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最近的秋秀玲总忍不住叹气。无他,实在是因为来上课的孩子越来越少了。
女孩们有的要照顾弟妹,有的要为家里跑腿,还有的得帮爸妈干活儿……总之女孩儿们正一个个地从教室里消失。
男孩儿们倒基本没缺。可这来上课的男孩大多和这赵嘉宝一般,都是用“上学”当借口,光明正大的玩来了。
像是走进了深不见底的泥沼里,无论如何用力也见不到任何的成效。秋秀玲又忙又累,精神上也无比压抑。
阖上自己手抄的教科书,把笔记一并夹到教科书里,叶棠上了讲台,帮着秋秀玲擦黑板。
独龙小学的教科书数量是有限的。秋秀玲如果想增加独龙小学教科书的储备,必须先给组织上写申请信,在心中阐述清楚为什么独龙小学的教科书储备已经用光,现在独龙小学的教科书都用在哪里、有没有起到作用。之后秋秀玲还得等组织上批复。若是她的申请被批准,从教科书印刷生产到装订完毕发到县城,再从县城被送到独龙村,期间起码又要过去好几个月。
叶棠这种家里压根就没教学费的学生本就不该领教科书与课本。秋秀玲本想自己给叶棠垫上书本费,再把教科书给叶棠。谁想叶棠摇头,说秋秀玲已经给她垫了学费,教科书不能再让秋秀玲破费。
之后叶棠就向秋秀玲借了课本,说自己要手抄教科书。
原主赵春燕汉字都不认识几个,抄书这种事情又极花时间。秋秀玲本以为叶棠说要手抄教科书只是说说而已,她顶多抄上半本就会放弃的。没料到叶棠在休养期间,还真把全套课本给抄写出来了。
不提叶棠的字好不好看,也不说叶棠有没有抄漏、抄错的地方。单说叶棠的这份毅力就让秋秀玲刮目相看。
看到叶棠,再想想来了学校就是撺掇其他孩子跟着他一起出去玩的赵嘉宝,秋秀玲更想谈起了。
“老师别伤心。”
用湿抹布擦干净了黑板的叶棠朝着秋秀玲笑:“不想学习的人您就别管他们了。”
“可……”
“认真学习的同学和不认真学习的同学,这要有对比,大家才会知道认真学习和不认真学习是两回事。”
当然也能让山民们意识到:一部分学生的成绩不好,那不是老师不够尽力,也不是老师能力不够强。上学这件事本就不该光是靠老师努力。毕竟老师再努力,学生自己没有学习的意愿,那一切还不是照样白搭。
“等到期末考试的成绩出来,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成绩,真心想念书学习的同学一定会为自己的成绩面红,知道下学期不能再这么做了。”
和赵嘉宝那个来学校只是为了破坏教学秩序的混世魔王相比,柔声安抚秋秀玲的叶棠完全是个天使。她太懂事,太通透,太善解人意,并且还自带一种……能安抚人心的气质。
秋秀玲感觉自己都要在叶棠的背后看到纯白的翅膀了。
“真要是这样就好了。”
秋秀玲笑道,愁眉却是不展。她没法对叶棠说:其实比起学校里的孩子们,我更担心的是那些从教室里消失的女孩儿们。
她们……很可能回不到这教室里了。
“会好的。”
勾起唇来,叶棠像预言一般说着:“一切都会变好的,秋老师。”
作者有话要说:
因为一些家事今天情绪崩溃了。实在没法2更。
明天补上。
第59章 慧女移山9
诚如叶棠所说, 两天后真有一名女孩儿回到了独龙小学的教室里。接着又过了一天,又有三名女孩儿被父母送到了学校。
“不好意思啦,秋老师!前些日子我家老人身体不好, 我姑娘又是个孝顺呢, 非要照顾她奶奶。上学呢事就耽误啦。”
说话的山民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又是对秋秀玲解释自家女儿前些日子没来学校的原因,又是一个劲儿地夸自家女儿孝顺。
秋秀玲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她还是高兴。回到教室的学生, 多一个总是比少一个好的。
“没事没事。不过以后还是尽量不要让孩子缺课。学校里的教学进度都是规划好的, 这一缺课,孩子就会拉下不少进度。想补上进度不容易, 因为前头的课程没学会,后面的课程就容易听不懂。这一来二去的,孩子就更难追上进度了。”
“是、是!老师您说得对!都对!”
山民乐呵呵地直点头,那模样是半点儿不介意秋秀玲对他说教。
秋秀玲顿时哽住。
她明明记得这人之前压根儿对送女儿上学的事情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抵触, 还是村支书搬出了支持国家、县领导会来检查等等的说法,这人与其他的山民才勉强答应让自己的女儿来学校里“试一试”。
这人现在态度丕变, 这是……?
想来想去秋秀玲只能想到一个原因。
早上的四节课一结束,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的离开,大多是回自家吃饭。
叶棠与秋秀玲住在两隔壁,自然是来秋秀玲的院子里头帮着秋秀玲挑水做饭。
“春燕, 红花她们能回来上课,是不是因为你说服了她们的爸妈?”
在一个完全向上的家里长大,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的秋秀玲从来不以恶意揣测他人。她问叶棠这话时眼睛亮晶晶的, 显然是想知道叶棠是怎么说服红花等人的父母,然后依法炮制, 用同样的方法去说服其他女孩儿的家长们。
“是,但也不是。”
叶棠说着用竹刷刷干净了大铁锅,又把锅里的水给泼了出去。
作为独生女,秋秀玲在家时显然不是做饭的那个。城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便引入了燃气。秋秀玲家住军区大院,大院里土锅土灶早早地就被淘汰掉了。像砍柴烧火用土灶烧饭这些事,倒是得到了原主部分记忆的叶棠做得更顺手些。
叶棠被赤脚大夫禁止剧烈运动、禁止靠近高热的地方,每天只能躺着休息的日子姑且不论。在叶棠被赤脚大夫批准可以下床之后,她便渐渐负担起了自己与秋秀玲的伙食——秋秀玲之前大多是拿钱请村子里头的妇人三、四天帮她做一回饭,给叶棠的鸡汤也是请别人熬的。
村子里的妇女敬重秋秀玲是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都很乐意替她做饭,说是能沾点知识分子的气带回家去。秋秀玲也从不让人白给自己干活儿,每次她总要拿出个五分、一角来酬谢替自己做饭的妇女。妇女不愿收钱,她便偷偷塞给人一把糖、半碗香肠。
秋秀玲一个月工资就五块,如此开销自然算是大手大脚。只是秋秀玲与她家里的亲人长辈从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为了伟大的教育事业,自掏口袋也没什么不行。
叶棠不像秋秀玲和秋秀玲的亲人那样天真,她这般洗手做饭,也有她的绸缪在。
这些日子,不擅长烧饭的秋秀玲已经形成了给叶棠打下手的习惯,她一面拿盆装了切好的菜过来,一面问叶棠:“‘是也不是’?这是什么意思。”
叶棠烧热了油锅,先扔一把蒜瓣儿辣椒下去炒香,这才倒进绿油油的瓜尖用烈火爆炒。
清香扑鼻,辣香四溢,带着浓绿出锅的瓜尖香得秋秀玲直咽口水。
“我呀,只是在其他女同学问我老师怎么待我尤其好的时候告诉她们:许是老师见我喜欢学习,觉得我有上进心是好孩子,所以想让我当你的弟媳。既然我是老师的弟媳,那和老师就是一家人了,老师当然待我特别好了。”
叶棠说罢,把盛出锅的瓜尖放到一边,跟着一瓢水倒进过里,借着锅里那点零星的剩油又烧了一道黄花菜汤。
秋秀玲琢磨叶棠的话琢磨了这一会儿,这才串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山民们无法理解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在山民们眼里,女孩儿迟早都得嫁人。嫁人后的女孩儿都是忙着生儿育女、伺候丈夫、服侍公婆、操持家事,哪里还有空闲做别的?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的妇人便是学得再多也根本用不上书里那些知识,因此女孩儿读了书也是白读。
无法理解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山民们自然也无法理解秋秀玲为什么想教女孩子读书。在山民们看来,秋秀玲在做的事情就像是在拿竹篮子打水,毫无意义。
但,有了叶棠那么一番话,山民们便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城里人喜欢想读书、会读书的女孩子。赵家的春燕想读书想上学到甚至不惜以死相逼的地步,于是乎秋秀玲认为她有做自己弟媳的资格,以后赵家的春燕就要跟着秋秀玲嫁进城里头去了。
那如果,还有其他的姑娘像赵家的春燕一样肯上学、会读书呢?秋秀玲会不会也看上那个女孩儿,把女孩儿介绍给她家的亲戚、让那女孩儿也嫁进城里去呢?
城里来的人,便是秋秀玲这样一个女老师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还要别人给她做饭。山民们见秋秀玲生活得这般“豪奢”,又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香肠奶糖毛毡帽,谁不想让自家的姑娘也嫁给城里人,以后让姑娘女婿把自己一家都接进城里去?
说白了,送家中女儿来上学的山民们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对女儿的看法从未改变,只是因为想把女儿嫁进城里,想与秋秀玲做亲戚,这才都对秋秀玲是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