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通古我生财有道/暴富后我要盖座大观园 番外完结 (文理风)
毕竟就古代这土路,哪怕有马车,在装上货物的情况下,也走不快。
不过统共就三天的路程,其实要安排物流,还是很简单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雇人走一趟镖。
花点钱、省心又省力。
可林泉想了想,还是否定了这个方法。
这个方法有三个不妥。
第一,如果林泉在海宁城放真货,就像林泉之前顾虑的那样,这一次运货,在古人眼里就是价值千金,哪怕用再好的镖局,也难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第二,如果林泉在海宁城放假货,这些走镖的常年走镖,经验丰富,怎么可能看不出真假。
第三,也是林泉弄了无中生有才担忧的一件事,这些镖局常年走镖,经验丰富,为人也精明,更兼人脉广,消息灵通,如果让他们从海宁城取货,时间久了,这些人难免不会看出破绽。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林泉决定放弃这个省心省力的方法。
既然雇镖局不行,那就只能自己组商队。
林泉本来还担心这一路有山匪啥的,不过林泉来了这一趟,发现这边治安居然不错。
沂州城北边是山,南边却是平原,也就是从沂州城到海宁城,是一望无际的的原野,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杜绝了山匪。
看到这种情况,林泉把他之前否决的一个方案又翻了回来。
买人组商队。
买上几十个壮丁,组个商队,从沂州城来海宁城拉货。
这样这些人不是海宁本地人,去了只是拉货,也不会发现什么不妥。
而且有卖身契在手,也保证了他们不敢生外心,平常不走镖时,还能放在林记周围当护卫。
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虚假物流后半段由虚化实。
本来完全假的事物就很容易露出破绽,这样加上实的,虚虚实实,才最让人相信。
所以林泉直接就把后半段,变成了明修栈道。
甚至为了这栈道修得更明,林泉还直接砸钱在从海宁到沂州城之间的官道旁买了两座大别院。
到时林泉打算一旦商队运行起来,这两座大别院正好作落脚点,省得住客栈人多眼杂。
如此,后半段“海港码头→马车→沂州城林记”也算成了。
计划好,林泉就折回了沂州,打算组建商队。
不过在组建商队之前,林泉还面临一个问题,之前林记和沂州城那些人可都是以为他有商队的,他要如何解释他突然又组建商队呢?
林泉决定再演一出戏。
……
林泉是一脸铁青的回到林记,进门一言不发,直接回了后院,当天,甚至连饭都没出来吃。
这一下,可吓坏了林记的伙计。
林泉平日风流倜傥,见人带笑,对下也很是温和,林记的伙计自从进了林记,还从来没见过林泉发火。
众人顿时也无心生意了,忙凑在一起,打听自家东家怎么了。
这其中最了解林泉行踪的就是小言,小言是林泉的第一个伙计,又管着胡品店,林泉就住在胡品店后院,所以平时小言兼职做林泉的跟班。
林泉平时出去,也去告诉小言一声。
所以众人的询问对象自然就是小言,可小言也不清楚,他只知道东家一个月前告诉他一声要出趟远门,就牵着马走了,小言还以为东家又和往常一样去进货了,也没多想,谁知道东家出什么事了。
众人见打听不到,越发心中不安,就这样人心惶惶一天,林泉自己出来了,突然让小言去叫城中郑爷黄爷。
众人顿时心中更是不安,这又没开店,突然叫掮客干嘛?
林泉也没瞒众人,七分愤怒三分无奈的告诉众人,他之前和兄弟一起弄得商队,因为意见不合拆伙了。
众人一听吓得魂都飞了,东家这是要关门了,要卖他们了?
好在在他们被吓死前,林泉语气沉重的告诉他们,他和兄弟虽然拆伙,可商队中的海船还在他手中,只是陆上的商队没了,不过不要紧,他已经重新安置好了船队,并且打算重新买人组建一支商队。
众人一听是买人不是卖人,这才稍微放下心来,不过众人又开始担心商队没了对店里的影响。
好在林泉随后的行为给众人吃了定心丸。
林泉在黄爷郑爷手中合买了八十个壮丁后,就开始进行雷厉风行的训练,组队,没几日,一支新的商队就初见雏型,而林泉居然就这样拉着这支商队去了海宁,然后几日后,拉回了第一批货物。
这批货物,正好补上了各店快要短缺的货源,甚至又上了一批新,林记众人这才放下心来,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而在林泉大张旗鼓买人、训练、组建商队时,沂州城众人也知道了林泉商队内杠的事,本来大家都是抱着看好戏的念头,甚至打算落井下石一下,可还没等众人来得及出手,林泉就迅速地重整完商队,恢复了供货。
众富商看着眨眼间恢复了的林记,惋惜之余也不由叹服。
难怪能年纪轻轻就打下如此基业,就这份干练这份胆识,就非一般人能及。
林泉还不知道他演出戏能得这么大的评价,要知道,也只会笑笑。
总共就一百来里,顺着官道跟着马车押趟货,这点事难道还有什么难度么?
现代快递员头天入职,当天就能送快递,他能花五天培训这些人,还是因为要准备马车、准备路引、准备随身武器的缘故,要不他当天就能拉着走。
不过林泉也知道,商队第一次容易,因为出其不意,别人都不知道,而以后,就很容易被有心人盯上。
所以回来后,林泉直接重金花钱雇了个教头,操练他们。
这在沂州城富商眼里,又是另一种解释,果然之前是因为迫不得已应急。
就在林泉有心做戏,无意引导下,沂州城众人也理所当然地接受了林泉重新组商队的举动。
而海宁那边,看到林泉居然真没在码头出货,一时也没了对付林泉的理由,再加上林泉又从他们手中买了大量的货,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些海船也只好和林泉维持点面子上的交情,打算以后再说。
如此,整个虚假物流,欧洲→海船→海港码头→马车→沂州城林记,终于彻底成型。
而林泉,也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暗度陈仓”了!
第89章
物流的一上线,让林泉顿时忙了好一阵子。
海宁那边,林泉要时间关注,注意什么时候海船回来的比较密集,好瞬移过去,摆好货物,浑水摸鱼。
沂州这边,突然一下子增加了八十人,训练、吃饭、安置、管理都要跟上,还要制定几条不同的商线,以防万一。
好在这些,经过林泉几个月的摸索,也渐渐摸出规律。
海宁那边,各大世家的海船虽然回来日期不定,可古代行船,比较受洋流影响,一般是冬季出发,夏季回来,一年一趟,当然每个世家手底下不止一只船,也不止一支船队,船只回来时间肯定有差别,世家为了不一起回来太显眼,也会让陆续回来,所以夏天一般一家能回来个四五趟,林泉得知后,也把自己“船队”回来时间定为夏天,定为回来三五趟,并打算以后这几趟拉一年的量。
可林泉之前各大店是一两个月上新一次,这频率肯定不够。
林泉也有解释,之前不还有陆运么,陆运的商队是不受季节限制的,自然能陆续来,而现在只剩海运,可不是折半了。
众人对此很是理解,也很同情,林老板这一拆伙,看着很快恢复回来,可实际上还是元气大伤。
果然拆伙需谨慎!
沂州这边,这八十人开始比较混乱,毕竟人一多事就杂,不过经过教头的操练和林泉的军训,很快整个队伍就整齐起来。
林泉干脆采取了后世军事化管理,直接把之前买的林品阁后面空着的后院收拾出来,里面推倒,盖成一排排小宿舍,每排十间,总共四排,大家两人一间,定时吃饭,定时作息。
还一排选了一个排长,进行管理。
为了好记,林泉这个起名废还直接给八十人统一的名字,四排分别是甲乙丙丁,排长甲一、乙一、丙一、丁一,剩下的是从一到二十。
如此一来,八十人的管理就简单起来了。
林泉还定时给他们上课,宣传公司文化,增强凝聚力,没过半年,林泉这八十人,不但不再添麻烦,反而成了林泉一大助力。
到此,林泉的海运物流终于稳了。
海运的物流稳后,林泉本来还想趁机把另一条河运也弄起来的,只是等林泉去了趟峄州,才发现峄州作为运河的码头,和海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对于海港,皇帝只是想捞一把,弄点钱进自己内库,所以派得都是亲信太监,监察几乎等同于无,可运河却不同,运河关乎着整个朝廷的粮草转运、盐运等等,所以监察力度远非海运能比,甚至运河从很早就有一套完整的官员体系,连地方官员,都受到节制。
看到这种情况,林泉直接歇了弄河运的心思,并且感慨,难怪世家都玩海运,果然柿子得挑软的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