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数风流 (千霁)


  
  杜畿知道她平日过得简朴,实际经手过的锦绣珠玉不计其数,库房里也堆了不少,自己不取,专用来赏赐功臣。因此一点不担心她会被珍玩器物迷住眼,想了想,道:
  “此物价比金银,却比金银轻便得多,公子日前烦恼金银重而占地,运输不便,有了这蜀锦,却要方便许多。”
  
  王琅对他的眼光与敏锐非常欣赏,点点头道:
  “伯侯所言甚是。粮谷军之最要,固然不可轻忽,蜀锦为贵人所爱,销于中原、江淮,足可支撑军资。蜀地宜桑宜蚕,蜀人擅长织锦,伯侯当善用之。”
  
  中国历代统治者尚本抑末,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视,对手工业和商业却有着先天歧视,认为这些都需要耗费粮食,占用大量劳动力,对国力的增强并没有实质作用。但经略益州的诸葛亮却不这么想。
  诸葛亮凭借他独到的目光敏锐发现了蜀锦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在建兴初年就下令强调“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将蜀锦上升到国家战略物资的高度。经过诸葛亮的大力提倡与经营,蜀锦不仅行销魏、吴两国,甚至通过东南水路和陆路远销至东南亚及西亚诸国,曹操也曾派人到蜀中买锦,可见蜀锦是魏、吴贵人十分喜爱的畅销品,也是蜀汉政权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历史上的诸葛亮只花了两年时间就把蜀中打理得井井有条,其中有许多近乎天才的设计构想,显示了他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大战略家的战略眼光,他人根本无法企及。
  要不是诸葛亮今年只有十二岁,王琅真想把诸葛亮带上。
  
  好在蜀中遍地都是诸葛亮的脑残粉,诸葛亮治蜀时制定的各种方针政策的记载保留得非常完整,王琅当年攻下蜀中之后曾经细细研究过。
  要不然回去给诸葛亮记上一功?
  
  思维发散一阵,王琅回过神,说起正事:
  “今日去青城山,两位随我一道。”
  
  杜畿还在思考蜀锦的事,答应得有点漫不经心。
  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确实超越时代,深受以农为本思想影响的杜畿在心里默默推算,有些将信将疑。不过耕地需要力气,织锦需要技巧,男女分工,并不耽误。盘算一阵,杜袭渐渐有了大概方略,只待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后修正细化。
  
  郭嘉考虑的则是另一层面上的事情。
  相传汉顺帝时期,张陵曾于四川鹤鸣山学道,造作符书,以惑百姓,现在盘踞汉中的五斗米道教主张鲁便是他的孙子。青城山是张陵晚年的传道地,在五斗米道教徒心目中地位很高。
  
  两日前雨霁天晴,月色晦暗,有人在青城山山腰部位附近看见下方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当地蜀人说是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陵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因为亲眼所见者不少,蜀人又言之凿凿,军中议论的士兵很多,连将领都受到影响。
  圣灯不圣灯的郭嘉不在意,但如何处理在蜀地传教三代的五斗米道,则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想了想,他挑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切入口:“公子欲往青城山观灯?”
  
  这年头大家都比较信鬼神。听郭嘉提起圣灯,杜畿也被吸引注意。
  
  只有王琅不以为意道:“那东西只有雨后可见,昨日今日都是大晴天,看不到的。”停了一下,又道,“人血为磷,我已经命人去收集古战场上的麦苗稻穗,过两天在营盘外点些篝火把空气烤热,麦苗稻穗的末梢上就会产生那种青色的磷火,你要是想看,那时候可以看。如果周围人不多的话,只要你说话或是走动,磷火就会追着你飘,你慢它也慢,你快它也快,挺有意思的。”
  
  郭嘉和杜畿听出那种火要在热和磷的条件下才能出现,虽然对化学都不太懂,但不妨碍两人明白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与神鬼无关。
  只不过,想象着被火光紧追不放、走到哪跟到哪的情形,两个人心里都有点发毛。
  
  杜畿硬着头皮道:“公子是为了告诉士卒这种磷火可以控制、不必害怕,才故意把磷火设在营盘中吗?”
  
  王琅理所当然地点点头:“蜀地巫风甚重,我的士卒若是被这些伎俩骗了去,实在丢尽我的脸。后日伯侯、奉孝也要下场,劝导士卒不必害怕。”
  
  “那公子到青城山……?”
  
  “哦,因为这两个月攻克蜀中太辛苦,我决定劳逸结合,给大家找点事情放松一下,今天先给你们放个爬山假,花公款到青城山游玩一天,怎么样,很不错吧。”
  
  不错个鬼。
  两人心里都在默默吐槽,但也不敢扫她的兴,只要求王琅带上亲卫,防范刺客。
  
  攻打益州的过程非常顺利,王琅这一路的进展用长驱直入来形容也不过分,唯一一次攻坚战发生在州治绵竹,然而刘焉身体不好,听说荆州兵打着清剿逆贼的旗号出兵蜀中,一月内进入腹地,年事已高的刘焉又急又惊,比历史上提早一年发背疽病故。等从水路进军的蔡瑁到达绵竹时,王琅这边已经把一切事务安顿好,开始组织绵竹百姓秋收了。
  
  大功不能不赏。
  比起襄阳望族蔡瑁,刘表心理上显然更信任一直深得自己宠爱的大女儿,况且两月内攻克益州的奇功主要是女儿立下,刘表有意遣使向长安表奏女儿为益州牧。王琅坚决推辞,说什么也不肯同意,最后由刘表兼任益州牧。
  然而刘表嫌弃蜀道难走,益州闭塞,根本没有入蜀的打算,于是留在襄阳遥领益州牧,郡务的处理权全部下放给王琅。王琅就把益州州治从绵竹移到被称为锦官城的成都,重新规划益州。
  
  装作没看见两人的腹诽,王琅点了五十名近卫,带上郭嘉、杜畿一起前往成都外的青城山。

第49章、古人遗爱

  青城山东北十里处是后世闻名遐迩的都江堰,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直到王琅所生活的时代依然功能完好。让王琅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零八年举国同哀的那一场汶川八级地震中,位于地震震中地带的都江堰居然安然无恙,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奇迹。
  
  既然经过都江堰,断没有匆匆略过的道理。在当地官吏的引导下,王琅带杜畿、郭嘉两人一同拜祭了都安县内的汉武帝祠,接着便来到被这个时代的人称为都安大堰、湔堰、金堤的都江堰。
  
  古代的很多官员都是天下间的绝顶聪明人,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郡守,主持都江堰修建的李冰正是其中之一。
  李冰到蜀郡上任之后,发现洪涝灾情是影响当地发展的最大阻力,于是刻苦钻研,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旷古绝今的水利学家,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方略,直到两千年后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
  
  李冰率领蜀人修建的都江堰共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都江堰修好以后,困扰当地人民近千年的岷江水害彻底解决,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鱼米之乡”。
  
  都安县的官吏先引三人及后方的一干护卫参观了伏龙潭,兴致高涨地讲述李冰父子在这里制服岷江孽龙,平息岷江水患的神话传说;又引众人去看镇在江间的三神石人。
  这三个石人本是李冰在世时命儿子制作来测量水位的,到了汉代石人损缺,水官重新建造了高及三米的三座石人,其中一尊即是李冰的雕像,算是对李冰的致敬。
  
  一趟拜祭游览下来已近黄昏,青城山是去不了了。王琅看一眼若有所思的杜畿,就在能看见李冰石人的江边驻足问他:“伯侯对如何治理蜀郡可有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杜畿从入蜀前就在思考,当下将自己的所有思考凝练成极简介的八个字:
  “刑礼并重,赏罚分明。”
  
  王琅有些惊奇地看了他一眼,诸葛亮治理益州的原则大约也就是这八个字,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理了理因江风吹乱的衣袍,她问道:“怎么说?”
  
  “刘焉在益州阴图异计,施展小恩小惠招抚叛民,找借口杀死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试图借此树立威刑。益州士族无故枉死,与刘焉政权离心离德,这就是公子得到益州的原因。
  然而这并不代表使用威刑就是错误的办法。
  益州豪强专权自恣,久有其事。百姓不堪剥削,或投米贼,或依刘焉,刘焉就是利用这一点在益州立足,与豪强对抗。公子虽然凭借己方兵威与益州豪强的帮助拿下益州,但放任豪强肆虐绝不是能够长远的办法,而必须使用峻急的刑法打击豪强,重树法纪。”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