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贤妻生存守则 (如小果)



安静茹迷茫了一下,随即朝管事婆子吩咐道:“就用咱们选出来的这几种,比照往年的数量,若有什么问题,再来找我。”

管事婆子退下,品翠服侍安静茹披上披风,随崔嬷嬷一同到了姜氏正屋。只见里头丫头婆子忙着,见了安静茹就道了一声喜。桌上放着一些礼品,姜氏坐在桌边细看一回,抬头朝安静茹道:“吃了午饭,你回娘家一趟吧。”

安静茹心头一震,喜悦很快蔓延上来,这个时候回娘家,姜氏还特意预备了礼品,只有一件事儿,就是弟弟安晋松真的考上武举了!

崔嬷嬷也不卖关子,笑道:“方才二老爷打发人回来说,安家哥儿武举二十三名。”

二十三名是比较靠前了,安静茹震惊不已,崔嬷嬷又笑道:“咱们三爷举荐的朱公子,武举第六名。”

文科还没放榜,武举提前倒不意外,毕竟武举考生少很多。安静茹听韩睿华说过,应届武举总共两百人。连文科的零头都算不上,现在是属于大周朝的太平盛世,大多不愿弃文从武。就是武将出身的,也愿意弃武从文。

两百多人中前二十三,这大出安静茹的预料,“这样,儿媳也回去预备预备,吃了晚饭就回去看看。”

姜氏点头,指着桌上的东西道:“这些也带回来。”

安静茹没有拒绝,说实话她有些高兴过头的。可安老爷不太高兴,脸色不好看,老太太倒是挺欣慰的,笑着朝安静茹道:“也算是有出息了。”

武举出身倒不是马上就去打仗,要在军营接受培训,基本是三年时间,之后可以考武状元。当然,安晋松也可以在京城做侍卫,甚至是皇宫侍卫,而不用去前线。

陈氏没什么,只要儿子有出息就好了,反而嗔怪安静茹:“都说了叫你别经常回来,你却不听。这里是娘家人,你不回来我们还怪你不成?等你生了儿子,经常带着我的外孙回来叫我看看,就比什么都高兴。”

有些应酬就是安静茹想推也推不了,韩国公府目前基本是她和刘氏在外头交际应酬。安静茹笑道:“今儿是婆婆叫我回来的,本来也是咱们家的大喜事儿。”

安晋松考了武举,韩睿华推荐,安老爷资助的朱师傅考了第六名,安家俩个人去考,两个人都考上了,可谓双喜临门。

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外头就传韩睿华来了。安静茹抬头,韩睿华从外头进来,身上穿着官服,见过老太太和陈氏,便去书房见安老爷他们。

不知不觉已经是日落时分,安静茹是孕妇,天黑了怕路不好走,韩睿华去书房说了一盏茶功夫的话,便接安静茹回去了。

来的时候,安静茹体会了一把街市的热闹,虽不至于到路不通,但没办法向往常行驶的那么快。回去的时候,竟然被人拦住了。

赶车的婆子道:“是三爷遇上了旧识。”

安静茹只好在马车里等着,同坐的品翠忍不住撩开帘子,天还没黑,街上人来人往三五成群,有些年轻,有些已经满头白发,看得出都是赴京赶考的学子。安静茹也跟着望去,再想想韩睿华,心中嘘嘘不已。

没等多久,马车又继续前进,但走得愈发慢了。到了垂花门下了车,赶车婆子就禀报道:“三爷带人去见大老爷,请三奶奶先回去。”

安静茹点头,晚些时候韩睿华回来才知道,遇上的就是顾家四爷。顾四爷同样是赴京赶考来了,却因为来晚了些日子,找不到清净适合温习读书的地方,因此就在街上晃,遇上韩睿华,韩睿华就把他带回韩家。韩家客房多,顾家与姜氏关系还不错,收留顾四爷也没什么。

正好韩睿钦还要考,两人一处相互学习。韩睿华和大老爷还能给予指点。

“他身边可有人?要不要安排小厮过去使唤?”

“他身边跟着一个管家两个小厮,倒也不用。”

那就只安排一日三餐了,安静茹点头,记下这件事儿。

武举放榜的两天后,文科放榜。刘氏一大早就打发人去看,直到傍晚去看的人才满头大汗回来,彼时大伙都在太夫人屋里,太夫人也等着看韩睿钦的成绩。外头的人说看榜的管事回来,众人也顾不得回避,除了太夫人都不约而同地站起身。

管事一边作揖打千儿,一边喜道:“太夫人大喜,三夫人大喜,咱们四爷考了五十六名!”

刘氏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卢氏更是不知道怎么形容了,京城上千考生,五十六名已经十分不错了!

太夫人最先回过神来,淡淡道:“我记得当初华哥考了第九名来着。”

第九名和五十六名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刘氏却不介意,仍旧十分高兴:“华哥得大老爷亲自教导,钦哥哪里能和华哥比?”

但若是和京城其他功勋世家比,没几个比得上韩睿钦。这个成绩并没有让三老爷多高兴,春闱和秋闱不一样,春闱人多,临场发挥也很重要。三老爷对韩睿钦鼓励多于责怪,韩睿钦心态很平和,埋头准备接下来的春闱。

姜家二爷考了三十多名,比韩睿钦好,三爷一百多名,四爷没过。三个人过了两个,姜家二老爷还是挺欣慰的。容惠的未婚夫,孙四爷考了两百名,对此刘氏也觉得没什么,孙四爷是孙家正经的嫡出嫡系,考上举人就不错了。再说,考了举人,进士没考上,再过三年可以继续考。

第二天,三房那头就热闹起来,韩睿钦考了五十六名,这放在功勋世家确实值得庆贺,刘氏是巴不得大摆筵席。三老爷没答应,太夫人直接说欧阳老侯爷过失还没出殡,这个时候摆宴席不合适。

刘氏每每想着都觉得不舒服:“欧阳家是二房的亲家,与咱们三房何干?难不成咱们家还跟着守孝不成?”

容惠一听这话,就忙劝道:“娘别乱说,叫爹听见,又不高兴了。老侯爷毕竟是侯爷,别说咱们还是亲戚,就算不是亲戚,谁家这个事儿大摆筵席庆祝?”

刘氏冷笑一声道:“你真当没有么?冯家就摆了五六十桌的流水席。”

“他家是他家,再说这个时候摆也没什么意义,不如等哥哥春闱过了再摆,那时候欧阳老侯爷已经安葬,爹和太夫人肯定不会说什么。”

这话很是合刘氏的意,春闱过了再摆,那她的儿子就是进士了。心里一合计,就叫人给韩睿钦炖补品,容惠也知道劝不住母亲,只好不劝。

“京城这头放榜,其他地方也差不多放榜了,还会有更多的生员赶往京城。给各处管事说一声,天黑后各处的门就要仔细着关好,没得在门户上除了什么问题。”

安静茹点头应下,“儿媳一会子就把管事们叫来,细细嘱托。”

姜氏点头,想了想又道:“庄子上的事儿也要提前,到时候人多起来,运送什么东西也不方便。”

这一点安静茹已经想到了,仍旧点头,只是想想姜氏打理着更多的庄子倒有些担心她。姜氏仿佛看出了安静茹的心思,嘴角扬起一抹笑道:“我手里的事儿交了一些给你三婶婶,你只管将太夫人那几处庄子料理,还有府里过年的事儿,其他的就别管了。”

刘氏不是一点儿管理能耐也没有,不过是从来没有施展的地方。太夫人交给她的事儿,她也会办得妥妥帖帖,更别说姜氏交给她的。

婆媳两人正说着,忽见外头门上的婆子面色惊慌地跑进来:“大夫人、三奶奶,不好了,二奶奶晕死过去了!”

别说安静茹,姜氏也唬的从坐处站起身,急急忙忙问道:“如今人在何处?”

今儿是欧阳老爷“六七”的日子,还有七天便要出殡,安静茹头几个“七”都去了,这一次没去,也是因为府里到了冬忙的时候,本来事儿就多,她也的顾着自己的身子。特别是今年,要赶在下雪前把庄子上的事儿料理妥当。

往年是十月中旬开始落雪,现在马上就十月了。算算日子,欧阳倩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七个月大,该不会是……

婆子道:“还没回来,欧阳家忙不过来,二老爷打发了人回来,奴婢就做主过来寻大夫人、三奶奶。”

这样说还没告诉太夫人,姜氏已经镇定下来,朝崔嬷嬷吩咐道:“立刻去找稳婆、叫人将一应东西预备齐全。”

又朝安静茹道:“你在家里看着,我去接她回来。”

安静茹不是不能坐车,而是现在情况紧急,坐马车赶过去肯定要快,颠簸就厉害。安静茹应下,便叫赵嬷嬷去预备马车,她则服侍姜氏换了衣裳。既然要去欧阳家,肯定是要穿素服的,即便不是去吊唁。

收拾妥当,姜氏就出门了,安静茹随即赶到欧阳倩的正屋,叫留守的丫头婆子将耳房收拾出来以作欧阳倩生产之用,闻讯赶来的刘氏,也帮着料理了一些。

前后差不多半个时辰,该预备的也预备齐全了,两人坐在侧间吃茶,刘氏看了看周围,似笑非笑道:“咱们到底不是那冷血无情的人,她那样对咱们,咱们却还为她儿媳孙子忙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