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立了春,过些日子风吹在脸上就没有了寒意,赵凌该换春衫了。
她父亲是正六品的官员,俸禄还不够买本中意的宋刻。何况是赵凌。
柴多米多,不如日子多。还是得想法子省着点花才是。
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来叩门:“傅姑娘,傅姑娘!”
声音有些熟,傅庭筠却想不起是谁。
郑三去开了门。
进来的是鲁氏的贴身婢女雪梅,她身后还带着两个粗使的婆子,一个手里提着攒盒,一个手里捧着五六匹金光闪闪的遍地金的尺头。
“傅姑娘在不在家?”她笑盈盈地给郑三福了福,“我们家姨太太来看望傅姑娘。”
郑三抬头看见矜持地站在门外的鲁氏。
他忙告了一声罪,叫了郑三娘去通禀。
傅庭筠心里隐隐有点明白是为什么,想到赵凌。她犹豫片刻,让郑三娘请鲁氏进来。
鲁氏不过十七、八岁。身段娇柔,相貌清丽,虽然出身西北,却有着江南水乡女子的婉约。
“姑娘没有搬过来的时候就常听将军提起姑娘,”她态度十分谦和,“早就应该常过来看看,后来又听说姑娘在守孝,怕打扰了姑娘。就来得少了些。前几天将军又提起姑娘。说姑娘有手好厨艺,特别是那口蘑桃仁汆双脆,肚仁雪白。鸭肫脆嫩,爽利可口,做得十分地道,赞不绝口。这几天将军公事繁忙,吃什么都没有胃口,我看着心里难过,只好厚着脸皮向姑娘讨教这菜怎么做。还请姑娘不嫌弃我笨手笨脚,教教我。”
绝口不提什么规矩,只说要跟着她学做菜,委婉又妥贴,一看就是个聪明人。
想必早就和陌毅商量好了。
傅庭筠笑着应喏,两人说说笑笑,约了做菜的时间。
从那以后,鲁氏就每天都来。或是要学做菜,或是拿了针线过来让傅庭筠看,或是做了画、写了诗让傅庭筠指点,又看见她忙着给赵凌和杨玉成等人做春衫,把身边的几个丫鬟带了过来,让他们帮着郑三娘做针线。
那几个丫鬟的针线很不错,只是傅庭筠还是觉得自己亲手做的比较放心,赵凌的衣衫鞋袜依旧是她做,几个丫鬟就帮着杨玉成等做针线。
这件事被戚太太看在眼里。
她看着傅庭筠家的烟囱,特意挑了个鲁氏跟着傅庭筠学做菜的时候来拜访,然后一惊一乍地进了厨房。
“真没想到,傅姑娘灶上的手艺也这么好,瞧这驼蹄羹做的,细腻滑润,酥烂可口,”她拿起调羹就舀了一口到嘴里,“好吃,好吃!”又故意问傅庭筠,“姑娘是凉平县人吧?怎么会做我们张掖的菜?”对挽着衣袖站在一旁的鲁氏视若无睹。
傅庭筠有些头痛,笑道:“有次九爷叫了沁喜楼的席面,正好有这一道,我看着九爷喜欢,就留了些心。”
“傅姑娘可真是兰心惠质啊!”她说了一大通,然后像来的时候一样突兀地告辞了。
傅庭筠摸不清头绪。
鲁氏的脸色却很难看,勉强朝着她笑了笑,借口身体不舒服,也告辞了。
不知道这两人有什么恩怨?
傅庭筠可不想被人忽悠,差了郑三出去打听。
戚太太和鲁氏的事没有打听着,倒是听到后街这一边的人都在传,说傅庭筠如何擅长做菜,就是鲁氏,也低了头向傅庭筠请教。
这个消息肯定是戚太太传出去的。
她无意把别人当成掂脚石,不由暗暗生愠。
庄浪卫送来了赵凌的信。
傅庭筠这才知道,原来年前赵凌陪着鲁成去了趟镇番卫,遇到了大风雪,耽搁了回程,待回了庄浪卫,鲁成又急着给颖川侯送年节年,他根本就没有收到她的信。
“真是的!”傅庭筠红着脸小声嘀咕着,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个合适放封的匣子,特意吩咐郑三上了趟街,买了个雕红漆刻着缠枝纹的匣子回来,小心地把信放了进去,藏在了床头的炕柜里。
到了晚上,一个人借着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给赵凌回信。
只问些日常索性,其他的,一字未提。
第八十一章 教训
元月底,下了一场大雪。
雪来得又急又陡,一天一夜的工夫,积雪已过了膝。
郑三和阿森拿着扫帚和锹在院子里扫寻,看见分守庄浪卫的参将王义夫人身边贴身妈妈由两个小丫鬟簇拥着从门前走过。
两个人都是记性好的人,远远地行了个礼。
王夫人的贴身妈妈就客气地和他们寒暄:“傅姑娘这些日子可好!”
“谢谢你惦记,一切安好!”郑三笑着,“您这是从哪里来?天气这么冷,不如进屋来喝杯热茶了再走。”
“多谢了!”王夫人贴身的妈妈笑道,“我刚去了镇抚司陈吏目家,奉了我们家夫人之命,还有事要去见王太太,”见郑三满脸的困惑,又解释道,“王太太是张掖富商王老爷的太太,因和我们家老爷同姓,所以和我们家夫人认了干姊妹。城里冻死了不少人,我们家夫人想在城西施饼,请了陈太太和王太太去府里商量这事。”
“这可是积功德的大好事啊!”郑三是逃过荒的人,知道这个时候一粥一饭都可能是条人命,颂扬的话说得十分真挚,不像有些人是表面上的客气。
王夫人贴身的妈妈听着心里十分舒坦,和郑三说了会话才走。
郑三回去讲给了郑三娘听,郑三娘和傅庭筠一起做针线的时候不免有些感慨:“还好遇到了姑娘,不然,在雪地里受冻的说不定就有我们。”
外面乌云密布,北风呼啸,震得窗棂框框直响。
他们坐在烧得火热的炕上。身上暖哄哄的。
傅庭筠就笑着问她是什么一回事。
郑三娘把郑三遇到王夫人贴身妈妈的事告诉了傅庭筠。
傅庭筠听着神色渐渐凝重起来,吩咐三娘:“你去封十两银送去王夫人那里,就是我们捐的。银子虽少,是一片心意。还请王夫人不要嫌弃。”
力所能及的帮帮别人,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何况郑三娘本就出身寒微,是过苦的人。她喜出望外,连声赞扬傅庭筠是菩萨心肠。还道:“我也跟着捐五分银子吧!”
傅庭筠自然答应。
郑三娘高高兴兴地用戥子称了十两银子,不顾外面又下起了雪,打着伞,高一脚低一脚的去了王夫人那里,直到掌灯时分才回来。
“我在街上看见冻死的人了!”她抖着身上的雪。面孔有些发白,“是个小孩了,和我们家临春差不多大。”说着,抹起眼泪来。
傅庭筠闻言心情沉重,晚上写信给赵凌,问他那边的天气如何。
雪下了七、八天放了晴,街上到处是泥水,郑三出去买灯油回来告诉傅庭筠:“城西开始施饼了。”
傅庭筠想了想。让郑三娘去王夫人那里:“看那边要不要人帮忙。要是缺人手,你就留在那里帮几天。”
郑三娘爽爽快快地应了,去了王夫人那里。
王夫人那里正好缺个揉面的。
郑三娘每日早早起来做了早膳温在锅里,然后去西城帮忙。
戚太太过来串门,见是阿森帮着上的茶,问起郑三娘:“莫非是受了凉?我们街角那个回春堂的祝郎中不错,你去抓药,报我们家老爷的名字。他定会多送你把甘草或是金银花。”
傅庭筠笑着道了谢,把郑三娘去城西帮着施饼的事告诉了王夫人。
这件事官衙里的各位太太都知道,戚太太小气惯了,觉得这样没名没份地捐钱还不如到庙里多烧几柱高香,王太太来问的时候,她支支吾吾的,把这事给搪塞过去了。又怕别人问起失了颜面。想着赵凌并不是总兵府衙门的,傅庭筠又是个姑娘,定不知道这件事,这才过来走动走动。没想到傅庭筠不仅知道这件事,而且还让家里的奴婢去城西帮忙。她顿时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然地道:“你也知道我们家,四、五个孩子要养活,平日家里都难得吃顿肉……要不,我捐五分银子吧!”一边说,一边打着傅庭筠的神色。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行善应该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无奈之举。
“众人拾柴火焰高,”傅庭筠笑道,“积少成多嘛!”
“是啊,是啊!”见傅庭筠并无轻视之色,戚太太立刻喜不自胜地道,“我也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说了一大堆为难之事来。
傅庭筠看着她身上穿着的大红遍地金褙子,笑着没有做声。
鲁氏看着天放了晴,也跟了雪梅过来串门。
见戚太太在座,她的神色立刻冷了下来,微微颌首打了个招呼,然后笑着指了雪梅手中的食盒:““这两天雪大,傅姑娘这边也没有来,我闲着无事,做了些天花包子。姑娘尝味道如何?”她说着话,雪梅已把食盒放在了一旁的茶几上。
傅庭筠笑着道了谢,让阿森拿去厨房蒸了:“大家都尝尝!”
戚太太呵呵笑着应“好”,鲁氏却嫌她没有眼然,专挑了戚太太不知道的话说。戚太太听着,脸上有就些挂不住了,待吃了包子,笑盈盈地起身告辞,并道:“这热腾腾的包子下了肚,身上都暖和起来,正好太阳又出来了,我去王夫人施饼的地方看看,随便捐些银子。”然后笑着对鲁氏:“听说陌将军也捐了不少银子,姨太太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看看!”
相似小说推荐
-
南安太妃传 (平林漠漠烟如织) 如果说南安王爷是S,王爷房里的通房丫头朱紫就是M,朱紫被扶正的过程就是SM的过程。不过,到底谁是S谁是M,这还真难...
-
想做宅女这么难 (咩夏) (JJ2012.12.3完结,呆萌宅女VS邪魅二货男)现代社会找个好基友舒舒服服宅到死做一个幸福的宅男,是他一生最大的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