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是现在的李斯,还有十年后的那些人,项羽,刘邦,楚汉相争时期不停涌现出来的那些人才,如果都能为扶苏所用,那结果应该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吧?
怀着这样的心情,荷华来到了李家门口。她深吸一口气,打开声音转换器,迈着沉稳的步伐下了马车,让车夫上前叫门。
荷华承认自己是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人,她这会儿看着镇定,实际上心里已经七上八下了。
她没见过什么大场面,之前在秦始皇面前就觉得压力山大,但那时候荷华是扶苏身边的一个小小侍女,秦始皇就是再生气,也犯不着跟这个小侍女一般见识,所以她所感觉到的压力,还不及秦始皇释放出来的十分之一。
可这次不同,她的身份不再是女子,别人不会轻贱她,面对她的时候,就会使出十分的力。李斯仕宦多年,身为秦始皇十分信重的臣子,所给与的威压绝不会小,而她不不单是要直面这份威压,而且还要保持镇定,说服李斯帮扶苏的忙。
不知道扶苏是怎么安排的,总之荷华很顺利的进了李家的们,被人请到一处厅堂稍候。
她目不斜视,捧着茶杯在心中将自己的说辞反复推敲斟酌,然而等李斯出现之后,她忽然发现自己脑海一片空白,一句事先准备好的话都记不得了。
这个时候李斯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接近六十岁。但许是保养得好,而且身居高位自有一股意气风发的气度,所以并无垂暮之年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反而会让人忽略他的年纪,只注意到他的气度。
“小人何庆,见过廷尉大人。”荷华连忙起身行礼。
幸好有礼仪卡和声音转换器加持,虽然她实际上浑身僵硬,语气平淡,但是李斯眼中看到的,却是一个礼仪完美,言语平和的年轻人,心中不由暗暗点头。
☆、第24章 历史名人的称赞
两人分宾主坐下,李斯笑着问道,“何先生是扶苏公子身边的人,此前倒是从未见过。”
身为始皇长子,极有可能是将来的继承人,扶苏自然会被朝臣们所瞩目,尤其是近来他渐渐崭露头角之后。
不过出于大家都明白的缘故,扶苏身边稍微亲近些的人只有蒙恬兄弟,至于什么谋士之类,更是一个也没有。所以这忽然冒出来的何先生自然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李斯会问起这个,荷华也早有准备。也许是因为李斯的态度还算温和,并没有打算用气势压人,所以荷华也渐渐冷静下来,至少表面如此。
“有劳廷尉大人动问,在下不过是山野鄙民,托庇于公子,处理些琐事。大人没有听说过,也是应该的。”
言下之意,她只是扶苏的下人,有谁会在意一个不起眼的下人呢?
李斯眯了眯眼睛,笑得十分意味深长,“是本官眼拙了。不过何先生气度不凡,不似下仆。”
“廷尉大人谬赞了。”荷华闻言,心下也不由担心起来。
她倒不是怕李斯追根究底,会发现自己女子身份。毕竟她的伪装非常完美,而任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何先生是婢女伪装的。
只是如果实在查不出痕迹,也并不全是好事,毕竟李斯这样的人,想必是习惯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如果这件事引起他的疑虑,反而有些麻烦。
不过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提高他对扶苏的评价,再说荷华是打算跟他合作,而不是结盟,让人摸不清深浅,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李斯笑笑,也不纠缠这个问题,开门见山的问道,“不知先生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荷华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在下登门拜访,自然是有事要找廷尉大人商议。”
“哦?”李斯微笑道,“扶苏公子是咸阳都水丞,与本官似乎并无职务交接之处。”
“廷尉大人误会了。”荷华连忙道,“在下此次来,非关公务,乃是私事。”
李斯闻言,倒是面露惊色,旋即掩去,“若非公务那私事更是不知从何谈起了。毕竟本官跟扶苏公子素无来往,何先生这话,倒是令人疑惑得很。”
“恕在下唐突,不知能否请教廷尉大人今年高寿?”荷华没有回答他的疑惑,而是换了一个话题。
李斯微微蹙眉,神色微冷,“本官今年五十又九,何先生问这个,莫非是要提醒本官我已经老了?”
这一瞬间他锋芒毕露,荷华为他的气势所慑,几乎说不出话来。
幸好也只是几乎,她强撑着解释道,“大人误会了,大人春秋鼎盛,精力充沛,在下佩服。”
在李斯稍微收敛气势之后,索性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只是据在下所知,丞相王绾大人,今年也才是知天命之年,廷尉大人以为如何?”
听到这里,李斯神色微动,淡然道,“何先生有话不妨直说。”
荷华的话说的客气,实际上却是在暗示他,王绾比他年轻好几岁,他已经那么大年纪,若是再不抓紧机会建功立业,恐怕再也比不上王绾等人了。
即便是自负平生,听到荷华这些话,李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是被对方说动了。
这的确是他的心病。
既然被人触到了,不妨就听听他到底想说什么。若当真于己有利,也未必不能合作。
不过,扶苏公子身边竟有这般能人,而自己居然毫不知情,也实在是令人意外。日后恐怕不能在随意忽视这位皇长子了。李斯心下想到。
李斯这一问,毫无疑问露了口风已经被自己说动,荷华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她虽然面对扶苏时信誓旦旦,但实际上自己心里对于能不能成功,根本没有底。现在进行得这么顺利,无疑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因此她十分自信的一笑,“廷尉大人一定会感兴趣的。”说着便将修路的事情一一道来。
李斯听罢,沉吟良久才道,“这个设想倒是十分有趣,与扶苏公子之前提出的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字,是否同出一源?”
荷华没料到他会这么说,闻言不由一怔。不过片刻后她就明白了李斯这么问的原因。
之前的那些策略,虽说很多人都知道有扶苏的手笔,但实际上却是由蒙恬和蒙毅兄弟俩主持的。如果这个修路的政策跟之前的同出一源,那么扶苏没道理要让另一个人来做。何况蒙加兄弟也未必会高兴。
李斯虽然是廷尉,但蒙毅深受圣宠,近年来升迁极快,他却也不想无端与人交恶。
所以她忙解释道,“虽然看似同出一源,但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廷尉大人放心。”
李斯这才笑着道,“此事倒是的确大有可为。一方面能造福民众,免受路途颠簸之苦,各地往来消息也更加便利。不过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政令通达,朝廷对全国的掌控将大大提高。”
想想,一旦哪个地方出现了动乱,有此通衢大道,军队便可第一时间赶至,控制情况。这样一来,对四方的震慑之力将大大增加。
这一点用于说服秦始皇,显然会十分有效。单凭这一个好处,他就绝不会拒绝。
不过,李斯在称赞过后,又道,“只是……若要做成此事,非三五年之功。如此劳民伤财,恐非百姓之福。”
荷华心下暗叹,不愧是千古名臣,一句话便将这件事最大的隐患说破。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兴土木,百姓身上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要是再修路,势必会加剧百姓负担,使情况恶化。这又不是一时一日之功,长此以往,恐怕会生出祸事。
若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李斯不会答应这个提议。自己这一趟,就算是失败了。
好在对比荷华心中也已经隐隐有了打算,虽然并不成熟,但对李斯来说,应该是正好有效的。
所以她不慌不忙的道,“廷尉大人的担忧很有道理,但此事并非无法解决。大人身为廷尉,掌管军中事务,应该知道,我大秦百万带甲之士,所向披靡,乃是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
“然而如今六国一统,除了北方尚有少许蛮夷不服教化,其他地方皆是国泰民安。如此,这些功臣反而没有了用武之地。”
李斯略略沉吟,问道,“你的意思是,让军队的人去修筑道路?”
荷华微微点头,“大人说的是。这些军队全靠朝廷养着,负担极大,又没有事情可做,若是能让他们在此事上出力,便可减少百姓徭役负担,令他们安心种地,收获更多粮食。这样一来,自然是两全其美。”
“好个两全其美!”李斯笑道,“如此奇思妙想,倒是令人耳目一新。不过要让军队同意来做民夫,也绝非易事。”
荷华道,“这就是廷尉大人职责所在了。军中之事,廷尉大人应当比在下更清楚。若能解决他们的去处,想来也能帮得上忙?”
李斯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他深深地看了荷华一眼,才道,“何先生果然大才。此事若是可行,倒是本官承你和扶苏公子的情了。倘若何先生能再替本官解决了这个难题,本官便再无后顾之忧了。”
荷华囧了。没想到李斯居然会耍这种无赖,不过这件事,她倒是真的有些想法,就是李斯不问,也要想办法提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