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看到报纸后,气得手脚发抖。
你们吃肉喝汤,我们连点渣子都没捡到,现在你们却要让我死?
当地望族了不起?你们倒了之后,我就是下一个望族!
“《大明律》拿过来!”
许多富户都在家中紧急翻书,看是不是有这一条保护他们的律令。
《大明律》太厚了,分类太多了,他们就算早就买了,也很少去读。
当看到那条白纸黑字的律令时,两广富户松了口气。然后他们把这一条律令抄写下来,揣进怀里当护身符。
“把账本拿来!”
看完《大明律》后,他们就要报仇了。不把这群人赶紧按死,他们就会死!
既然“善意取得”不会获罪,那他们完全可以把账本中异常的账目拿出来,呈给官府作为证据。
有些米店突然短时间内多了许多货,原本他们以为是海外贸易或者家中存粮,现在看来,有问题!请大人明察!
叶琛看着当地富户呈来的联名信,笑着摇摇头:“这就是利益。”
最后一环证据已经到手,他终于可以提刀杀人了。
胡大海看着老搭档阴森森的笑容,打了个寒颤。他反复想,一定要好好敲打家人,必须熟读《大明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勋贵。
什么?《大明律》太厚?谁会因为书太厚而不读书!找打!
反正自己不读的胡大海下定了决心。
两广的骚动因蒸汽船的机动力,几日后就传回了南京。
报纸将其大书特书了一笔。两广贪官污吏众叛亲离!在家乡人人喊打!甚至有人的坟都被愤怒的村民挖了!
毕竟,他们卖粮都是最先从当地卖,卖给自己家乡的百姓们。如果要收缴卖出去的官粮,先家破人亡的是他们的乡亲,甚至是他们的宗亲。
南京百姓看着报纸,唏嘘不已。
叶铮休息够后,提笔重操旧业,写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刘伯温私访记”,准备和“常伯仁屯田记”和“常葳屯田记”一样,将来扩张成另一个系列。
为同僚刷名声,叶大先生是认真的。
当戏上演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朱元璋和朝中诸公都没想到的奇迹。
刘基得知那个贫寒学子的家庭惨剧之后,就自费请来名医为其诊断,又给钱让其族亲照顾。那贫寒学子的健康状况好了许多。
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这出戏就是一个契机。那贫寒学子看了台上演的自己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伏地大哭一场,居然疯病好了。
刘基专门赶去探望了那位学子。那位学子年纪不大,已经两鬓发白。
他对着刘基深深作揖:“晚生会重考科举,熟修律令,入大理寺为官!”
刘基哽咽:“好,好志气,你一定可以!”
这位学子名为郑修,一个在原本时空中籍籍无名,或许早就死得如尘埃一样卑贱的人。
在这个时空的后世,郑修留下的审案探案著作《大明洗冤录》,与宋慈的法医著作《洗冤录》都为后世法律人士必读书目。“郑青天”与“包青天”“大宋提刑官”一样,都成为后世影视经久不衰的古代探案灵感库。
只是与包拯、宋慈不同的是,郑青天的仕途太顺利,每遇到他快搞不定的大案,都有一只太上皇带着太后出现,大喊一声“俺来瞅瞅”,平添了几分喜剧色彩。
现在,大明还没有什么太上皇,郑青天郑修也还是个刚从疯病中醒来的穷苦秀才。
他的青云之路,还在脚下,在前方。
……
“你确定要监斩?”朱标皱眉,“监斩可不是什么好活,比打仗还容易做噩梦。”
终于结束了“养伤”,可以出现在人前的常葳表情坚定:“是。”
现在案件有了初步进展,当初被朱标“逼杀”的人的家人,终于要该上刑场了。
虽然朱标同意罪减一等,但仍旧有人连累妻儿被斩,还有很多很多的人将被流放。
如六安侯和永昌侯,都是他们与长子被杀,其他人流放。这是朱元璋对老兄弟的仁慈。
被朱标“逼杀”的人,大多也能有这样的待遇,只有少部分犯下了伪造圣旨等谋逆大罪的人,才会满门抄斩。
当时死在朱标面前的那位年轻官学学子,家中恰好是谋逆之罪,所以他才会绝望自尽。
“为什么?”朱标劝道,“君子远庖厨,并不是软弱。”
听朱标居然用“君子远庖厨”来作比,已经习惯朱标偶尔不着调的常葳还是嘴角抽了抽,道:“我想以此让自己警惕,也以此让自己坚定。”
轮到朱标嘴角抽搐了:“就算如此,你这猛药也太猛了。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常葳深呼吸,压低声音,学着她娘教的那样撒娇:“我认为有必要,让我去好不好?”
朱标的嘴角抽搐得更厉害了。
哪有女子向未婚夫撒娇,是想去当监斩官看人头滚滚来坚定自己屯田到底的决心的?!
“行行行,你想去就去,我给你准备些东西,免得你吐出来。”都“逼”得大明的屯田女将军撒娇了,朱标再担心也只能同意。
他给常葳准备了静气凝神的香囊,又改了改常葳的膳食清单免得常葳监斩后吃不下饭,还准备了一些温馨的图画故事书给常葳调节心情。
常葳哭笑不得:“伯泽,我没这么脆弱。”
朱标把一大箱子东西交给常葳:“你脆不脆弱,和我护不护着你有什么关系?拿着,好沉……”
常葳红着脸接过箱子,然后疑惑道:“不沉啊?”
朱标:“……”
常葳明白了什么,赶紧改口:“嗯嗯嗯,真的很沉。哎哟,好沉啊,我去找个人一起搬!”
朱标:“……”生气!
常葳看懂了朱标的恼羞成怒,抱着大箱子笑得十分好看。
朱标当场给她表演了一个背过身不理人,常葳赶紧使尽浑身解数哄朱标开心。
短暂的相聚之后,朱标回到了御书房,常葳去往了大理寺。
之后,朱标帮他爹写好了执行斩首之刑的圣旨,常葳拿着圣旨去往了刑场,短暂的相聚后又是各忙各的事。
只是每一次短暂相聚,他们都会交换在忙碌时抽空看的书,然后在书中夹杂一些奇奇怪怪的书签,等着对方吐槽。
如此习惯,即便在他们长久地聚在一起后,也持续了下去。
第241章
两广大案牵扯到六部几乎一半官员,有贪污的,有隐瞒不报的……群臣在牢中办了许久的公,等待大理寺提审。
空印案虽然也牵扯到许多人,但基本是地方官,朝中大官受牵连较少。两广大案能欺上瞒下,自然牵连高官勋贵无数。这反扑当然更厉害。
为常葳泼污水、对马秀英指桑骂槐是第一波反扑,大理寺丞吴庸的上奏是第二波反扑。
当从大理寺的试探被拦住,两广的中小士绅开始支持查案之后,两广大案的反扑似乎终于结束。朝中风浪暂时平息,等待皇帝和诸公决断。
当第一批脑袋被砍完之后,终于轮到了没被朱标“逼杀”的人。
这时候他们发现,原来站出来的人才是聪明人。
在报纸中,太子逼杀的人被写成良心未泯,竟然有百姓开始同情他们。甚至有些罪责较轻的人,只是自己死了,全家都免了责罚。
他们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至少是一个抄没所有家产,全家流放的惩罚。
在封建时代,对士绅而言,抄没所有家产再流放,恐怕比杀了他们还痛苦。
有些人提前把家产转给了宗亲,造成自己家徒四壁的错觉。
豪商朱元璋可不吃这套,他脑海里已经有了“转移资产”和“收支流水”这个概念,早就盯紧了日常对方日常花销,把对方宗亲抓了个正着。
如果是在现代法治社会,这些人恐怕真的能逃掉。但现在还有龙椅,还有皇帝。皇帝说你家的钱是贪官转移的资产,都是先抄家,再查找证据。
这其中是否有冤屈无辜未可知,只知道刽子手的刀砍废了好几把。
百姓们就算提前被安抚过,也难免有些人心惶惶。
还好叶铮写的戏十分精彩,朱标又让戏剧团加排以前最得百姓喜爱的戏,百姓们看戏看得开心,就忘记刑场的血腥了。
这一幕在当时一些脑袋比较清醒的人看来十分恐怖。
大明的南京城,一边是刑场血流成河,哭嚎声不断,官宦聚积那条街,几乎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缟素,仿佛王朝末日。
另一边,百姓们却仿佛要补上之前因皇帝太子刚回京办理大案而取消的新年和元宵节,穿上了自己给新年攒的新衣服逛街看戏,茶楼酒肆戏园子都人满为患。
皇帝还暂时取消了几条街的宵禁,在那几条街挂上了彩灯,让百姓们可以彻夜玩耍。
外地客商本不想在两广大案查案期间进京,但生意不等人,只能硬着头皮来到南京。等来了南京之后,刑场确实可怕,但百姓们的生活基本没受到打扰,甚至更加热闹。
只要不去官吏府邸聚积的那几个城区。
客商们啧啧称奇。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森林生活 (溶雪) 2018-05-08完结600 2050 一对情侣意外的穿越到了一个奇幻大陆在异世森林里努力生活下去的故事在这里南瓜是...
-
[穿书]徒谋不轨 (秦灵书) 2019-05-16完结356 3010文意外得到“主角光环”的终极炮灰,跳进一本师徒文的坑里填坑。在读者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