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一边又亲自为善桐挑选了几件得体又大方,却并不过分华丽的衣饰,才和女儿一道上了炕,在枕边和善桐闲话。“你可是想好了,想找个什么样的相公,和娘你不必害羞,就只管说就是了。只要不是眼往额角上长,娘一定为你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门第也好,人品也好,都不会输给你大姐夫的。”
又感慨,“这种事也就是看缘分了,缘分到了,你看你大姐,一转眼都为人父母啦。大姑爷也是,哪一面都无懈可击,就是现在在京里就好了……就能为你多相看几户人家啦。嫁妆我都给你预备起来了,到时候除了公中那份,我这里那份,还有你祖母私底下必定会给你的那份,一出门你腰包就鼓,女儿要有了钱,才夫家才不会受气……”
款款温情,轻声细语之间,说得善桐从心底暖出来,一时间她的思绪不禁怎么,又转到了杨棋身上。她想,虽然杨棋鸿运当头,从小事事都是掐了尖的。但说真的,我也实在不羡慕她——我家里再怎么乱,我也是有亲娘的人。这世上有谁疼我,会比亲娘更妥帖、更细致呢。
王氏猜得不错,桂太太其实还真就是为了和肖太太打对台,倒似乎并不曾特别看重善桐单人。当然,以桂家现在和小四房之间的关系,她要是特别看重善桐单人,倒显得不知进退,令人难堪了。肖太太邀人做客,点名就要善桐和王氏两个人,桂太太就大方得多了,一下把小四房在西安的所有小辈,一下就全都拉到了将军府里,连檀哥、榕哥、梧哥三个一心苦读之辈,都不得不卖给桂太太这个面子。——还特地带话,让王氏别跟着过来了,“大家通家之好,你要是在场,姑娘们就放不开玩耍了,我们家地方大还有校场,就让孩子们痛痛快快地玩一天吧。”
先不说王氏多么哭笑不得,孩子们在桂家倒的确是玩得开心的。但凡是个男丁,没有不爱拉弓射箭猎兔子的,女眷这里饭才吃到一半,外头就传来消息:“大少爷、三少爷、堂少爷和杨家几位公子一道都用好了饭,上马往城外去了。”
桂太太顿时就得意地对善桐笑道,“你看,我说得不错吧?要是你爹娘在这儿,又要作出正经的样子,想着得回去读书了,绣花写字了——今日你们姐妹也一样,是想骑马也好,想射箭也好,只要一句话,伯母就带着你们痛痛快快地玩一天!”
有善桃在前,善桐不敢随意做主,她看了堂姐一眼,善桃倒也爽快,大大方方地道,“那就请伯母安排了。”于是吃过饭,善婷便拉着两个姐姐要去校场也射几支箭来玩。
方才外头来报的时候,什么人都说了,就是没提桂含春。善桐心里早就有数了,她便推说自己要去净房,“我慢慢在后头走着,你们先去。”
果然桂太太也不在意,一下就把人全拉走了,只留个心腹侍女带路,善桐从净房绕了一圈出来,连她都不知去了哪里,偌大一个小院空空荡荡的,四顾竟一点声音都没能听到。她站在当地游目四顾,不知如何,竟有了些微的战栗与恐惧:私底下和桂含春见面,这件事倒还有大有小,这里毕竟是桂太太的起居地,偶然撞见,也是难免的事。但是,要是她和桂含春私定终身的事为人所知,自己可就真的再也爬不上来了。
话虽如此,她却并不后悔,小姑娘几乎是倔强地想:又不是说这是多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正大光明堂堂正正,什么对不起人的事都没做。难道我连喜欢谁不喜欢谁,都不能自己做主?
但她毕竟还是怕的——这件事要是闹开了,自己不说,善桃和善樱说亲就要大受影响了。她自己认栽是她自己的事,要是连累了姐妹们,那就真无地自容了……
或许是因为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里,善桐便未能听见那轻而徐缓的脚步,偶然一抬头,才发觉一角青衣立在廊下,桂含春手里还握了一壶箭,他静静地立在当地,眼中射出了无限复杂的情绪,望着善桐竟是眨也不眨,见到她抬起头来,才略带自失地一笑,轻声道,“没想到还是晚了一步——这是给家母送羽箭来的。居然在这里遇到了三世妹,真是冒昧了。”
随着年纪长大,他又叫起了善桐“三世妹”,明知道是故意安排的会面,却还要大做文章……善桐不知为什么,竟一下红了眼圈,她想要上前依偎到桂含春身边,但少女的矜持,却让她不能不保持着这个足够礼貌,却又稍嫌疏远的距离,只能凭着双眼,深深地向着桂含春打了个招呼,她的声音也很轻,甚至有微微的颤抖,“不要紧,我这也就要出门了!”
顿了顿,又似乎客套地问,“桂世兄,你面上的伤疤——受伤的时候,疼吗?”
话到了末尾,终于还是忍不住露了一线哽咽。
桂含春顿时再没有一丝冷硬,他似乎在善桐这没忍得住的心疼里化了开来,眼神中惯有的那军人气质,铁血冷漠,竟似乎一下全化成了可以绕指的柔情,他往前迈了一步,却又硬生生地收住了脚,清了清嗓子,才略带安慰地道。“不要紧,一点小痛。大家不在意,就好。”
“我想,大家是绝不会在意的。”善桐也觉出了自己的失态,她忙吸了吸鼻子,倒也觉得自己有些太稚气了,不禁又破涕为笑,意味深长地答了一句,见桂含春也微笑起来,只觉得这一笑竟若春风拂面,恍惚间那个爽脆敦厚,温柔沉稳的桂二哥,又再回到了她眼前来,尽管只是注视着她,可这深情的眼神,已经像是拂过了她的肩头。
“桂二哥,”她禁不住就轻声问,将等待期间所有的焦灼,所有的疑惑,都表露在了这一句呼唤里,似乎那压抑了许久的彷徨,被这一声叫唤也已经全部激起,她说,“经过这么多,初心改未?”
桂含春毫不考虑,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任谁改,我都未改。”
善桐也不知道是松了一口气,还是更紧了一口气,她实在是想要再多呆一会儿,然而除了那沉醉的一面,却还有个理智的三姑娘在不断小声提醒:她已经耽搁得够久了。
“大家未改,那就好了。”她轻声说,“只盼天公作美,能够成就……”
乘着四下无人,她最后一次贪婪地,无须任何矫饰地注视着桂含春,深深地点了点头,便转过身子,从侧门里出了小院。
这一天大家都玩得颇为愉快,善桃初次射箭,居然就中了个靶心,善桐更是大展身手,和桂太太比拼了几局,都勉强能够不落下风。到了日落西山之际,王氏打发人来接了,众人这才依依惜别,鱼贯上了轿子。桂太太亲自送到院子外头,对三个小姑娘挤挤眼,“得了空,再接你们来玩!”
却是并未流露出任何不对,都不曾多回顾善桐一眼。
她这么掌得住,善桐自然放下心来。回了府大家一道自然要去给王氏请安,才进了门,就有人上来笑道,“今儿个巧,舅太太来了。姑娘们快去相见吧。”
别人还好,善桐和米氏是经年未见的,顿时精神一振,三姐妹手拉着手,快步进了院子,隔着远远的,透过窗户,她便果然看到了米氏和王氏正在炕前说话。
只是,和想象中久别重逢的欣悦不同,大舅母脸上带了急切,而母亲脸上,却带了善桐完全能琢磨出来的难色。
139、借钱
不论怎么说,亲戚们之间能够相见,总是喜事,善桐自然未曾把疑惑表露到面上,她露出笑容,待得下人们通报了之后,便翩然进了里屋,笑着投入米氏怀中,撒娇道,“舅妈,我难得到西安来,又差点没见着你,就要回乡下去了。”
米氏早已经换上了一脸笑,抚着善桐的发丝,细细地打量了小姑娘一会儿,才由衷笑道,“三姑娘长大啦,真是个豆蔻女儿了。”
便又起身和善桃见过,也夸了善桃几句,三姐妹便和王氏说了在桂家的见闻。王氏也露出笑意,和气地道,“玩得开心就好,我打量着二妞不会射箭,还怕你感到拘束呢。”
善桐原来还有些提心吊胆,见两姐妹都没提起自己落后了一刻才到校场的事,这才放下心来,靠在米氏怀中叽叽喳喳地笑道,“二姐姐很有天分,一上手就学得有模有样的,我看要是稍加练习,就又是个女养由基了。对了,舅母,您和舅舅都有事出门了不说,怎么连二表哥都不在呀?”
“他跟着我回老家去了。”米氏笑盈盈地道,“横竖你大舅舅任期也要满了,我得回来帮着管家,他就不必跟着瞎跑啦。我就把他放在福建了,他倒是好,成天悠游山林,不是去福州和那些文人墨客唱和,就是在武夷山一带寻仙问道的,我也懒得管他。”
她是刚从福建回来的,王氏自然有无数的话要问,家人是否安好,家里情况如何等等。又因为米氏也带了不少名产回来送给姐妹几个,一屋子人热闹到了晚饭过后,王氏还要留米氏过夜,米氏坚辞了,“回家还有事呢。”
居然是再没和王氏说几句私话,便升轿子出了杨府。大家这才各自回屋安歇,善桐在床上躺着,盘算了半日,等母亲也梳洗完了在身侧躺下,才低声问,“娘,大舅母和您说什么呢,您那一脸难色的……难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