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儿头上盖了大红盖头,眼泪瞬间流了出来。
这个家生她养她这么多年,现在说离开就离开,心中又怎会舍得下。
尤其是想着以后就不能日日再见到母亲了,心中更是痛的很。
“来了来了!新郎官来了。”
“那让他先过了桥再说,不过桥才不让他接走新娘子呢!”
农村嫁闺女都有先为难新郎官的说法,为难为难,接了新娘才能知道珍惜的。
嫣儿的几个表嫂和表妹早就预备好了整人的法子,她们已经在大门口处搭了木桥,这所谓的木桥其实就是用一条十分窄的长凳拼出来的“桥”。这新郎官若是想接走新娘,就先要从这木桥上走过去。没过一个凳子,就要喝一碗酒,还要拿出些小玩意儿打发守桥的人。
门口处已经挤了好些人,都在等着看热闹。
那李暮生骑着马从村里转了一圈,这才到了嫣儿家门口。
报喜的喜郎早在门口处吆喝了一声:“接新娘了!”
这一嗓子完了,李暮生才在郭大夫的陪伴下走到了门口处。
李暮生满面春光,站在门口处看着地上的木桥,知道这是嫣儿的家人有意为难与他,让他过木桥。
果然,人群中传来“过木桥……新郎官过木桥”的喊声。
又有几个女眷站在了每个木桥中间,不肯让开。
“姑爷!你要接走新娘子可是先要过木桥的,若是胆子小不敢过,就爱赶紧回去吧!”嫣儿的表嫂一阵起哄。
郭大夫是媒人,此刻自然由他作为李暮生的发言人,一时笑道:“还望各位长辈行个方便,叫新郎官过去吧!”
“那可不行,不过木桥还想娶新娘子,想的美。”嫣儿的表嫂也不示弱,故意逗弄接亲的人。
正文 第二百一十七章 拜堂成亲
其实郭大夫的话不过是个过场,这桥你是过也得过,不过还得过。
嫣儿的嫂嫂们一时间将满脸喜色的李暮生推上了木桥,让他从木桥上过去。
李暮生心里早就迫不及待想见到嫣儿,半推半就间也就上了桥。众人见新郎官上了木桥,一片叫好声和喝彩声。
上了桥就要喝酒,这木桥共有九截,寓意为长长久久,也是图个好彩头罢了!
只是这截数越多,新郎官喝的酒就会越多。这九条桥,李暮生就要喝下九碗酒。虽说这李暮生平日里也和同窗好友们喝点小酒,只是喝的不多。眼下见了这九碗酒,如何能不犯怵。本待要不喝,可嫣儿的嫂嫂们却又不肯相让,只能是硬着头皮喝了下去。
九碗酒下肚,李暮生只觉得面上坐烧,头脑内稍微有些犯迷糊。但是毕竟是大喜的日子,自然不会轻易的醉倒。
众人见李暮生痛痛快快的喝了酒,一个个欢呼叫好,一派热闹喜庆。
嫣儿就坐在屋内等着,头上蒙着大红盖头,两手端端正正的交叠在大腿上。身旁陪着的是她的舅母王氏,裴氏因是个寡居的,大喜之日却也不吉利,所有只有王氏陪着。
大红盖头下,嫣儿一张惆怅的脸,全无一丝当新娘子的欢快。
王氏不知嫣儿的心思,听着外面的吵嚷声很是热闹,也伸长了脖子透过窗去看,口内不住的道:“嫣丫头,你听听多热闹啊!我当年嫁给你舅舅的时候,可是没有这般的热闹和风光。看来你婆婆家对你可是相当的重视,嫁过去了必不会吃亏受罪的。”
嫣儿脑子里一片混乱,如何能听得见王氏的话。
从今儿起她就真的是李暮生的人了,即便以后和离了。那也和李暮生撇不清楚关系了。
想着从今往后怕是再也不能和夏孜墨有丝毫的牵扯不清,心中既惆怅又难受。
明明是他先负了她,可她就是放不下。
爱恨嗔痴虽说只是心里的念想,可这念想却并非说走就走的。
李暮生终于过五关斩六将的来到了嫣儿的房门口,林氏等人也已到了嫣儿房中。
“吉时已到,请新娘子上轿。”礼仪先生大喊了一声,众人便簇拥着嫣儿走出了门口,嫣儿一直由王氏牵着,一步步的往门口去。
嫣儿知道,只要是迈出了这个门。从此她就真的再也与夏孜墨没有任何关系了。莫说是妾,就算做个外室的可能性都没有了。
一手轻轻摸了摸揣在衣袖内的玉佩,更是心如刀绞。
到了门口处。王氏将嫣儿的手交在了李暮生的手中。李暮生眉眼间全是喜色,今儿对他来说,那就是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再也没有什么能比的上今日之喜。虽然他知道嫣儿心中并没有他,但是他依旧想给她一个家。依旧想等着她爱上他的那一日。
阳光洒在嫣儿的红盖头上,一片火红。
“新郎官背新娘上花轿,从此长长久久,子孙满堂。”礼仪先生又高喊了一句。
众人也都开始起哄让李暮生背着嫣儿上花轿。
李暮生自然愿意,忙笑着俯下身去。王氏已经扶了嫣儿站在了李暮生的身后,让嫣儿俯下身去。
嫣儿隔着盖头看不见任何人的脸。却能感觉到身后的母亲轻轻的啜泣着。当娘的又那个舍得自己的闺女嫁出去的,林氏也一样。虽然李家和罗家只有一墙之隔,可她心里还是觉得少了一块似的。痛的难受。
嫣儿心中更是难受,一时回转过身子跪在了地上,给林氏和站在边上的罗晋人重重的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身来转身趴在了李暮生的后背上。
这期间她一个字都未曾说,可在场之人却都掉下了眼泪来。
李暮生感受到嫣儿的体温。眼中止不住的喜色,出了这个大门。从此这个女人就是他李暮生的人,这一生都会和他牵在一起。
李暮生坚定的背了嫣儿出了门去。
又是一阵阵的鞭炮声和唢呐声,仿佛要让这天下人都知道今儿他李暮生娶妻一般。
门口处停着一乘四人抬的花轿,原本村里头娶妻都是二人抬的花轿,李家因怕薄待了嫣儿,所以花了重金雇了一乘四人抬的花轿。
这花轿周身的帷子都是用大红绸做出的,上面绣了丹凤朝阳,图上多以金银两色为点缀,甚是喜庆富贵。
轿子边上站着喜娘和压轿童子,地上已经铺好了一块红色大毯子。都说这新娘子未上轿子前不得沾地,李暮生便将嫣儿放在了红毯上。
人群又从院内一下子涌了出来,再次追看新娘子上花轿。
“新娘子上花轿了,喜娘打轿门。”礼仪先生又高喊了一句。
一身大红色衣裳的喜娘笑盈盈的打开了轿门,嫣儿并无兄长弟弟,因此也无人踢轿门,只由喜娘打起了轿门,嫣儿便在喜娘的搀扶下上了花轿。
这花轿内也是与别的轿子不同,轿内自然也都裹着红绸,上面绣着百子图,寓意为多子多孙之意。
新娘子做的软榻也不一样,榻上也都绣着花色,多是些富贵牡丹之类的花卉。也是取个大富大贵之意。嫣儿此刻就坐在富贵牡丹上,脚下也是一片红色。
上了轿子,那礼仪先生又喊了一句:“新娘上轿,长辈洒富水”
这一句完了,便见林氏扶着罗母从门口走了过来,身后跟着嫣儿。罗母的眼睛也有些红肿,似是哭过的一般,林氏更是眼泪婆娑,犹在伤心处。锦儿的手内端着一个漆红色的大红木盘子,盘子内放着一碗清水和一碗白面。待会子罗母和林氏将会把这碗清水泼在花轿周围,从此嫣儿便向着泼出去的水一般,往后所有的一切罗家人再不会过问。而那一碗白面,却是撒在花轿上,也是为了图个好口彩,让夫妻两个从此能白头偕老,一生相伴。
林氏一手端过了碗,将水递在了罗母的手中。罗母接了碗,默了半响才将水破了出去。
“细水长流,儿孙满堂。”礼仪先生高喊了一句,跟着便响起了一阵鞭炮声。
待炮声停止,罗母和林氏又将白面洒在了花轿上。
“白头偕老,相伴一生。”礼仪先生又说了一句吉祥话儿。
只是这一次末了并未放炮,而是又接了一句“吉时已到,起轿。”
这一句完了,原本停下来的唢呐声又开始吹了起来,鞭炮也跟着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
李暮生快速的跳上了马车,向周围之人拱了拱手,以表示感激之情。
迎亲的队伍一时动了起来,往东边的路上去了。
这一路上都在放炮,怕是十里八乡都能被这炮声惊动了。
经管锣鼓喧天,炮声整耳欲聋,可嫣儿坐在花轿内始终高兴不起来。
外面的天气格外的好,周围的田里麦香阵阵飘过,偶有蝴蝶还会飞过花轿边上,似是也想瞧瞧新娘子的容貌。
只是嫣儿愁容满面,一声声的轻叹却也淹没在这唢呐声和鞭炮声中……
花轿在整个村子里绕了两圈,喜庆之色不言而喻。
最后花轿停在了李暮生的家门口,方才在嫣儿家门口看热闹的人又转移到了李家的门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