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前路漫漫,不知到何年何月,如今的中华儿女,才能重拾汉唐时期的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文化交流,本就是文人的事情。
说到这个话题,百姓之中少有能谈论一二的。
但司暃将现代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的话题拉倒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高度。
即便是后唐的读书人,也不再轻易发言。
【司老师是想借助我唐朝文化来输出,引导后世国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喜爱吧?】
弹幕中一条十分显眼的回复,看的司暃一言难尽。不知该高兴还是该不爽。
高兴的是这人脑子转的实在快,从只言片语中也能分析出司暃的心思。
不爽的是这人又是韩宿,弹幕中唯一的天选紫框,目前最具分量的颜色。
直播外看起来还是长安附近,这是一个乡野直播点,前来观看的多是当地农民。
她那信誓旦旦说着跟韩宿割袍断义的蓝框宝贝贺连城,正支着茶摊子与韩宿对饮。
天幕下人们站的分散,韩宿他们位置不远不近。两辆宽大的马车停放在直播点附近,那俩人面前的凉棚与桌凳想必是随时携带,一路走走停停,随时随地就能支起个摊子。
司暃忍不住给了个白眼,虽然她对韩宿没多大恨,却是有点积怨,见一面就想骂一句“傻逼”的程度。
但这人平日不多言不多事,他一有动作,就是让司暃无法忽视的动作。
上一次飞鸽传讯是,这一次点明司暃小心思也是。
“司某早就许诺过可以将后世改善百姓生活的知识传授当代,如今想借后唐百姓之手,重新将华夏文化发扬光大,有何不可吗?我想后唐的前辈们,也是会希望我们华夏文明,凤凰涅槃,文化复兴的吧?”
【翁老先生是天下文人楷模,为世人表率;你若有此想,不妨去问一问翁先生的看法。】
韩宿对司暃明目张胆的恶意熟视无睹,仿佛她摆脸色的对象并不是自己。
尤其是她居然又一次主动提点司暃。
第一次他告诉司暃,任意输出后世文化,对后唐的影响,不见得会是她想要的结局。
第二次韩宿连夜飞鸽传书,一夜之间将长安城出现天幕的消息扩散到东都洛阳,从此司暃的直播毫无阻力的四面扩张。
如今......
司暃心中明白,那人的建议,的确是她眼下最好的选择。
可他凭什么一次次顺水推舟,要帮自己这个忙?
直播外贺连城在见到司暃一脸不耐烦白了韩宿一眼,立马从茶摊子上跳出来,嗷嗷叫着跟司暃解释:“我跟韩宿已经不是好兄弟了,但不是好兄弟也可以结伴出行,司暃姑娘一定不会因此不再同我做朋友吧?”
司暃;......
司暃干脆将屏幕切走,眼不见为净。
她有许多疑问想要弄明白,但此时此刻,司暃并不想和和气气去质问韩宿。
他那些所作所为,究竟是何用意?
司暃只能靠猜测来揣摩一二。
韩宿作为这个小世界原本的男主,以后与她之间的交集想来还是会有。
这一次甩脸子刷个小脾气,继续不鸟他,应该不是从此断了缘分老死不相见的吧?
反正等自己心平气和消了气,见着韩宿能说人话的时候再沟通不行么,顺便她还要看一看,韩宿这人,看似处处为司暃着想,这副德行他究竟能装多久?
司暃将屏幕切到南山书院,老家伙似乎也看得到韩宿的弹幕,他走出书阁,拄着拐杖,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使得嘴角的胡须一抖一抖......
初次见到司暃出现在天幕之中,翁放书与大多数人一样,认为这是个妖女,在使妖孽独有的手段,显于人前。
后来司暃在天幕之中介绍后世,她脾气与性情柔和到长安百姓一时无法接受的地步。
她与大慈恩寺身死之时的样子判若两人......对,就是这前后两者之间的差距,让人产生出强烈的割裂感。
上天幕前后的司暃,简直判若两人。
翁放书最初不能理解,也不太相信大慈恩寺广场破口大骂的司暃,正是那个教书育人的司暃。
现如今他想明白了,如今这个司暃,才是她的真面目。
大慈恩寺那一场,是这个女人故意而为之。
她是在故意寻死,哪怕她知道自己的发言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她依然要大声叫喊出来。
她的目的,就算是死,也要将自己作为后世之人,对当代的不满喊出来。
她专挑最气人的言论,根本不在乎合理与对错,她只是单纯的要气一气这看不惯她的世道。
作者有话说:
抽时间更新一章~
最近其实是有些被影响到心态,因为不想抬杠又搞出个话题楼,然后无视了某条质疑,从而喜提贴吧出道,然后被路人跟着嘲讽骂了一百多条回复,不巧还被我看到,吃瓜吃到自己家......
被人嘲讽小白没常识,某些写历史文的作者能不能balabala......一大堆,我确实情绪内耗有点严重,这周缓更,但至少会保证榜单字数,小伙伴们等等我调整一下心态~
第43章
司暃回到办公室, 坐在工位上。
翁放书欲言又止半天不说话,那司暃就主动打招呼。
她的办工桌本就偏僻, 绑定系统这么久, 司暃已经十分熟练的通过脑内沟通交流,此时干脆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与翁放书交谈。
只见司暃那女的原本靠在工位上的座椅上,前一秒还敲着二郎腿, 后一秒突然调整坐姿, 笔直端正的坐起来,面带职业性微笑,主动同翁放书说话。
司暃说话的目的明显, 韩宿能看出来她的心思, 翁放书未必不能。
只是老先生内心复杂。
他原先认为司暃乃后世之人, 言行叛逆也无可厚非, 起本质不坏, 对于有能力之人, 人们总是能够宽待。
如今回想起来,司暃当初在后唐的所做作为, 都是故意为之。
她不喜欢身在这个时代, 她一人之力无法改变, 却又不肯低头顺应这个时代。
所以她嚣张跋扈,离经叛道,哪怕是自寻死路为天下人所不齿, 她也要用最刚烈的方式,喊出自己对当代的抵触。
其实这么一想, 便不难理解为何回到后世的司暃前后判若两人。
她本就不是极具攻击性之人, 这个时代束缚了她认知中的自由, 所以她要反抗, 哪怕明知下场惨烈,也要向死而生。
回到后世之后的司暃,回到了她自己的舒适圈,同时与后唐人们的矛盾便无从谈起,一夜之间这个女人耐心温柔到人们无所适从。
其实司暃说到后世社会现状,那里的人们失去了文化自信,不再为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而骄傲。作为文学大家,翁放书也会有痛惜。
中华文明浩如烟海,几千年民族传承到后世,没想到有朝一日后世子孙会守着这片文化宝藏,更向往外国的月亮。
翁放书心底是愿意帮助司暃的,但如今草草提起,毫无章程,他也不可能当即应下。
书院门口的南山学子纷纷慷慨放言,也希望院长大人同意司暃的请求,共同为后世炎黄子孙重拾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而出一份力。
这群书院学子爱憎分明,锋芒毕露。当初厌恶司暃的时候恨之欲其死,如今他们对司暃的印象也逐步改观,倒是态度积极希望能够帮助到司暃。
虽然这其中不乏华夏儿女同族之间的羁绊,他们一样希望后世人们能够欣赏传统文化之美,为自己的民族而自豪。但此时对待司暃的态度,亦有真诚。
司暃知道翁放书在为难什么,她的直播才刚起步,整个后唐版图都还没有覆盖住,短短几天时间,人们对后世的一起切更多的是好奇。
这股东风并不好借。
“院长大人不必为难,司暃并非想要先生为我们做什么。只想要先生一个态度。百尺高楼平地起,都需要一个过程。司某会等到后唐的人们都愿意接纳的时候,征得人们的同意,替你们搭建一座沟通传承的桥梁。”
如此一来,翁放书也开始斟酌考虑。
司暃并没有强迫他,也没有急功近利想短时间从这个时代获取什么,从而使她自己在后世的社会得利。
那人曾豪不避讳承认自己不过是后世普通大众的一员,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教书先生。
一个时代国民文化的传承,又与她何关?
冷静过后翁放书其实有些疑惑,即便司暃不提这件事,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问题,也不需要一个小小的教师来承担。
对此司暃只是笑了笑告诉翁放书:“后世有这样一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司某偶得奇遇,有了这个机会,也想为我们的民族出一份力。”
如今网络时代发达,国民整体素质较之几十年前有着明显的进步,但人们之间的矛盾也愈发明显。
网络戾气越来越重,快餐文化横行,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年轻一代心之所向,正逐步被快餐影响,长此以往,种花家的传统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在他们手中。
“后唐的小伙伴们业余娱乐活动并不算多,算得上名头的,玄宗皇帝所创梨园当属第一。它带动后唐各地教坊乐舞的发展,贵人们观舞听曲作为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