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MM豆)


  “小裴大人这是为何?”张令义问,“留个念想?”
  “留个收藏。”裴少淮笑道,“往后不再发行,这可是绝版。”
  模具比银币更加值钱。
  ……
  银币发布时,兵部为主导,张令义听从了裴少淮意见——
  先广而告之,让百姓知晓此为何物、各币价值几许,懂得辩其真伪。若是百姓不识此物,又如何能让他们接受此物?
  官衙在关隘和闹市上立榜置样,以便老百姓可以近距辨识新发行的银币。
  又叫人编了朗朗上口的歌诀,把五枚银币的纹样特点都编了进去,譬如有道“长河入海迎朝阳,可换布匹可换粮”、“一钱两钱和五钱,谷穗流水和山延”、“一两称手二两重,紫禁城上金龙动”……京都城内外,大小孩提纷纷跟着诵唱。
  北以顺天府、南以应天府为中心,先小范围推广,再慢慢辐射周边。若是急着一下子全部铺开,反倒会监管不力而出现诸多漏洞。
  南北天府毕竟是大庆的经济中心,若这两处顺利推行新银币了,事情就成了大半。
  又以商贾、钱庄为重点,官衙恩威并施,督促他们将白银兑换为银币。商贾进行大宗买卖时,以银币交易,官府可做担保。
  最后是预先贮备足够的银币,一旦正式流通,商贾、百姓兑换银币的热情高涨,要顺势投放。
  总而言之,发行银币之事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民间造势已经初见成效。
  宝泉局扩建了十倍不止,所有工匠由兵部严选,盘查祖上三代,签订生死契书。拆分多道工序,各设独立院落、工坊,互不相干。
  天下一衡,皇帝有足够的决心,将国库里过半的白银批给了宝泉局,用于制造新币。
  宝泉局忙而有序。
  裴少淮终于可以暂且从宝泉局脱身,回到六科做事。
  他先去见了宋练宋长官。宋长官与他说话时,不再像先前那样嫌弃,却也谈不上喜欢,仍停留在公事公办的层面。
  正如这段时日在朝堂上,宋长官没有站出来支持裴少淮,也没有反对。
  末了,宋练提醒裴少淮道:“言官上谏讲究些时运,一回谏成不代表回回谏成,裴大人还年轻,还有时间沉淀,更当谨言慎行为好。”
  显然,宋练觉得裴少淮步子迈得太大了。
  此话并非孬言,裴少淮应道:“下官谨记。”
  出来后,路过苟副官的衙房时,裴少淮发现里面已经换了主人,正是那日朝上掰银币的古大人。他替代了苟副官,而苟副官不知被调去了何处。
  “裴大人留步。”古副官边喊道,边走出来,而后低声问道,“本官有件小事想劳烦裴大人。”
  未等裴少淮说可否,他便继续道:“我家中有些碎银,想请裴大人帮着置换成银币。”
  “这个好说。”裴少淮应道,“再过半月,宝泉局就正式发行银币了,届时古副官拿银去换就是了。”
  “哎,我不是这个意思。”古副官又将声音压低了几分,言道,“我是说换成最早那套银币,没有发行过的。”
  “恕下官亦无能为力,旧模具已经拆下了,眼下制造的全是新银币。”
  “当日朝堂上那箱呢?”
  裴少淮应道:“自然是留给圣上了……要不,古副官改日去问问圣上?”
  “那怎么可以……”古副官心思落空,脸上有些失望,又摸摸腰袋,低声喃喃道,“幸好我这还留有一枚。”
  ……
  ……
  这日,裴少淮命人将千两白银锻造好的银币抬回家中。
  “官人真的将刺绣镌刻在了银币上。”而且每一枚如出一辙。
  裴少淮笑道:“我早说过,娘子的指尖上的功夫不止能缝衣而已,不能因习以为常而忽略了一针一线。”
  他想了想,又道:“画作可以为文人骚客所称赞,在我看来,刺绣也理应如此。”
  都是传表美意,针与笔只是工具而已。
  杨时月眉梢有喜意,又去关了房门,言道:“官人这话,说与我听就够了。”
  若是传出去,免不了在朝中会受人编排。
  裴少淮取出檀木盒,又一次清点了杨时月绣的一幅幅刺绣,只见纷繁复杂的绣纹一步步化简,最后才成了银币上的图案。
  他将那些刺绣和旧模具摆放在一起,言道:“这是娘子的功劳,要仔细收好,会有公诸于世的一天。”
  虽不易,但必行。
  杨时月靠在裴少淮肩上,心间有说不完的暖意。
  “对了,今日下午南平伯爵府派人传话,三姐问官人何时休沐,我回了话,估摸着三姐和三姐夫明日回过来一趟。”杨时月道。
  “我省得了。”
  长夜漫漫,风吹灯熄,合被而眠。
  翌日,张管事送来定制好的一个个精美的小木盒,里头铺着绸布。
  裴少淮在每个小盒中放入一套银币,仔细装好,再吩咐人给杨家、徐家、司徒家、乔家、陈家、陆家等送去。又找来驿站的小吏,送了几套到江南。
  他写信给邹阁老,言道:“……贸迁而通衣食,当日荷花池畔所谈,小子终于迈出了一步,银币已成,请南居先生点验……”
  该送的都送了,剩下的一半便留在府上收藏了。
  等到辰时,南平伯爵府的马车到来。竹姐儿此时已有几个月的身孕,乔允升时时伴在其身旁。
  竹姐儿精神很好,与沈姨娘叙话时,道:“英妹妹常过来同我说,怀着身子也要常出去走走,多透透气,到时能少吃些苦头。”
  她这次过来,是要找裴少淮问些正事。
  姐弟坐下来叙话,竹姐儿先祝贺弟弟在朝中立下了大功,而后转入正题。她从袖口取出一块青花布,展开,问道:“弟弟在江南游学时,可曾注意过此布?”
  只见这一方小布编织得有些粗糙,水洗之后又略有些收紧,正是染色后的棉布。
  裴少淮猜到了竹姐儿的几分意图,心中微微震惊,可想到三姐的性子和心思,又觉得她能想到这一步不足为奇。
  他点点头,道:“曾见到过,还曾去松江府考察了。”
  棉花虽已传入百年,但一直没有广泛种植,棉布也只是江南、两广之地小范围生产而已,大庆各地的布店少有出售棉布。
  竹姐儿一喜,觉得自己找对人了,继续说下去:“母亲从江南之地带回来许多物件,这方小布是掺在其中的,我发现这方小布虽不比丝绸精细,却比麻布轻柔,触之生暖,又颇有韧性,于是叫人出去打听了一圈,才知晓这是松江府特产的棉布。”


第115章
  裴若竹看中棉布的优点——松软保暖,不易褪色。
  她入宫时见过诸多珍稀之物,阔了眼界,故能准确察觉到棉布的独到之处。这一点点独到,对于富贵人家兴许微不足道,但对于百姓而言意义重大。
  冬日御寒是最重要的。
  裴若竹向夫君招招手,乔允升赶紧递上来一个小布囊。裴若竹从布囊里取出几团白中带些暗黄的棉絮,置于手心,问道:“那弟弟必定也见过此物吧?好似叫作棉花?”
  “见过。”裴少淮点点头。
  他并不急着说自己的见解,让三姐先说完。
  裴若竹看着手中那团棉絮,有些兴奋道:“我原以为这也是蚕虫吐出来的丝,才能如此细软,打听后才知晓,它竟是木生的,春种秋结,花开成棉……既都是土里种出来的,何不以棉代麻葛,织出来的布更加贴身暖和?”这是她最开始的想法。
  “我愈是打听,愈多疑惑,明明已有诸多契机,缘何棉布还不能盛产。”裴若竹言道,“故此今日过来向弟弟讨教。”
  裴少淮了然。“收来老茧倍三春,匹似真棉白一分”,棉花自天竺经南北两线传入大庆,由来已久,北线为丝绸之路传入吐鲁番盆地,南线为海上商船传入闽广。
  裴少淮知道,顺着历史轨迹,棉布势必会替代麻布,甚至替代绫罗绸缎,只不过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这个过程会漫长一些罢了。
  只闻裴若竹继续说她打听到的事,她言道:“我先是以为赋税过重,百姓种棉无所收益,但朝廷颁布《教民榜文》,鼓励江南百姓种植木棉,超出定额的棉亩不予征税。我后又以为是纺织成布极难,消耗人工,结果打听到乌泥泾曾有过一位黄道婆,从崖州带回了擀、弹、纺、织之法,受松江人所赞誉。”
  裴若竹顿了顿,面带疑惑,问道:“朝廷减税,又有纺织之法,仍不能推广,莫非是这棉花极难种植,非肥沃之地不能生?”
  她是尽自己所能打听过了,做足准备,才过来的。
  “非也,恰是相反,此株不比粮食娇贵,沙壤、沿江海滨、不易灌溉之地,皆可成活产棉。”裴少淮应道,“松江府三面临海,耕地被海水斥卤,或芦苇丛生,难以耕种谷稻粮食,所以百姓多垦荒种植棉花谋生计。”
  是以,大庆棉布多出自于松江府。
  裴若竹听后更想不明白了,这样的好东西,怎就拘囿于松江府了,久久未能铺开种植。她问道:“太湖苏杭是大庆的织造之乡,又毗邻松江府,缘何不种棉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