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武英殿大学士李贤和礼部左侍郎刘定之为出题官,汪舜华还是带着皇帝诸王勋贵重臣前去贡院监督。
  比起六年前的惶惑不安,现在宗室勋贵们已经淡定多了,虽然数学一如既往的让人抓狂。
  当然大家的感觉没有错,此次文试,水平提高了不少,通过率接近40%,其中蜀王世孙申鈘拿到了满分——数学很难不错,但是有了上次的教训,大家自然会深刻汲取,到处找数学好的老师指导;《九章算术》之类的一时间畅销海内,吴敬毕竟只是总结,没有太多的新发现,因此这份试卷,难不住以才学著称的申鈘。
  不独申鈘表现突出,蜀王系其他的宗亲同样相当抢眼。申鈘的弟弟申凿,刚刚才十岁,拿到了分,不过他是侧妃王氏所生,郡王到顶;十二岁的内江王嫡长子申鉘稍逊,但也拿到了78;十四岁的德阳王庶长子申銈82;三年前蜀和王的庶四子友坉以85分的超高分通过了考封,封为石泉王。
  包括汪舜华在内,所有人都不能不感叹:家教,真的很重要!
  代王世子成炼、沈王世子发愤六年,终于顺利通关,不过陵川王世子还是遗憾落榜;此外,赵王的三个儿子同样遗憾没有通关。
  三月初一日举行武试,申凿、申鉘等人都还年幼,固定靶还好,移动靶有点吃力,好在勉强射到靶上,也就算过关了;申鈘的武艺比起文才显然次了一大节,不过固定靶8环,移动靶6环,也算能看。
  在后宫绣花的宗室女一如既往的顺利过关,不过还真有几个相当不错的,毕竟蜀绣相当著名;想想周王系的宗女绣工也相当了得。
  尘埃落地,三月十五日,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代王世子成炼、沈王世子承袭王位,蜀王世孙申鈘则改封瑞王,在北京城兴建王府。
  此前武试结束后,汪舜华用玩笑的口吻对申鈘说:“古人说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你年纪轻轻的,回四川安享太
  平,实在可惜了。我看就不要回成都了,留在北京可好?”
  申鈘马上跪地:“臣谨遵太后旨意。”
  荣王马上站出来,恳求留京。
  沂王也站出来:“先人坟茔俱在,臣请留下。”
  荣王还好,沂王肯定是想就国的,不用想就知道去了地方喘气都要痛快些;但此前,汪舜华单独找他们谈过话,说起就国的事:“你是我看着长大的,跟自己儿子也没什么区别。山长路远的,我很不放心,要不你就留在北京吧。”
  两人此前早就听过传闻,何况那么大的工程摆在那里,马上就答应了。毕竟父母邦国,早就习惯了,况且母妃健在,也不忍心远离,只是荣王提出一个请求:“臣请能把母妃接到王府侍奉。”
  汪舜华没有迟疑,满口答应。
  沈王也当即表态:“臣请能留下来。”
  襄王看还有人在发呆,站出来提醒:“臣年老,身体不好,很想念父母,恳请能够永远留在北京。”
  他这一说,众人都回过神来,周王等跟着表忠心,汪舜华回过神来:来的太猛,怕是应付不过来!
  于是安慰大家:“怎么突然想到这事?我就是随便说说,这两个孩子都是在我身边长大的,舍不得他们离开。”
  但是大家不起来,都希望留在北京,常去先帝灵前祭拜!
  尤其是郡王及以下的将军中尉,极为热切,甚至跪地哭泣,恳求留下,汪舜华知道,这倒不完全是选边站队,而是真情实感。
  以前宗室不能参与朝政,只能当猪荣养;但猪也是有牙齿的,否则怎么可能鱼肉百姓。尤其亲王,只要不是谋乱,一般情况下皇帝都不会下杀手,这自然给了一些人为所欲为的勇气,不仅在外面肆无忌惮的欺男霸女,甚至把魔爪伸向了家里。
  那么多的宗室子弟,又隔着那么远的路程,朝廷想要挨个儿管,是可以的,但毕竟宗法社会。对于郡王以下各级宗室成员而言,其所属的亲王府在任亲王是其宗子,宗室成员的请名、请封等事宜,需经郡王府上报亲王府,再由亲王府的属官长史代替亲王向朝廷奏请。
  王府既有代奏之权,加上宗人众多,让某些亲王、郡王、长史看到了财路,借机大肆勒索,有的王府甚至明码标价。每次宗人请名、请封,都要先去贿赂长史,请他代为启奏亲王,还要忍受王府属官甚至差役的索要。有的宗人虽然家境尚好,但亲王挟私,不为奏请,故意刁难。当时官场日渐腐败,因王府的勒索、欺瞒,宗人不能按时请名的现象时有发生。历史上嘉靖年间,代藩隰川郡王朱俊柏,凡请名封婚禄者,必索重贿,导致大批宗人不能按时得到名封婚禄,被革除管理府事的职权。
  伴随着宗室生齿日繁,贫富分化愈加严重,有些宗人名虽宗室,苦甚穷民,名为天潢贵胄,实则终生也无力请名。甚至有宗人至年六七十犹称乳名。这批底层宗室成员,由于无力请名,也就无法获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他们心怀怨气,便把不满情绪施加到比他们地位还低的底层民众身上。
  因此前些年削藩才比较顺利,其中宁王、伊王、代王等都算祸起萧墙,无他,自己人都受不了了。
  虽然说天子脚下,管理更为严格;但这也意味着更加规范。上次那么多没有请到名字的宗室验明正身后都拿到了待遇,以后搬到北京,肯定也是宗人府直接管理,就算还是要亲王府再管一下,也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一手遮天。
  既然是众望所归,汪太后只能勉为其难了;只是外城在那里摆着,至少还要五年道路才能完工,城墙更要十来年,以后搬迁开府又是大工程,大家不要着急,慢慢来。


第252章 新时代的开篇(下)
  现在公主们都回丈夫家了,十王府、诸王馆还有公主府加起来,倒是够住,但是毕竟不是长远的办法。
  头一批留京的宗室包括世宗的两个儿子荣王见泓、齐王见润,隐帝的四个儿子沂王见深、德王见清、崇王见洛、吉王见浚;当然除了沂王见深,其他几个可以稍微慢一点,此外还有襄王瞻墡、瑞王申鈘、沈王幼?、岷王徽煣、鲁王世子泰堪、郑王见滋,其中襄王是在北京供职,老住在十王府也不是事;岷王、鲁王是父亲埋在北京,需要时常前往祭拜;然后才是韩王征钋、唐王琼炟,毕竟不是世袭,而且有一大家子,要麻烦一些。
  秦王公锡、周王子埅还有正在守孝的晋王钟铉并不着急,反正是世袭,这个王位免不了,监控也就没必要太紧。
  虽然是刚定下来的,但显然朝廷已经内定了很久,礼部马上就拿出了王府的规制方案。
  王府正门5间,正殿7间,前夕护以石栏,殿内设屏风和宝座。两侧翼楼各9间,神殿7间,后楼7间,凡正门殿均覆盖绿琉璃瓦。正殿脊安吻兽、压脊7种;门钉9纵7横63枚。其余楼房旁庑均用筒瓦,东西两路各有七进院落。占地约50亩,房屋450间。
  郡王府、将军、中尉宅邸和以前一样。
  当然肯定要配备后花园、马号、家庙什么的,基本上是清朝的规格,归宗人府统一管理调拨使用。如今拿出来讨论,没有什么意见,那就这样。
  标准制定好,地方也早就定好了。秦晋周赵襄齐是世袭的铁帽子王,自然是最好的位置,都在东华门外南薰坊,隔着长安街;四夷馆属于翰林院,那就搬到会同南馆,现在民间贸易往来及其兴旺,但官方往来就少很多。
  沂王、德王、崇王、吉王放在中府草场的位置,旁边就是外东厂,估计有点适应不良;荣王、瑞王、代王在西长安街大时雍坊,位置相当优越;郑王、沈王、岷王在王恭厂的位置,韩王、唐王、鲁王就到明时坊的盔甲厂;以后的亲王就只有到城北或者其他比较远的位置了;三个公主府暂时不动,隐帝还有三个女儿,何况皇帝以后结婚,也是会有女儿的。世子和没分府的陪着老爹住,其他郡王及以下就去外城。
  这些事情定下来,大家也就放心了。
  四月六日,举行了隆重的集体婚礼,满朝文武倾巢而出。沈王早已成婚,如今册封世子妃赵氏为王妃;他的姬妾至今无出,那么两位夫人就从后宫里走,这个要求不特别高,选择貌美端庄、品行贤良的宫女就行,否则你把名门闺秀赐给人家作妾,人家未必领情。
  汪舜华已经决定,亲王妃、郡王妃和勋贵夫人最好选择大家闺秀,亲王夫人及以下,直接从宫女里面挑就行,当然,特别优秀的宫女也可以直接封为王妃郡王妃。
  ——世家之女有见识的固然不少,奢靡无度、不食人间烟火的更多;再说外戚和王妃家族权势太大,对于皇权来说本就是双刃剑,万一伤到了,可就是流血惨案;更何况,阶层固化甚至垄断并不是什么好事。汪舜华可是真切的记得豪强世家会带来什么,如果不是外戚没有特殊的优待,她也不可能开这个口子,毕竟祖制摆在那里,自己的几个孩子可以特事特办,其他人老老实实遵守祖制也没人说三道四。
  汪舜华想要提高女性地位,但不可能让女人直接去参加科举考试——会直接被拍死,女官的作用也有限,以后皇帝亲政了,估计只有辅佐皇后料理后宫,充其量去经营皇家公司,那怎么办?汉唐父母为什么盼着生女儿?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