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要试试,不然的话我一定会后悔一辈子。”
办公室里面议论声四起,其实教育局的同事里面有的人是上过大学的,这一点就体现出来了,大学生是稀缺人才,工资和待遇还有职位全都和高中生不一样的。
小赵则是学历比较低的那种同事,她和梁若兰的条件差不多,正因为差不多,所以两人关系还不错。
这事一出,小赵问梁若兰:“梁姐,你考不考大学,咱们一起复习呗。”
“考啊,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要好好把握,大学生前途非常好,我还想着如果能够顺利上大学,以后一定要好好的念书,获得更多的教育。”
“梁姐你都很厉害了,还这么喜欢学习,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
小找知道梁若兰之前是做老师的,学识已经很优秀了,她只是没有学历证件而已,但是能力特别厉害,所以看到这么厉害的人还这么努力学习,自己都非常惭愧,看来这次高考一定要好好复习才行。
除了小赵还有很多同事听到这个消息也动了心思,自己能考大学的则是自己考,回去建议家人朋友兄弟姐妹一起考或者邮寄信件通知远在乡下的知青亲戚,只要是不傻肯定都知道,考上大学能改变命运,考上大学家人下乡回城就有了希望,所以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每个人都不希望错过。
正值秋季,许薇和沈玉芝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两人听到的时候都是特别的惊讶,回过神来才意识到,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学习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好就能去考大学。
两人之前无知的表现都不赞成教育改革,现在才后悔不已,没想到此一时彼一时,这高考开放了以后,很明显流行的趋势就是注重教育型人才,以后社会竞争对学历肯定是越来越注重了,只有学习好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
这个政策出来的时候,得到消息的人全都想要把握这次机会,现在大院最热门的话题,就是互相讨论
“你家孩子考大学吗?”
“你爱人考大学吗?他这个条件应该能考上。”
“这机会多好啊,你自己也可试试,要是真考上了,到时候可以调到更好的单位,待遇更好,出来就是大学生,光耀门楣啊。”
这样的议论声更加让人听了以后更加羞愧,许薇和沈玉芝现在后悔的更是肠子都青了,不过想想她们自己是不能考了,但是可以让自家爱人参加高考试试。
如果考不上那全当没有这回事,或者下一年再来,但若是考上了,那就意味着有前途光明的未来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去上学。
现在两个女人也深刻的意识到了,梁若兰当初的做法是对的,她出新教材给小学生学习,也是希望很多孩子从基础教育就打好,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好的前途。
大院里面听说梁若兰和沈珣两口子都要参加考试,忍不住感觉非常的震惊,因为像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如果他们夫妻都 参加高考的话,哪能都考上吗?
好多邻居议论纷纷,心中好奇得不得了。
之前有很多人看不惯梁若兰的这回出来怀疑:“梁若兰还当老师,这要是考不上大学,那真是个笑话。”
许薇和沈玉芝路过听到有人再说梁若兰的坏话,果断反驳:“嘲笑别人的时候看看自己什么德行,你连人家一根头发丝都比不上,有资格说别人吗?”
众人听到竟然是许薇和沈玉芝帮梁若兰说话,都认识他们亲戚之间的关系恶劣到极点,而且还去梁若兰家砸过东西,说是撕破脸都不为过,现在竟然帮她说话,这太阳简直是从西边出来了。
不过这些都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只是看戏而已。
转眼时光匆匆,又是一年的秋季,1988年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一年不只是这一件大事,辉辉和辰辰也上了高中,两人被北京的一所高中录取。
最后令大院好多人震惊的消息是,沈珣和梁若兰夫妻两人都参加高考了,而且梁若兰的高考成绩是713,沈珣的高考成绩是701,两人成绩震惊了所有人。
沈珣部队单位的电话直接被各种高校招生办给打爆了,各种电报和信件像雪花一般朝他家寄来。
两夫妻研究了一晚上最后在知名高效之中,梁若兰决定报考北京师范大学,而沈珣则是选择了被部队上级推荐的几个国防大学之中,选择了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一时间本市报社报道了夫妻状元家长教导处天才孩子的新闻成了家喻户晓的市民津津乐道的传奇,他们一家的事迹无形之中也成了很多人的榜样。
第41章 ◇完结◇
◎余生恩爱◎
时过境迁,梁若兰和沈珣很快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两夫妻在这四年之间各自有了不同的选择。
梁若兰被保了研,正好赶上国家正在招研究生,她的成绩优异所以特批报送,沈珣当初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主要是网络信息安全这个方向,这几年转了文职,也继续读研究生。
两人都在不同的学业上认真发展,而两个孩子因为他们学校的关系,居家也搬到了北京。
来到更大的城市之后,在首都这个大城市能够接触到的机会更多。
而且两个孩子的年纪还小,除了上高中以外梁若兰则是选择让他们多培养些爱好。
不过梁若兰发现,老大则是对化学这门学科,生物,物理尤其的感兴趣,理工科更是学的出类拔萃,所以就尊重他的爱好,让他学理科。
至于确定了学习方向,教育方法则是不能够像年幼时的那样培养了,梁若兰也不是什么教育大家虽然说这些年看书知道了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但是她总觉得自己和那些教育学家比不了。
但是有了系统这些外挂,梁若兰则是兑换了一些前世物理学家,数学学家,各种国际知名科学家有关人物传记,还有他们研究心得相关书籍。
果不其然,老大看到她在系统兑换出来的手抄本,感觉如获至宝,看到这些他感兴趣的内容,眼睛亮的跟星星似的。
从那个时候,梁若兰知道,沈耀辉对这些内容非常的向往,在他看过《时间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之后,更是偷偷跟自己说了他的愿望,长大想做一个科学家。
梁若兰忍不住感觉到很有趣,虽然不认为孩童的话会当真,不过他能感兴趣这些学科,总是要比前世那样不学无术好的多。
所以既然确定老大未来要学习的方向,自己这个母亲按照系统的人设更加努力鞭策他。
另一边,最积极二儿子沈亦辰,和他哥哥的爱好恰恰相反,本来他对未来是非常迷茫的,眼下也就只知道好好学习而已,对于学习也是非常感兴趣。
但是以前在晏城的时候,眼界是有限的,也就只能接触到一些很单一传统学科,最多就是学外语,所以他英语这门学科学的是最好的,也是最感兴趣的。
不过那个时候,社会有些敏感,梁若兰即便教了孩子的英语,也不让他们在外显露,生怕被有心之人知道他们学外语,然后存了不良心思去举报。
后来改革开放后,没有那么敏感了,现在的好多城市有了外商引资的例子,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先进,有了好多的外国人。
之前坐火车就碰到了一个E国跑来投资的商人,当时小小的辰居然和这个外国人聊的很投机,两人当时是用英语聊的。
毕竟这个时候会英语,并且能够流利运用日常通话的人少之又少,而像十几岁的小孩,更是没有了。
所以当时,在火车上,沈亦辰用英语流利的和老外对话,直接引来好多人围观,路人都羡慕的夸赞他是小神童。
之后,这个E国人在火车上教了沈亦辰几句E国话,从这之后直接为他敲开了世界语言的大门。
而且在北京之后,沈亦辰了解到,除了Y语E语,还有D语,XBX语,还有F语,ALB语,这些语言为他开启了新的世界,好像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他对很多国家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本国历史以外,还学起了很多国家的历史,总之两个孩子到了北京之后,都找到了人生努力研究的方向。
更是在高中都各自休学了一年,这两年主要恶补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至于因为教材和书籍梁若兰都能提供,自学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还有就是来了北京之后,有很多图书馆有丰富书籍,所以更加丰富了两个孩子的见识。
除了图书馆,还有文化宫,以及很多之前晏城没有的公共场所,来了大城市果然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就这么兜兜转转,梁若兰读研的时候,两个孩子也参加了高考各自考上了喜欢的大学。
沈耀辉考上了北大物理系,沈亦辰则是考上清华外语系。
这个时候他们可能是哪一年最小的高考生,又考上了全国名校,又被北京市的报社采访了一次。
不过他们两个也不是第一次被采访,这次镇定了不少,而且让他俩感到欣慰的是,因为大城市人才多,他们两个到是没怎么被注意太久,比小城市那种出门被认出来的情况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