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在后头的刘三丫翻了翻白眼,觉得她四婶真是会睁眼说瞎话。
上辈子,刘家毕竟只供得起一个读书人。
比起肚子上掉下的肉,孙子再疼也是隔了一辈。
小火把和小石子打小倒是真的聪明,族学的话……小火把倒是去过,小石子若要再进去的话,就得上交银子。
俗话说得好,有一就有二,刘三婆子不可能让全部的孙子都去读书,家里的银子几乎都在小儿子科考中,已经耗了七七八八。
两个老人是真的有心无力。
刘三丫只知道小火把有去族学,刚开始也确实学得不错,但后来还不是没有继续往下读。
刘三丫是见识浅薄的,她只以为这堂弟像她四叔,就不是能够认真读书的。孰不知,人家是真孝顺,不小心看到爷奶为银子发愁,这才自绝学业回来种田的。
毕竟,五叔刘华的读书天份是真好,而且已经读了这么多年。
小火把自认学识不如他五叔,而且也是真心相信他五叔会考上,然后让一大家子过好日子的。
刘三丫只见到堂弟最后还不是回来当一名庄稼汉子,一生碌碌无为!
孰不知,她这嫁出去的女儿,娘家发生的事情,她也只是一知半解。
像她急于让大房摆脱四房的原因,就是最有可能成器的小火把也只是半桶水,白瞎她出嫁前地讨好,这次她才不干这种傻事。
三堂弟则是和四叔一样的混不吝。
甚至,名声比她四叔还遭,比起村里的二流子也没有好上多少。
四堂弟是一个老实货,但也属于八竿子打不出个屁,完全就是没出息的样子。
这些也就算了,三个堂弟偏偏还有一对拖油瓶的父母!
倘若,不是两个老不死的一直不分家,刘三丫都觉得四房早晚都得去要饭。
陆秋不晓得有人把他们四房从头到脚损了一遍,只知道做戏要嘛就做全,先前找出来的借口怎么也得圆好才是。
“当然,这话还有假的?”陆秋故意板直了腰,得意神情装得是像模象样:“小儿子还看不出来,但我这两个大儿子真的是能读书的好苗子,两个小人精的脑袋瓜子也不知道怎么长的,背起书来竟然都不费事,这也真是好本事。”
不待刘三婆子露出笑脸,陆秋转眼却叹了一口气,她一副煞有其事地苦恼道:“我们夫妻俩本来还想好吃好喝地混日子就好,毕竟爹娘给的银子真不少,全都拿来自己花多好啊?我们哪里知道自己生的儿子会这么成器,瞧见他们哥俩的脑袋瓜,我们夫妻能不拼上一把吗?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也不好厚此薄彼,所以两个儿子我们都想送去读书,这不就得赶紧出去起个房子。”
陆秋也不怕被人知道自家的打算,一股脑地就说给刘三婆子听,只见她言之凿凿道:“除了伺候好家里的田以外,我和当家还想多养几头猪和鸡鸭。虽然,这边宅子不是不能养,但最多也就能养两头猪,这要供两个儿子读书哪行啊?而且,在这边养的话,到时候爹娘肯定也不会干看着,到时候不就还得劳累你们两个老人?要知道,你们的岁数也不小了,我们不说孝顺,但再给你们增添麻烦那是肯定不行。昨晚当家的还偷偷告诉我,公爹先前的身体不舒坦,你们的身子骨可得顾好一点,千万不能再多操劳。”
刘老三和刘三婆子,其实今年真正的岁数,认真计较起来也才不过五十多数,但这年纪对古时候来讲,确实算是大龄的老人。
尤其,这对公婆从年轻都是干重活的,外表的年龄自然比实际年龄大上许多。
苦口婆心地劝戒,一下子就让听了的老人心里像是浸在暖水里头。
四儿媳妇说话是不是带有诚心的,活到这把岁数的刘三婆子还是听得出来。
一开始,刘三婆子确实怒不可遏,但经过陆秋这一讲,别说火气了,连丁点的火星都冒不得。刘三婆子凶恶的目光是眨眼就不见,里头更是直接增添难得一见的慈爱:“是为娘误会你们了,果然最孝顺我们两个老的,还真得属老四和老五,为娘真是没白疼你们。”
李招娣:“……”
朱梅春:“……”
两个妯娌的表情顿时像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论起讨公婆欢心,两房真是拍马也不及四房忽悠的本事,这对夫妻是死的都能说成活的,看笑话没看成,还被人比了下去,简直糟心!
不同于两个儿媳妇的气闷,刘三婆子的心情却是犹如雨后春晴。
这老四和老四家的,可不只是为了他们两个老人着想,连底下的孙儿也没忽略。
两个孙子,可都是他们刘家的根!若是都能读书成材,别说刘三婆子,就是刘老三都只有高兴的份。
当初小火把六岁的时候,两个老人也曾想过要不要让大孙子进学,但族学不需要用银子,笔墨纸砚却是得烧钱的。
那时候,小儿子刘华也已经到了快要科考的时间,两个老人考虑到科考的费用,最后还是把这想法按捺下去。
本来想说小儿子考上了,之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把大孙子也送去读书。
两老是真不知道后续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
分家以后,大孙子读不读书就不是他们这爷爷奶奶能管的。
刘三婆子就算想管,也没有那个心力,她手中的银子也就只剩棺材本,还有给小儿子存的看病药钱。
这两笔银子都是动都不能动的。
读书有多耗银子,两个老人比谁都晓得,老四与老四家的是什么性子,他们同样清楚一二。
两个老人都还担心这一家子的未来生计,读书这事是想也没想过。现在,各房各自揣着的银子是有数的,真要用来读书,恐怕也就只能识几个字,想要靠读书出头却是不可能的。
没想到这两个懒货终于有点当父母的样子,总算想为底下的三个儿子拼上一把。
刘三婆子老怀安慰。
倘若儿孙能够愈来愈好,这不住在一起似乎也没什么,反正都在同一个村子。
这老宅的四边周围,先前为了能扎根在石水村,族人都是抱团地住在一块。
这边的院子看似挺大,但若真要多养几头猪,这确实是一件难事。
就算能养,养猪的味这么大,左邻右舍又都是老族人,怎么可能不顾忌一下?
刘三婆子会生气,也真如陆秋所想的一样,老人家是舍不得大孙子。不然,今天换作二房偷瞒着买地,刘三婆子肯定是过耳就忘,压根儿就不会放在心里。
于是,四房买地起房的事情也算是正式过了明路。
第18章 各房的动静 刘贵和刘醒果然一对亲兄弟……
临近夜晚的时刻,土坯的屋子染上一片的昏黄,刘荣端着从灶房拿来的饭菜进屋。
一个大男人从来没有在灶上做过活,因此灶上的手艺自然称不上好。
何锦娘吃上了两回以后,这手上筷子就不愿意再动上分毫。
刘荣是疼妻子的人,哪里能见到妻子饿着肚子。
于是,他只能麻烦上大房的人。
让大嫂李招娣在做饭时,顺带连他们三房的也一起做了。
当然,麻烦别人不能没点表示,每天做上两回饭,三房就得给大房一文钱。
可别小看这一文钱,两文钱就能在镇上买上一个喷香的包子,所以这一文钱真不算少。
尤其,这时候的人家里大多都是自己自足,要不是缴税以及柴米油盐等是必须的,一年到头都不见得能花上多少铜钱。
好在三房不只有分家银子,何锦娘本身的绣活,每月也是能有进帐的。
不然庄稼人家,谁敢这么花钱?
这简直比名声远播的四房夫妇还要败家!
不过,大房拿了好处,保密都来不及,就怕其它二房也盯上这样的好事。
因此,哪怕刘荣不用特别交代,大房人的嘴依旧比谁都还要严实。
这败家的名声也就没有传了出去。
比起刘荣自己亲自上手做出来的饭菜,确实还是大嫂李招娣能入的了口。
何锦娘动上竹筷的次数,就不是刘荣做饭时能相比的。
媳妇吃的下饭,刘荣高兴是高兴,可每天做饭都得给钱,刘荣的心里不是没有愁绪的。
何锦娘的绣活能赚钱,但这银子是媳妇的,刘荣向来不会拿媳妇赚的钱。
就像这次,刘家两老分家给的银子,何锦娘不会上手的道理一样。
两夫妻的相处颇有泾渭分明的感觉。
偏偏刘荣这大傻子,似乎没发现什么不对,依然捧着一片真心地对待自己的媳妇。
盘中的猪肉,是刘荣特地去镇上买来的,就是因为最近何锦娘的胃口变小。
大房看着份量不多的猪肉,不是没有一些心动,只是刘荣这人固执起来是说不通的,他和大哥刘富的性子极像,耳根子软归耳根子软,但这种人一旦心里认定什么的话,几乎就是一根肠子通到底。
猪肉是买来给何锦娘补身体的,其它人是不能动的。
坚定着这念头,刘荣是半点也不为所动。
哪怕大嫂李招娣暗示了半天,依然无法从刘荣的嘴上讨到好处,这让时常端着温柔好人面孔的李招娣,差一点就要面临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