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照你这么说,你不打算成为首富了?”
那多拉风啊。
阮文不搞这个,未免太可惜了。
“还是那句话,树大招风,钱够花的就行。”
程佳宁撇了撇嘴,“你这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钱够多了,所以就来这么一句。真要是够花的就行,你现在在做什么?”
“责任啊。我现在让公司破产也有足够的钱过活,可是那些依仗着公司吃饭的工人怎么办?一千个工人就有一千个家庭,我不干了边疆的棉花往哪里卖?”
“我可以不做,但工厂扩大到现在这规模,已经不止是我的工厂了。程佳宁,有些责任是我不得不背负的,而有些责任是我主动去扛的。不管哪个,我都不能随随便便撂挑子不干,懂吗?”
程佳宁觉得她懂得,但似乎又不是那么明白。
“责任和义务从来都是对等的,等你真的掌管程家,你就知道其实你父亲也不容易,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一个好人。”
“做好人很难,对吧?”
“当然,难得很,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好人。”
“你是挺坏的,当初我可恨死你了。”程佳宁真情流露,她恨不得能给阮文扎小人。
可熬过来之后,发现阮文还挺好的。
没人对她有义务,该帮她教她如何做人做事。
阮文笑了笑,“那是因为当好人难啊,世间事又哪来的这么多黑白分明?”
……
赫尔斯带来的硅谷的芯片制造商,在第二天下午到来。
长途的飞行再加上转乘火车,可谓舟车劳顿。
这些从没来过中国的潜在客户并不是那么高兴。
到了酒店后,选择直接休息。
赫尔斯还好,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中途飞机延迟,他们不是很开心,你别往心里去。”
阮文自然明白,“你也先休息,有什么需要直接跟这里的工作人员说就是了。”
她特意从省大请来了几个学生,开了高薪客串服务生。
为的就是方便沟通。
赫尔斯也去倒时差,阮文坐在秋千架上发呆。
欧洲来的客人们休息一晚上活蹦乱跳,今天被刘春红和程佳宁带着出去玩。
结果俩人直接带人去首都参观故宫了,说是明天下午才回来。
行吧,来了中国不参观故宫和长城都不是那回事。
反正这一拨美国人也要休息,那些欧洲人回来后怕是还要吵着他们。
去玩就去玩吧。
只是接下来的安排。
阮文又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保没什么疏漏……
秋千架忽的晃动起来,阮文回头一看才发现谢蓟生在帮自己荡秋千。
她压低了声音,“你怎么过来了?”
“来看看你有没有受气。”谢蓟生轻轻推了一把,看着那人远去又靠近,他也有些出神。
最近盯着阮文的人很多,谁让她请来了这么多外国客人呢?
阳历年第一个月就忙忙碌碌的,怕是注定了今年都不得消停。
他不心疼是假的,去年阮文为了那几辆车折腾了一番,到现在都没能养过来。
今年这般忙碌下去,怕不是又要瘦几斤。
“要不要去看电影?”
谢蓟生抓住了秋千吊索,“我请小阮老师看电影怎么样?”
“元元还在家呢。”
“陈主任和刘大姐把她带过去玩了,说是让我们去约会。”
“胡说八道,陈主任才没这么不正经呢。”
谢蓟生莞尔,“那你要不要跟我去电影院约会?我给你买烤地瓜吃。”
“一块烤地瓜就想要收买我?”
“棉花糖和糖炒栗子怎么样,我知道电影院附近还有卖核桃花生的,要不要尝尝看?”
阮文歪头看着他,“你怎么什么都知道,说,之前带哪个小姑娘去看电影了?”
“是带了个小姑娘过去。”谢蓟生把人抱起来,“芳龄才两岁,你这醋也要吃吗?”
“谁吃醋了!”阮文瞪了一眼,“电影院那么吵,元元还小,你带她去那里做什么?”
“知道,所以看的是卓别林的默片。”
阮文:“……”
第341章 341要价八百万
腊月二十八。
阮文带着欧美来的潜在客户来参观她的工厂。
来自意大利的客人看到工厂里的微型计算机时有些惊诧,“你这是自动化生产车间?”
这个车间里的工人不算多,就那么几个而已。
生产线两侧,并没有几个工人。
这种场景,但凡是有些工业基础的就知道,这是自动化生产车间。
而且还是一个运行非常良好的自动化车间。
在欧洲,工业自动化从五十年代开始发展,近两年意大利已经普及了机床自动化,德国意大利这些重工业发达的国家如今都重视高性能数控机床的研究。
在意大利人的印象中,中国的数控机床跟开玩笑似的。
然而眼前的事实让他有些茫然了。
这些天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都表明这是一个很落后的国家。
即便是省府,也处处透露着穷酸。
没想到,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工厂里,竟然有着这样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关键是生产的还是这不起眼的女性卫生用品。
阮文没想到还遇到懂行的了,“是啊。”
她老本行就是自动化专业嘛,只不过当年学的专业知识和现在的技术完全不配套。
好在阮文对国内自动化发展了熟于心,早前就留意着沈阳114研究所。
如今这个车间里的整条生产线,就是沈阳114研究所出品的全套自动化生产线。
不过这样的生产线,阮文只引进了一条,原因倒也简单——引入太多岂不是要逼工人下岗?
她深入浅出的介绍着这套生产线,这让意大利人兴趣盎然。
他其实对光刻机没什么兴趣,这次前来中国不过是受安德烈所托,充人头罢了。
没想到,倒是有意外收获。
不过来自美国的客人,那些特意被邀请来的芯片制造商对这个车间兴趣不高。
而蔡司公司的代表,肖特先生明确提出想去参观隔壁的研究所。
他们这次来的目的,本就是为了那台光刻机。
玩也玩了,吃也吃了,甚至不该参观的也看了。
现在是不是能去看看他们想要看的东西了?
“当然。”阮文带着一行人过去。
研究所的密级虽然已经下调,但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没让参观者带相机。
赫尔斯带来的一位美国客户并不是很满意,但看着其他人都没提出异议,只好把相机交了出去。
“这很贵的,你小心点。”
肖特先生笑了笑,“要是坏了,那我赔你一个镜头。”
蔡司公司就是做这个的,产品的性能质量在世界范围内,现阶段也就尼康能够与之媲美。
他这话里略带几分嘲讽,反正阮文是听了出来。
至于这位杰克逊先生有没有听懂,阮文假装不知道。
赫尔斯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他们没有放假吗?”
“明天放假,今天大家还在上班,不过也没那么忙就是了。”
她正说着,涂安国出了来,他看着这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心情颇是复杂,简单的介绍了几句后,亲自带队去车间参观。
“这是我们的无尘车间。”
工作人员进出要求高,只能透过玻璃窗看了几眼。
“这个是恒温车间。”
这里倒是能进去。
赫尔斯有些好奇,“为什么要弄恒温车间?”
还没等阮文回答,肖特先生开口,“光刻机是精密仪器,恒温条件下生产组装能够保证更高的精密度,我说的没错吧?”
“难怪这机器造价这么高。”
赫尔斯就是那个托,他并不懂得光刻机的结构与制造原理,甚至对这台机器如何工作也没什么概念。
不过来之前,倒是打听了下这类机器的价格。
只能说,天价的东西就是玄乎,大概贵就贵在他们这些外行人的不解吧。
恒温车间里有几个研究员正在打磨零件,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晶圆生产线。
“这是……”
“6英寸的晶圆。”涂安国会英语,主动介绍起来,“这条生产线已经很成熟了,良品率差不多是四成左右……”
现阶段,4英寸的晶圆能够满足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需要,也是目前市场上普遍需求的。
然而在半导体行业,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早就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市场上的需求将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届时光刻机所处理的将会是6英寸的晶圆。
晶圆尺寸的变化,对光刻机的要求也更高,因为彼时微电子集成将会更加紧密。
而413所的这台光刻机,刚巧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机器。
要知道,晶圆的直径越大,意味着在一个硅晶片上经过同样的工艺循环,所得到的集成电路芯片数就越多。
而芯片数的增加,这意味着成本的降低,这是芯片制造商们最喜闻乐见的事情。
微电子集成密度的增加,成本的降低这些科技发展的噱头,会让他们的产品更加畅销,而他们所付出的也不过是再购置一台新的光刻机,配备新的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