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卿知道傅见琛话中的深意,他不愿费口舌之力去解释,淡淡地开口说:“兴许吧, 我这人一贯习惯随遇而安。”
傅见琛转动着手指上的扳指,冷笑说:“少给自己脸上贴金了,随遇而安这四个字你怕是还不配写!”
“侯爷”谢延卿叫住他, 像是宽慰一般的对他说, “大家同朝为官此番都是过来赴宴的, 因着点小事伤了和气, 不值当了些。”
傅见琛听了这话感到有些好笑,他不明白一个贪图荣华富贵忘恩负义的人有什么资格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谢大人,你不会觉得自己攀了言家这个高枝今后就能平步青云了吧?”
傅见琛目光下移,打量着他又说:“哦,兴许本侯说错了,谢大人你野心远不止于此,你得了言阁老的推荐,任职翰林院侍讲学士教导瑞王课业。若他日太后美梦成真,瑞王登基继位,谢大人你可就是帝师了。不过我朝历任帝师都没什么好下场......”
他凑近了几步到谢延卿面前,低声道:“前任内阁首辅,钟勉钟太傅,不就是自戕而亡的么......”
自戕而亡的么......
记忆里,鲜红的血液自那位两鬓斑白老人头顶流淌下来,胸前的云鹤补子逐渐沾染满了红梅。
傅见琛看他半晌不说话,以为她是因为自己提起钟勉而心虚,正欲再接着施压时,胸前被人用双手推了一把。
力量不大,但气势凌人。
傅见琛扭头,见言云衿正眼神含着怒火看向他。
朗声质问道:“侯爷,你口口声声说想让我嫁给你,那我问你,如果当下我言氏一族已经大祸临头,你还愿意同“罪臣之女有瓜葛吗?”
她走上前几步,又说:“再或者说倘若我姑母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赐婚给你我,你能毫不犹豫的答应吗?”
傅见琛张了张口:“我……”
“不,你不能。”言云衿正视着他,一字一句道:“你要顾忌党争、家世、名声等等等等……在你的人生里,无论何时都不会将我排在第一位。”
被戳中了心窝傅见琛显得有些恼怒,他抬手指着谢延卿道:“那依你的意思,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就值得你托付一生了?”
言云衿站在谢延卿身前,挡住了他手指的方向,游刃有余地拨开他的手说道“谢大人他或许也曾有过犹豫,但无论何时他都会抛开一切先来爱我。这一点,侯爷您是做不到的。”
头顶的乌鸦叫了几声,落在墙上歪头看着墙角下的三个人。锦衣卫仪仗队的号角声从远方传过来,龙舟宴就要开始了。
言云衿没再理会傅见琛,她拉着谢延卿的衣袖从他面前快步离开。
约莫走过了两条宫道,言云衿停住了脚步。
谢延卿回头看她,明明方才还在咄咄逼人,这会儿脸上却是带着委屈小心翼翼地走在他身后。
谢延卿转回身,颔首问道:“怎么了?”
“谢延卿……”
“嗯,我在。”
言云衿揪住他的衣袖,低着头半晌后才犹犹豫豫地开口道:“我上辈子是真的活得很失败,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懂,若不是今日武安侯提起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姑母扶养小王爷是为了让他做储君,做自己的傀儡。”
谢延卿叹了口气,缓缓道:“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言云衿抬头看他,“为什么这么说?”
“但知江湖者,都是薄命人。我如今很能理解言阁老的举动,倘若他日我为人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不必那般聪慧,生活简单过得开心快活就好。”
言云衿看着谢延卿柔和清瘦的脸庞,不知怎么的她突然觉得如果有一天谢延卿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定会是一个很好的父亲。
“怎么了?”谢延卿见她一直看着自己发呆,开口问道。
“没什么,龙舟宴要开始了,我们快点过去吧。”
*
开宴时女官与内侍排成两列开始传膳,各种美味珍馐马不停蹄的排放在桌案之上。
李昌烨坐在龙椅上,锦衣卫和司礼监的人分别站在两侧,每一道菜都需要尚食局的女官亲自品尝后放可送到皇帝面前。
龙椅上的年轻皇帝神色肃然,底下文武百官即便是离得远也不敢孟浪。
酒过三巡,李昌烨就着这段时间发生的大小事开始论功行赏,赏赐一经发放席面上的气氛缓和了不少,期间更是有官员开始相互说笑。
三法司这半年了公务繁忙,李昌烨特许满足每一位五品以上的官员一个心愿。
先前的几位官员大多提起与本职相关之事,哄的皇帝高兴,也能凸现自己廉洁奉公。
待到了都察院右御史何光中时,方才热闹的气氛瞬间冷却了下来。
“臣自任职都察院御史以来,一向明辨正枉守心如一,此番科举舞弊一案已经查清,臣想请问陛下何时昭言阁老回朝……”
席面上一众官员皆变了脸色,这话怎么能讲?这话怎么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同皇帝说?
高台之上的皇帝变了脸色,气氛僵持在这里,文武百官纷纷低下了头谁也没有敢贸然开口
“哀家以为此事不急。”太后率先打破了这一局面她看向底下的官员,神色淡然。
“此番科举舞弊案虽然已经查清真相,但锦衣卫离奇死亡尚没有寻到凶手,三法司应再接再厉才是。元辅停职在家中一来方便接受三法司随时调查,二来他年事已高这些年来为朝政鞠躬尽瘁,身体早就不堪重负,皇帝仁慈借此机会让他多多休息也是一件好事。”
她话说的滴水不漏,一边坦荡的允许世人议论和朝廷调查。
一边又提起言阁老这些年为朝廷做出的牺牲,让人记挂起言家的好,叫人不敢公然抗议。
皇帝孤立无援,他想撇开话题将这事翻过,于是说:“既然阁老在家中休养,那……”
“臣以为,”何光中说,“休养是一码事,接受调查是另一码事。阁老为官数十载,为朝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朝廷应当给他一个交代,至少要告知何时回朝,在什么事解决后才能回朝。”
李昌烨握紧手里的酒杯,环顾下方,他眼角微微抽动着压抑着心中的怒火。
群臣见状垂首不敢直视他,他不能就此公然发火,但是今日他必然不会在这些人呢逼迫下做出为他们满意的决定。
他是皇帝,是大周名正言顺的皇帝,没有人可以逼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
李昌烨稳住心神,饮了最后一口酒,说:“……此事之后再议,今日龙舟宴爱卿归座吧。”
何光中也知道他早就已经惹得皇帝生气,但他不能退缩,错过了今日言阁老还不知道要拖到什时候才能重返朝堂。
他没有站起身,而是朗声继续说:“陛下,臣还有话要说。”
李昌烨抬起头,眼神中带着寒霜。
气氛再次冷却,殿内陷入了僵局鸦雀无声。
一众内侍在司礼监掌印福安的眼神示意下都默不作声。
突然左边席面上一阵吵闹声传来,众人连忙望过去。
只见一个内侍将一壶酒全部倾撒在武安侯的朝服之上,绯红的官服被湿了大半。
傅见琛恼怒地站起身,训斥道:“怎么回事,毛手毛脚的,你是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那内侍慌忙地跪地求饶道:“奴婢该死,奴婢罪该万死求侯爷责罚。”
李昌烨寻到了脱身的机会,对身边人开口道:“还不快去给武安侯拿干净的衣物,都回自己的位置坐好,殿前失仪成何体统!”
一语双关,何光中无奈只能回到原位,一场危机化于无形。
言太后朝傅见琛的方向看过去,半晌后幽幽开口道:“哀家倒是很长一段时间没见过侯爷了,听闻年初侯爷坠马重伤难行,这半年来可有休养好身子?”
傅见琛站起身拱手道:“回太后娘娘的话,臣已无大碍。”
“如此甚好,此番侯爷一举击破敌军劳苦功高,如今终于能回京好好歇一歇了。”
言太后再次侧头,对李昌烨笑道:“先帝走的早,你们几个孩子皆已经成才,哀家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小王爷,皇帝顾念手足之情,让小王爷在文华殿学习四书五经,但哀家总想着君子有六艺,还需要给他找一个教武艺的先生。”
言太后轻声细语道,“不知可否请皇帝给一个恩典,让武安侯来担任小王爷的武艺先生?”
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赐婚
李昌烨也同样是措手不及, 没想到言太后会在宴席上公然提起此事,他沉默地看向傅见琛,面色凝重。
傅见琛放下手中的酒杯, 烈酒顺着喉咙而下所经之地顿感热辣的火烧。他在众人的注视下站起身, 正欲开口,一个低沉的声音自前方传来。
"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内阁次辅曾玉堂缓步上前, 拱手道:"老臣以为, 文华殿历来是皇帝亦或者是未来储君的学习之地, 陛下尚无子嗣又顾念手足之情才让小王爷和一众公主在此学习课业,若是再则武安侯亲自教导小王爷,恐有僭越之举。"
在场众人对曾玉堂的话都听了个心知肚明,太后当年执意要将小王爷送往文华殿,而后又挑选翰林学士作为老师, 这般的待遇就连当今圣上都不曾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