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穿越:古代生存十八法/穿越之养家糊口的方法论 完结+番外 (蝴蝶不愿意)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蝴蝶不愿意
- 入库:04.10
为啥十斤不跟相公跟关静呢?倒也不是她不喜欢庞云,实在是跟喜欢庞云比起来,她更喜欢自家夫人和春丫小姐。
当春丫得到消息,匆匆赶去王家,然后在王家客堂间看到十斤的时候,激动的哇哇直叫,说十斤这是来晚了,不然的话地里的瓜啊果啊的,随便造。
她觉得,送去京城的那几个瓜啊果啊的,肯定不够十斤吃的。
关静直接被春丫给气笑了,“合着成亲耽误十斤吃瓜了呗?”
“对哦,”七秒记忆的春丫,这才想起十斤已经成亲了,“十斤怎么样?成亲的感觉好不好?你这发髻都没换,新郎官也没来,呵呵,不好意思,我都忘了。对了,我让人送来的成亲礼,你可收着了?”
因为十斤成亲,春丫没赶去京城,所以便托人送了对上好的玉佩,和几匹好料子去了京城,算是给十斤的贺礼。
十斤憨憨一笑,“呵呵,收着了,瞧,我这都戴起来了,还有一个给庞大......云哥戴了。
成亲的感觉吧......嗯,挺好的。半夜突然想吃宵夜了,也能喊了人一起出门吃呢。
春丫小姐放心,云哥对我好的很,家里头公婆叔伯妯娌,都还不错,对我客气的很呢。”
老实说,庞家人,实在是不敢对这位新媳妇不客气啊!
成亲第二天,当十斤在庞家校场,拉开她陪嫁去的五石弓的那一霎那,老庞家,上上下下,包括老太爷老夫人,还有庞云的那些个兄弟和侄子侄女,都在心中暗暗发誓,绝不会跟十斤产生任何的冲突的。
而从十斤放出箭矢,直接射穿了草靶,把箭深深埋入老庞家青砖墙的那一刻起,庞家老太爷老夫人,再也没有抱怨过儿子要单独立户,住处去的事儿。
不过十斤其实觉得庞家人还不错,锻炼完了身体,敬茶的时候,她倒是说了句,若是爹娘觉得不妥,她跟云哥住家里也不是不行。
反正到时候她骑马去将军府,也是可以的。
吓得庞家老太爷老太太忙说:“不用不用不用,咱们在家里有照应的很,你们喜欢怎么样都可以。
既然十斤想回将军府继续当差,那咱们也万没有不允的道理,还是住将军府边上,十斤来回方便些哈。”
庞云见十斤愿意住家里,倒也挺高兴,他还说呢,“爹娘,既然十斤愿意住咱们家,那咱们就住在家里......”
“闭嘴!老子问你了吗?!啊?!我现在在跟十斤说话,有你插嘴的份儿吗?!
十斤啊,你不用听这臭小子的,一切还是要以你方便为主。在将军府当差得空的时候,回来看看咱们就行了。”
庞家老太爷说完,还踹了儿子一脚,说他这人一点儿不顾着媳妇!为人太差!
不过庞家老两口儿,到底怎么想的,十斤倒也不怎么在乎,既然能住的离自己夫人近一些,那她还有啥不答应的。当下就叩谢了公婆,说一定会好好当差,家里头有啥事儿,就去他们买的小院儿,或者将军府找她就行了。
老两口心情异常复杂,因为跟将军府突然走的这么近,让他们非常的激动与快乐,可是想着自家儿媳这个孔武有力,那射箭时舍我其谁的样子,就又有点瑟瑟发抖。
不过,算来算去,总归利大于弊的,毕竟十斤瞧着还是挺爽朗和气的!!
于是成亲不过五日,十斤小两口就搬去了将军府旁边的小院儿单住。
不过还没住上三日,十斤便跟着关静回扬州了。
所以实际上对于十斤来说,成亲,就是有那么几天,多了个饭友,别的好像也的确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不对!!有一点不好。
“唯一不好的就是,家里头的床买小了,我老怕压翻身压着云哥......”十斤突然补充道。
惹的春丫嘎嘎嘎嘎嘎笑个不停,而关静则拍着十斤的小胳膊,忍不住咬牙说:“你个丫头,房中的事儿,怎么好乱说......”
“春丫小姐又不是外人......”十斤觉得,虽然春丫是主子,她是下人,但是春丫待她跟姐妹一般,就是说床大床小嘛,这有啥?
春丫还在一旁一边嘎嘎嘎笑,一旁嚷着让十斤在自家赶紧安排盘个大炕。
三人笑闹一阵,关静就领着春丫,说要给她看关慕青这些年存下的家当,让她有啥想要的就直接说,她立刻安排去采买,到时候下聘直接给她抬到家里去。
这其实是有点儿不合规矩的,但是关静早就把春丫当成了自家亲妹子了,就像王宗源说的,春丫这丫头的想法跟别的闺阁小姐不同,她也是知道的。
所以除了一定要有的聘礼之外,别的东西,关静也想问问春丫自己的想法。
没想春丫却道:“我也想不出要啥啊,家里头也不缺啥,咱们家平日穿用都简单的很,什么缂丝锦缎的,一年也用不上一回,放着还怕生虫,每年还得晾晒,怪麻烦的。”
这样啊......关静好像有点明白了,她点了点头,“那我明白了,我会看着办的。对了,你不是说带我去兰姨的医学院瞧瞧吗?现在正好有空,咱们瞧瞧去?”
“行啊,”春丫点头,“走吧,姐姐这么久没来,可得好好瞧瞧,咱们扬州有啥变化!”
说完,关静就要了马车,把孩子都交代给了奶娘,春丫则留了丁香帮忙照应,自己则带着十斤和关静往医学院去了。
第1293章 希望的种子
这一年多没来扬州,关静就觉得扬州的变化也太大了。
铺子是越来越多,别说城内热闹了,连城外当初造斓云记的那一大片地方,她从城外码头进来的时候,都觉得比以前热闹多了。
自从斓云记的工人,陆陆续续放了些出来之后,城外开小作坊,小脚店的人家的确是多了不少。
虽然大部分的工人还是选择留在了斓云记,继续干活。
但是也有小部分因为各种原因,想要闯一闯的,也打听了路子,买上一两台二手处理的机器,开了小作坊纺纱产布。
虽然因为没啥染色的技术,布料颜色品类很少,但是因为价格不贵,所以往远些的村镇卖去,生意倒是还行。
当然,也有消息灵通的,就像两个娣那样,会直接去徐记买机器。
但是新机器都得等,等待时间基本都在三个月左右。没办法,大干朝目前只此一家做这生意的,这订单多得,连去下订单,都得排上来半天。
好在盼娣来娣她们要的机器是提前预留好的,压根不用等。徐达还做了主,一台百八十两的机器,以成本价三十两就卖给了她们。
所以这会儿盼娣来娣的工坊,已经顺利在沛丰县城外的一进小院子里,开张了。
至于姐妹俩工坊的选址,自然是张家旺给的意见。他说,自家弟弟都做了县令了,二姐一家也在沛丰呢,那姐姐们的作坊,自然要开在沛丰县啦。
招娣在九月里,已经顺利产下一子,足有七斤多,在这个时代,七斤的孩子就算是很壮的了。
原本大牛还想带招娣去扬州待产呢,结果人还没走,孩子就已经生下来了。
这要不是庄子上人多,搬抬赶车速度快一点,招娣这孩子差点儿没生在田埂上。
因为这孩子的降生,招娣那总带着一层薄纱的笑眼,也总算是明亮了许多。
不过张家舅舅舅母,因为舍不得扬州的生意,目前还没去沛丰投奔儿子。
毕竟儿子一年才五十两银子的年俸,他们在扬州开的铺子,再怎么样,一年一二百两总能赚的。
沛丰虽好,可它也不是府城啊!张家两口子琢磨着,这沛丰的生意,肯定没扬州好做。
在二百两银子,和时刻见到儿子之间,张家舅舅舅母,选择了二百两银子。
毕竟,他们还想给儿子在扬州买房子,以后干不动了,他们还想买点儿地啊铺子啊,做做包租公包租婆呢。
当然,张家外公是极其想去沛丰陪孙子的,但是!文外婆不答应啊。
她说若张家外公极力要去沛丰捣乱,那她就干脆让张家旺回来,把他拴在张家外公的裤腰带上拉倒。
张家外公自然不会听文外婆的,反正一门心思的就想去沛丰,不过还没等老头儿把要带走的行李盘点好呢,张家旺就回来了。
他说是奶奶去了消息,说爷爷想他想出大病来了,就让他别干什么劳什子的县令了,就在爷爷跟前尽孝得了。
辞呈他都写好了,就差递给知府大人了。
要是不是怕张家旺才做县令就得丁忧,张家外公差点儿一口气没上来,直接被这个宝贝大疙瘩给气死。
他劈手就抢了张家旺的辞呈,撕了个粉碎还不算完,还把撕碎的辞呈扔进一旁坐壶烧水的小陶炉里头烧了才算完,说是让张家旺这辈子,都别再起什么辞官的念头。
什么不好学,成天的跟徐达学,真是要气死人了!
张家旺见此,便再三保证,以后自己每月肯定会抽空来看爷爷的,让他老人家安心在扬州溜溜鸟,吃吃茶,喝喝酒,快快乐乐养老就行了。
文外婆是没什么哄人的耐心的,她不过只是小小的威胁了一下张外公,说是死老头子你再作,我就停了你每月二两银子的花销。
老张家的财政大权,现在可都掌握在文外婆手里呢。
最后,不得不打消了去沛丰的念头的张外公说,自己肯定不是因为二两银子的事儿才不去沛丰陪孙子的,主要还是他比较听孙子的劝。
张家旺当即表扬了爷爷的成长,并且偷偷塞给了老头儿二两碎银,说让他买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