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祉眉心微皱,辩解道:“也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么没脸没皮,很多读书人还是很体谅朝廷的,对于应聘启蒙学院的夫子很是积极,真正闹起来的只是一部分没本事的养家糊口的。”
叶大人不乐意了,他也是出身穷苦人家,可他也没反对陛下的政策:“话可不能这么说,有些出身名门的读书人对此的反对更甚于穷苦出身的读书人。”
胤礽点点头:“叶大人言之有理,很多穷苦出身的秀才都已经开始替朝廷办事了,反倒是出身名门的读书人一直不肯低头,对朝廷有诸多不满。”
胤禩抿了一口茶,说道:“正常,穷苦出身的读书人大多比较现实,懂得进度,只要有脑子的都不会跟朝廷做对,反倒是那些书香世家的读书人仗着背后有靠山一个个的不把朝廷的政令当回事儿。”
爱新觉罗家的人都有些倔脾气,胤礽还就偏不惯着他们这毛病了。从顺治帝当年入主中原开始就对这些书香世家多有忍让,康熙在位时也推崇儒学对于文人的待遇也是好的不得了,等到胤礽登基后,这些世家依旧端着架子,可惜胤礽不是上面那两位。
“读书人可以享受国家的特遇,但前提是读书人必须要为朝廷所用。朝廷花了大把的银子将你培养成才,你考完了秀才举才进士,到头来一句更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就麻溜的拍拍屁股走了,那朝廷那么多年的投资岂不是全都打了水漂!这件事胤祉你负责让新闻报刊出版,务必将这些吃干饭的全国闻名。”
胤祉没想到胤礽会突然给自己派任务一时之间有些愣神,反应过来慌忙说道:“不是皇帝二哥,臣弟手头的事情还没忙完呢,那律法才修到了一半。”
胤礽奇怪道:“不是说快弄完了吗,怎么又倒退成一半了?”
提起这事儿胤祉也来气:“还不是那几个老学究,当初让弄的好时候,他们说没空,现在我们快整好了,他们又跳出来反对,你还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意见。”
胤礽对这事儿似乎听了一耳朵,不过他当时没放在心上:“这些老臣们越来越不像话了,看来是关于读书人一事让他们不痛快了,老三你不必在意他们,他们话有道理便听听,没道理便不用理会。哎,你也老大不小了跟他们置什么气。”
胤祉:“不是臣弟要跟他们置气,实在是他们竟然诋毁臣的女儿。”他就是觉得嫡女比两个庶子出挑怎么的,又没碍着他们什么事儿整天那个嘴吧嘚吧嘚说个不停。
胤禛对此也是深有体会,因为他也没少被人说嘴,不过他因为抄家抄出了名,一般没人敢在他面前诋毁其其格,胤祉一介文人斯斯文文的看着可不就好欺负嘛:“你记下那些人名,回头查一查,爷就不行他们屁股底下能干净的一尘不染。”
胤祉闻言点点头:“看来四哥很有经验啊,到时候也好麻烦四哥了。”
“好说。”
皇家兄弟二人一问一答就将那些得罪他们的臣子的将来给决定了,众位在大殿内的臣子暗地里都悄摸的摸了一把冷汗,暗自回忆自己等人又没有开罪皇家几兄弟的时候,没开罪人的大臣都松了一口气,有过不良记录的大臣们却胆战心惊,暗自发誓日后绝对小心招待,康熙的儿子们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胤礽对于胤祉和胤禛的话毫不在意,说实话若不是他实在太忙那些老顽固他在就收拾了,一个个的仗着资历欺压小辈儿,在朝堂之上还老是跟他作对。这次,胤祉若是能将他们全告的辞官致仕,胤礽还要谢谢他。胤礽虽然也会维护自己的形象,但是他不介意手段果决的处置不干实事的官员。
胤礽的想法不能说都是对的,成熟的,但是他的务实却弥补了大清如今很多不足之处。或许是因为眼界不一样,胤礽不在乎百年之后世人怎么说他,也不在乎百年之后历史怎么写他,他只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只这一点就是很多君主所不及的。
史书上康熙经常被人称为“千古一帝”,其实他晚年于朝政之上的错误相当严重,闭关锁国更是让大清走上了下坡路。好在现实生活中,康熙及时退位,保留了自己的功绩。
胤礽的很多政策都是为了最底层的老百姓考虑,所以在民间哪怕是胤礽刚登基没多久名声却相当不错。他积极的组织人员修路造桥等等,他还让百姓以工代赈,需要人力来做的事情都会优先考虑灾民,因此自从胤礽掌政之后灾民饿死的数量明显减少。
第220章 孝惠离世
皇帝是不能轻易说自己不对的,但康熙帝用自己的行动去纠正。他晚年朝堂之上的问题众多,大家心有数,但也不能直说。胤礽也不说,但他很直接,凡是看不过眼的统统矫正。
康熙于公于私在退位后真的不管朝政了,强迫自己成为游云野鹤的普通老人,甚至还带着最疼的大孙子云游,教导大清的下一代君王。这日子过得太潇洒无比,康熙自己都没想到退位之后的人生还能如此精彩。
可是今年下半年一直在外云游的康熙帝却一直不曾离开过京城,只因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病重,御医说她极有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康熙帝跟嫡母的关系一向不错,拖着年老的身躯至宁寿宫亲奉汤药。
犹记得康熙回来那日,太皇太后因为病重尚且在昏迷之中,康熙跪于床下,捧太皇太后手呼曰:“母后,臣在此”,太皇太后闻言,睁开双眼满是慈爱的看了康熙一眼,复又昏睡了过去。这对不是亲母子的母子却让海兰珠看到了皇家温情的一面,不管怎么说康熙帝对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感强都有几分真挚。
十二月初六晚,孝惠章皇后走完了77年的人生之路,京丧钟敲响——
丧钟敲响落定尘埃,康熙近些年养出来的精气神几乎去了一半。几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家展开祭,还未张嘴说上一个字,便膝盖弯曲跪在堂前哭得那叫一个歇斯底里。一时之间,堂上哭声不停,悲鸣连夜。
就是胤礽和海兰珠也感到悲痛不已,尤其是海兰珠她对这位孝惠皇后感念不已。
孝惠皇后在世之时因为她们双方的血缘关系亲近,她老人家从未为难过自己,不然就凭着海兰珠多年如一日的霸占着胤礽,一般的玛嬷早就有意见了,说什么也会给胤礽指几个小妾。平日里妯娌们因为海兰珠的独宠也没少酸言酸语的在已是太后的孝惠皇后面前给她上眼色,可是她老人家从未插手过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
康熙想到嫡母去世之前的情景,那时候嫡母的身体极弱,已经不能说话了,她一手握着他的手,久久望着他,嫡母眼神里充满了生命最后一刻,对于康熙无限的眷恋与感激之情,康熙每每想起来都号恸欲绝。
康熙不顾大臣的阻拦坚持行割辫之礼以尽哀思,不亚于孝庄去世之时。康熙由衷地发出“当此之时,止有孝敬朕之人,并无爱恤朕之人”的哀叹,嫡母的离去,为康熙留下一个不可弥补的缺憾。
胤礽握着海兰珠庆幸不已:“还好你我都能修仙,日后得道飞升也不在话下,不然……珠珠,爷无法想象你离开我情景。”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年娶了海兰珠,有了一个真诚地关心他、爱护他的人。
海兰珠微微依靠到胤礽的怀里:“我们都会好好的,我们会相守一生。”
孝惠皇后的去世让两人感触良多,胤礽每天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海兰珠,一时之间,夫妇二人琴瑟和鸣,颇有些新婚蜜月之时的感觉。
孝惠皇后驾崩后,新元帝胤礽特意加谥,曰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简称:孝惠章皇后。
整个京城都沉浸在悲伤之,不敢在孝期之间露出笑颜,年节也过得草率随意。为了能保证康熙不是这么把自己哭死过去,胤礽不得不跟众兄弟轮流陪着康熙一同住在苍震门守着。
胤礽为了照料康熙一连半月没有上朝,好在康熙修炼了《炼体术》身体还算硬朗,再加上有胤礽等人都在努力的怀缅并劝他以身子为重,康熙很快就摆脱了病恹恹的模样,胤礽也再次回到了朝堂。
按照规矩来,康熙需要守孝年,胤礽等需守一年,弘昊之辈则五月足矣。期间整个大清需男去冠缨女去耳环,缟素一身二十日,不得嫁娶作乐。另有剃发之事,在百日内都不可为。或许是怕触景伤情,康熙病好之后没等孝期结束便离开了皇宫,这一次他老人家谁都没带,只身一人前往科尔沁,他要替嫡母再看一眼她出生的地方。
孝惠皇后去世之前曾问过康熙“可不可以将她埋葬在科尔沁大草原”,一向孝顺的康熙没有答应嫡母的请求。孝惠皇后算是带着一份遗憾去世的,康熙知道自己不孝,可是他依旧无法答应嫡母的请求,只因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是他会带着嫡母最为喜爱的一些物品前往科尔沁,为她老人家另外建造一个衣冠冢。
弘昊四人被留在京城,胤礽简直大喜过望,这下子又多了四个忠诚的帮手。胤礽觉得四人被康熙教导的极好,逮着四人猛夸了一通,夸完就四人交给弟兄们,给他们打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