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阳等入伍通知的时间等得磨人,到秋收农忙,收稻谷收秋玉米,他还时不时踩自行车来找张彧,跟着他上工,帮他挣几个公分。
直到快种完冬小麦,沈秋阳才收到入伍通知书。
沈秋阳入伍那天,张彧和沈爷爷沈奶奶还有凌江送他去县武装部。
清早,他们在公社车站正要上去县城的班车,封谚赶来,见到沈秋阳他们,腼腆笑说:“我还担心赶不及”。
沈爷爷开心说:“封小子,谢谢你来送秋阳”,从封家村走到公社要两个多小时,封家小子显然早上还没有五点就从家里出来,那条路又不怎么安全,这份心太难得。
秋阳虽然读书不好,但交到几个好朋友,总算没有浪费那些学费。
封谚笑笑:“我和秋阳同桌两年,该来的”,张彧和凌江向他笑笑。
沈秋阳拍封谚肩膀:“谢了,上车”,没有这份心,同桌五年也不会来。
众人上车,坐下后,沈奶奶从提着的袋子里拿出一个馒头,递给后面的封谚:“小封,你一大早赶来,吃个馒头”。
封谚提起手上的小袋子说:“沈奶奶,我出门前吃过,也带着干粮”。
沈奶奶把馒头塞给他:“拿着,我给你们准备的,但小张和小凌都吃了,你走那么长时间路,早饿了,吃吧”。
张彧和凌江说吃饱,她相信,封谚在家吃过,最多垫垫肚子,现在肯定饿着。
沈秋阳劝他:“拿着吃,我奶奶准备很多,刚刚给张彧和凌江,他们吃过没要,我奶奶不太高兴”。
“臭小子,我哪里不高兴了?”。
“哎哟,奶奶,别揪……”。
时间到,车开出去,沈秋阳和爷爷奶奶隔着道坐,两位老人家不停叮嘱,要他去部队要和别人相处好,听领导的话之类。
沈秋阳这段时间听这些耳朵都起茧,但还是认真听,认真答应,他也交待他们:“爷爷奶奶,你们不要吃得太俭省,爷爷,张彧送去的东西不要觉得谁可怜就分出去”。
他和张彧说好,请他时不时给爷爷奶奶送点肉蛋,到时他给他寄一半津贴。
沈奶奶说:“大孙子你放心,我看着你爷爷”。
张彧几个没有说话,让他们祖孙三人说分别的话,车上的人听了,知道沈秋阳去当兵,脸上都露出羡慕的神色。
八点出头到县城,他们走去武装部,到地方,就见武装部门口有辆绿色卡车。
张彧和沈爷爷他们在外面卡车旁边等着,沈秋阳背着行李拿入伍通知书进武装部。
沈奶奶看着孙子的背影心里头很不好受,老大就这一根独苗,她不想让秋阳去当兵,担心秋阳和他爸妈一样,一去不回。
但磨不过孩子,想到大孙子和张彧学的本事,心里安定一些。
和他们一样等着的还有一些家长,一个妇女和沈奶奶搭话:“大娘,你来送孙子啊?”,她看看张彧和凌江封谚:“你几个孙子都很不错”,长得都高。
沈奶奶轻声说:“嗯,这三个孩子是我孙子的同学”。
妇女说:“哎哟,那他们感情真好”,随即担忧说:“大娘,你知道我们县这批新兵会分配去哪儿吗?”。
沈奶奶摇头:“不清楚,你来送儿子?”。
“是”。
“……”。
张彧暗中观察送行的家长们,他们脸上有自豪、兴奋,还有离别的不舍,没有一点恐慌和害怕。
当兵保家卫国光荣,这是这个时代老百姓们普遍的认知和觉悟,张彧心里感动。
没有太久,二十多个新兵背着行李从武装部大院里排队昂首挺胸出来,个个胸前戴着大红花。
张彧注意到新兵后面的韩向南和几个武装部的人,几人边慢走边说话。
新兵出来,和亲人们道别,沈奶奶拉着大孙子的双手,只说一句:“你要好好的!”。
就要和最亲的爷爷奶奶离别,沈秋阳心里堵得难受,哽咽说:“好,你们二老保重,等夏阳下个学期转回来陪你们”。
沈爷爷瓮声瓮气说:“啰嗦,我们又不是老得走不动,记得,到部队听领导的话”。
“嗯”,沈秋阳应,看向张彧凌江封谚三个。
张彧微笑说:“保重!”。
凌江红着yihua眼说:“保重!”,要好好的。
封谚也红着眼:“保重!”。
沈秋阳点头。
“上车了”,新兵们和亲人依依不舍惜别,转身上卡车,上车前,沈秋阳回头看张彧一眼,张彧给他安心的眼神。
沈秋阳排队上卡车,到车上站好,眼泪刷的流下,模糊了眼。
绿色卡车开远,直到看不见,沈爷爷眼眶发红,沈奶奶眼泪流下来,掏出手巾擦泪。
等二老情绪恢复大半,张彧说:“沈爷爷,沈奶奶,等下午的班车太晚,我去找个牛车送你们回去”,现在才九点多,离下午三点还早。
沈爷爷说:“牛车不好找,不用费事,我们等到下午没事”。
张彧正要说什么,就听一个比较熟的声音说:“我叫人送伯父伯母回去”。
几人看过去,张彧见是韩向南,又听他称呼沈爷爷沈奶奶为伯父伯母,想来双方是认识,但刚才又没有打招呼,是认识不熟的情况。
沈爷爷说:“小韩啊,不用,不麻烦你”。
韩向南说:“伯父,不麻烦,现在不忙,去东兴来回一趟很快”。
韩向南还记得张彧,也知道他家情况,看向张彧问:“你怎么没有报名参军?”。
张彧说:“我娘就我一个儿子,再说我明年结婚!”。
韩向南:那更要给你娘争气啊!
由于韩向南的坚持,张彧和沈爷爷坐上武装部的吉普车,沈爷爷坐前面副驾,张彧和沈奶奶凌江封谚坐后座,没有胖的人,何况凌江很瘦,能勉强坐下。
和班车时不时停下上客不同,吉普车一路开到公社,不到半个小时就到。
谢过司机,凌江回家,张彧和封谚把沈爷爷沈奶奶送回家,沈奶奶给他们倒水,和他们说:“中午吃了饭再走”。
封谚先说:“沈奶奶,我早上和叔叔一起来,我要去找他”。
张彧先和封谚说:“封谚,我想和你家多换些花生,你给我留着,等过几天有空,我去你家”。
封谚应:“好,你知道怎么去吗?要不我送去你家?”。
张彧说:“不用你送来,路我大致知道,到时不确定就问路,我听说你们村有人养羊,我想去看看”。
“行”,封谚端起碗喝水。
张彧也端起碗喝水,喝了水,他和沈爷爷沈奶奶说:“沈爷爷沈奶奶。我家地方大,二位去我家住几天,换换心情,怎么样?”。
两位老人一手养大沈秋阳,沈秋阳现在离家,两人肯定一时半会缓不过来,去自己家,在田野转转,有亲娘和胡澜跟沈奶奶说说话,排解心情。
二老在这里也有几个交好的邻居,可是老头老太太们看孙子外孙,哪有这么多时间来串门说话。
沈爷爷听了意动,在身边十几年的大孙子离家,他和老伴怕是很久不习惯,去张彧家住几天,换换心情也可以。
大孙子和张彧关系好,倒不用太客气,沈爷爷说:“你先回去,和你娘说说”。
张彧说:“我家我做主”。
沈爷爷看张彧认真的脸,果断说:“我们去你家住几天,中午吃完饭就走”。
张彧笑说:“不用急,我请假一天,两位中午歇一歇,下午再走”。
老头子已经决定,沈奶奶不在说什么,心想收拾什么东西带去。
半下午,张彧推着沈家自行车,自行车后座和前面帮着行李,走前面。
凌江和二老走后面,回到村里,上工时间,孩子上学,老人割猪草兔草。
张彧一行回到家,都没有遇到人,张彧把二老安排在东厢客房,行李放下,张彧说:“两位先歇歇”。
一路走来,沈奶奶确是累,说:“我歇歇,你娘回来我再出去”。
傍晚,林三丫和胡澜挑着猪草回到家,林三丫得知沈家二老住自家几天,还挺高兴。
胡澜留下吃晚饭,老中少三个女人一起去做饭,聊天,聊得还挺好。
作者有话说:
第105章 又一年
沈奶奶有林三丫和胡澜陪着说话,大孙子离开难过的心情慢慢消减。
晚上吃饭,张彧和沈爷爷单独一桌,一起喝酒,沈爷爷是个老革命,喝着酒,打开话题,他和张彧讲他年轻时和敌人打游击战的事。
张彧好奇现在的打仗方法,游击战小人书上有,第一次听当事人讲,听得很认真,时不时问些问题,两人还就一些问题讨论起来,他提出当时用什么战术更好。
沈爷爷听了张彧的意见,笑呵呵说:“你小子还熟读兵书,我们当时没有几个认字,更不用说有文化,哪里知道什么三十六计,就按当时的情况做出最有利的判断,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
张彧听着,心里升起敬意!
沈爷爷说得开心,他以前和秋阳说,秋阳听多了不爱听。
聊得越多,沈爷爷心里越可惜,张彧有一身本事,还有敏锐的判断力,这孩子怎么就不愿意去参军,这点年纪就想在家过平淡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