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怎么说,也都是在市里,交通相对便利,想见也不是那么难。
至于宋小弟,特别的有激情,准备回去好好学习,然后考到市里来。
宋红米自然是大加鼓励,她不会告诉他时间不够用了呢。
就让他快快乐乐学习吧,多学一些知识总是好的。
不过她要替他早早的谋求出路。
人都是偏心的,即使都是亲兄弟姐妹,她也承认,她最亲宋小弟。
他差不多是她一手带起来的。
因为月底盘账忙碌,星期日也不休息。
所以宋二哥得安置她没帮上什么忙。
还是柳宵哥买了不少日用品去看了他一次。
回来告诉她,那边新厂几乎就是在郊区,条件并不好。
住的是大通铺,而且连电都没有。
说是以后会有的。
宋红米倒是不担心,宋二哥挺能吃苦的。
这次让柳宵去看,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送口罩。
她特意托关系买了几十只医用口罩。
在医院弄出来的。
绝对有本质保证。
因为宋二哥那个新厂是坐蜂窝煤的,是需要把块煤粉碎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煤灰。
一旦吸入过多,绝对就是呼吸类的“职业病”。
虽然她再三叮嘱他戴口罩,怕他阴奉阳违,所以早早给他买了不少医用口罩。
可是她太忙了,只能拜托柳宵哥送过去。
会计室一连忙了七天,领导好心的给她们补了一天假,让好好休息一下。
宋红米在寝室睡了半天。
中午和柳宵哥在食堂吃饭。
居然有红烧肉,好在她来得早下手快,直接买了两份。
用木头饭盒装起来一份,放进书包,实际是塞进空间。
等哪天馋大肉了再吃。
她今天之所以那么大方,是因为马上就要发工资了。
她们会计师核算完毕,下一步自然就是发工资。
不过现在的工资发放可是个大工程。
不像后世,直接打进个人的账号。
这是需要发放到各个部门,然后层层下发。
她们这种大厂,人员众多,每个月发工资都要好几天。
不过发工资这几天绝对是全厂都开心的日子。
“柳宵哥,发了工资就往家邮钱么?”宋红米问道。
两人定亲那天,双方家长就谈到了工资问题。
宋爹宋母担心,柳叔会要柳宵的工资,这样以后两人的生活就要红米来负责,这样对她是不公平的。
柳叔也怕这个。
双方一拍即合,都不要孩子们的工资。
但是柳宵和宋红米商量后决定,每个月分别给家里五块钱。
多了就影响她们了,毕竟她们工资真心不高。
但每个月五块钱在农村绝对是笔大钱,能让家人生活的更好。
她们也希望家里人能轻松一些。
柳宵考虑了下,觉得一月一邮有些麻烦,“先不邮了,再等三个月,四个月一邮,到时候也快过年了,他们可以用这钱多买点年货。”
宋红米点头,没有异议,“到时候再攒点票,一起邮回去。”
宋大嫂可快生了,营养一定要够,还要哺乳呢。
“行啊,我这边很多票也用不上。”柳宵夹了块肉,将肥瘦分开,再将瘦肉放到红米碗里。
他发现了,红米还是更愿意吃瘦的。
宋红米吃着瘦肉,眼睛都笑眯了。“对了柳宵哥,我下午要去出版社一趟,挣外快去。”
“我没办法陪你去了,你坐公交去吧。”他不放假。
“嗯嗯,我也懒得走路,回头还是要搞辆自行车啊。”主要是汽车离她们太远,自行车虽然也不好弄,但还是有希望的。
“我听师傅说了,年底各个部门都会有自行车票或者其他的比较难得的票,当然是每人都有,可能上百人就一张,然后抽,看谁运气好。你们会计室才几个人,如果你运气好,没准就能抽到呢。”柳宵笑盈盈的看着她。
宋红米低头看了眼自己的手,“我会加油的。回头我再旁敲侧击下,如果她们都有自行车了,是不是就不用抽了,就给我了。”
她开始想美事了。
“希望如此。”柳宵也很想有辆自行车。
以后去哪可以直接骑车,多方便。
其实他对汽车更感兴趣,但是摸不着啊。
中午吃完饭,饭盒都让柳宵拿走了,宋红米上午也睡够了,准备逛逛街然后直接去出版社。
写好故事的信纸早被她放进空间妥善保存了。
这次过去除了交稿,还要结算一下之前的分成。
快一年了,应该有不少钱了吧。
可惜结算分成只给钱,不给票。
宋红米也没别的地方可溜达的,直奔商店而去。
忍不住称了两斤各色糕点。
留着打零嘴的。
都是纯手工制作的,真材实料,味道不错。
前几年闹灾,糕点都不供应了。
现在样式多了不少。
又买了一斤奶糖和一袋奶粉。
买这两样都是为了因为喝不到牛奶,所以只能在乳制品上花心思。
奶糖倒是好说,只是价格贵些,不要票的。
但是奶粉却很难得,奶粉票很少。
好在她们厂子福利好,给一些哺乳期的妇女发奶票。
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这个钱的。
就有流传出来的,她用粮票换的。
最后她又看上了纯羊毛毛线,价格真心不便宜,一个成年人织一身大概需要二十来块。
这钱她有,可惜她没票。
而且这东西特别的畅销,很快就售罄了。
看来有钱人还是不少。
她回头问问出版社,能不能搞点毛线票。
毛衣、毛马甲、毛裤、毛围巾、毛帽子、毛手套…
想想都温暖,她还可以给柳宵哥织。
到时候柳宵哥全身都是她的爱心牌,肯定无比的温暖和幸福。
不过好像她不会织毛衣啊。
这特么的就有点尴尬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去医院了,只能一更了,明日万更。
第100章 五十年代小奋斗(终)
六一年秋天,宋家大队都说宋老二家祖坟冒了青烟,两个考出去的都先后迁了户口,成了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这还不算,家里最小的那个也考上了高中,以后也不会差。
因为这实实在在的例子,宋家大队村小学火了。
一下子涌进来不少附近村子的学生。
即使要交贵一些的学费他们也乐意。
所以老师一下子就不够了,宋大嫂生完孩子出了满月就成了新的老师。
过程完全没有波折,很是顺利。
因为老人们很是赞同,认为宋老二家有书香气,现在让宋大嫂当老师,他们的孩子也能沾沾。
六三年冬,宋二哥终于如愿,考入省运输大队。
然后将煤矿厂的工作给了宋二姐。
不过因为宋二姐学历不够、体力也不行,只能进煤矿厂食堂做一名杂工。
但也是城市户口,也是正式工作。
其实在宋二哥和宋爹娘研究将工作给谁的时候,宋爹娘第一反应是给宋大哥。
之后还是宋二哥说让大哥和他学开车,宋爹娘也认为这个前途更好,加上男人爱车,宋大哥也愿意,这个机会才轮到了宋二姐身上。
宋二姐正在和宋爹娘抱怨,因为给她找的对象,她都看不上,眼光很高。
有了这个机会自然死死的抓住,催促着宋二哥办了手续。
其实宋大伯娘也有些心思,认为这工作该给宋家人,宋二姐早晚嫁出去,给她白瞎了。
宋爹宋母虽说有点重男轻女,但那是对自己的子女,至于侄子自然没法和亲生女儿比的。
□□年,宋二姐嫁人,嫁的是煤矿厂的一线工人。
两人是食堂大娘介绍,宋爹宋母之前都不知情。
因为这事,宋爹宋母对于宋二姐有些心凉,给了一些家具,就不再多管。
□□年,宋大哥已经和宋二哥整整学了一年驾驶和维修。
因为他是长子,不愿意离家太远,就在县城找的工作,跑各个乡镇的短途运输。
户口仍然是城市户口,不过不跑长途,没有补助和外捞,工资属于正常水平。
但这正常水平也比老百姓好太多了。
□□年秋,宋小弟高中毕业,成绩还可以,考入专科问题不大。
但是柳宵和宋红米却搭了沈飞老师傅的路子,让他进了空军。
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宋小弟一听可以开飞机,更是没有异议。
六五年秋,宋红米十八岁,柳宵十九岁,两人迫不及待的完成了婚礼。
住进了厂子给发的筒子楼。
这也是拖了柳宵哥的光,他现在是厂子重要培养对象。
六六年,宋二哥和宋大哥先后带出一个徒弟,分别是宋大伯家的建国和宋三伯家的建民。
宋二哥还在带柳家的柳强。
这也是最后一个,最开始就说好了,这三家一家带出来一个,之后就不管了。
这一年,宋家大队的养鸡场初具规模,有一千多只,队员们日子好过了不少。