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叔多虑了。我就是看诸位几百人比其余的那些松散的逃难队伍要有序的多。想来诸位都不是什么凶恶之人,或者违法之徒。
告诉你们,也许能救几人性命,诸位再走下去,就是西北边陲。那地方雨水更少,水源丰沛之地可没有几处,有也轮不到诸位。”
杨清笑语盈盈,没有丝毫的不悦。
那位中年文士回望身后的一群人,回首再说,“那就麻烦姑娘了。”
“不麻烦,我给诸位画个草图。走过去已经没有多远。”
从马车内,杨清拿出来纸笔,快速的画了一个路线图。
注明那村落的名字,还仔细交代,“收拾好以后,诸位还得去县衙报备落下户籍 。”
“那是当然,谢谢姑娘提点。”中年文士双手接过纸张,谢了谢杨清。
“不远的,诸位走过去今日能到,只是去的时候隐秘些。别带了一些凶恶的匪徒去。”
“那是当然。”从中年文士身后跑过来一位六七岁左右的小姑娘,哒哒的扬起小脸,枯黄枯黄的,但大眼明亮。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
小姑娘萌萌呆呆的,眨巴眨巴着大眼睛,笑眯眯的问,“大姐姐,你是谁,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小姑娘的眼睛像是会说话,眨巴眨巴。
“杨清,家住离落叶村不远处的地方。具体哪儿,跟你们刚到此地的人,可说不明白。
你们快走吧,山路难走,再不走,恐怕要走到天黑才能到。你们早些去,到了还能收拾几间快倒塌的房屋用。”
“多谢了。”
中年文士拉着小姑娘,又道了一次谢。
“不用谢,下次见面,希望能看到诸位的真面容。”
说完,驾着马车哒哒的离去。
杨清不知道她今天截胡截住的这群人,在前世是萧大将军的谋士,帮助他做好后勤,筹谋划策,让他无后顾之忧,也让他在不参与群雄逐鹿,安守边疆时,慢慢的扩大领地,练兵强兵。
才在大家都打的兵疲马乏时,他捡了天大的漏。才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登顶帝位。这些都是后话。
杨清不知道,也心大的驾着马车朝府城而去。姐弟俩一路上遇到的全是逃难的流民。
这些人,一个个的衣衫褴褛,走路都在打幌子。
老天不下雨,入了求依然还是滴雨未落。
一个个的干的喉咙冒烟。
路上耽搁一些时间,午时抵达府城。
进了府城,小兴的小脑袋一直东张西望,到处打量。没有一刻停下来过。
坐在马车上,乌黑的大眼一直望着那些小吃,滴溜溜的转。
杨清驾着马车直奔女先生苏眉府上。
苏眉是寡居的妇人,有一儿一女,为了让寡妇门前没有人说是非,她娘家的父母特意住过来,陪着她。
苏家在林城也是书香门第,家里嫡系不多,但还是有些旁支,苏老爷子是中过探花郎的名儒。
这些年,从苏眉寡居三年以后,苏家二老就搬至这边与她和外孙子们一起住。
住在一起,比跟儿子住还自在,二老也是喜欢原主的。
杨清在街道上,买了不少点心,带的礼物还有从空间中拿出来的存放在马车内的茶叶,好酒。
这两样在每个世界,都是极其受欢迎的。她在养老空间中的储物戒中储备不少,适合修真之人饮用的,适合普通人饮用的,皆有。
要多少有多少。
还有无数个储物戒是空的,也有无数个储物戒装满了东西。
一个养老空间,看着不大,可用来装储物戒能装无数个。
就是灵泉水也没有少收,储物戒中用能大量储水的葫芦不知道装了多少。她就是个刮地皮的,在修真界刮,飞升上界了也刮。
修真界的物资,凡俗界的物资,都刮。
姐弟俩来到蒋府(苏眉死去的夫君姓蒋),门房认识,见到是杨清,扬起笑容,“是杨姑娘,快请进。”
连通报都不用,杨姑娘可是太太的爱徒。太太对杨姑娘就跟亲生女儿一样的好。
“苍伯,老师可在府中?”杨清伸手从马车的门边,伸手在马车内边缘的地方,拿出来两包点心,还有次一些的茶叶。
苍伯,是蒋府管事的亲爹,如今帮忙守在府中侧门边,他看白天,晚上有两人值班。
以前对原主着实不错,喜欢逗原主。
“在呢,在呢,如今外面有些乱。太太与老太爷他们一般也不怎么出去。”苍伯笑眯眯的接过杨清送的礼物,“谢谢杨姑娘。”
“苍伯,您老还是唤我清清多好,姑娘姑娘的多生疏。”对于眼前的老爷子,杨清还是蛮尊重的。老爷子虽然是蒋府的下人,可衷心耿耿,是难得的忠仆。
老爷子活了半辈子,人老成精,也很睿智,他没有什么书本上的知识,但有人生智慧,有半辈子累积起来的经验,察言观色,还有从一些市井小事闲聊天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前世,原主的记忆中,老爷子几次帮蒋府苏府躲过危险,但后来老爷子去世以后,女先生苏眉一家,苏府全落败了,还有亲人也出事了。只是但是原主在外地鞭长莫及,也帮不上什么忙。
最主要的是,这些事也是事后原主才知晓的。
对于这位老师,杨清是很尊重的。她在得知原主的身份以后,也没有歧视或者瞧不起。还帮忙隐瞒,让原主安心在她府上学习。
“好好好,清清姑娘里面请吧。身边的小公子是你弟弟吧?”
“嗯,苍伯还是您老睿智。”杨清摸摸弟弟小兴的脑袋,对着他说,“小兴,这位是苍伯,你也跟着姐姐唤一声苍伯。”
“苍伯好。”小兴是个听话的孩子,很有礼貌。
“哎,好好好。”苍伯打心眼里喜欢眼前的姐弟俩。
都是可爱的孩子,又懂礼貌还不势利,没有瞧不起他是个下人,有些人表面礼貌,可心里是瞧不起他们的。可眼前的姐弟俩不是那样的人,他心里明白。
姐弟俩进去,进府就有下人帮忙安置马车,两位下人帮忙提着她带来的礼物,进到后院。
一阵寒暄以后,杨清送上了礼物。苏家老爷子老太太都在,苏眉担忧的问道,“清清,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了吗?”
“嗯,处理好了。老师,我以后可能不能继续跟着您学习,家里一摊子的事情,需要我处理。”
“没事,你学的差不多了。姑娘家家的也不需要考科举,你有心学习,就多买点书籍,在家里抽空慢慢看。不打紧的,只是,你们家的那事,你一个小姑娘怎么能做?”
苏眉蹙眉担忧,她真是忧心,自己的学生一个连及笄都没有都小姑娘,怎么能去做劫匪?
“老师,我们一大家子现在是我当家。我想带着叔叔婶婶们自力更生,以后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还有老师,世道已经开始乱了,您与老太爷老太太都要小心,有什么事,就派人去给学生送信。您知道的,怎么送,送哪儿?
别的不敢说,但护住老师府上与苏府是没有问题的。”
老太爷望了一眼说话的小姑娘,看着小姑娘笑语盈盈,一脸轻松。心中一惊,对于眼前的小姑娘身世有了诸多的猜测。
乱世来了,他都不敢保证能护住家人护住族人。
小小一个姑娘居然能如此说,这不得不让他侧目。看小姑娘那淡然处之的模样,老太爷记在心底,打算等下问问女儿。
“好,有心了。林城确实乱了,我也揪心着。”苏眉倒不担心自己,担心的是一双儿女与父母。
“老师,多买粮食,买上个四五年的。即便到最后干旱缓解,粮食变成了陈粮,可也能吃用。”
给上建议,听不听,杨清也没有办法。
“对,趁现在还能囤积一些粮食,是得该好好的囤积。”苏眉说道。
这边杨清已经转头看向老太爷,笑容殷切,望着老太爷说,“苏老太爷,晚辈想请老太爷帮个忙?”
“什么忙?”老太爷好奇。
“晚辈居住在大山里,进城不方便,但村里有不少如晚辈弟弟一般大小的孩子。他们全都进城求学有些不现实,毕竟离府城快百十里路。
为此,晚辈想老太爷帮晚辈推荐一位先生,能随晚辈一起回村,在我们村里教授孩子读书,……”
老爷子扶须颔首,“可以,只是容老夫好好想想,要去你们村,那也得好好寻摸。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愿意去。”
“嗯,晚辈明白。”
聊的高兴,苏眉突然说道,“小清,记得我们隔壁的张家吗?”
“记得,老师怎么了?”
“隔壁张家要举家迁去江南,宅子要卖。小清有想法吗?”
“有,老师,隔壁卖多少银子?”
“不贵,张宅不大,就一个三进院,他们在巷口第一家。倒是也方便。要价就二百两银子。”
“买,今儿就可以买,还请老师府上的管事帮小清办一下。”
“好,你买了好。以后咱常来常往。”苏眉也是这个意思,虽然学生不会常住,但有了宅子,自然会常来,她也能常常看见她。现在不能轻易出门,想见个人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