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清第一卷王 (映在月光里)


  后宫嫔妃的娘家,基本上都来自内务府。
  九阿哥能到处伸手,与他的外家不无关系。
  宜妃与郭贵人的父亲三官保,在盛京内务府掌关防佐领,深得圣宠,能与一品大员同起同坐。
  三官保的九兄弟,全部在内务府当差。光是这一家子,就能占据内务府半片江山。
  这些皇亲国戚们,不从内务府捞银子,简直对不起自己。
  内务府的钱从而何来,当然不会从天而降。
  康熙奴才们到各处为官,上贡的贡品,官员们亦不会自掏腰包。
  皇商与内务府做买卖,皇商要给买路钱,还要能赚钱。就只有垄断,以及欺行霸市。
  内务府底下的各处织造做买卖赚钱,齐佑好像还没有看到他们有过盈利,连本钱都没还过。
  康熙最大,真正一本万利的生意,除了卖藩国的贡品,就是抄家得来的进项了。
  齐佑缓缓走回椅子坐下,撑着下巴,望向窗外。从一边,斜伸出来一枝怒放着,如碗口大朵的雪白琼花,将窗棂分成了两半。
  浓郁的花香透过窗棂纸,呼吸间隐隐可闻。齐佑微闭上眼,深深呼吸,将心底的那股郁气努力压了下去。
  情绪无用,尤其是对着康熙。
  齐佑叫来得高,吩咐道:“去将盐商们叫来。”
  得高领命而去,没多时,陈金闻他们就赶到了客栈大堂。
  齐佑没有废话,直接宣布了盐税以及盐票的事情,“朝廷降低盐税,定制盐价。你们是否有意重新领盐票,只给你们一天的时日考虑。明日这个时辰,我没有得到反应,就当你们自发放弃,我再另寻他人。”
  陈金闻等人,突然听到盐务的大变动,一时都楞在了那里。
  以他们常年做生意的敏锐,不用细算,清楚知晓,以后想要靠着盐发大财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按照齐佑如今售盐的价钱来算,以后他们卖盐,就跟杂货铺子卖货物一样,赚不了几个大钱。踏实做,做得久了,不失是一项稳定的进项。
  前后一比较,落差实在是太大。陈金闻看了同行们一眼,他们的神情中,窃喜与失落兼顾。
  窃喜的是,扬州许多官员下了大牢,他们没有跟着倒霉。
  失落的是,赚的银子少了。
  盐价官府指定,盐税低了,盐场那边再一整顿,私盐之路彻底断了。官员们伸手要钱,也要他们有大利可图,没人会傻得,为了区区几个银子去冒抄家之险。
  陈金闻此时,对齐佑的魄力与本事,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与齐佑打了几次交道,陈金闻自诩得了些他的做事方式,斟酌了下,开门见山问道:“王爷,草民多嘴一句,如若我们对盐票没了兴致,王爷打算以后让谁来出售盐?”
  其他几人听到陈金闻一问,同时紧张地看向了齐佑,等待着他的回答。
  扬州城里的买卖人多如牛毛,买卖做得大的,不屑来参与这点利。做得小的,朝廷估计看不上他们。
  只有他们这些人,其他买卖也涉及一些,主要还是以盐为主。如今一改政令,等于是要断了他们的生路。
  尽管没有被抄家下大狱,也已经是抽筋断骨,元气大伤了。
  齐佑没有隐瞒,坦白道:“我相信各家杂货铺子会很有兴趣。”
  屋内众人都呆在了那里。
  对,还有杂货铺子!
  他们看不上的,杂货铺子却会当做宝。缺酱油灯油,却缺不了盐。无论什么时候,盐与银子一样。都是硬通货。
  陈金闻脑子转得最快,他们若拿了盐票,再铺下大摊子,找掌柜伙计来卖盐,就没什么利润了。
  齐佑的话,使得他眼前一亮。待拿到盐之后,可以放给各处杂货铺子去售卖。
  哪怕一斤盐赚不到一文钱,积少成多,事少轻松,跟那扬州城千百年流淌的里运河一样,钱财源源不断。
  当即,陈金闻就拍了板,上前一步恭敬地道:“王爷,草民愿与以前一样领盐票。”
  其他人见到陈金闻表态,有那机灵的,跟着表了衷心。
  余下的人犹豫不决,想着还有一天的功夫,得深思熟虑之后再决断。
  齐佑没有勉强,让其他几人先行回去,马上给陈金闻他们立了盐票文书。
  对于盐票的事情,齐佑经过了深思熟虑。
  让杂货铺子直接卖盐,省了中间商,但会给盐场那边增加麻烦。有盐票的小商贩多了,势必要加多盐场的官员,造成官府官员冗忱,没省钱还多了支出。
  小商贩与大商贩们一样,都是图利。人多且杂,不利于管理。
  大盐商们就是那穿了鞋的,顾忌比小商贩多。批发盐给他们,一出事能找到人,他们还具有善后的资本。
  齐佑故意提杂货铺,也是给他们指一条路。
  像是陈金闻这般头脑灵活的,马上就领会了。齐佑不担心其他几人会不来拿盐,其实这几人就足够,估计他们还会从中拦着。
  竞争的人越少,他们才越有利。
  齐佑大刀阔斧改了盐税,押送着银子离开扬州,去到江宁,督促曹寅与阿山抓紧办案。
  在康熙再来信之前,齐佑赶着将江南这边的官场大扫荡了一翻。
  那边,李光地回到京城,将江南衙门空缺之事传了出去。
  康熙看着大船的银子,户部尚书马齐的欢呼,以及等着加俸禄官员们的欣喜若狂,已经无力回天。他眼睁睁看着江南大变,捏着鼻子开始派官去填补衙门空缺,着手审理江南的贪腐案。
  这边,齐佑押送着剩余的银子回了京。康熙怀着说不出的心情,召见齐佑。
  齐佑请过安之后,觑着康熙黑黄泛油的脸,想了想,老实交代道:“汗阿玛,王家我拿下了。至于曹家李家加上阿山......”
  他双手恭敬将布包放在康熙面前,道:“这是账本。如何处置他们,全由您做主。”
  康熙几乎没背过气去,沉下脸,怒道:“不看僧面看佛面,十五十六,都是你的兄弟,你们让他们的脸面何处搁?”
  齐佑沉默了片刻,说道:“汗阿玛,在内务府转一圈,全是兄弟们的亲戚。其他人我管不着,只按着您的旨意办差,将手伸向国库的抓了。”
  康熙被噎住,想到这些时日,朝堂上下的变动,目光黯淡下来,盯着齐佑,说道:“老七,你究竟打着什么主意?”
  齐佑认真考虑一下,平静道:“我离开时,扬州的琼花开得正盛,洁白如雪。那天,我听到私塾的学生们在读大唐卢伦的《孤松吟酬浑赞善》这首诗,‘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花‘。”
  康熙一时不解,愣愣看着齐佑。他清瘦挺拔,神色沉静。站在那里,不似花,不似树,似水。
  上善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齐佑缓缓说道:“我想到汗阿玛督促国子监在着手整理《全唐诗》。一路上,我都在深思,大唐流传下来的文明,给这片土地上百姓,带来了什么启发呢?汗阿玛,您想要的,究竟是何种模样的天下江山?”


第一百章
  齐佑问, 想要什么样的天下。
  康熙想要的,当是盛唐最繁华的天下。
  在历朝历代中,康熙最喜欢大唐灿烂的文明。“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文人志士集聚的长安, 万国来朝的繁华。
  他盼着能做一代明主圣君, 如开元盛世中唐太宗, 唐明皇那般。
  成也萧何败萧何, 唐明皇治理下的后期大唐,历经“安史之乱”, 大唐至此一蹶不振, 疆土四分五裂。
  思及此,康熙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从心底深处来说,他不敢保证自己比唐明皇还要厉害。
  当年他八岁登基,各种强权势力环伺左右,费尽心机后才真正主政。
  唐明皇却不比他好多少, 父母皆死于非命, 在祖母武则天手下小心翼翼求生。历经生死,幽静多年, 最后方杀出重围,登基为帝。
  执政初期的唐明皇, 励精图治,知人善任,赏罚分明, 大唐如中原明珠般璀璨夺目。
  后来的唐明皇,宠幸纵容亲信,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心怀鬼胎的安禄山。宠妃杨贵妃的娘家鸡犬升天, 后戚干政。
  同为帝王,康熙认为,当时的大唐面临何种境况,唐明皇肯定没看明白。
  哪怕再愚蠢的帝王,也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江山陷入分崩离析。
  先前齐佑说,在内务府走一圈,遇到的全是兄弟们的亲戚。
  宜妃的娘家阿玛加上叔伯侄儿,加起来几十人,全在内务府当差。
  这些人都是他一手任用,宜妃的阿玛三官保在世时,哪怕是一品大员都不放在眼里,被御史参奏,他并未理会。
  从此以后,得宠的包衣在朝廷大员面前趾高气扬,无视各自的差使等级,逾越品级的风气蔓延了开来。
  宜妃能与杨贵妃比吗?康熙当然不承认,对于外戚他一直打压提防。
  康熙脸颊抽出了下,估计唐明皇当年亦如他这般想,只想给心爱宠妃家人些脸面与好处罢了。
  九阿哥的嚣张,宜妃娘家的嚣张,与杨国忠等人又有何不同呢?
  噶礼,阿山,甚至曹寅他们,会不会是另外的李林甫与安禄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