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 类型:穿越重生
- 作者:雁于飞87
- 入库:04.10
汪舜华没有让她们入宫,而是派遣女官教她们诗书,兼学习绣花纺织等女红,毕竟这个时代,这些是女孩子必不可少的技能。——这一部分就真的是她掏钱了。
汪舜华看着这些从童稚之年到花样年华的少女,高矮不一,妍媸各异;但都没有了亲人。
她抚摸着孩子们的面颊,告诉她们,你们的父亲是英雄,是为了保家卫国牺牲的;你们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好好地活着,好好的承担你们那一部分责任。
能不能报仇雪耻,景帝心里其实没底,但无论如何,不能露怯!
汪舜华却知道,即便报仇雪耻,明朝也有太漫长的路要走。
十月初,终于传来真正让景帝振奋的消息:汪皇后再次怀孕!
汪舜华真的觉得这几年她高产似母猪,但是没办法,为了活下去,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只能不停的生生生。
但愿这回能够称心如意吧。
汪舜华忍住眼泪,突然有点后悔,如果当年不那么冲动,见济就可以保住,自己现在就不至于如此被动了;但她马上打住念头——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怎么能这样考虑个人的得失荣辱?
景帝大喜过望,交代周围人等好生服侍,又反复叮嘱汪舜华要注意身体,这才出来。
嫡子有望,景帝自然看什么都顺眼,干工作的热情也就更高了。他随后命令左都御史王文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令都督孙镗、佥事石彪协守大同,都督同知卫颍,佥事杨能、张钦协守宣府,备也先;随后传来都督方瑛平白石崖诸苗的消息;又安辑畿内、山东、山西逃民,复赋役五年;免山东及淮、徐水灾税粮。
年底前,按照于谦的要求,设立团营,这是明朝军制一个重大的调整。此前,京军共有三大营,自英宗北还之后,于谦认为和议终不可恃,必求自强之法。考虑营政久驰,三大营虽各有总兵,不相统一,一有边警,临期调拔,兵将平日互相不熟习,猝遇敌军,将士彼此不不知,甚至姓名不记。于是,于谦选三大营军十万人,分为五营团操,名为团营法。以五十人为队,队有长,百人为两队。有领队官,千人有把总,五千人有都指挥。体统相维,兵将相识,可以量敌多寡而相机调整。行之一年,又请增兵五万,并前五营为十团营。每营置都督一人,都指挥三人,把总十五人,指挥三十人,每队置营队官二人。仍各由武臣、内臣往来提督。其余军不在团营者,归本营训练,以卫护京师,名曰老营。
十二月初五日,营制既定,于谦绘图呈进,悉依古法而变通之,京军旧制为之一变。景帝下诏由于谦及太监刘永诚提督团营。于谦号令明审,目视,指屈,口奏,悉合机宜。石亨等各领营督导。
刘永诚年六十二,为人忠谨,善骑射。三次跟随太宗北征,皆为偏将,后来镇守西南有功;宣德年间,他前去侦查汉王谋反一案,又帅兵征兀良哈,百姓称为马儿太监;再奉命监镇甘凉,数出兵鏖沙漠间,禽其渠帅以下。景帝要整顿军备,自然想到了他。历史上,他参加了夺门之变并亲自披挂上阵,得到英宗的宠幸,赐敕褒谕,官其嗣子聚为锦衣卫指挥,命他典京营兵。成化初,又恩荫他的几个干儿子为千户。他担心月满则亏,辞职归,杜门不出;还上疏捐献其屡朝所赐产第俸禄,得到皇帝的赞赏。嗣子刘聚以战功至左都督,又以征西功封宁晋伯。永诚没,宪宗欲追封伯爵,阁臣以无例,做罢,赐祠额曰褒功。明朝内官久典兵而无过者,唯郑和与永诚。世称郑三宝、刘马儿。
第78章 祥瑞麒麟(景泰四年,1453年)
景泰四年正月,景帝照例大祀天地于南郊,这回就只有他自己去了;此前,他还是给皇后宫里赐福。随后得到消息,五开、清浪诸苗复叛,命梁珤、王来前往征讨;免江西去年被灾秋粮。
元宵节期间,景帝还是推开公务,陪着皇后汪舜华画像。
再怎么女汉子,总还是喜欢拍照的,尤其这辈子长得漂亮,又有这么多漂亮的衣服首饰,只是没有手机照相机拍照实在太遗憾,总有点锦衣夜行的感觉;好在现在有画师,可以画像。而且按照惯例,帝后都要有画像,供后世瞻仰的。
因此,当年成婚后不久,景帝就找了宫廷画师来给两人画像。只是汪舜华对画师的水平很是嗤之以鼻——都是大饼脸,眯眯眼,一副老太太的样子,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脸蛋!
但是当时景帝还只是亲王,宫里的画师她是不敢得罪的,否则万一人家有天和皇帝探讨画作告自己一状,可就有的瞧了。
不过景帝改元之后,就该找人画像,以防万一;头年太忙,第二年算是有时间了。汪舜华没有顾忌,也就提了出来,你瞧我,是那个柿饼脸吗,眼睛这么小,绿豆大!还有脑袋这么大,身子这么小,比例完全不对!
景帝哈哈大笑,他也觉得画像不太好,于是让画工们重新画;不过能为皇帝画像的,肯定都是大家了,风格已经形成;于是又换人,这回整成了仕女图风格,汪舜华更不适应了——她连唐寅的《四美图》都欣赏不了,何况一般的画工。
于是,画师们终于知道,皇帝好伺候,皇后不是个善茬。
好在天朝人才济济,何况画像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都有需求,因此各种流派都有,皇后不喜欢这派,那就另外找人,最好是年轻的刚学画但是有天分的。江南擅长画像的人可是不少。
汪舜华让他们先把自己的作品呈上来,提前交代了一定要写实,找了两个比较靠谱的进宫来,先去给宫女太监画像,觉得不错,于是又跟画师交流了一下。
两个画师,都还不到二十。一个叫林良,一个叫徐端本。
其实关于绘画,她完全是门外汉,好歹强调了人物要立体,比例要正常。
两人下去研究了一下,分别给她画了一副像,果然,这回效果好多了——比不上后代的素描写生,也比不上清朝帝后的画像,但总算很有自己的特点,能够认出谁是谁了。
汪舜华很高兴的拉着景帝去画像,景帝看了,有点不适应——确实很写实。不过老婆喜欢,他也不会不给面子,于是陪着画了一天;当然同时让仁智殿的画师们也在旁边画。
汪舜华不知道,林良和徐端本其实都是著名画家,尤其林良。当然,其实他并不是以人物画出名的,而是以山水花鸟画自称一家。
林良字以善,南海人,史载林良吕纪,天下无比,他因善画而被荐入宫廷,授工部营缮所丞,后任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是明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作家,也是明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开创者。
徐端本字廷直,号痴翁、痴仙、痴痴道人,江苏南京人。绘画风格近似方从义,笔致潇洒,墨气苍郁,有云竹水涌之妙;兼善人物、花卉、竹石,笔墨亦纵放酣畅。
暹罗入京朝贡,不仅是年度例行工作,而是确有要事——去年暹罗国王波罗摩剌劄的剌去世,其子把罗蓝米孙剌遣人入京报丧,恳求册封。于是景帝遣给事中刘洙、行人刘泰为正副使谕祭,并册封新任暹罗国王。
二月初,黔国公遗孤沐琮跟着生母梅氏来到北京。梅氏说是遗孀,其实是沐斌的妾室,没有准许,不能入宫,景帝更不可能召见她。不过沐琮已经四岁,在太监的指挥下,行礼很规矩,景帝抱起来,看孩子长得眉目如画,心里很是喜欢。他自然记得当年的承诺,想到自己膝下无子,皇后又怀孕,说不定是个好兆头,于是把孩子带进坤宁宫,交给汪舜华照顾。不过宫里有的是保姆嬷嬷,她也就挂个名字。大家都懂。至于梅妙灯,在京城赐了她一座宅子,准许她时常进宫拜见皇后,当然,梅妙灯记得身份,纵然挂念儿子,并不敢经常入宫;汪舜华倒念着他们母子连心,让沐琮每旬休假回家拜见母亲。
她见过梅妙灯,性格端方,面容谨肃,是大家主妇的样子。
对于这个养子,汪舜华还是很尽心的,安排他在坤宁宫暖阁住下,叮嘱宫人好好服侍,景帝也时常来瞧他。大家都觉得帝后为人厚道,善待功臣。
三月初一日,山西巡按御史左鼎疏言冗官之弊:国初建官有常,近始因事增设。主事每司二人,今增至十人。御史六十人,今则百余人,甚至一部有两尚书,侍郎亦为常额之倍,都御史以数十计,此京官之冗滥。外则增设抚民、管屯官。如河南参议,增二为四,佥事益三而为七,此外官之冗滥。天下布、按二司各十余人,乃每年遣御史巡视,又遣大臣巡抚镇守。今之巡抚镇守,也即为方面御史之曩助。其为方面御史,则合众人之长而不足;为巡抚镇守,则任一人之智而有余。至于御史迁转太骤,则宜以六年为率。令其通达政事,然后才可治人。巡按所系尤为重大,不要使初任之官,漫然尝试。其余百任事之人,皆应慎择而任用。
景帝嘉纳其言。
三月,汪舜华还是率领嫔妃公主命妇前往先蚕坛举行大礼,旁边还有一群宫廷画师记录绘图;毕竟二回熟,这一次轻松多了。拿着也算自己亲手织出的丝线纺成布帛做成绣袋呈给景帝,景帝很高兴的笑纳了,连声夸老婆心灵手巧,蕙质兰心,然后系在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