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权贵娇 番外完结 (平仄客)


“皇上,山河大好,值得一去。巡幸亦是理政之一。臣以为皇上出巡,以观风问俗,示威于四海,广布浩荡皇恩,是件好事。”长隐公子说道,点到即止。
他时常与崇德帝品茗,还是清楚崇德帝心思的。他只说山河和理政,决口不提旁的,便是知晓有这样的诱因已经足够。
的确,足够了。
长隐公子的话语,已经勾起了崇德帝的想法。准确地说,巡幸江南的打算,一直在其心中,现在只是被长隐公子引出来而已。
他有这样的打算,却还没有最终确定。多番思虑之下,他便召来了礼部尚书张明德。
问及巡幸法驾,其实在崇德帝心中还是倾向巡幸,只是仍有顾虑罢了。他的顾虑,很简单,就是监国的问题。
他若是出巡,京兆百官所禀,九府十六卫之事,总得有人处理。朝政中心,仍是在京兆。
一连数日,崇德帝都在想着这种顾虑。最终,还是中书侍郎杜预的奏请,令他下定了决心。
在宣政殿早朝之时,杜预出列,朝崇德帝禀道:“皇上,现国朝承平,太子已立,臣奏请皇出京兆,巡幸九府!臣闻寻访问俗,大化所先。故帝舜巡狩,望秩山川,遍于群神……”
中书省为帝王出言建策,奏请崇德帝巡幸,是杜预这个中书侍郎的职责之一。但他这些话一落,仍是使殿中官员愣了愣。
他们呆愣的原因,大抵和张明德差不多:皇上并不喜欢出巡,杜预为何会在提出这样的建议呢?若是皇上出巡,京兆政事谁来处理?
不少官员都觉得,现在不是出巡的时机。皇上出巡,当然是由太子监国,但现在东宫属官配备尚未完成,太子监国,可行不?
朝官们心有疑虑,在杜预之后,一时都没有官员站出来,不管是附言还是反对。
过了好一会儿,太仆寺丞崔韶才出列,附言陆清所请:“皇上,臣赞同陆大人之言。以因行幸,振威耀武,愿皇上所幸之处,德化尽敷……”
崔韶是顾霑的远亲,此时出言附议杜预的话,使得官员们不由朝顾霑看了几眼。顾霑也是赞同的意思吗?
顾霑神情自若地站着,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他心底里,对此事无可无不可。崔韶会赞同陆清之言,定是出于自心,他并没有多加影响。
听到巡幸之事,在宣政殿上的朱宣明,眼睛不由得亮了亮:若是父皇出巡,那就是自己锻炼的机会到来了。不管父皇出巡一月还是两月,这段时间,自己就能接触朝政,亲自处理朝事了。
想到这里,朱宣明觉得血液都在奔腾,心口都微微泛热,激动得!
这时,太常卿韩士元却出列反对了:“皇上,巡幸九府,劳师动众,六宫与文武官员随行,令得各府震动,非有利之举……”
韩士元是怕皇上巡幸奢糜,对国朝百姓无多少益处。
对此,陆清当场就反驳了,道是皇上巡幸的规模可以减少,所带的官员也不用那么多,就不会有所奢糜,云云。
朝中官员各有看法,一时争论不休。而高坐着的崇德帝,心中的打算却渐渐坚定了。
随后,崇德帝便下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令成国公府秦邑出了一身冷汗。

☆、第421章 秦邑的害怕

崇德帝就巡幸一事,下了诏书,曰:“古者帝王观风问俗,皆所以忧勤兆庶,安集遐荒。如今国朝承平,尤其是江南百姓富庶、文道兴盛,今欲巡幸江南府。令礼部备法驾、卤薄……”
人主行幸,礼必有名,以晓示天下,这诏书已将行幸的名目说了出来。法驾、卤薄这些,都是次要的,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江南府”这三个字。
江南府,百姓富庶、文道兴盛之地,在大定九府之中是有特殊位置。这些年来,江南的士子和大商越来越多。自然,江南府在朝廷和民间的影响,更不容忽视。
崇德帝登位已十一年,巡幸江南是为了体现对江南府的重视。会选择江南府,也是应当之事。
有关帝王巡幸的事,之前在宣政殿已经有了一番争论。以中书侍郎杜预为首的赞同派,和以太常卿韩士元为首的反对派,就此几乎在宣政殿中打起来了。
别看杜预是个喜好音律的儒雅文人,却是火花性子,韩士元说的那句“为免劳民伤财,皇上不宜行幸”的话语,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杜预建议崇德帝巡幸,固有沈家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出于他在中书侍郎位置上的责任。
在他看来,帝王不应总是在皇宫之中,巡幸九府,才能对百姓民情有所了解。劳民伤财,那是针对皇上出巡的规模大小而言,这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宫中的含元殿前,还立着巨大的望君出呢,意在警戒帝王不可耽于后宫、宜出访民间。又怎能因噎废食?
况且,崇德帝上一次出巡,已经在三年多前了。时隔这么长,也应该出京巡幸了。
最后,还是崇德帝发话,阻止了这两个人的激烈争论。退朝之后,政事堂的官员就齐聚紫宸殿。经一番商榷之后。就有了这份诏书。
朱宣明及东宫一系的官员,对这个诏书的态度是心喜的。毕竟,太子监国。是亲自处理朝政,是对太子的最好锻炼。
不管皇上巡幸的地方是哪里,这都没有多少关系。
但是,心喜的人之中。并不包括成国公秦邑。事实上,在听到帝王欲巡幸江南府时。秦邑出了一身冷汗,心中所想的,都是如何阻止崇德帝的出巡。
因为,江南府不仅百姓富庶、文道兴盛。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江南银库!
江南银库,是大定原三大库之一。将近两年前。皇库爆发出贪渎之事,后来朝廷下令裁撤银库。三大库之中,就只剩京兆国库和江南银库了。
在皇库贪渎事后,崇德帝采纳了朱宣明当时的建议,下令彻查京兆国库和江南银库,最后不了了之。
现在,江南银库和京兆国库一样,十分平静。加之它远在江南府,除了户部的官员外,便没有多少人会特别关注它。可是,这不代表着,江南银库就是真的这么安稳平静。
江南银库的问题,秦邑知道得清清楚楚,因为他和江南银库的关系太深了。
成国公府这些年来,凭着并不兴旺的人丁得以壮大,除了有从龙之功外,还有一大根基就是在江南银库!
江南银库的主事廖九端,是成国公府亲信之人。在廖九端年轻的时候,秦邑曾救过他的性命。随后,又为他打点了升官之途。可以这么说,廖九端得以任江南银库主事,全是秦邑之功。
有廖九端在江南银库,所以成功国公府才敢银库的两成干股。这两成干股,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即使成国公府三代不仕不商不农,都足以衣食无忧。
两年前,在朝廷欲查两库的时候,秦邑已有所警醒。这两年来,他都吩咐廖九端暂且不用往京兆送钱,而且尽量掩饰江南银库的弊端。
但是江南银库的问题积重,不是成国公府不拿钱就可以解决的。除了成国公府外,大定还有不少权贵都拿了干股。廖九端可以缓成国公府的银子,却不能缓其他人的银子。
江南银库所在地,就是江南府的杭州。想当然,帝王巡幸既去了江南府,就没有察看江南银库的道理。察看倒没有什么问题,廖九端和江南那些官员,肯定会将面上抹平。
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他担心的是在帝王巡幸之时,江南银库的问题会爆发出来。朝中有多少人在盯着江南银库,都是难以估量的。
暗处这些人是什么心态,也难测。当初,皇库贪渎之所以被发现,还不是因为一醉楼的谈论吗?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秦邑不得不防。
京兆之中,受了江南银库干股的,除了成国公府外,还有安国公府。大家都同坐一条船,关于江南银库的问题,秦邑打算好好和韦传琳商量商量了。
想及此,秦邑便让下人送帖子去了安国公府。却不想,这个帖子根本无法送到韦传琳手中。据安国公府的门房所言,安国公韦传琳生了重病,一律不受拜访、邀约帖子了。
韦传琳身体不适的事情,秦邑早前已有所听闻。但是,他没有想到,韦传琳会病得这么重,连帖子也不受。
在这样的时候,韦传琳病了,什么事也无法理会。这对秦邑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思忖一番,秦邑便吩咐道:“去查查,安国公府在江南银库的动作。顺便给廖九端去信,问问江南银库现在情况如何。”
廖九端的书信,已经有数月没有来了。秦邑先前因为秦邑的身亡,一直都无心理会这些事情。现在,却是不得不理会了。
江南银库的事情,他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帝王知道江南银库的实况,最好的防御就是阻止皇上巡幸江南。
只是,巡幸的诏书已经下了,秦邑无法阻止。但是,他还可以阻止别的,比如,阻止皇上去杭州,阻止皇上去江南银库。
为此,他要好好想一想,想一想该怎么办。


☆、第422章 二心

秦邑如今最大的倚仗,就是太子朱宣明。在江南银库一事上,他首先想到的助力,就是东宫的影响。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