在御案后的皇上,这皇帝陛下不会突然抽什么风了吧,早朝上已经宣布了三司会审,难道现在又想变卦了,可是目前的情况是上皇都已经同意了,也不允许他改变了吧?!
“陛下现在是有其它的想法?”林海不由小心的问道。
林海看着坐在御案后,突然变得满脸纠结的皇帝陛下,不知道说什么好,更是被他下面说的一句话,一下雷得差点笑出声来。
“太顺利了!”
唉,可怜的李珉,这是被上皇欺压习惯了吧,李珉大概为了这次清查常平仓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大概想着到时无论怎么艰难,一定想法设法也要说服自己父皇同意彻查此事,严惩相关的官员,现在的情况是皇帝只是向上皇汇报了此事,根本没等当今开口说服,上皇就同意了此事,反而感到不适应了。
这就像在现代,有人去政府部门想办一件事,本来还准备跑个十七八趟,盖几十个章才能办好,哪知道第一次去,就盖了一个章,然后工作人员就说,你今天走这一次就可以全部搞定,不用你跑第二趟,这事件就办妥的感觉。
“陛下,上皇同意彻查此次的常平仓事件的相关官员不是正合您意吗?”
“确实,那林卿觉得这次对于后面查处的相关官员应该怎么处理?”
林海听到皇上的话,这次是他自己满心纠结了,这种问题适合来问我吗?这还用得着问我吗?你自己早有定论了吧?!
“陛下和上皇都已经决定了三司会审,最后当然也是按律惩处吧?”
李岷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想到和林海谈论这个问题,老实说自己现在的日子比未登基前,感觉过得还要憋屈,自己父皇虽然退位了,但还是什么事都要过问,朝堂上的官员大多数还是看着父皇眼色行事,自己能处理也只是一些琐事。
自己坐上皇位后,周边的人对自己是越来越小心翼翼了,包括以前跟着自己的那些幕僚,好像自己随时都会杀人,变成一个暴君似的。好像也只有林海,从自己未登基前见他是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最起码见到自己不会像其他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感觉自己好像是头随时要吃人的猛兽,过分的小心了。
皇帝想了想,说:“常平仓有如此严重的问题,涉及的官员肯定不少,全部按律处置,就这两地也会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空缺,林卿认为何人会比较合适?”
“陛下,吏部尚书郭大人对此会更清楚!”
“*卿无须太过拘束,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其实李岷对于自己父皇对于此事事件的态度,总感觉有些不对,近而引起自身的不安,下意识的想找个人倾谈一二,所以才想到找林海说起此事。
“三司会审,按律办事,至于最后的人选问题,陛下不妨多听听上皇的意见,可能上皇会有不同的想法。”
李珉一听林海这样说,这和自己初衷有很大的不同,本来这次的清查,一是为了清查这些朝廷的驻虫,再有一个就是为了安插自己的人手,现在听林海的说法,很明显是不赞成自己的做法。
如是皇帝示意林海继续说下去,“为何如此?”
“陛下此次所为,于朝廷社稷有益,但臣个人认为,对于上皇来说,陛下稍有些心急了!不妨在三司会审以后趁机作一些补救,这只是臣个人的一点看法,陛下不妨考虑一下。”
说直白一些,就是你老子很不满意你伸手抢权了,你小子还是老实一点吧!
李岷听了林海所说的,也明白林海的意思,但明白是明白了,就是实在有些不甘心,自己特意吩咐到这两个地方巡查的王立、林俊文,彻底清查这两个地方以后,并上奏朝廷,就是看中这个两地的重要地位,想将这两个地方尽可能的换上自己的人。
照目前看来,是不太可能了,这样到不如爽快点,就将来的人选,提前征询父皇,根据父皇的意思来安排,也能让父皇满意,真是不甘心!
李珉想越通这点,感觉就越郁闷,最后还是只能让林海退下。
林海回到林府后,看到府里的所有树木,全部都挂上五色彩笺,远远望着,到是颇为有趣,这才想到,今天是黛玉的生日,也是花朝节。不过京城属北方,现在天气还比较冷,各种花卉开放还没有到季节,如果现在还在扬州的话,二月十二花朝节这天,府里各处都会摆上盛开得姹紫妍红的迎春花、杜鹃花、海堂花、丁香等等,在这天,也可以去郊外游玩踏青。
到了京城,虽然安全方面可能更有保障,但绝对没有在扬州作为外放官员那么自由了,除了休沐日,平日里也没什么机会可以带着林睿他们出去游玩。
更衣梳洗以后,林海想到不仅昨天林睿的先生第一天过来时的宴请自己没有出席,从他来到府里,自己还没有和他谈过林睿的课业情况。
“林安,你去看看钟先生是否有空,如果有空的话,请钟先生过来一趟。”
“是,老爷!”
林安一听林海的吩咐,忙亲自过去请钟文宁过来。
等到钟文宁过来,和林海相互见礼坐定以后,林海客气的说道:“昨日因为衙门事务繁忙,未能参加钟先生的接风宴,十分抱歉!”
“林大人,您太客气了,公务为重!”
“钟先生已开始给睿儿授课,不知对睿儿的课业有何见意?”
“睿儿很聪慧,各方面的功课都学得非常不错,就目前了解的,也就八股文方面稍弱,以后我会加重这方面的功课。”
钟文宁虽然有一个考中进士的族叔,不过对他家的境况并没有什么改变,自家虽然也有三十多亩的水田,但为了供他和弟弟两个人读书,使得家里颇为艰难,所以在他考中举人以后,为了减轻一些家中的负担,经人介绍给一个同乡富绅家的公子为师过。也是从这个学生身上得到得出结论,总觉得这些富贵人家的子弟都会非常娇惯,是打不得骂不得,作为先生的自己会十分为难,自己稍严一些,东家就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