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如此才能不吵架。
未成亲之前,沈渭只道刘娉婷好歹也是四品大家出生,平素的礼仪也不差,想必私下也是一样。哪知道这姑娘私下里又是一种样子:骄横跋扈,说一不二。
就拿新婚当晚来说,沈渭的大丫鬟茗儿来收拾屋子,不小心碰到了刘娉婷的凤冠,就被这新妇狠狠打了一顿,撵出了门。
隔日,刘娉婷又撵走了三个稍有姿色的丫鬟。沈渭气不过,说身边人没了,生活没有了着落。像他这样的读书人,向来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连衣服都不是自己动手穿。刘娉婷一想也是,就招揽了两个丑陋无比的丫鬟进门。
这下可惹恼了沈渭。只是忌于刘娉婷的父亲,只能强自忍耐着。不料此时,《新玉兰春梦》大火,外边的流言蜚语不断地传来,让注意名节的读书人如他,简直是如坐针毡。自思谁在搞鬼?!却想不出个究竟。恰好这时候,他听到妻子与家中的老嬷嬷说《玉兰春梦》,以此来取笑林舒玉与卫若兰不干不净。沈渭怒极攻心,没有多想,当即就认定:怕是这事儿与刘娉婷有关系。加上她本就是善妒之人,沈渭当晚就疏远了新妇。留宿在书房之中。但是长夜漫漫,沈渭熬不过。隔日就打发人将茗儿找了回来。
此后几日,沈渭就将茗儿放在身边。日日夜夜要她伺候着,方能入睡。大有将这个丫鬟纳为侍妾的兆头。
刘娉婷也极为气愤,身为巡抚之女,下嫁一个清流人家本就是低就了。如今丈夫新婚没几天就宠幸一个丫鬟,与她作对。这还了得!
第三日晚上,刘娉婷就差两个嬷嬷,灌了那茗儿好几碗红花汤。意为杜绝她生育的可能。哪知这晚茗儿刚好来葵水,红花本就是女子的忌物,灌了汤药之后茗儿就下红不止。不到寅时就气绝而亡。好好的一个美貌少女,说没了就没了。
沈渭终于受不了妻子了。搬到书房。
刘娉婷进门没几天,就害死了一条人命。这事儿一时间传得风风雨雨,加上《新玉兰春梦》正在全国各地正火。此话本正好印证了刘娉婷的人品,因此无论是京都,还是旧都的贵妇人圈子,都纷纷议论这刘氏的泼辣狠毒。又对林舒玉深表同情。而刘娉婷本就是个好面子的人,出了这等要命的事后,羞得不敢出门交际。加上夫君又因为人命案与自己生疏了,弄得好好一个新嫁娘,夜夜独守空房,口中还骂声不绝。
说完了,姐妹两个相视大笑。
“姐姐,幸亏你当初没有嫁进沈家。”回忆起往事,黛玉微不可闻地叹息一声。当初卫若兰,沈渭,贾琏,冯紫英四位公子在家中聚会,转眼间两个已经成家。除去贾琏不说,这三位公子,居然没有一位与自家的姐姐有缘分。再看姐姐花容月貌的,真是好年纪。不禁有些担忧起来:“姐姐,你心中可有决定了罢?那冯公子怎么样?”
“又不是我想嫁给人家,人家就愿意娶我的。”舒玉笑了笑,打住了黛玉的多嘴。有些心事,有些不得缘分的姻缘,实在是她不愿意说出来的。免得给妹妹徒增烦恼。两人聊了半晌,听闻三房开始着手收拾了。又是相视一笑。黛玉忽然想到一事,说道:“下个月初六,就是姐姐的生日了,这宴会可要推掉才好!”
舒玉明白黛玉的意思:以免沈倩再在宴会上耍什么花样。不过她是不怕的:大不了,就让三叔续弦好了。反正沈倩犯下的事儿,也够她喝一壶的。不过也对这事上了心,生日什么的,过不过无所谓。怕就怕这生日之际,不少贵妇人会来林家窜门,到时候又冒出个什么公子求娶佳人,这该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一直到了晚间。方才下了决心:爱情,还是主动出击的好!就叫丫头们手剔银釭,炉添沉速。她自镜台边取了笔砚,铺开洒金筏。写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写完了,却依靠着镜子悄悄睡着了。
第二日,舒玉将信封好,交给秦夫人,托她将信给了冯紫英。此后诸事不提。再说正当舒玉在烦恼:这生日宴会该怎么推辞才好的时候。哪知道一道圣旨忽然下来了,这下好了,不止是她不能办生日宴会了。全天下的人都不能办宴会了:先帝的老太妃忽然薨逝。陛下下了圣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又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近在金陵的,比如那宁荣二府的许多媳妇,太太都要每日入朝随祭。扬州虽然天高皇帝远的,但是在老太妃请灵入先陵之前,都开了素斋。
林家也是世袭的爵位。林如海身体尚未大好,但是惦记着林如涵要搬家,林如海让舒玉也帮忙着一起料理起来。舒玉乐得同意:这老太妃一去世,街坊上面的媒婆起码三个月不能开张做生意,正好让她度过三房搬家的这一段时间。沈倩依旧与她表面上客套,私下里还不是互相较量着。比如三叔带走多少田产,沈倩就与她僵持个不休。好在老太太这时候还是一心向着她的。惦记着大孙女要找人家了,而嫣玉也是养在自己膝下的。就将原本留给林如涵的田庄收回来三座。算来也有八百亩之多。
不过舒玉还是不高兴:亲爹留给自己的田产,还没有收回来呢!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正在她左右思量怎么收回这笔田产的时候,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日,池塘中的芙蕖已经悉数盛开。林如海的身子已经大好,按照太医的嘱咐,就坐在池塘边的水榭中晒太阳,活动身子骨。
毕竟是一个甲子的人了,经此大病。曾经的探花郎,落拓成久病初愈的老人。不过这一病下去,他也将一些事看开了:半生在官场中沉浮,到头来却差点送了一条小命。然而,升迁还是遥遥无望。不,别说升迁了,林家欠忠顺王爷的一大笔款子,尚未有着落。就算送了老命,一个区区五品的地方官,怎么能够在十几年间凑到应天府地区半年的赋税呢?叹息一声,颇能体会廉颇老矣的感慨。林如海微微眯起了眼:
他又想到了亡妻贾敏:怕是从前也不太珍惜夫妻之情了。
想到这笔款子,林如海心里头就翻江倒海的:赖掉,也不是不可能。只怕于林家将会有大祸临头。不赖掉,就要私自动用公款。若是一个不小心,就是一生的身败名裂,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骂名。林家除了他这一支外,远在姑苏,儒里等地也有后人。而且不乏有功名傍身的。他若是犯下贪污之罪,怕是会牵连这些无辜的子弟。所以不得不踌躇: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然而,这不过是斩断右手与左手的区别。
忽然有人快步跑了过来。林如海睁开眼,看见管家正匆匆忙忙下跪。十来个小厮人人面有惧色。遂沉声问道:“干什么,慌慌张张的?进来不先禀告,成何体统!咳咳。”自思这不是当老爷该说的话,林如海止住了话头。
管家结结巴巴道:“老爷,老爷不好了!宫里来人了!”
第46章 圣旨
林如海原本还有些困困的,这一听,立即唬得从石凳上站起来。管家上前来搀扶着老爷,又让人去抬步辇来。林如海叹息了一声,阻止道:“天家威严,我等百姓觐见使者,无论何种身份,必当安步当车。放不失臣子的本色。”
说完,林如海又差遣小厮去通报各房,要率众家眷出门接旨。又自心下纳闷:怎么使者驾到,事先没有半点风声?又一想:哦,是了。十几年前自己挪用朝廷的军饷,接济灾民。虽然这件事被忠顺王爷压了下来。但是日子久了,难保不被御史大人发现蛛丝马迹。而所涉资金巨大,若是消息传出去,必定有损朝廷颜面……林如海苦笑三声,霎时间,灵台空明,却思量这一关,不弄得家破人亡是过不去了。
出了林府,只见远远地照墙脚边走来一队仪仗。乃是扬州本地的军官。林如海看领头的人是熟悉的江苏将弁,心下这才确认此事错不了了。长叹一声,却懒懒地让众位女眷排齐队伍,对面立着。其中老太太当头,再下去是林如涵,沈倩,舒玉,黛玉,书玉,嫣玉。再接下来是一从清客相公。这时候照墙外又来了一阵马上官员,都是随使者而来。待到仪仗队近了,林家上下都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做声。
一会儿,黄罗伞盖,龙凤旌旗一阵阵地转来。直把人看的是头晕目眩。从一片光鲜亮丽之后下来一位衣着光鲜的太监。油头粉面,体态臃肿。林如涵认得此人是大明宫掌相戴权。曾是贾元春手下最得力的太监。如今元妃已逝。此人转而投靠了忠顺王爷……当即心下一惊:怕是哥哥猜得不错。忠顺王爷对林家下手了。不由得面如死灰。
“林大人,别来无恙?这扬州的风光可真好,引得大人慕莼鲈之思,不想回到御前了。”
戴权不与林如海打招呼,只认得林如涵。这几句慰问甚是亲切。林如涵心下好奇:若是陛下要责罚林家,这戴公公何以这么亲切?当即以见帝王之礼还了。又道:“小臣一刻不敢忘君恩。去年修生养息数日,本来身子已经好了。没想到大哥今年开春大病一场,险些去了性命。老母白头,稚子尚未启蒙。因此不敢丢开小家,所以才迟迟不回朝廷复命。只盼得大哥身子好了,小臣好回到朝廷之上,为君主分忧。”
相似小说推荐
-
[黑篮]彼方公园 (花间树里) 2013-12-26正文完结「她和他来自不同的星球,在冥冥自转中相遇。」关于这两只的真相:赤司:你好……...
-
[暮光]白昼 (壹闲人) 2013-12-23完结据说意大利盛产黑手党,不是盛产色狼可是为什么她碰到的第一个人就对她动手动脚?你说啥?原来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