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今天我仍不知道亲爹是朱元璋 (木兰竹)


  夜间也有可以捞的鱼,渔家并未这么早睡去。
  他们听到歌声后,走到甲板上好奇观望。当他们看到穿着官服的少年郎时,就算不认识陈标,也立刻知道这位就是让他们今年家中没有再饿死人的陈知府。
  陈标唱的词是官场用的“雅言”,渔民们本来听不太懂。
  有一个懂雅言、也懂北方话的小吏灵机一动,用北平这边常用的汉家方言大声唱了出来。
  正趴在船头甲板给陈标磕头的渔家听到这大白话的歌词,先呆了一会儿,不知道从哪鼓起来的勇气,居然也跟着唱了起来。
  他还是扯着嗓子唱的。
  渔家都会渔歌,唱渔歌是渔家为数不多打发时间的爱好,也是他们与相邻的船交流的方式。
  渔家看着瘦弱,嗓子一开,比陈标这边响亮多了。
  陈标听着渔家的歌,站了起来,也拉开嗓子高声唱了起来。
  他今年年底才会到十二周岁,现在正卡在变声期前最后的童声阶段,嗓子十分清亮悦耳。
  在陈标的带动下,陈英和卫兵们都跟着放开了声音。
  很快,又有新的渔家加入;城外村庄中,也有人提着灯笼伫立在门口,跟着一同唱了起来。
  他们就在城门口的河边。
  城门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开,带着帷帽的马秀英提着一盏白色灯笼,领着一众提着灯笼的百姓鱼贯而出,走到了河边。
  渔船和官府的船只在守军的指挥下,在河中靠岸排成两列,皆灯火通明。
  “娘,你怎么来了?”陈标赶紧停下唱歌。
  马秀英笑着拂去陈标的泪水,道:“很好听。”
  陈标抿着嘴:“这样好吗?会不会给百姓带来麻烦?”
  马秀英道:“你以为是我带他们来的吗?不,是他们请求出城,来河边为将士们送行。”
  陈标怔住,然后缓缓点头:“好,我们送他们一程。”
  陈标接过一盏灯笼,和马秀英并肩站在河边。
  长长的灯火,勾勒出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朱元璋只比陈标晚走一刻钟。他回来的时候,正好远远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
  朱元璋和陈标一样,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原因后,朱元璋看着那一条长长的灯火之路,驻马不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陛下,不过去吗?”徐达问道,“你现在换了衣服,标儿不会知道你是大明皇帝。”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从马上跳了下去,大步跑向河边的妻儿。
  朱文正和李文忠紧跟其后,也飞速跑了过去。
  “义父,等等我!”
  “义父,为什么不骑马,非要跑着去啊?!”
  徐达没有过去。
  他和燕乾一起背靠着马车,看着灯火发呆。


第148章 要向张士诚动手了
  祭奠之后,人还要往前走,日子还需要继续过。
  除了北平和应天的报纸提了一嘴今日之事,以及刘琏和朱同两个书画双绝的人有了新灵感,未来会双双画出国宝级绘画作品之外,这事就算过去了。
  至少在陈标这里算过去了。
  倒春寒很给面子,下了一日雪后,又开始升温,没有给春耕造成太大麻烦。
  陈标将军权还给了三个哥哥,如捕盗之类治安相关的事交给许淑桢和陈火星,判案和调解纠纷让刘琏和朱同轮流顶上,学生们的大部分课业也由他们负责,陈标将所有精力都投入了经济建设中。
  北平城不仅要养活这里的老百姓,还要养活京郊大营的大军。
  邓愈和赵德胜在此战后立下的功劳终于抵平了他们犯的错,现在被调去甘肃继续与元军残存势力作战,北平城只需要供应朱文正、李文忠和陈英三人所管辖的军队的粮食。
  士兵要训练,要打仗,每日都得吃饱才能有战斗力。
  所以一个士兵每个月即便将所有口粮都折成粮食,要吃三石半左右。虽然将粮食运往京郊大营不需要多少运输成本,但仍旧会有损耗,且不可避免在中途会有吃回扣的事发生,所以一个士兵每个月耗费的粮食,差不多是四石。
  北平附近耕地每年亩产量,最高也就三石左右,平均二石。
  按照二石算,两亩地耕种一年,才能供士兵们吃一月。
  京郊大营目前越有三万人驻扎,如果按照战时粮草供应,要养活这三万人需要六万亩地每年全部的粮食产出。
  当然,京郊大营非战时自己会屯田,不是全靠北平供应。他们不打仗的时候,食量也会小一些,但每月要维持在一石左右,否则就无法训练。
  陈标一番计算,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个王朝建立一段时间后,士兵的作战能力会急速下降。
  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可以“苦一苦”百姓,或者用比较不善良的手段筹集粮食,让士兵每次作战和训练都能吃饱。
  但天下太平之后,王朝要休养生息,不可能再让百姓继续苦下去。那么士兵每月的口粮就只能维持到普通百姓的程度,甚至更差。
  士兵还要承担屯田的任务,否则军粮供应不上。不能吃饱,他们种完地就只能躺着不动,哪来体力训练?长此以往,这军队战斗力自然下降。
  这是封建王朝生产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事。
  即便在现代社会,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养活一支十万人以上的脱产职业军队。
  应天的人都知道北方耕地养活不了驻扎在北方的军队。现在养活京郊和北平,全靠从大运河和海边运粮。
  江浙地区亩产最高可以达到六石到九石,广东福建的良田最高亩产能超过十石。苏湖熟,湖广熟,天下足,在还没有进入工业时代之前,可不是吹牛。
  陈标很想自给自足,所以今年开垦了许多土地。
  把元军赶回草原后,北平附近的土地都可以开垦。陈标买来了许多良种,聘请老农教导百姓种田。
  但他痛苦地发现,就算百姓已经很努力,他也分了很多田出去,自给自足也绝不可能。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论农耕技术,几乎已经达到了未进入工业时代的顶峰。所以亩产量就这么多,顶多看一下天气,涨不了多少。
  北方地广人稀,虽可以给百姓多分田。但人力成本在那,田分多了,百姓根本种不了。所以每个劳动力能产出的粮食上限就在那。怎么鼓励怎么逼迫都没用。
  陈标算了一下自己一场仗打下来,还没有粮食运输成本,武器弹药人吃的粮马吃的草加起来,全部折合成粮食的价格,要北平所有百姓将今年统计到耕地全部种满,然后依照今年大明制定的税额缴纳,才堪堪抵平。
  这只是持续了一日的战斗。
  陈标把毛笔一丢,在太师椅上一瘫,不想算了。
  逃避。
  陈棡还得继续跟着刘琏、朱同学习,陈樉已经是陈标的小秘书。
  他一边帮陈标磨墨,一边道:“大哥,你何必烦恼?咱们有钱,可以从南边买粮。”
  陈标有气无力道:“全国粮食产量这就这么多,我们能变出银钱,变不出更多的粮食。现在还是乱世人口凋零,等十几年后,别说养兵,恐怕这天底下的粮食连百姓都养不活。”
  陈樉道:“那也是皇帝考虑的事。大哥只要做好北平知府的工作就成,哪用考虑那么多事?”
  “忧国忧民不行吗?”陈标抱着脑袋活动颈椎,“啊,而且啊,咱们北平以后是边陲重镇,要继续养兵。如果全国粮食不够吃,边镇士兵的口粮第一个被克扣。最坏的结果是军营哗变,最好的结果……草原来袭,边军打不过,北平还是遭殃。都很坏啊!”
  陈樉皱眉:“这倒也是……不过那都是十几年后的事,大哥你……”
  陈樉顿了顿,表情古怪:“大哥你也就三四十岁,说不定仍旧是封疆大吏中最年轻的一个,这事还得你来管。”
  陈标抱着脑袋继续活动颈椎,都要泪目了。
  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就算诸葛武侯对季汉都没有我对大明操心的多!
  陈樉安慰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就不信大哥这么厉害,皇帝会让大哥在北平待一辈子。大哥还是詹事府的中书令,等太子归位,大哥肯定要去太子身边,到时候就不用管北平了。”
  陈标无语:“我不管,北平的困难就不存在?”
  陈樉道:“大哥不在北平,北平自有在北平的人管,上面还有皇帝管。大哥你总不能一个人操心全天下的事。”
  陈标放下抱着脑袋的手,有气无力道:“说的是。反正咱们以后是勋贵,就算全天下饿死五成人,我们也能朱门酒肉臭,吃一碗倒一碗,不用操心。”
  陈樉对自家大哥孩子气的话哭笑不得:“不用以后,我们现在就是勋贵。确实饿不着咱们,但大哥你肯定不会不管,只是从中央管而已。”
  陈标道:“那你说什么废话?”
  陈樉叹气:“我这不是安慰你。我有一个忧国忧民的大哥,我也很无奈……哎哟?”
  陈樉的脸颊被陈标捏住。
  陈标没好气道:“你是不是越来越嚣张了?”
  陈樉含糊不清道:“谁让大哥你在干活的时候一点都不成熟,每天都在抱怨。”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