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得不在她面前隐藏家世,因为礼貌稳重的外表下其实并不擅长主动去与人建立关系,因为在她和她的朋友们太过耀眼的光芒下、本能的内心深处的自卑,他一直远远的缀在他们视线的边角,连吃饭都不曾与他们一道。
可是,谁不想离光近一点呢?
他是大众眼里在这群人中学霸光环最浅的小透明。
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敢跨越沟壑去交友的独行身。
可他也同样被她的光芒吸引,也想走到能被她照耀的地方,也想近朱者赤,更努力的提升自我啊。
在那一瞬间,身体的动作仿佛快过理智,或许是太过梦幻的天光云影催生了心底长久以来的渴望,或许只是疲倦于此刻衣袋中响起的父母专属的手机铃,总之在一室静谧中忽然而起的冲动里,他猝然抬步,走向了那个即使无人也似乎蕴满光华和力量的座位旁。
而现在,遭遇本轮开题以来的第一道难关,他下意识就看向了那道光。
忍不住就会想,她一定有答案。
不要说查不到文献这种程度的麻烦对她而言根本不会造成阻碍,就算是比这再艰难千百倍的困境,她也一定有答案。挑战似乎从不能阻止她的步伐,她会昂着首,踏过无数山川与河流。
眼睫颤了颤,沈昌宏沉沉敛眉,按下心间纷乱的思绪。不管再怎么样,课题还是要做,方案还是要想,总不能才第一天就自己放弃。
那么……只有一个办法了。
他放开鼠标,闭上了眼,开始努力去回忆三周以来默默从那个风华绝代的女孩身上学到的一切。
如果是她的话……如果是她的话……
面对如今这样的状况,会怎么做呢?
***
此时此刻,不少人仍然在困惑杜诗怡为什么要抛下智网去普通浏览器。
以她的专业能力与学术阅历,不该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几乎可以说是一种降格。
虽然理论上来讲,在撰写论文时,只要按规定做好标注,可引用的范围涵盖互联网上所有文字内容。但许多经历过的学子都心知肚明,自己在出稿时,原则上根本不会使用智网未曾收录的篇目。行业期刊、学术会议与专业著作以外的东西不严肃、不专业、不权威,这样的网址链接出现在参考文献里,会让学界对你文章的观感大打折扣,更甚至,说不定连导师那儿都过不了审。
算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一年的实验室新人被师兄师姐悄悄告诫,又作为师兄师姐提点下一届师弟师妹不要踩坑。搞学术研究的,还是应该一切向专业性靠拢,网络上那些杂谈,不该也不能登大雅之堂。
那杜诗怡如今……
很多人在纠结。经历三周的洗礼之后,他们不相信杜诗怡没这个水平,在丁浩轩几人都能直接从[数字缀合]跳到[边缘轮廓提取]的情况下,她没道理做不到。甚至很快就有更显微镜的网友扒出细节锤了这一点,据高清慢放显示,在看完课题邮件的瞬间,那个少女立刻就低头在纸上飞速写了三行字,第一行明晃晃的就是“边缘轮廓提取”,这难道,不是早就已经有方向了吗?
她为什么,一定要降格去查浏览器?
这一刻没有人能给答案,连粉丝们都在迷茫。
结果还没想出来个所以然。
镜头一晃众人又炸窝了。
【卧槽槽槽?!离大谱啊今儿这新闻是自带地心引力吗?一个两个的全中蛊了?!】
【???我整个人就是大写的不敢置信——为什么小沈也看新闻去了!!!】
***
接下来的两小时内,直播间众脸懵逼的跟着镜头下的沈昌宏看新闻。
大家眼睁睁看着他毫不犹豫的在搜索框里键入文字敲回车,然后页面迅速跳转,海量信息现于眼前。屏幕被长长短短花花绿绿的标题充满,一眼扫过去都绝对不在学术论文通常的引用范围内,但沈昌宏似乎全然忘记了这一点,神情认真,挨个点开,仔细看完。
《互联网+遥感测绘——我国考古队全面装备数字地图》。
《央视直击!平兴遗址发掘现场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专访国家社科院研究所黄岚院士:新时代下应高度重视博物馆数字化展览》。
……
所有人对着洋洋洒洒的具体行文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觉得完全是写给普罗大众而非计算机专业选手的叙事类文章,实在不明白沈昌宏分出时间去看的意义何在,个个脸上都是大写的迷惘。
直到一篇题为《数字考古新探索:科技让国宝线上留痕》出现。
当然,一开始弹幕也没太在意这篇。
【“近日,一款建模引擎的面世引发国内外历史学家强烈关注。据悉,该引擎的出现将为国宝文物建立数字档案,以原始信息为基础实现高精度图像处理,为史学科研的高速发展提供新可能”……这不还是没有详细算法只有叙述性语言的老样子,看着和之前那些也没区别啊……我靠!世研部!!!】
【艹艹艹居然出现了世研部!!!】
所有人的注意力瞬间被点燃,纷纷凑近屏幕,随着沈昌宏的目光往下看去。
在这篇报道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徐宇站在发言台前的照片。
笔者这样写道——
“12月28日,世研部发言人就本月发布的最新成果答记者问。此次向外界公开的3D扫描引擎,致力于实现古迹遗存的三维数字化建模,在计算机世界中永久保留文物的出土原貌,助力考古领域的现代化转型。”
“现场展示了河音遗址出土的甲骨残片扫描过程。边缘纹路清晰可见,古老字迹苍劲分明,图片与实物几乎不存在任何色差,据专家测算后出具的报告显示,色彩还原度达到惊人的99.6%,真正实现了国宝从线下走向线上的完美转身。”
“有媒体提问称,引擎系统的强大功效应并不止于为文物建立数字档案,如此精确的图像色彩特征是否亦可以在数字化拼接中加以利用。但一同出席发布会的华元董事会对此表示,这样的途径仅在理论中存在,由于颜色提取本身的技术特点,其应用场景集中在图像识别的其他细分方向,在数字缀合领域,其效果完全比不上边缘轮廓提取,根本做不成有前景的实施方案。”
“但不论如何,都不影响本次甲骨残片数字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为‘互联网+文物’的深度融合完成坚实奠基。我们也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有更多学者能够利用好这些一比一复原的高精度图像,早日让简帛完满,让碎片回家。”
……
千万网友有点惊异的望着屏幕上显现的文字。
颜色提取?
这是……除了边缘轮廓提取之外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而沈昌宏长出一口气,眼底重新生出微如星火的希望,悬了半天的心终于摇摇晃晃的落下来。
找到了。
虽然经历了担惊受怕和重重曲折,虽然是一个较之另外几人并不占优势的方案。
但是,找到了。
***
曾经有一天,他在旁人口中听过一个故事。
故事说,有一个天赋异禀光芒璀璨的少女,以一手出神入化的代码实力斩获国家青年科技奖,创下历届获奖者最小年龄记录,在金碧辉煌的大礼堂代表青年学者致辞并在世界注目下接过证书和奖章。
然后于仪式闭幕之后接受了长达三小时的专访,全是数得上号的权威媒体,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各大名记轮番上阵围着她抢提问机会,一个个简直恨不得让她现场口述万字成长史了。
结束时已经夕阳西下,她快步从礼堂后门出来往地铁站走,要赶回华元把第二轮个人战的考核收官。
却在路过门外恢弘开阔的广场时,看见一个小姑娘蹲在马路边,正对着手机跟朋友讲话:
“授予仪式应该结束啦,我都看到好多穿西装的哥哥姐姐从里面出来了。”
小姑娘长叹一口气,声音里满是惆怅:
“QAQ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前辈们那样进去采访呀……记者证一戴那感觉整个人都不一样,又是这种程度的重要场合,真的好羡慕哦……”
那边似乎是在安慰她,但小姑娘抬眼望望天边渐落的夕阳,情绪还是有点低落:“是嘛……可我只是个产业链条里最底层的实习生诶……完全莫得人权,交个材料都要被极品上司针对,啊可恶,这个月的绩效评价他不会又要给我打低分吧,气死了气死了,明明就是他自己拖着不审,最后锅全是底下人的……”
她蹲在地上碎碎念,像一只背阴生长的小蘑菇,巴掌大的小脸皱成一团,忽而又叹一口气:
“唉,都这个点了,连诗诗应该都早走了,那尊大佛到底哪里去了啊。又不肯像别家前辈那样领着实习生进工作区,又非得让我在外面晒一下午太阳,说什么‘真要有情况必须随叫随到’……到他个三舅姥爷……我太难了,又白瞎一下午准备毕业大考的时间,又没能进去观摩实践,还见不到诗诗一面,现在好丧好丧好丧连职业假笑都挤不出来,刚才我妈打视频查岗还嫌我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一脸菜色,那我就是开心不起来嘛!天底下为什么会有我这么悲惨的人,简直拉低我市居民幸福指数……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