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不解道:“你那个叫什么宝玉的表哥突然发病,咱们也该去瞧一瞧。”
黛玉笑着对林如海吐舌头:“那么多人去了,必然忙乱,我们去也是添乱。不如等他大夫断了病情,一切安顿好了,再去瞧也不迟。再说父亲连夜赶路到此,也该早早的歇着的。”
黛玉心里是不愿意贾家这样怠慢林如海,就算宝玉突然病了,也该派一两个人来应付一下林如海吧,好歹他也是远方而来的客人。
林如海从黛玉的话里听到了满满的关心,心里暖暖的,难不得民间有句话说闺女是贴心袄。
当然,他这次来荣府,也算见识了荣府的待客之道。说起来之前老太爷在的时候,荣府却不是这样的光景,是很讲规矩的诗礼簪缨之族。这才过了十几年,已经颓败至如此境地了。难不得他来京的路上,偶有人提起荣宁二府之时,总有人噤鼻子摇头,口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林如海闻此言,只当他们信口雌黄心中嫉妒。当今日迈进这荣府之内,颓腐气息扑面而来,才意识到原来这贾氏一族真的衰落了。
林如海心中不禁有些后悔,这些年他犯了多少糊涂了!竟将自己的宝贝女儿丢入这样的轻浮之处。所幸黛玉洁身自爱,有她们林家人的骨气,才没被被这腌臜污浊之气所影响。
若说林如海刚来京都,自然不会这么快得知晓贾府一干子弟的颓腐。只因他入京之前,在京郊一处名叫十三堡的县城遇见了楚家公子。林如海早在扬州之时因黛玉书信一事,和他结下缘分。如今偶然得见,必然把酒言欢,说几句家常话。
林如海觉得楚在辛比他早到京城,因相信楚在辛的为人耿直,不说假话,便向他探询几句荣宁两府的情况。楚在辛果然说得很实在,客观的评价了几句,也无非是京都城多数人的看法。
“贾家子弟从老到小不学无术已经是出了名的,再这样坐吃山空下去,岂有不衰败的道理?”
楚在辛还和林如海提起一桩事,便是王熙凤借由陈嬷嬷赎身,趁机向他们楚家揩油的事情。
林如海听到这里,心里头已经对荣宁两府彻彻底底的失望了。也就是说,他人还没进京,已经把荣宁两府的真相弄得七七八八了。可到底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林如海在官场上摩擦滚打这么多年,自然懂得亲眼所见的可靠。所以即便是挚友那样说了,他心里头还是抱着一丝丝的小希望迈进了荣府。
可这一进门,林如海见识到荣府里从主到仆怠慢失礼,方真正的信了外人所言。
林如海带着一对儿女喝下一盏茶的功夫,方听见有笑声传来。
“真该打,怠慢了远客。”
话音落了之后,林如海才见一位打扮繁复富贵的年轻妇人笑着扶着贾母进门,身后跟着媳妇、姑娘和丫鬟等一干众人。这女子说话泼辣厉害,猜她是琏哥儿的媳妇叫王熙凤的。
林如海心里沉了几分,感慨这贾家已经不守规矩到如此地步,人还没到,倒先说起话来,还是个小辈,太失礼了。
林如海面上未作任何颜色,只不紧不慢的再次向贾母见礼,礼节性的询问了宝玉的病情。
贾母请了林如海坐下,笑道:“一时急火攻心,吐了口血,已经请了大夫瞧,无碍的,缓两天便好了。”贾母本想说宝玉是因误会黛玉要走,而心急所致。因见着林如海眼中有疏离之态,她才把话憋了回去。
“既是这样,小婿便安心了。等过几日他好了,我再来看他。此刻便不打扰他了,免得他瞧这面生,唐突了他,以致病情反复。”
贾母点点头,本来也不好叫刚来的远客去见病人的。贾母知道林如海赶早儿进京的,料知他疲乏,对王夫人道:“收拾个院子来,给林女婿住。”
林如海连忙行礼道:“不必了,小婿早已安排管家在京都买了一处宅子,也算舒适幽静。今日来,有两件事,一是来拜见岳母和各位兄长,二是小婿想带着我这一双儿女陪我过去住几日,以解我思念之苦。”
人家亲生父亲发话了,贾母自然没有拦下的道理。点点头,允了。
林如海带着一双儿子刚安顿好,便接到顾太傅的请帖,请他择日去府上一聚,另有一则说明,便是顾家大太太生辰之时,邀请黛玉几贾家姊妹去顾府之事。这个帖子并没有下到林如海这边,而是送到了荣府那头。毕竟黛玉现在还是挂名在荣府住着,而且信中也顺道请了三春姊妹。
林如海料想顾家大太太此举,多半是想趁着生辰之时再次相看黛玉。遂嘱咐了黛玉几句。
黛玉随口应下,便带着林甸参看新家的布局,庭院精致竟然与她们在扬州的府邸很相似。
林如海笑着解释道:“这处院子原是朝廷一位姓章的礼部尚书的府邸,他告老还乡空下了这座宅子,后人没能出科举做官,便打发人卖了这宅子。可巧这位章尚书也是苏州人,懂得园林的风趣,特意请工匠打造的。”
黛玉很满意新府的环境,便带着林甸去后宅选院子。正碰见周路家的来找她拿主意。
周路家的有些时候没见到大姐儿,这一见竟有几分激动,跪下了连连磕头。周路家的被扶起来之后,听黛玉说明了来意。
周路家的笑道:“哪里还用选,我公公早早的便给姑娘安排好了,有一处院子又大又好,已经挂上揽玉轩的匾额了。另一处离揽玉轩比较近的,也是个好院子,留给哥儿住的,名字嘛,还请老爷和姑娘做主。”
黛玉抿嘴一笑,扬眉看眼林甸。林甸果然不悦的挤兑周路家的道:“难不成小爷自己拿不了主意?一个名字罢了,何须劳烦父亲和大姐,就叫知恩苑。”
周路家的愣了好半会儿,才笑着应下。看着林甸灵巧的神态,疑惑的看向黛玉,这是当初那个林甸么?
黛玉冲她挤眼,小声道:“修炼成精了,小心着他。”
林甸抠耳朵,埋怨道:“大姐,下次小点声,我都听见了。”
周路家闻言,忍不住噗嗤乐了。黛玉也笑,转头见林如海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了,脸上也挂着笑……
牛氏生辰这日,黛玉刚用过饭,边有人贾府的来催她过去。本来这出府邸离顾家比较近,黛玉完全可以等在这,等王夫人带着三春姊妹来此汇合一起去。又方便又节省时间。
如今贾府这么催,黛玉也不好耍什么架子,不过是多坐一段轿子罢了。她便绕道到了贾府,先拜见过家母后,和到三春姊妹房里一起等着王夫人。小半个时辰过去了,才等到姗姗来迟的王夫人。
等到了牛府,王夫人先对黛玉、三春姊妹嘱咐几句。口上是对大家的嘱咐,她却是眼瞧着黛玉说的话。
“牛府规矩大,你们别得意忘形,丢了姑娘家该有的本分,理应规矩安分守己才是。”
三春姊妹难得出来一趟,心情好极了,笑嘻嘻的应下王夫人。王夫人见黛玉没反应,看眼黛玉,笑着拉着她的手问:“你明白了么?”
“听得清清楚楚。”黛玉轻巧的弯起嘴角,墨色的眼仁儿别具意味的盯着王夫人。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下一章是什么,用我说么,用么?不用吧。。。。(*^◎^*)
☆、39第38章
王夫人被瞅得发毛,避开黛玉的目光,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长辈岂能被小辈的气势吓怕了,抬眼回瞪过去。岂料黛玉早没了刚才的表情,笑意绵绵的看着她。
王夫人正觉得奇怪,听见身后头传来牛氏的笑声。王夫人赶忙转身应酬,笑着和牛氏寒暄几句。
牛氏对黛玉点点头,叫她们姊妹别客气,又引见如棠、如梅两姊妹给她们。
如棠为人爽朗大气,如梅温婉乖巧,俩姊妹性格十分的好相处。没一会儿,黛玉和三处姊妹便和她们打成了一片。
如棠、如梅也听说了些有关他们大哥亲事的风声,对可能成为嫂子的黛玉十分好奇,既然好奇就难不得爱打听,俩人缠着黛玉问东问西,把黛玉的喜好调查个底儿掉。
探春看不过去,扒拉走如棠、如梅,假意护着黛玉道:“林姐姐好着呢,不许你们欺负她。”
“哎呦,哪儿敢啊。”如棠笑嘻嘻的眨眼,俏皮道:“这样好的姐姐,我们羡慕还来不及呢,也盼着有一个。”
顾家男丁兴旺,从太傅那辈传下来,统共出了三个姑娘,老太爷那辈儿有个妹妹,顾家老爷这一辈儿没有闺女,到顾凌这辈儿也只出了如棠、如梅两个女孩。当年顾家二太太头胎生如棠的时候,因早有大房两个儿子垫底儿,顾家老太太比得了孙子还高兴,正经八百的给如棠和嫡长孙顾凌一样高的待遇,老太太这些年对如棠宠爱也是最多的。
顾凌那边老太太喜欢归喜欢,因为是长房长孙,老太太不好过多的溺爱,平常也只能在心里头疼着。再说以顾凌打小那冷漠的性格,老太太和他也乐呵不起来。
后来如梅出生,虽说是庶出,老太太也疼得紧。
俩姐妹在老太太身边儿长大,也没受过什么气,一直和和乐乐的。因如棠和如梅同年出生,前后只差了三个月,俩人私下里相处也没什么姐妹大小之分。顾家的男子很少在内宅久留,偶尔碰见,也是在老太太房里头行礼请安,打个照面儿也就走了。顾家姐妹在后宅里头除了和长辈们相处,真没个兄长姐姐疼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