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大郎舒心了,三娘却啊的一声叫了出来,捂着自己的小鼻子。
裴大郎听得三娘惨叫,赶紧松开了她,只见三娘小巧的鼻子上面红了好大一块,疼的三娘泪珠子就在眼眶里面打转转。
三娘怒道:“你怎的比铁块还硬啊!快看看,我流鼻血了没?”
裴大郎看着仰望自己小脸,朦胧的泪眼,小巧的鼻翼,樱桃大的小口,肌肤如玉,合起来也还没有他的巴掌大。仔细看了看,那小鼻子只是红了些,还没到流鼻血的地步!
裴大郎轻声哄到:“没有呢!要不揍我两拳,让我也疼上一下!”
三娘给了他一个白眼,道:“没把你打疼,把我的手打疼了!”
乔四海隔得远,并没有看清楚,见两人并不采艾叶,只在那里说话,玩笑道:“干嘛呢!打情骂俏么?”
三娘笑骂道:“你才和他打情骂俏呢!脚下滑了,撞到了裴家哥哥,我正叫他看看我的鼻子塌了没!”
三娘说的有趣,乔四海也哈哈大笑起来,还是规劝道:“三娘,脚下小心些!要不我俩摘了给你就是了。不过是挂在门边,一把就是了!”
三娘笑道:“却不是挂门边驱邪用的!也不是烧水洗澡用!须得嫩嫩的尖,用来做艾叶青团子用的呢!”
乔四海叫苦道:“这物什这般苦,用来做团子,不是糟蹋粮食么?”
三娘回道:“却是今日做来应景的,你既然不喜欢那苦味儿,我们自吃我们的,你不吃就是了!”
乔四海仔细想想,三娘做的饭食哪有难吃的,陪笑道:“好歹应景尝尝也无妨!”
说是尝尝,那日的艾叶青团子,乔四海比任何人吃的都多。
三人说说笑笑,行至曲江边,三娘便要去折柳枝。
乔四海笑道:“你怎的这多事?这折柳枝又有什么说道!”
三娘笑道:“你不知道?有谚语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我却是想永远年轻漂亮呢!”
说罢,折了三枝,一人头上簪了一枝柳。
乔四海取下来,看了看道:“不好看!不若柳条帽儿!”
三娘变笑闹了要乔四海编来带!三人一人一顶柳条帽儿带着回了大将军府。
裴大郎回了府,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三娘折给他的那一枝柳插在了他的院子里面。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而裴大郎却是奔了把柳枝培养成参天大树去的!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裴大郎本着爱惜的心思,奔着把这柳枝儿培养成郁郁葱葱的大树的想法,日日勤呵护,日后,大将军府的后院子多了个池塘,就为这株柳树!
裴大郎插柳去了,乔四海本想睡觉去的,想了想,还是不放心,跟了三娘后头,看三娘做艾叶青团子去了!
先将开水锅放少量的碱,洗净艾叶焯三到五分钟,捞起在凉水中漂洗几回去苦味。把艾叶切碎,放入锅中煸炒,放入糯米粉和水混合均匀。
另取个容器,放入澄粉,加入开水搅拌成团。
将糯米粉面团和澄粉面团放在一起,揉均匀后,放一勺猪油,再揉成团即可。
在案板上撒些澄粉,将绿色面团分成小份。包入馅料。(馅料的品种很多。最普通的就是红豆。又有咸味的、肉的、果味的。凭自己的喜好)
包好后,艾叶青团子表面是光滑的,将青团子放在涂过油的蒸笼上,冷水上锅,用中火蒸10分钟即可。
乔四海看的那是目不转睛,三娘做得那叫行云流水。三娘做好之后,把与乔四海几个做了下午茶,其余的就端出来给大家尝尝鲜!大家吃了都觉得好!
只是李烈陛下和司马空空听闻此事,怒斥三娘有好吃的都不惦记着他们,他们强烈要求三娘做一桌子点心吃食带着,大家一起踏青去!
三娘点了头,李烈陛下吸取了上次带着人来,让人家看了吃不到,抱怨连连的教训,微服出巡了,只是踏青的地方换到了皇家园林--畅春园。
既然是要踏青,*光又好,三娘便央了裴大郎去帮他做了一个纸鸢。
古书上有“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云”和“公输般变木鸢,以窥宋城”的记载,《墨子.鲁问》载:“公输子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能连续飞行72小时,这是现代高技无人侦察机也无法做到的。可惜,这种技术早已失传。
不过纸鸢通常在战争中用来传递情报、做间谍活动的,纸鸢可以飞得老高,即便被敌方发现,也奈何不了。好的纸鸢飞得高百余丈,即使是善射者也根本无法射落,裴大郎就做的一手好纸鸢(说不定就是为了军事作用)。
好的纸鸢和放纸鸢用的线的制作方法其实也不简单。首先要“蜡玻璃线”。就是先将一些玻璃瓶子敲得粉碎,辗成尖锐的颗粒粉状,然后用沙锅煮一种叫“牛皮胶”的东西(就是印刷厂装订书籍封皮的那种胶),胶煮好后就把玻璃碎粘在线上,经过一夜的风干,那系风筝的线变得锋利无比,诸事俱备之后,纸鸢就做成了。
那些形状不同别出心裁的纸鸢大都有与之很相吻合的名字,单字的如“钻”如“飘”等;双字的如“麻鹰”“猎犬”;三字的如“黑金刚”“阎罗王”;四个字的最具神采,象“落日余晖”“南征北战”“双鬼拍门”都是响铛铛的名声。
裴大郎闲来无事,三娘有求他必应之,经了一天一夜,为三娘做了一个燕子形状的纸鸢。据裴大郎说,只能算漂亮,不算顶好,可以飞过上京最高的紫禁城。
三娘忙问道:“李烈陛下会不会介意!”
裴大郎笑道:“我做的,他怎会不放心!”
☆、第三十三章 清明踏青
第三十三章 清明踏青
为了自己得一个清静,后日的清明踏青之行,三娘一个都没邀请,只予裴大郎和乔四海说了一声。两人不放心三娘,便要一路,三娘笑笑,应了,做了三人的饭食,拿了提篮装了,出城踏青去了!
三娘这一篮子装的,却是好东西。
清明前后,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潜伏在泥中休眠的螺蛳纷纷爬出泥土。此时,正值螺肉肥美,且壳中尚无小螺蛳,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
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就用腌菜卤煮煮,清淡爽口、味道非常鲜美。有的煮熟了挑出螺肉炒韭菜,那是打嘴巴也舍不得丢的美味。
三娘准备了三道菜:一盆子辣子炒田螺、一碗大田螺塞肉,是把螺肉和猪肉一起剁茸,咸中带鲜,香气满口、一款“雪里银”,洁白的芙蓉里嵌入银白色的颗颗田螺肉,装入盘中,宛如一幅明快典雅的图画。
又将桃花置于沙锅之中,用水浸泡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做了桃花粥做饭食。
这桃花粥本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只是这天启朝没有这个习俗,三娘觉着品着桃花粥看桃花也算应景,便做了来。
只是怕两人不喜甜食,又做了青精饭与两人做主食。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此饭乃仙家服食之法,而今释家多于四月八日造之,以供佛。不过日常吃吃也无妨不是。
上京城西有一座并不算高得桃花山,山下泉水奔涌,山上桃花烂漫。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造化,又有了无数天然溶洞群,主要就是那桃花洞。
桃花洞位于桃花山中部,洞内钟乳林立,形态各异,其中有一处为手捧仙桃,面带微笑的桃花仙子,据说能够找来桃花好运,吸引着无数青年男女来此一睹风采。
三娘倒没想过去求桃花姻缘,只是桃花山脚下有无数艾草,三娘却是想做些艾草青团子应应景,顺便赏赏桃花的。
乔四海听了三娘要去桃花山上看桃花,只是心里暗笑,莫非三娘也思春了,想走走桃花运?
裴大郎也是暗自揣测,隐隐不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这首诗写得真好,完全比照天气预报!
三娘一行兴致勃勃准备出行,寒食节那日却下起了绵绵细雨,到了清明节当天,雨停了,路上还是湿滑得紧,却全然没有影响三娘的好心情。她要去赏花,赏桃花!
乔四海见状,肯定了心中的猜测。裴大郎见状,更为不安了!三娘当真要去求桃花运?
三娘不管两人想些什么,拉了两人,骑了马,出了城。
因刚下了雨,路上行人并不多,更不要说来赏桃花的了。只是这雨打桃花,遍地落红堆积。一阵风过,枝上纷纷扬扬洒下一片片花瓣,天地一色,满目桃红,别有另一番景色。
三娘喃喃道:“风住尘香花未尽,依然俏枝头。梅定妒,菊应羞,桃花开处冠春风。”
裴大郎听得真切,心下微定,三娘果真是来赏花的。裴大郎心里暗自好笑,小姑娘一个举动就让自己心神不定,哪里还有往日的镇定自若。谁人说他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却是没看到他近日的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