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晟刚刚醒来,岫岩和轻云正伺候他喝水,见了太后,也赶紧见礼。
岫岩搬了一只春凳过来,放在床边,金太后坐了。
金太后看着赵晟苍白的脸,母子两个相对无言。
算年纪,金太后保养得当,看着虽然还年轻,但其实已经是七十多岁了。而皇帝赵晟,将近五十,看着倒比金太后还年长。这就是劳心劳力不同的差别。
尽管皇家不可能像普通人家那样,常常天伦聚乐,太后和皇帝并非每天见面。但金太后是赵晟的生母,自然也是真心地心疼儿子。
“皇帝呀……”金太后叹息着开了口,“有些事情过去了便过去了,不必放在心上。但是身为天子,有些事情,即便是再艰难,也得去面对了。”
赵晟垂着眼皮,手里捏着一个玉狮子把玩。
金太后见他不说话,知道他心里还有抵触,但本着公心,还是说道:“皇嗣一事,现在必须慎重考虑了。否则等朝臣们发动起来,你这个皇帝也只能陷入被动。”
赵晟这才抬起眼皮,幽幽道:“母亲,儿子刚刚没了孩子。”
“那不是你的孩子。”金太后果断地说。
赵晟自嘲地一笑:“是。但我,曾把他当做全部的希望。”
金太后蠕动了一下嘴唇,没忍心说下去。
常乐心中难过,仰头忍了一下眼眶里的湿意。
长春殿中再次陷入沉闷之中。
赵晟像个执拗的孩子一样低着头不肯说话,而金太后虽没有说什么,却也执着地看着他,无言地透露着自己的坚定。
金太后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赵晟子嗣无望,必须真正开始考虑此前朝臣之中冒出的那些声音,从宗室之中选择赵姓子弟过继,备为储君。
可是要赵晟开这个口,无异于让他亲口承认,自己不能再生育的这个事实,即便身为帝王,心如泰山坚硬,也实在是太过为难了。
68、清平山行宫
最终,赵晟还是屈服了。
真正让他屈服的并不是金太后的坚持,而是他的理智。
身为皇帝,个人的情绪是最不重要的。他在作为一个父亲之前,首先是一个皇帝。他要考虑的是天下,是江山。
他年近五十,拖着病躯,就算自己硬撑,朝臣们也会急着立储,否则一旦他驾崩,国家没有主人,就会陷入巨大的动荡。
金太后道:“为今之计,只有从宗室中过继一条法子。皇室没有收养一说,皇帝的位子,只能给赵家人坐。”
赵晟已然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道:“朝臣们早有过声音,希望从宗室中过继,其实朕的情况,早有人看在眼里,宗室之中也早就有人蠢蠢欲动了。上次御史台上奏,就是一次试探。”
金太后皱眉道:“宗室之中的年轻子弟很多,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晟微微一笑道:“太后应该问,朝臣们是否有合适的人选。”他嘴角露出一丝自嘲,“朕虽然做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对待朝臣多以宽和为主,虽然人人都给朕冠上一个仁君的名头,可是仁也就代表着心慈手软,朝臣们无畏惧之心,难免生出一些旁的心思。皇嗣之望早有争议,朝臣们也在观望,宗室之中哪一位可堪大任。”
金太后点头道:“哀家明白你的意思,储君人选,不仅要让皇家满意,也要让朝臣满意。将来储君登基,还得靠这些朝臣们治理天下。”
“正是。”
赵晟沉吟了一会儿又道:“不过话说回来,以朕这样的景况,过继总要符合几个条件,品行、能力且先不论,单从年纪上说,最好是已成年但未过三十的年轻人。”
“其实原本幼年过继是最好的,咱们还能自己培养一段时间,但是你的身体……”金太后也直言不讳了,“若有个万一,少年天子容易受人辖制,于国无益。”
赵晟道:“但若是太过年长,朕若是多撑个几年,也是耽误。”
金太后道:“你的这些顾虑,想必也是朝臣们的想法。”
赵晟道:“君臣二十载,自然已经心意相通。”
“这样算来的话,范围自然缩小,可宗室之中符合条件的人仍然不少。”
赵晟笑道:“除年龄一条外,自然就是要看个人的才学、能力、品行了,这却不是一时片刻就能决断的。”
金太后道:“那你可有中意的?”
赵晟摇摇头:“事关江山万年,朕还得再看看。”
金太后也认同。
两人便又都沉默下来,各自思索着。
这些事情,顾太平、常乐等人是插不上话的,不过常乐暗暗想着,只要不是恪郡王就好。恪郡王那个人,面慈心狠,手段又不光明磊落,若是做了皇帝,权力膨胀,只怕是个残酷之君,那朝臣百姓可就都倒霉了。
赵晟想着想着,眼睛一眯,似乎已经有了想法。
“太后,朕想去清平山住些日子。”
金太后没明白他的用意,吃惊道:“这个日子去清平山?”
清平山在庸京西边一百里外,快马半天便可来回,山上有温泉,建有行宫,是皇室度假小住之地,同时还有巨大的狩猎林场,皇室若是举行狩猎,也会在清平山。
赵晟现在的身体状况,去清平山养病倒是合适,只是这个时间有些没头没脑。
不过金太后到底不是一般人,吃惊了一下之后也就很快反应过来:“你是想,借此来观察各方的反应?”
赵晟点点头,微笑道:“还是母亲知道儿子的心意。朕去清平山养病,宫里只管把朕有意从宗室中过继的消息撒出去,相信必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到时候太后坐镇宫中,可以帮朕留意着各方的反应,什么人是什么品行,咱们以静制动,正好能看清。”
金太后道:“这法子不错,这消息一出去,宗室们一定极为心动,有意于皇位的必然耐不住寂寞,若你留在京中,有人自荐到你面前,不管拒绝还是同意都是为难,倒不如你离开一阵,哀家先帮你看着,也有个回旋的余地。”当初靳王赵彬就曾当面推荐自己的儿子,防的就是这种人。
母子两个很快便达成一致。
接下来,大庆宫便开始忙碌起来。
皇帝要搬去清平山行宫小住,这自然不是小事,要准备的东西极多,也不是一天之内就能办完的。
顾太平首先便打发了一批人去清平山,打扫整理,确保食宿条件,以保障皇帝去的时候可以直接入住。岫岩、轻云等人则开始收拾皇帝日常起居所用之物,吃的、穿的、用的一样一样都得准备齐全。
常乐也不得空闲,赵晟虽然住到行宫,一些政务自然可以交给朝中重臣自行决断,但有些政务还是必须他亲自过问的,每日自有快马将奏章送到清平山,而常乐就要整理书籍奏折典章文房等一应物件,到时候也要一并带去。
虽然赵晟去清平山小住的决定有点突然,但是人人都知道皇帝身子抱恙,今年的冬天又冷,清平山有温泉,气候比京城要温暖舒服得多,皇帝去那里养病,也是很正常的。
忙碌了三日,行装便也都准备好了。
出行这天,倒是难得的好天气,大太阳,算得上温暖,大庆宫中需要有人留守,跟着的人有顾太平、常乐、岫岩、金缕、重芳、童小言,以及一批粗使的宫女和内侍,负责安全的禁卫和御林军自然也是不可少的。
一行人浩浩荡荡从朱雀门而出,不消半日便到达了清平山。
而皇帝出宫之后,也很快便有消息传了出来,因为林贤妃意外小产,皇帝深受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唯恐皇嗣无望以致江山不稳,所以已然决意从宗室之中挑选优秀子弟过继,备为储君。
备为储君的意思,就是当储君的备胎,万一将来皇帝有了亲儿子,储君的位子当然还是要由正宗皇子来坐的。可是从朝臣到宗室,人人都认定,皇帝已然是不可能生出儿子来了,这备胎跟正式也差不了多少。
果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宗室之中凡是姓赵的,哪怕是个落魄到跟贫民一样的宗室子弟,都抱起了幻想。
然而皇帝去了清平山,刻意跑百里路程去献殷勤,自然是不现实的,也显得对皇位太过觊觎,所以大家还是把主意打到了坐镇宫中的金太后身上。虽然没办法打探皇帝中意谁,但太后身为皇帝母亲,对皇上的心思总是了解的吧,从太后嘴里打探也一样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