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枝走过来道:“大小姐,老夫人让你去一趟上房。”
今儿闹腾了一天,老夫人累了,正半倚在偏厅的榻上,见陈湘如过来,脱去穿了三年的素裳,换上这一袭上浅粉,下嫩黄的衣裙,她的嫡长孙女也是一个娇滴滴的美人。
“祖母,今儿累坏了吧?我给你捏捏。”
老夫人半阖上双眸,她没应周家的提亲,是想着周八征战沙场,万一有个不测,就苦了陈湘如,只没想到,陈湘如拒绝周家的理由是为了这个家。
“如儿。”她悠悠轻唤,“身为女人,还得有个自己的家、有自己的儿女才行,年轻时有夫君相伴,年迈时有子孙绕膝。”
这样的人生,才是圆满的。
可女子最美好的年华都是这几年,她却要把这几年用来支撑家业,看护幼弟。
这既让老夫人感动,又让老夫人不安。
感动的是,陈湘如没让她失望,她懂得她肩上的责任。
不安的是,要是再耽搁下去,任她如何辛苦为陈湘如求来一个“贤惠”之名,怕是再过几年,也无人登门求亲了。
陈湘如力度适宜地揉捏着老夫人的双肩,“我用了三年的时候才学会如何打理家业,如何适应这一切,祖母,我实在放不下弟弟、放不下你。与其遇上一个不珍惜、不疼惜的男子,倒不如就这样陪着您、陪着弟弟们。”
老夫人又长舒了一口气,“如儿,我不会委屈你的。”她定心细想,咬了咬牙,道:“你觉得赵四公子如何?”
赵二舅的嫡次子,陈湘如是见过的,“瞧着比马庆行事得体。”
☆、第175章 不想嫁人
老夫人原不想提这事的,早前就想着兴国公府周家,原想若是有周家其他某位公子来提,也就应了,没想等了几日,除了周八公子,另外几房的人也没来提亲。
兴国公府可有好几房人,他家的公子都还不错,就想挑个得配的文人,而不是军中之人配陈湘如。
周家、丁家皆有公子,大多早前几年就订亲了。
老夫人道:“若是你与赵四订亲,你二舅又疼你,必不会委屈你。到时候,我与你二舅好好说,让赵四留在江宁府,我自与你在临近陈家大院地方置座院子,这样既不耽误你,又方便照应家里。待过几年,相富兄弟俩大了,你再随赵四回六安县,你觉得如何?”
“祖母,我不想嫁人。”
赵四么?
瞧着是好的,就如最初马庆也瞧着是好的,可后来又如何?
对男人,陈湘如真的没信心。
“你又说傻话了,嫁与旁人家受委屈,你二舅自不会受委屈,只是你二舅不是官身,但我瞧着赵四是个争气的,许他日给你挣个勅命回来。”
一、二、三品内命妇称为诰命。
四品及以下则称为勅命。
“祖母,四表哥自是得体的,可我真的不想。”
人,有好坏,许能用眼睛瞧出来。
可人的心,却难以预测。
老夫人长叹一声。
怕是再说,陈湘如也不会应,可她是祖母,自由她做主,她所做的一切,可全都是为了陈湘如。
次日。老夫人请了赵小舅来。
摒退左右,老夫人道:“五舅老爷,请你过来。是想与你商量湘如的婚事。”
赵小舅眸子微垂,“伯母。相中哪家的公子。”
“早前原想把湘如许给兴国公周家,可周家的儿郎大多一早就订了亲,虽有没订亲的,却征战沙场,我这心里着实不放心呀。
湘如一个女子,总不能跟着去沙场,这也不合适。
再说,战场之上。真刀真枪的,光是听说打仗就得提心吊胆。
找个军人,湘如还不得独守空房。”
老夫人早前看中兴国公周家,是想着许有周家其他人来提亲,没想只得周八一个,只得放弃了。
知晓了陈湘如的想法,老夫人就想在亲戚里结亲,这样一来倒也不失为美事一桩。
“赵五爷,你觉得赵四公子如何?”
赵小舅刚含了一口茶水,顿时就喷了出来。
他不否认。赵四长了一张英俊的脸庞,的确很吸引人,可这家伙命太硬了。早前订过两家,两家的小姐都没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赵四当真是个克妻的,岂不是要害了陈湘如。
赵小舅面露沉吟,既然老夫人有心与赵家结亲,他是陈湘如的嫡亲舅舅,绝不能害了湘哪,定要挑了赵家几房最后的子侄配她。
“说到读书用功。才华过人,三房的赵五在六安县倒是个才子。他亲娘早逝。继母是她亲娘的嫡亲妹妹,行事也得体。家里和睦,就是三哥的性子也是极好的。”
老夫人沉吟道:“这可是长子,我们家的情况赵五爷也瞧见的,老的老、小的小,最近几年家里还离不得湘如。就算成亲,我还想留她在江宁府多住几年,待相富能撑起家业,再回六安县。我可以着人在江宁府给他们另置一处宅院,或是在西院划拨一块地,给他们建一座二进院子也使得。”
老夫人现下想的就是两全之策,既能让陈湘如出阁,也能照应上家里。若许往别家,这未必就能做到,但若陈湘如许给赵家,赵家念着赵氏过世得早,心疼陈相富兄弟,也会答应的。
赵小舅道:“伯母思虑周详。小五就比小四年幼三个月,行事沉稳得体,你若见了也一定会喜欢。”
总不能什么好事都让二房的人得了。
二房的赵珍儿许给了陈相贵,赵珍儿的年纪可比陈相贵大了五岁,两家结亲,这瞧的还是赵氏的面子。
“当年姐姐在世时,与三哥的感情最好,一来因他们年纪相仿,二来三哥的性子最是温和。只要我出面去说,三哥一定会应允的。”
赵氏在娘家时,因赵家的姐妹少,而她又是家里唯一的嫡女,自小就受家人宠爱。
赵小舅与三房的关系最好,曾一度胜过了对大房、二房。再则,赵四公子克妻,无论人言如何,他怕是一语成真害了自家外甥女。
当年分家,赵小舅就看不惯自家大哥、二哥仗着是嫡出,薄了三房、四房,虽说这是各世家的规矩,嫡子的家业比庶子分得多,但也要过得去。大哥、二哥只给了两房聊以生存的田地,连铺子都没给分一处。
老夫人道:“早前我也想过,在我娘家挑个侄孙儿来,可许多年不大走动了,对他们的情况又不了解,不敢误了如儿。五舅老爷,你当年是看着如儿出生的,最是疼她,还得劳你说合。”
赵小舅抱拳道:“伯母放宽心,我这就写信回六安。”
*
八月初七,老夫人一早令赵婆子、刘奶娘给赵家几房人准备了礼物,各房一只大箱子,从绸缎衣料到江南的土仪,二房人多就占了大头,三房、四房也各有一箱,就是五房也有一箱子东西,将随赵二舅一家送达六安。
老夫人请丁夫人出面,介绍赵四公子与赵小舅进了江宁书院读书,现下就暂时留了下来。
黄昏时,二舅母夫妇来上房见老夫人。
二舅母道:“伯母,珍儿与相贵的亲事订了,怕是苏州马家也要催湘娟过门了,我瞧着不如抓紧把他们俩的亲事办了吧。要是珍儿过门,也能帮衬着如儿打理一下内宅,珍儿虽没如儿能干。可这打理内宅还是能成的。”
二姨娘到底是个小妾,老夫人订赵珍儿,瞧中的也是赵珍儿言行也得体。趁着她还活着,许能指点一二。待她两腿一蹬,这个家也不至太乱。
二舅母似瞧出老夫人的犹豫:“如儿的婚事许一时半会儿定不下来,非常情形用非常法子。”
老夫人沉吟道:“长幼有序!”
她听了赵小舅的建议,又侧面与下人们打听了一番,赵婆子等人上了心,通过赵家的下人了解,知道赵三舅家的嫡长子赵敬是个学问好,又行事端方的少年才子。老夫人就觉得这是门好亲事。
既然赵小舅说好,指定就是极好的,又有赵小舅写信保媒,就算成了一大半。
“这大户人家,也有为了冲喜先娶妻的,待过几年再圆房不迟,上回那算命先生也说了,我家珍儿最是个旺夫、旺婆家的,定能让陈家和和顺顺、大吉大利。”
老夫人想了一阵,方令赵婆子出门寻个算命先生来。
又再合了一遍陈相贵与赵珍儿的八字。挑了几个黄道吉日:九月初二、九月十八、十月十二、十月二十六、冬月初八、冬月十六……
一直挑到了次年三月。
老夫人想着:湘如的婚事许就要订下来了,不急这一时,但为示诚意。方才请了算命先生来选期。“容我想想,到底长幼有序,马家那边的人许这几日就要到了,待订了湘娟的,我便写信回你们。这同一年不宜办两次喜事,最好一个头年,一个次年。”
二舅母喜道:“都听伯母的。”
八月初八一早,赵二舅夫妇携着赵珍儿离开江宁府。
陈家大院又安静了下来,不同的是。陈湘如姐妹开始参加应酬,去周家参加宴会。到丁知府家给丁小姐过生辰。
陈湘如因事多,就由陈湘娟领着陈湘妮去了。
九月初一。陈湘如正要出门,却见门上的婆子来禀:“大小姐,六安三舅老爷家的五表少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